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鸣 曹霞 +4 位作者 房笑 王旭东 张丽莉 郑家伟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概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发展和特点,探讨了如何构建口腔颌面外科学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法,讨论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案,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挑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欢 格桑 +2 位作者 吴小燕 次旦扎西 乌丹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的9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病年龄、职业、感染原因、好发部位等。结果:90例患者中,儿童、学生及... 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的9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病年龄、职业、感染原因、好发部位等。结果:90例患者中,儿童、学生及农牧民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以第一、二恒磨牙为主要病灶牙;单间隙感染71例,占78.89%;多间隙感染19例,占21.11%;下颌下间隙受累最多。结论:日喀则地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病年龄较早,应及早对儿童及父母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并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临床特点 西藏
下载PDF
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敏娇 司家文 +3 位作者 张剑飞 王旭东 沈国芳 于洪波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称性及手术精确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虚拟设计、板和导板三维打印以及正颌手术。偏颌畸形患者术后对称性明显改善,术后CT模型与术前设计比较,最大差异度<2 mm。结论:利用数字化模型外科可进行手术设计,模拟,预测,并且可以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外科 牙颌面畸形 虚拟设计 正颌手术 三维打印
下载PDF
口腔种植计算机术前规划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轶群 张志愿 +2 位作者 陈晓军 王成焘 张志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建立口腔颌面计算机术前规划软件系统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将患者的三维CT数据输入计算机,经空间几何算法、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及专用语言处理和分析,建立颅颌面骨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以VisualC++6.0和Visualization Toolkit(VTK)(Kit... 目的:建立口腔颌面计算机术前规划软件系统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将患者的三维CT数据输入计算机,经空间几何算法、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及专用语言处理和分析,建立颅颌面骨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以VisualC++6.0和Visualization Toolkit(VTK)(Kitware)为平台,开发牙列缺损、缺失以及颌骨缺损后应用计算机进行术前评估和种植体植入模拟的应用软件系统。结果:根据临床各种功能需求,建立了针对口腔种植和颅颌面缺损种植修复的系统规划程序。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口腔种植和颌骨缺损种植的术前评估以及各种类型种植体的植入设计与修复,为临床种植提供指导,并为后续基于CT数据的精确导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术前设计 三维可视化 影像引导 牙种植体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颅颌骨框架重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卢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9-106,共8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病,诸如颅颌骨畸形、肥胖、上气道周围组织占位(如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和上气道开放肌群功能障碍、呼吸中枢调节或驱动障碍等都会导致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病,诸如颅颌骨畸形、肥胖、上气道周围组织占位(如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和上气道开放肌群功能障碍、呼吸中枢调节或驱动障碍等都会导致该病。手术是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颅颌骨框架重建和颅面软组织减容手术等,前者通过前移或横扩颅颌骨,增加上气道口径,可以达到稳定、有效的手术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可引起颅颌面外形改变;后者通过切除上气道周围软组织来换取空间,手术创伤较小,但手术效果较难把握,且由于上气道周围组织具有各自的功能,软组织切除将以减弱或丧失功能为代价。本文就OSAHS患者颅颌骨框架手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颅颌骨 框架重建
下载PDF
倾斜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轶群 黄伟 +3 位作者 张志勇 王旭东 王凤 王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覽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 目的:探讨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避免上颌窦植骨的方法,应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的可靠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21例患者共27个固定桥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分别使用ITI和Br覽nemark 2种种植系统共植入78颗种植体,其中34颗种植体采用倾斜植入,44颗轴向植入。所有患者均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常规愈合3个月,除1颗种植体失败外,其余种植体均功能性负载支持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方式为黏结固位和螺丝固位。每例患者均于负载后12、24和36个月接受临床和放射学随访检查。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有1颗轴向种植体在术后2个月时失败,倾斜种植体无失败。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上颌轴向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97.72%,倾斜种植体的累积存活率为100%,修复成功率为100%。随访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保持稳定,平均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倾斜种植体作为一种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可靠的,能有效避免植骨手术,并节约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种植体 上颌后牙区 萎缩 固定修复 上颌窦
下载PDF
