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神经并发症分析
1
作者
隋文渊
邓耀龙
+5 位作者
杨靖凡
张伟
黄紫房
范恒伟
王其飞
杨军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79-384,共6页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I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术中电生理监测
神经并发症
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神经并发症分析
1
作者
隋文渊
邓耀龙
杨靖凡
张伟
黄紫房
范恒伟
王其飞
杨军林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脊柱中心
中山
大学
附属第七
医院
骨科
中山
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
脊柱
外科
安徽医科
大学
第二附属
医院
骨科
出处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79-384,共6页
文摘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I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术中电生理监测
神经并发症
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Keywords
Severe Kyphoscoliosis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神经并发症分析
隋文渊
邓耀龙
杨靖凡
张伟
黄紫房
范恒伟
王其飞
杨军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