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家在棉花纤维发育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罗达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1-3,共3页
在最近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相关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技术手段在棉花纤维发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在棉纤维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重要的研究结果发表... 在最近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相关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技术手段在棉花纤维发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在棉纤维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重要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期刊《ThePlantCell》等杂志上。从分子水平弄清控制棉纤维细胞伸长的真正机制,对于棉花纤维的发生与伸长的调控以及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形态的建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显著的学术意义。通过棉花纤维发育的基础研究,建立了棉纤维品质分子改良的技术平台,同时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纤维品质改良的关键功能基因,为进一步显著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创制纤维品质优异的新材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纤维 纤维发育机理
下载PDF
酵母tRNA结合蛋白(43kD蛋白)羧端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全胜 刘建华 +1 位作者 金由辛 王德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1-366,共6页
为了研究酵母分子量为 4 3kD的tRNA结合蛋白的基因来源 ,通过溴化氰部分化学裂解此蛋白 ,产生的 18kD肽段经过蛋白质氨端序列测定 ,测得 18kD肽段氨端部分序列为AFTFKK .针对序列AFTFKK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简并PCR方法和cDNA的 3′末端... 为了研究酵母分子量为 4 3kD的tRNA结合蛋白的基因来源 ,通过溴化氰部分化学裂解此蛋白 ,产生的 18kD肽段经过蛋白质氨端序列测定 ,测得 18kD肽段氨端部分序列为AFTFKK .针对序列AFTFKK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简并PCR方法和cDNA的 3′末端的快速扩增方法 (3′RACE) ,成功克隆 4 3kD蛋白mRNA的 3′端序列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序列位于 3 磷酸甘油酸激酶 (PGK1)基因 10 0 3位— 170 0位 ,长度为 6 98bp ,编码 3 磷酸甘油酸激酶羧基端的 180氨基酸残基以及 3′端非翻译区 .结果证实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tRNA结合蛋白 43kD蛋白 羟端cDNA 克隆 序列测定
下载PDF
染色体特异位点筛选方法在无创产前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孔令印 王挺 +8 位作者 贺权责 冒燕 申静静 宣黎明 祝轶君 薛永峰 孙丹凤 刘慧敏 梁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染色体特异位点测序进行无创产前检测的方法,以替代目前传统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方法采集200例已知胎儿核型的孕妇血浆样本,通过数据库筛选挑选出13、18、21号染色体上特异性的位点,通过探针捕获的...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染色体特异位点测序进行无创产前检测的方法,以替代目前传统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方法采集200例已知胎儿核型的孕妇血浆样本,通过数据库筛选挑选出13、18、21号染色体上特异性的位点,通过探针捕获的方式进行特异性片段的捕获,针对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分析,通过Z值计算来判断是否存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结果染色体特异位点筛选法检出7例21三体胎儿、3例18三体胎儿,1例13三体胎儿,结果与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法一致。结论基于染色体特异位点测序法具有检测成本低、检测通量高的优势,有望替代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法进行无创产前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特异位点测序 无创产前筛查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Advancements in biocatalysis:From computational to metabolic engineering 被引量:1
4
作者 Aqib Zafar Khan Muhammad Bilal +1 位作者 Tahir Rasheed Hafiz M.N.Iqbal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61-1868,共8页
Through several waves of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un‐matched innovation strategies,bio‐cat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at the industrial level.Because of the value of enzymes,methods for producing value‐added comp... Through several waves of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un‐matched innovation strategies,bio‐cat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at the industrial level.Because of the value of enzymes,methods for producing value‐added compounds and industrially‐relevant fine chemicals through biolog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A broad spectrum of numerous biochemical pathways is catalyzed by enzymes,including enzymes that have not been identified.However,low catalytic efficacy,low stability,inhibition by non‐cognate substrates,and intolerance to the 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some chemical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as major limitations in applied bio‐catalysis.Thus,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atalysts with multi‐catalytic features along with higher efficacy and induced stability are important for bio‐catalysis.Implementation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with metabolic engineering,synthetic biology,and machine learning routes offers novel alternatives for engineering novel catalysts.Here,we describe the role of synthetic biology and metabolic engineering in catalysis.