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际关系简单化 学问研究复杂化——访上海交通大学叶敦平教授
1
作者 丁长二 张爱华 《社会观察》 2005年第9期53-54,共2页
叶敦平教授长期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主编、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校... 叶敦平教授长期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主编、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两课”教材编委会副主任、沪港文化交流协会顾问等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简单化 学术研究 复杂化 上海交通大学 叶敦平 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物访谈
下载PDF
导读
2
作者 陈建平 张佩华 《中兴通讯技术》 2017年第5期1-1,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从遍布全球的光纤骨干网络、连接千家万户的光纤接入网,到大规模数据中心、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压力,随之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从遍布全球的光纤骨干网络、连接千家万户的光纤接入网,到大规模数据中心、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压力,随之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在传输介质方面,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博士发明的光纤具有优异性能,能够应付信息传输容量的挑战。光纤传输的主要问题在完成电-光/光-电转换,各种复用/解复用以及光交换等功能的光电子器件上。传统的光电子技术由于材料多样性和工艺复杂性,在集成化和批量化生产方面受限,存在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光传输特别是光互连技术的发展。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为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接入网 光电子器件 诺贝尔奖获得者 导读 数据信息传输 复用/解复用 信息技术 中央处理器
下载PDF
国民党能否“触底反弹”
3
作者 林冈 《同舟共进》 2015年第12期7-9,共3页
2016年台湾地区将进行四年一度的“二合一”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由于国民党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溃败,而后又在决定党内候选人过程中曲折反复,再加上近年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发生了由“蓝大于绿”到“绿大于... 2016年台湾地区将进行四年一度的“二合一”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由于国民党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溃败,而后又在决定党内候选人过程中曲折反复,再加上近年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发生了由“蓝大于绿”到“绿大于蓝”的微妙变化,因此,外界均不看好国民党的选情,判断岛内的政党轮替可能性高,民进党还很可能首次掌控立法机构的多数席次,从而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立法机构 台湾地区 台湾民众 两岸关系 候选人 可能性 民进党
下载PDF
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文明变革 被引量:27
4
作者 胡惠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75,共14页
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一场深刻的文明变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构成的非均衡性在造就中国社会历史运动的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梯级文明形态",天人合一"的治理文明观念则赋予了... 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一场深刻的文明变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构成的非均衡性在造就中国社会历史运动的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梯级文明形态",天人合一"的治理文明观念则赋予了乡村治理的文明属性。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振兴必然同时要求推进乡村治理的文明型转变。中国乡村是一个在传统农耕文明中建立起来的微循环文明体系,乡村治理文明的微循环特征是这种文明性的典型塑造。乡村文化治理的核心是实现从传统乡村文明向现代乡村文明转型和重建乡村文明关系的现代秩序。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在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在"大历史观"下认识、理解和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才能推进乡村治理文明的现代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 乡村文化治理 治理文明变革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2020年“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冈 周文星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8,共16页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进而展望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选举 政党政治 国民党 民进党 第三势力
原文传递
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趋同还是趋异?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冈 《台湾研究》 2015年第6期13-23,共11页
本文从两个面向探讨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其一是两党体系从非均衡状态(asymmetric)向均衡(symmetric)状态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二是政党政治的性质从冲突型(conflictual party system)到共识型(consensual party system)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两个面向探讨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其一是两党体系从非均衡状态(asymmetric)向均衡(symmetric)状态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二是政党政治的性质从冲突型(conflictual party system)到共识型(consensual party system)的发展方向。本文假定政党政治趋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两党权力关系的均衡性。如果反对党没有执政机会,就只能被边缘化或诉诸体制外的抗争手段,而无法接受政治妥协。然而,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均衡权力关系,未必能保证政党趋同的实现。这是因为导致趋异型政党体系的还有其他因素,包括社会分歧、政党的意识形态传统、既定政策纲领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体系 选举制度 社会分歧 国民党 民进党
原文传递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冈 万东青 《台湾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6-10,共5页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 路径 2008年 2007年 重新执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