ITI种植体早期负重与传统负重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庄龙飞 张志勇 赖红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应用共振频率分析评价早期负重种植体的稳定性,为种植体早期负重的可行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104颗ITI SLA表面实心螺纹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早期负重组,于术后6周修复;对照组为无负重组,于术后12周... 目的:应用共振频率分析评价早期负重种植体的稳定性,为种植体早期负重的可行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104颗ITI SLA表面实心螺纹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早期负重组,于术后6周修复;对照组为无负重组,于术后12周修复。在种植体植入术后当天、1周、4周、6周、8周、12周使用无线共振频率分析仪(Osstell Mentor)测定2组种植体的稳定性,所得参数为种植体稳定值(ISQ)。采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得出各时段2组ISQ值的Ρ值。结果:术后12周,2组种植体的留存率均为100%,2组种植体在各时间段的ISQ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初期稳定性均较高,于第1周至第4周下降,第6周逐步上升,其后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随访期(修复后6个月)间,2组种植体的留存率均为100%。结论:ITISLA表面种植体早期负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共振频率分析 早期负重 稳定性
下载PDF
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凤 张志勇 +2 位作者 黄伟 吴轶群 王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体26枚。结果:一期移植骨愈合期平均为6.2个月(4~10个月),二期种植体愈合期平均5.2个月(3~9个月)。1例早期出现植骨区创口开裂,移植骨块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下唇麻木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下颌前牙感觉异常。除1例因移植骨失败放弃种植外,其余17例均完成了上部结构修复,平均随访期为12.5个月(6~38个月)。植入的26枚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松动脱落,骨结合良好,存留率达100%。结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是解决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时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骨移植 牙种植 颏部植骨 骨移植 疗效
下载PDF
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结合人工关节重建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坚 沈毅 +2 位作者 李军 翁雁秋 黄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8-253,共6页
目的:采用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改善单段腓骨重建下颌骨所致的高度不足,并结合人工关节重建下颌骨大型缺损。方法:对13例下颌骨大型节段性缺损患者,采用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重建。术前均采用CAD/CAM技术制作个体化头模、设计... 目的:采用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改善单段腓骨重建下颌骨所致的高度不足,并结合人工关节重建下颌骨大型缺损。方法:对13例下颌骨大型节段性缺损患者,采用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重建。术前均采用CAD/CAM技术制作个体化头模、设计腓骨修复的位置及高度。根据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下颌体平行折叠或部分平行折叠,对缺损累及下颌体、下颌支及髁突者,则结合人工关节一并修复。结果:移植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下肢供区无并发症。面部外形满意,开口度2.5~3.5cm,重建下颌骨的高度低于健侧,在-0.3~1.5cm之间,平均0.47cm,种植义齿与余留牙咬合关系正常、发音清晰。复查全景片及三维CT,显示腓骨骨段的位置和高度与术前设计一致,髁突或人工关节位于关节窝内。结论:腓骨肌(皮)瓣平行折叠技术及结合人工关节为重建半侧下颌骨大型缺损,以及增加其高度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可行、效果良好的修复手段。建议在主要承担咀嚼功能的颏部和体部行平行折叠植骨,在非承担咀嚼功能的下颌支,则使用人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 腓骨肌(皮)瓣 平行折叠技术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软组织美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凤 张志勇 +2 位作者 赖红昌 黄伟 吴轶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通过PES(pink esthetic score)评分指数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多组因素与PES得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1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共植入31枚ITI种植体,于修复完成当天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PE... 目的:通过PES(pink esthetic score)评分指数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多组因素与PES得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1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共植入31枚ITI种植体,于修复完成当天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PES指数对种植修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牙周组织类型、基台类型,测量种植区角化龈宽度、邻面牙槽嵴顶至肩台的距离、牙周指数,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个因素与基线期、随访期PES总分的相关性。结果:修复完成当天PES值为6.90±2.52,6个月后为9.55±2.15。PES得分与患者牙周组织类型、基台类型、角化龈宽度、邻面牙槽嵴顶至肩台的距离相关,与患者年龄、牙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PES评分指数显示,单牙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美学效果受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指数 PES评分系统 单牙种植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三维测量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宏权 杨育生 +3 位作者 王国民 余锦豪 唐小山 杨华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个居中的标记点中,A、ANS显著偏向健侧(P﹤0.01);14对患健侧标记点的非对称率(Q)显示,INM’与INM、SNM’与SNM、SPr’与SPr在到矢状面S的距离存在明显不对称畸形,而其余多数点在三维方向上无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骨与正常人的主要不同是在前后方向上存在发育不足,患侧上颌骨错位较健侧明显。结论:应用螺旋CT及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各标记点到坐标的三维距离,可用于评估患者患、健侧上颌骨的畸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上颌骨形态 三维测量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下载PDF
