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计算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莉 黄玉娟 +4 位作者 王健怡 罗佳佳 冯飞 徐萌 黄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方法,初步建立3个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比较并评价其对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1 200例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作为室性早博组,并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1 200例正常儿童心... 目的运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方法,初步建立3个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比较并评价其对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1 200例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作为室性早博组,并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1 200例正常儿童心电图作为正常对照组,男女比例3:2,平均年龄均为(6.5±0.5)岁。剔除个别不适于模型训练的心电图,在两组中随机抽取800例样本,运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方法,训练建立3种自动诊断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计算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另外在室性期前收缩组及对照组剩余的样本中各抽取200例,以心电图专家小组的诊断作为"金标准",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结果利用心电图波形图像建立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V3模型,利用心电图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其中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灵敏度65%、特异度71.5%、漏诊率35%、误诊率28.5%、阳性预测值69.5%、阴性预测值67.1%、准确率68.2%、Kappa值0.365;V3模型的灵敏度82%、特异度85%、漏诊率18%、误诊率15%、阳性预测值84. 5%、阴性预测值82. 5%、准确率83. 5%、Kappa值0. 670;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灵敏度87.5%、特异度89.5%、漏诊率12.5%、误诊率10.5%、阳性预测值89.3%、阴性预测值87. 7%、准确率88. 5%、Kappa值0. 770。结论运用计算机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的V3模型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性能良好,其中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真实性和可靠性最佳,与专家小组的诊断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坚 李筑英 +2 位作者 张国琴 黄玉娟 汤定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在急诊患儿危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法,对2015年4月至6月我院急诊重症患儿(收ICU 176例)及轻症患儿(好转返家352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PE...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在急诊患儿危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法,对2015年4月至6月我院急诊重症患儿(收ICU 176例)及轻症患儿(好转返家352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PEWS,比较两组分值,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PEWS评分显著高于轻症组[(3.24±1.24)分 vs.(0.66±0.42)分;t=28.43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可信区间为0.810~0.889(P〈0.05),最佳临界分值为3.5分。结论 PEWS评分对评估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及时识别危重患儿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原文传递
413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曹阳 李筑英 +2 位作者 张国琴 刘坚 汤定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门急诊41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413例标本中咽拭子培养阳性13... 目的分析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门急诊41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413例标本中咽拭子培养阳性139例,阳性率33.7%,其中化脓性链球菌114例,占致病菌株82.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例)、肺炎链球菌(6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在儿科临床常用药物中,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及三代头孢敏感,对红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敏感,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较敏感。结论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以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三代头孢、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药物敏感。咽拭子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判断、药物选用提供参考依据,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化脓性扁桃体炎 咽拭子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多态性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婷婷 黄玉娟 +3 位作者 王健怡 张国琴 徐萌 黄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6-860,共5页
目的分析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基因C1114G多态性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其各临床分型组间的分布,初步探讨RGS2 C1114G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 目的分析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基因C1114G多态性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其各临床分型组间的分布,初步探讨RGS2 C1114G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的300例患儿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HUT),选取150例HUT阳性且符合VVS诊断的患儿,设为VVS组,并根据HUT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特点,分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3个亚型;150例HUT阴性患儿设为HUT阴性组;另以15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用以检测基因多态性。比较VVS组及HUT阴性组的临床特征,同时抽取三组受试者外周血,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和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RGS2 C1114G多态性,并分析其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及VVS各临床分型组间的分布。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结果VVS组[男48例,女102例,年龄(10.1±3.2)岁]和HUT阴性组[男67例,女83例,年龄(10.8±2.2)岁]临床特征比较,VVS发病在性别分布上,女孩高于男孩(68.0%比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P=0.024);RGS2 C1114G基因型在VVS组、HUT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分别为CC:98例(65.3%),112例(74.7%),108名(72.0%);CG:36例(24.0%),28例(18.7%),31名(20.7%);GG:16例(10.7%),10例(6.7%),11名(7.3%);等位基因频率在VVS组、HUT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C: 232(77.3%),252(84.0%),247(82.3%);G: 68(22.7%), 48(16.0%), 53(17.7%),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 P=0.458;χ2=4.659, P=0.097)。150例VVS患儿中混合型83例、血管抑制型42例、心脏抑制型25例;RGS2 C1114G基因型在以上各亚组的分布为CC:65例(78.3%),20例(47.6%),13例(52.0%);CG:16例(19.3%),11例(26.2%),9例(36.0%);GG:2例(2.4%),11例(26.2%),3例(12.0%);等位基因频率在以上各亚组的分布为C:146(88.0%),51 (60.7%),35(70.0%);G:20(12.0%),33(39.3%),15(30.0%),GG及其G等位基因在血管抑制型组中的分布高于混合型组和心脏抑制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8, P=0.000;χ2=25.345, P=0.000)。结论本组未发现RGS2 C1114G多态性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相关性,但GG及其G等位基因在VVS临床分型血管抑制型亚组中分布较高,推测RGS2 C1114G与VVS发作时的血压调控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肠炎伴发无热惊厥患儿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筑英 张国琴 +2 位作者 曹阳 刘坚 汤定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32-432,F0003,共2页
目的分析3岁以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本院门诊64例3岁以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肠炎表现、惊厥特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其预后,随访3个... 目的分析3岁以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本院门诊64例3岁以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肠炎表现、惊厥特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其预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64例患儿(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14.4±3.6)个月,11个月龄发病患儿数最多(21.9%),发病患儿数最多的年龄段为12个月-18个月(45.3%)。73.1%患儿惊厥多发生于腹泻病程前3d,87.5%患儿表现为全身强直一阵挛,75%为单次发作。痉挛后神志恢复迅速,无进行性意识障碍。惊厥持续时间多为1~3min(48.4%)。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均呈阳性。血常规、便常规、血电解质检查多为正常,头颅CT均无异常,4例患儿脑电图可见少量棘慢波,2例于中央区或额部可见少量尖波发放。3例再次出现无热惊厥。随访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惊厥多发生于腹泻病程前3d,全身强直一阵挛为主要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多为1-3min。1~1.5岁高发,冬春季多见。血电解质、头颅CT或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多无异常。治疗以止痉、止泻、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病例不复发,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惊厥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