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共情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江凌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互鉴之路。文化融则民心通,沿线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取长补短、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共情传统;文化共情的要义在于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共治... “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互鉴之路。文化融则民心通,沿线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取长补短、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共情传统;文化共情的要义在于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共治与共享共美的原则,以开放、包容、平等、尊重、求同存异的心态,讲好文化故事,提升共情能力。由中国的发展经验及“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实践可以看出,文化共情对于丰富沿线国家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增强各国民众文化获得感、提高民众文化认同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产生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文化交流互鉴 文化共情 共情效应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语言文化安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敏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8年第1期71-77,共7页
语言文化安全既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子课题,也是国家文化安全最基本的安全之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语言安全所涉及更深层次的安全是如何理解和看待世界的问题。语言既是承载国家文化和记忆的根本性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所以语言安... 语言文化安全既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子课题,也是国家文化安全最基本的安全之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语言安全所涉及更深层次的安全是如何理解和看待世界的问题。语言既是承载国家文化和记忆的根本性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所以语言安全关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语言存亡关乎国家存亡。全球化时代的特征是融合与碰撞,建设"一带一路"对语言文化安全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构建语言文化安全战略既是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根本需求,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语言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价值引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婧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20-26,共7页
中国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新生于我国第一次新文科创建,经过近30年发展已成为当前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面向新文科建设,立足价值引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不仅是应对全球文化竞争、数字化转型所面临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由文化... 中国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新生于我国第一次新文科创建,经过近30年发展已成为当前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面向新文科建设,立足价值引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不仅是应对全球文化竞争、数字化转型所面临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由文化产业多重属性所决定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从新理论、新课程、新方法和新范式四个维度,实现新文科建设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价值引领 文化产业管理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私利与公利,自由与管理的辩证演进--《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书评
4
作者 朱雪婷 李康化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中将人类的自利天性与社会的公共利益有机连接,揭示人类天性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相继论述人类社会中市场、法律、宗教等典型制度的自发成熟模式,形成一套逻辑闭... 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中将人类的自利天性与社会的公共利益有机连接,揭示人类天性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相继论述人类社会中市场、法律、宗教等典型制度的自发成熟模式,形成一套逻辑闭合的社会机制理论。围绕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利、消费行为与经济发展、市场自由与制度管理三个问题,曼德维尔的思想理论在亚当·斯密、托斯丹·邦德·凡勃伦、冯·哈耶克等后世学者的阐发中不断获得验证与批判,在现代社会经济问题中也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利 公共利益 消费行为 市场自由
下载PDF
晚清崇文书局兴起源流考辨
5
作者 江凌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9年第4期50-64,共15页
晚清崇文书局的兴起源流有其深刻的时代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物质与社会基础。清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由官办机构与府州县学、书院、寺院、校勘家、藏书家、坊铺等构成的完整的刻书体系。在这种出版文化态势下,湖北省首府和各州、府、县署... 晚清崇文书局的兴起源流有其深刻的时代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物质与社会基础。清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由官办机构与府州县学、书院、寺院、校勘家、藏书家、坊铺等构成的完整的刻书体系。在这种出版文化态势下,湖北省首府和各州、府、县署、书院、寺院刻书之风兴盛。四方崛起的地方刻书传统推动了湖北首府所在地的崇文书局的兴起;湖北巡抚胡林翼所创办的武昌书局为晚清崇文书局的兴起开启先河;楚北崇文书局绅耆校勘刻书为崇文书局的兴起奠定了前期基础;同时,崇文书局创设初期还有地方官绅的人力支持,以及督抚大员的官方财力资助;同治六年(1867)后,晚清地方官书局由地方督抚自发设局的零散阶段,进入地方督抚先行设局并得到清廷的默许和支持阶段,获得了政治、文化上的合法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崇文书局 兴起源流
下载PDF
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重点议题及其未来趋向
6
作者 江凌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3年第2期95-103,159,共10页
