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段(ScFv)桥联制备成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应用高分辨电镜、荧光光谱仪与磁强度计进行鉴定。将FMCNPs-ScFv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进入癌细胞的靶向性;采用MTT法评价复合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移植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鉴定;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复合纳米探针,采用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过程;利用核磁共振观察复合纳米探针肿瘤靶向显像效果;给予体外磁场照射(100W功率)30min,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纳米探针能够进入前列腺癌细胞质;在显像浓度范围内复合纳米探针细胞毒性很低,不影响细胞增殖。成功制备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荧光成像系统显示复合纳米探针快速地在裸鼠各重要器官分布,并逐渐集中于肿瘤部位;核磁共振显示纳米探针在24h内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癌图像;体外磁场照射4d后,注射复合纳米探针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显著慢于对照裸鼠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制备的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能有效地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核磁共振成像,也能用于体外磁场作用下的肿瘤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的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及对体外透瘢痕的影响,对瘢痕组织经皮给药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将来源于增生性瘢痕患者切除的瘢痕组织,去除皮下脂肪后分成A、B两组,A组表皮完整,B组去除表...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的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及对体外透瘢痕的影响,对瘢痕组织经皮给药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将来源于增生性瘢痕患者切除的瘢痕组织,去除皮下脂肪后分成A、B两组,A组表皮完整,B组去除表皮层。制备不同粒径的5-FU乙醇脂质体,其平均粒径分别为(216±19)、(107±13)、(65±10)nm。采用透析法检测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使用Franz扩散池行体外透瘢痕测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有罗丹明6GO的5-FU乙醇脂质体在瘢痕的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分布及其强度。结果用TEM检测多分散性指数小于0.2的乙醇脂质体,其扩散性好,大小均一;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粒径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分别为12.17%、34.64%、41.02%;荧光显示,透瘢痕的深度和荧光强度则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和增强;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得出,对应单位长度的像素灰度值分别为21.80、31.71、113.33。而A、B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脂质体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载体,可将5-Fu大量地载入瘢痕组织的真皮层;本实验结果可为瘢痕的局部给药提供一些实验数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段(ScFv)桥联制备成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应用高分辨电镜、荧光光谱仪与磁强度计进行鉴定。将FMCNPs-ScFv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进入癌细胞的靶向性;采用MTT法评价复合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移植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鉴定;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复合纳米探针,采用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过程;利用核磁共振观察复合纳米探针肿瘤靶向显像效果;给予体外磁场照射(100W功率)30min,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纳米探针能够进入前列腺癌细胞质;在显像浓度范围内复合纳米探针细胞毒性很低,不影响细胞增殖。成功制备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荧光成像系统显示复合纳米探针快速地在裸鼠各重要器官分布,并逐渐集中于肿瘤部位;核磁共振显示纳米探针在24h内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癌图像;体外磁场照射4d后,注射复合纳米探针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显著慢于对照裸鼠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制备的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能有效地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核磁共振成像,也能用于体外磁场作用下的肿瘤治疗。
文摘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的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及对体外透瘢痕的影响,对瘢痕组织经皮给药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将来源于增生性瘢痕患者切除的瘢痕组织,去除皮下脂肪后分成A、B两组,A组表皮完整,B组去除表皮层。制备不同粒径的5-FU乙醇脂质体,其平均粒径分别为(216±19)、(107±13)、(65±10)nm。采用透析法检测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使用Franz扩散池行体外透瘢痕测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有罗丹明6GO的5-FU乙醇脂质体在瘢痕的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分布及其强度。结果用TEM检测多分散性指数小于0.2的乙醇脂质体,其扩散性好,大小均一;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粒径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分别为12.17%、34.64%、41.02%;荧光显示,透瘢痕的深度和荧光强度则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和增强;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得出,对应单位长度的像素灰度值分别为21.80、31.71、113.33。而A、B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脂质体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载体,可将5-Fu大量地载入瘢痕组织的真皮层;本实验结果可为瘢痕的局部给药提供一些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