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微信实时传播的社会临场感影响因子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微信使用为例 |
童清艳
迟金宝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2
|
以人文城市和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会议综述 |
张书成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3
|
婚恋剧对高校女生婚姻问题认知的影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
余璐
|
《东南传播》
|
2013 |
1
|
|
4
|
浅析大学通识课程课堂互动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通识课程《艺术、媒介与创造性思维》为例 |
吴斯一
|
《青年与社会(下)》
|
2015 |
0 |
|
5
|
上海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研究 |
朱建征
唐华
和申
张蕾
乔颖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6
|
当下热播婚恋剧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上海高校在校女学生为例 |
吴佳玲
|
《中国性科学》
|
2014 |
3
|
|
7
|
开拓国家形象、文化创新研究的新领域——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访谈录 |
赵玮
常宁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8
|
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媒体的运用——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为案例 |
李志毅
|
《今传媒》
|
2015 |
1
|
|
9
|
西方媒体世博新闻内容分析对我国大事件新闻报道的启示——CNN、BBC有关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
陈丽
李本乾
|
《东南传播》
|
2011 |
1
|
|
10
|
台湾综艺节目对上海大学生影响之实证研究——以《康熙来了》为例 |
杨渭蔚
|
《东南传播》
|
2010 |
2
|
|
11
|
上海之“怀旧情结”——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
史册
|
《设计》
|
2005 |
0 |
|
12
|
传统媒体建立的新媒体品牌的传播效果研究——以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看看新闻Knews为例 |
陆趣
|
《新媒体研究》
|
2018 |
1
|
|
13
|
新兴媒体时代的地方身份认同——以新浪微博、微信中的上海人身份认同为例 |
宗晨亮
|
《新媒体研究》
|
2016 |
0 |
|
14
|
BBS中的“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为例 |
薛可
陈晞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1
|
|
15
|
上海城市发展的理念研究与文化阐释 |
刘士林
刘新静
孔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6
|
突发危机中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挖掘与演化分析——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
薛可
山峰
余明阳
|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7
|
上海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框架 |
刘士林
刘永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1
|
|
18
|
世界城市理论与上海的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
盛蓉
刘士林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9
|
上海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剖析 |
牛盼强
陈德金
杨柳
|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
2012 |
3
|
|
20
|
基于共同利益的上海汽车工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
陈晓云
李本乾
沈建华
|
《软科学》
CSSCI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