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catalysis and the choice of an algorithm for predicting protein‐ligand interactions are discussed.The importance of molecular docking in predicting binding and catalytic functions is reviewed.Finally,we describe futur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ATALYSIS ENZYME Metabolic engineering Synthetic biology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2+0型案例分析与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检测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李少英 何健淳 +10 位作者 何文智 冼嘉嘉 黄玲玲 赵耿烨 张欣 杜仁骞 褚黎明 王跃强 孔令印 梁波 黎青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检测在特殊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2+0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9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例特殊SMA家系资料。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分子标签连锁分析对夫妇双方及其胎儿...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检测在特殊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2+0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9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例特殊SMA家系资料。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分子标签连锁分析对夫妇双方及其胎儿进行SMN1基因型的鉴定,并借助二代测序(NGS)、分子标签连锁分析以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3种方法对该夫妇的11枚胚胎进行单体型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明确了女方为特殊的SMN1[2+0]携带型,产前诊断确定胎儿为SMA患者,最终通过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检测成功筛选出4枚未携带SMN1致病变异和X染色体缺失的胚胎。结论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检测能够有效阻断上述SMA 2+0型患者的特殊遗传变异的传递,为家系再生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SMN1基因 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遗传检测 二代测序 连锁分析
原文传递
多氧霉素及其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季季 邓子新 陈文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10,共6页
多氧霉素(Polyoxins)是高效广谱抗真菌核苷类抗生素,在农业上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本文综述了多氧霉素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尤其是武汉大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该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生物... 多氧霉素(Polyoxins)是高效广谱抗真菌核苷类抗生素,在农业上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本文综述了多氧霉素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尤其是武汉大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该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以及多氧霉素组合生物合成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对今后以多氧霉素为代表的核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氧霉素 核苷类抗生素 生物合成途径 组合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贾士儒 许春英 +4 位作者 谭之磊 曹伟锋 欧竑宇 贺新义 邓子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同聚物,本研究目的为分离筛选新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分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ε-PL产生菌。分离方法含3步:(1)富集培养ε-PL耐受菌;(2)通过改进的Nishikawa方法筛选;(3)挑选高... 【目的】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同聚物,本研究目的为分离筛选新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分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ε-PL产生菌。分离方法含3步:(1)富集培养ε-PL耐受菌;(2)通过改进的Nishikawa方法筛选;(3)挑选高浓度ε-PL耐受菌株。【结果】从海南省土样中分离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分类和形态特征属链霉菌属。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TUST-2属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经特征反应分析、水解物分析、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和MALDI-TOF-MS分析表明TUST-2发酵产物为ε-聚赖氨酸。【结论】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表明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属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命名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荧光素酶mRNA的构建及电穿孔介导的mRNA体内表达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樊玲江 周克茹 +4 位作者 刘艳光 王桂芹 石婷 胡轶红 李代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79-3389,共11页
为构建一种非复制型mRNA平台并探究电穿孔介导的mRNA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荧光素酶作为靶标基因,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及酶法加帽加尾的策略制备mRNA,用活体基因导入仪通过电穿孔的方式体内递送mRNA,借助小动物活... 为构建一种非复制型mRNA平台并探究电穿孔介导的mRNA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荧光素酶作为靶标基因,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及酶法加帽加尾的策略制备mRNA,用活体基因导入仪通过电穿孔的方式体内递送mRNA,借助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测荧光素酶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强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使用该非复制型mRNA平台得到的mRNA成功在体内外表达,电穿孔介导的mRNA对小鼠健康体征无明显影响,所有的小鼠均成功表达了荧光素酶蛋白,蛋白表达在电穿孔后第1天达到峰值,在第4天迅速下降,但蛋白表达强度和持续时间存在较大的小鼠个体间差异。研究对非复制型mRNA的构建及其应用于疫苗或肿瘤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MRNA 活体成像 荧光素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