双侧上颌骨缺损颧种植体修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轶群 叶晨 +6 位作者 张志愿 彭林法 铁瑛 张志勇 王冬梅 张陈平 王成焘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患者的CT扫描数据、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上颌骨缺损后修复设计方法,... 目的:研究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患者的CT扫描数据、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上颌骨缺损后修复设计方法,应用腓骨瓣、颧种植体结合常规种植体植入,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情况。结果: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颧种植体穿过腓骨和颧骨的部位。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结论:实验表明力引起的应力主要由颧骨和腓骨所承担,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能够合理分散并传导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该方法恢复了双侧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双侧上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种植体 双侧上颌骨缺损 血管化腓骨瓣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OSAHS患者上气道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立彦 张宇宁 +3 位作者 郭宇峰 陈广 卢晓峰 朱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平静呼吸下OSAHS患者上气道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咽腔形态及内部流动,计算平静呼吸下患者的咽腔流体流场,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对志愿者(中度OSAHS患者)上气道行... 目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平静呼吸下OSAHS患者上气道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咽腔形态及内部流动,计算平静呼吸下患者的咽腔流体流场,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对志愿者(中度OSAHS患者)上气道行头影测量分析和CT扫描,通过Amira 4.0建立上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在Fluent 6.3.2下采用SIMPLIC算法模拟低流量下的咽腔内部流体力学。对CFD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①实验提示,该患者上气道最狭窄处位于软腭后区,最小截面积为1.349×10-4m3,与头影测量分析及临床检查相符合;②在上气道最狭窄区域,出现上气道最大流速(14.39 m/s)、最大压降(总压降40.60%);气道顺应性增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FD模型能准确反映患者上气道实际情况。在上气道狭窄区域,气道顺应性增大,更易造成气道塌陷,形成"狭窄-塌陷"的恶性循环,应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重建 咽腔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家伟 张凌 陈正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60%以上发生于头颈部,其大小、形态、生长情况、消退后的残余病变和对治疗的反应程度等个体差异很大。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均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彩色超声和(或)磁共振辅助诊断。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60%以上发生于头颈部,其大小、形态、生长情况、消退后的残余病变和对治疗的反应程度等个体差异很大。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均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彩色超声和(或)磁共振辅助诊断。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3大手段,需根据部位、大小、类型、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普萘洛尔因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均优于糖皮质激素,现已成为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远期影响有待观察和评价。IH的最快速增殖期约在出生后2个月完成,如需全身治疗,最好在3个月前开始。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管瘤生长,加速消退,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38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荣 蔡卜磊 +3 位作者 支音 司家文 张剑飞 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diacapitular condylar fractures,DCF)手术治疗方法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38例(50侧)DCF患者进行骨折内固定联合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采用改良耳前入路,复位...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diacapitular condylar fractures,DCF)手术治疗方法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38例(50侧)DCF患者进行骨折内固定联合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采用改良耳前入路,复位骨折髁突并用1颗长14~16 mm的螺钉固定,然后复位向前内侧移位的关节盘,并用1颗锚固钉锚固于髁突后斜面下缘中份。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颌面部CT、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MRI检查,对伴有下颌骨其他部位的骨折,同期进行解剖复位、固定。利用Sim Plant Pro 11.04软件CMF模块进行术前、术后,健侧、患侧下颌支高度测量,并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骨折固定效果。利用术前、术后MRI中关节盘与髁突顶点相对位置的变化,评价关节盘锚固术的准确性。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开口度、开口型、关节弹响、面神经损伤症状等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后颌面部CT显示,37例(48侧)囊内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率96%)。所有患者患侧下颌支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19例单侧囊内骨折患者术后健、患侧下颌支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MRI图像显示,35例(46侧)关节盘回到原有的解剖位置,有效率为92.0%(46/50)。术后远期随访显示,38例患者咬合关系稳定,平均开口度35.67 mm,最大侧方咬合平均值为4.45 mm,最大前伸咬合平均值为5.63 mm;开口型偏斜2例(5.3%),关节弹响2例2侧(4.0%);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面神经功能不全,其中3例在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另外1例(2.6%)随访3个月后仍出现患侧抬眉困难,口服甲钴胺片后症状缓解。结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常伴发TMJ关节盘移位,且方向与移位的骨折片一致。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盘锚固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正畸辅助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下颌后缩的闭合性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艳梅 徐兵 +3 位作者 聂萍 王晓玲 薛晓晨 朱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 :尝试正畸辅助闭合性治疗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颏部骨折及下颌后缩,并观察其短期治疗效果。方法:1例9岁儿童外伤后15 d就诊,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颏部骨折,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下牙弓增宽、下颌后缩。取模设计模型外科... 目的 :尝试正畸辅助闭合性治疗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颏部骨折及下颌后缩,并观察其短期治疗效果。方法:1例9岁儿童外伤后15 d就诊,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颏部骨折,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下牙弓增宽、下颌后缩。