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对口腔混合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智妍 周薇 +2 位作者 黄正蔚 梁景平 姜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研究致龋菌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在口腔细菌混合培养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作用。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野生株(UA159)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luxS基因高表达株和luxS基因缺陷株)分别与口腔细菌嗜酸乳杆菌(ATCC4356)按照1∶1比例接种于... 目的 :研究致龋菌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在口腔细菌混合培养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作用。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野生株(UA159)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luxS基因高表达株和luxS基因缺陷株)分别与口腔细菌嗜酸乳杆菌(ATCC4356)按照1∶1比例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培养基,体外混合培养不同时间,包括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初期(4 h)、中期(14 h)、晚期(24 h),通过MTT法检测混合菌在生物膜形成的量。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混合细菌24 h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实时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相关基因(ftf, smu630, brpA, gbpB, gtfB, vicR, comDE和relA)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形链球菌野生株及其2种luxS基因突变株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培养14 h后,生物膜的量分别为0.481±0.024、0.591±0.023和0.279±0.019;24 h后,混合细菌形成生物膜的量趋势与该时间点一致,变形链球菌高表达株高于野生株,而缺陷株明显降低;但4 h后形成的生物膜组间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高表达株和野生株的集聚程度更高,形成生物膜的结构更加紧密;而缺陷株生物膜菌间结构比较稀疏。以变形链球菌野生株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形成的生物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标准,高表达株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增加,缺陷株表达均降低,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影响与具核梭杆菌混合培养形成的牙菌斑生物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LUXS基因 嗜酸乳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