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破壁垒、突破常规,创建战略型国际化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思考
1
作者 王冲 倪军 +1 位作者 杨明 辛弘毅 《教育国际交流》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当前,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格局。面向国家2035和2050年的奋斗目标,加快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了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指南,并于2021年公... 当前,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格局。面向国家2035和2050年的奋斗目标,加快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了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指南,并于2021年公布了12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名单,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入选。经过两年的谋划、研讨和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大跨度多学科交叉为重点、国际化办学为特色的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具备全球胜任力、创新型、复合型的科技领军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化办学 产教融合 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新模式 多学科交叉 颠覆性技术
下载PDF
金属导热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
2
作者 王奥 盛宇飞 鲍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2,共12页
金属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相对于对金属力学性能的研究,金属导热性能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对金属导热机制的理解往往还依赖于一百多年前建立的威德曼-弗朗兹定律.金属导热和电子输运有密切联系,同时又与晶格振动有关.深入理解金... 金属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相对于对金属力学性能的研究,金属导热性能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对金属导热机制的理解往往还依赖于一百多年前建立的威德曼-弗朗兹定律.金属导热和电子输运有密切联系,同时又与晶格振动有关.深入理解金属导热机制,不但对材料应用意义重大,而且有利于提高对导热基本理论的认知.本文回顾了金属导热研究的历史,并对最近十几年来金属导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基于第一原理电子-声子耦合模式分析的金属导热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此外,本文也对金属导热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电子导热 声子导热 洛伦兹数
下载PDF
工业数据驱动的加氢裂化装置多工况切换过渡状态检测
3
作者 曹跃 余冲 +1 位作者 李智 杨明磊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1-3854,共14页
加氢裂化装置运行工况众多且切换频繁,而不同稳定的工况间切换必然存在过渡状态,可能会引起装置运行状态波动,甚至引发事故。通常,操作员会基于专家经验判断装置当前处于稳定或过渡状态,分别采取相应的监控和调整策略。然而,人工判断具... 加氢裂化装置运行工况众多且切换频繁,而不同稳定的工况间切换必然存在过渡状态,可能会引起装置运行状态波动,甚至引发事故。通常,操作员会基于专家经验判断装置当前处于稳定或过渡状态,分别采取相应的监控和调整策略。然而,人工判断具有个体差异、经验积累周期长等不足,可能导致过渡状态判断不够准确,故提出一种加氢裂化装置多工况切换过渡状态检测方法,首先,结合工业大数据和装置过程机理,针对工业采集数据运用了小波降噪和平滑,再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数据降维,剥离了相关性强的变量所带来的额外计算成本和信息干扰,将滑动窗拆分并计算移动方差,再与Kmeans(K均值)聚类相结合,实现了加氢裂化装置的过渡态检测。最后,与经典K-means聚类和层次聚类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更好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装置 过渡状态 主元分析 移动方差 集成 算法 过程控制
下载PDF
固态锂硫电池综述:从硫正极转化机制到电池的工程化设计
4
作者 贾欢欢 胡晨吉 +1 位作者 张熠霄 陈立桅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40,共13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Wh·kg^(-1)),且其实际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1)。然而,液态体系的Li-S电池和传统锂电池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67Wh·kg^(-1)),且其实际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1)。然而,液态体系的Li-S电池和传统锂电池一样存在着安全隐患。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近二十年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固态锂硫电池来说,除了由于正极材料本身的不同带来的转化机制上的差别,固态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显著影响其电化学行为。这篇综述分类讨论了已报道的不同固态锂硫电池体系在性能上的优缺点及其中主要的失效机制,对其能量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的原因及改善电池综合性能的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从固态锂硫电池微观机制到全电池水平的工程化设计提供全面的理解,推动固态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硫电池 转化动力学 动力学稳定的界面 失效机理 工程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