在蓬勃的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实践推动下,城市文化空间的学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下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重点议题包括厘清类型与特征、关注人地关系研究、分析改造升级路径、整体把握治理问题、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构建本土理论和方... 在蓬勃的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实践推动下,城市文化空间的学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下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重点议题包括厘清类型与特征、关注人地关系研究、分析改造升级路径、整体把握治理问题、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构建本土理论和方法等。围绕这些重点议题,归纳总结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向,对于提高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空间 重点议题 研究方法 研究趋向
原文传递
国家文化安全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敏 《探求》 2019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国家文化安全古已有之,但在时代和现实需求的背景下成为焦点命题。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捍卫国家生存安全不可忽视的战略任务。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是国家文化安全存在的根本前提。从国... 国家文化安全古已有之,但在时代和现实需求的背景下成为焦点命题。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捍卫国家生存安全不可忽视的战略任务。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是国家文化安全存在的根本前提。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国家文化安全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新形态,建构主义是其理论基础。苏联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成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上议程具有警示作用的实践。国家文化安全尽管还不是专门的学科,但是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高度。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尤其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事实研究较为显著,但是尚未建立起成熟与完善的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何以最抚凡人心?——城市“烟火气”场景的要素、价值与治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康化 刘启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37,共18页
“烟火气”俨然成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话语与消费场景,呈现出鲜活、多元的发展面向。基于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结合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以夜市、菜市为代表的“地摊市集类”烟火气文旅消费场景进行结构要... “烟火气”俨然成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话语与消费场景,呈现出鲜活、多元的发展面向。基于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结合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以夜市、菜市为代表的“地摊市集类”烟火气文旅消费场景进行结构要素分析与价值维度设计,挖掘潜藏在场景背后的动力结构与意义图景。研究发现,烟火场景的基础结构包含显场景、前场景和潜场景三大层次,涉及空间、设施、气氛、传统、资本等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由日常性、社会性、合法性三个主维度和十五个子维度嵌套而成的城市烟火场景价值维度体系。这项研究既能够为后续的场景实证研究、数据库建设和政策制定奠定理论基础,又为城市烟火场景的转型与治理提供了路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火气 场景理论 结构要素 价值维度 实践策略
原文传递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与内在机制实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江凌 谭香苹 陈柳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15,共15页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主要包括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舆论氛围、网络舆论空间包容异议程度、受众追寻真相意愿和不同意见的非理性或情绪化表达。后真相事件的生成机制是:个人从不同信源获取信息,非权威来源信息可能加剧个人情绪化;...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主要包括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舆论氛围、网络舆论空间包容异议程度、受众追寻真相意愿和不同意见的非理性或情绪化表达。后真相事件的生成机制是:个人从不同信源获取信息,非权威来源信息可能加剧个人情绪化;网络舆论氛围会对个人判断产生影响,特别是以情感为导向的网络舆论通过不断扩散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壁效应”,使得网民基于自己的立场、信仰、价值观尤其是情感因素,不愿意接受他人不同观点,从而助长情绪化言论的蔓延。而不被“沉默的螺旋效应”作用的网民则迫切希望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见,表达异议时呈现出更高的情绪化倾向。与此同时,信息渠道多元化导致信息碎片化、可信度降低,网络舆论复杂多变,导致网民怀疑事件真相。他们容易受“弱者情结”和个人权利诉求、利益诉求的支配,加剧个人的情绪化表达。为此,政府、媒体、受众三方主体需要合力规避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和蔓延,防范其风险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事件 信源 网络舆论 因子分析 生成因素 内在机制 防范与规避
原文传递
互联网改善公共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金玉 周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161,共8页
本研究主要采用2003年到201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会公共监督的效果,并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效果比较分析。分析发现互联网的运用与推广对降低腐败犯罪概率有积极作用,互联网覆盖率提高1%,公职人员犯罪... 本研究主要采用2003年到201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会公共监督的效果,并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效果比较分析。分析发现互联网的运用与推广对降低腐败犯罪概率有积极作用,互联网覆盖率提高1%,公职人员犯罪案件数每百万人中将显著减少8. 95件,但是传统报纸期刊不具备此影响。其次为了检验互联网对政府监督效果的微观渠道,本文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检验互联网使用在提高公众自我表达和政治诉求上的积极作用。相对于传统媒体用户和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信息源的人民群众来说,互联网用户或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渠道的民众更愿意理性地表达自我诉求和政治诉求,因此加强了社会监督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民众诉求 公共监督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