取模设计模型外科,制作Herbst矫治器。全麻下手法复位双侧髁突并缩窄下牙弓,同时戴入矫治器前移下颌。结果:配戴1个月后去除矫治器,随访6个月后患者咬合关系正常,下颌运动无碍,锥形束CT(CBCT)显示双侧髁突愈合改建良好,颏部骨折对位愈合。结论:借助Herbst矫治器的辅助,可闭合性治疗儿童髁突骨折外脱位伴颏部骨折及下颌后缩,短期随访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髁突形态及下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颌骨骨折 髁突骨折 闭合性治疗 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群久 史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查询2000—2007年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对所有入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术前诊断、手...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查询2000—2007年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对所有入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所见、手术方式进行列表分析。结果:资料完善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有19例。所有病例仅3例在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15.8%。其中,2例通过细针穿吸活检明确,1例通过临床检查明确。从肿瘤发生部位看,神经鞘瘤发生于面神经走行全程,其中,发生于总干者8例,占42.1%。19例病例中,12例从囊膜内摘除肿瘤,其中2例出现神经断裂,进行神经吻合;6例合并神经切除,其中1例未行神经修复,5例进行同侧耳大神经移植修复;1例仅做肿瘤部分摘除。随访15~7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但所有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术前确诊率较低,有赖于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不论何种治疗方式,对面神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面神经 神经鞘瘤
下载PDF
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用于3D生物打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荣 张剑飞 +3 位作者 司家文 吴稼晟 李伟 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海藻酸钠的物理、生物学性能及其特殊的交联特性,构建一种可用于3D生物打印的生物墨水,并对其进行制备、表征与分析,为后期的生物打印提供材料基础。方法:根据回顾文献得到的信息,采用比例混合法制备质量... 目的: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海藻酸钠的物理、生物学性能及其特殊的交联特性,构建一种可用于3D生物打印的生物墨水,并对其进行制备、表征与分析,为后期的生物打印提供材料基础。方法:根据回顾文献得到的信息,采用比例混合法制备质量比为2∶15、2∶10的2种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进行冻干扫描电镜(SEM)微观形貌、溶胀性能、孔隙率分析,3D打印以及利用复合水凝胶进行载ATDC-5小鼠成软骨前体细胞的3D培养等实验,以确定此复合水凝胶的物理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结果:顺利构建出海藻酸/明胶复合水凝胶,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2∶10、-20℃组凝胶比2∶15、-50℃组水凝胶拥有更多、更大的孔径。孔隙率实验结果显示,2组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的孔隙率在60%~82%之间,均利于细胞培养。溶胀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溶胀率均在660%~740%范围,表明此种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的亲水性较强,非常有利于细胞增殖。3D打印结果显示,利用此种复合水凝胶可以打印出预先设计的几何形状,且经二价阳离子化学交联后,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水凝胶胶体。细胞培养结果显示,ATDC-5细胞在此种复合水凝胶内培养下,7 d后仍有95%的成活率。结论:此种经明胶改性的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具有优良的微观形貌、溶胀性能以及适合的孔隙率,并且具备3D打印能力。尤其是明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5∶2组,因具有均匀孔径以及能够满足3D打印墨水的性能要求,可考虑作为3D生物打印的"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明胶 3D生物打印 墨水
下载PDF
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钛植入体重建颧上颌支柱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毅 孙坚 +3 位作者 李军 王冬梅 王成焘 吴轶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对腓骨+不同钛植入体的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钛植入体重建颧上颌支柱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腓骨+重建钛板、腓骨+钛网和腓骨+颧种植体3种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双侧后牙... 目的:对腓骨+不同钛植入体的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钛植入体重建颧上颌支柱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腓骨+重建钛板、腓骨+钛网和腓骨+颧种植体3种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双侧后牙区垂直加载,研究钛植入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结果:腓骨+重建钛板和腓骨+钛网这2种类型在钛板和钛网的转折处应力和位移最大;腓骨+颧种植体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处的应力最大,在颧种植体的中点位移最大。结论:在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是可行的,而用钛板或钛网重建颧上颌支柱则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重建 钛植入体 颧上颌支柱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髁突骨软骨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末伦 朱凌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 :比较CT和MRI在髁突骨软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形态、部位、与髁突的连续性、软骨帽、软骨膜结构以及髁突、颞骨关节面、颞下颌关节盘、关节腔、翼外肌等软、硬组织改变情... 目的 :比较CT和MRI在髁突骨软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形态、部位、与髁突的连续性、软骨帽、软骨膜结构以及髁突、颞骨关节面、颞下颌关节盘、关节腔、翼外肌等软、硬组织改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和MRI均可显示髁突骨软骨瘤骨皮质和骨松质与髁突的连续性。MRI对软骨帽和软骨膜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4%和75.9%,差异无显著性(P>0.05)。CT和MRI对颞骨关节面改建(9例)、髁突脱位(9例)及假关节形成(11例)的检出率相同。MRI显示2例患侧和7例对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以及18例患侧和12例对侧关节腔积液,而CT无法显示关节盘移位和关节腔积液情况。MRI对翼外肌萎缩伴脂肪变性的检出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均可清晰显示髁突骨软骨瘤骨皮质和骨松质与髁突的连续性特征以及毗邻硬组织改变情况,两者诊断准确率相当,但MRI在显示肿瘤的软骨帽和软骨膜结构以及颞下颌关节和毗邻软组织改变方面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骨软骨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