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血气胸69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清奎 吕志前 +2 位作者 詹晓洪 项信青 楼伟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7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总结创伤性血气胸及其合并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至2009年4月我科收治69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案,包括保守观察、单纯胸腔穿刺、闭式胸腔引流、剖胸手... 目的 总结创伤性血气胸及其合并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至2009年4月我科收治69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案,包括保守观察、单纯胸腔穿刺、闭式胸腔引流、剖胸手术、呼吸功能竭衰者应用呼吸机及多发伤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等,评价各自的疗效.对创伤性血气胸导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635例,治愈率为91.8%,死亡57例,死亡率为8.2%.单因素分析创伤性血气胸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休克(OR=1.068,95%CI:1.032~1.125,P=0.001)和合并多发伤(OR=0.682,95%CI:0.128~0.735,P=0.007).多因素分析创伤性血气胸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休克(OR=1.052,95%CI:1.002~1.105,P=0.031).结论 休克和合并多发伤是创伤性血气胸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血气胸 多发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清奎 吕志前 +4 位作者 成少飞 曹勇 赵永红 张柽 张跃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ff-pump occlusion of trans-thoracic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OPOTFMIS)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O...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ff-pump occlusion of trans-thoracic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OPOTFMIS)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OPOTTMIS治疗92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54例;年龄3~56岁;体重8.0—54.5kg。其中ASD52例,VSD26例,PDA14例,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随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3个月后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结果91例成功实施OPOTFMIS,1例筛孔状ASD中转开胸手术,总成功率为98.9%。1例(1.1%)成人PDA因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第2天死亡。4例残余少量分流(2例ASD,1例VSD,1例PDA),ASD和VSD各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穿刺点处活动出血二次开胸止血治愈ASD和VSD各1例。术后72h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6/92例)。围术期无心脏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4年,90例心电图检查均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检查均无封堵器明显移位和脱落,无明显左室流出道和降主动脉血流受限,VSD和PDA各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例PDA心脏较术前扩大,均无中度以上心脏瓣膜反流。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POTTMIS)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原文传递
新型可完全降解材料聚外消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合物体内降解行为和组织相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清奎 吕志前 +2 位作者 张袆 李速明 杨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6368-6374,共7页
背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金属裸支架、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合金支架等置入心血管后会导致局部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应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研发和制备完全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的:观察... 背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金属裸支架、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合金支架等置入心血管后会导致局部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应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研发和制备完全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的:观察新型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外消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LA/TMC)(50/50)聚合物在机体内的降解行为和组织相容性。方法:以课题组前期合成并研究的聚合物PDLLA/TMC(50/50)为实验对象,聚左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TMC)(50/50)和聚乳酸(PLLA)为对照,分别将其薄膜片植入144只6月龄Wistar大鼠,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体积排除色谱、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环境扫描电镜研究其体内降解行为,并通过光镜下镜检及周围炎性细胞计数量化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在植入机体前60d,3组材料的失重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降解速率均相对平稳缓慢,PDLLA/TMC的降解速率略快于其他两组聚合物材料,60d后PDLLA/TMC的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其失重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聚合物材料,180d后PDLLA/TMC大部分被降解,其余两种聚合物降解很少。3种聚合物材料包埋于生物体内即开始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下降,初期下降速率较快,而后逐渐趋缓。3种材料的表面结构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由初期的较为光滑整齐变为后期的皱褶、扭曲、紊乱、凹陷和孔洞,且PDLLA/TMC材料表面变化较明显。PDLLA/TMC和PLLA/TMC与PLLA比较,各个时间点均有相对较低的炎症细胞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DLLA/TMC与PLLA/TMC比较,各个时间节点上的炎性细胞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PDLLA/TMC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 聚合物 血管内支架 组织相容性 聚外消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
下载PDF
DHDCS抑制小型猪外周动脉管腔丢失及内膜增生的研究
4
作者 郭清奎 吕志前 +4 位作者 李涛 邹榕江 曹勇 张袆 丁付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玉米醇蛋白载体地塞米松-肝素双涂层支架(DHDCS)抑制小型猪外周动脉管腔丢失及内膜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4只小型猪平均分为4组,每组6只,每只动物选用髂内动脉、髂外动脉、骶尾动脉及股动脉4支血管,分别植入金属裸支架(b... 目的研究玉米醇蛋白载体地塞米松-肝素双涂层支架(DHDCS)抑制小型猪外周动脉管腔丢失及内膜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4只小型猪平均分为4组,每组6只,每只动物选用髂内动脉、髂外动脉、骶尾动脉及股动脉4支血管,分别植入金属裸支架(bare mental stent,BMS)、玉米醇蛋白涂层支架(protein coated stent,PCS)、肝素微球涂层支架(heparin microballoons coated stent,HMCS)和DHDCS。每组取3只动物,分为支架植入30 d组和90 d组,分别复查远端腹主动脉造影,评价管腔丢失;并处死动物,取支架处动脉血管,塑料包埋硬组织切片,进行伊红染色(HE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分析其组织学形态。每组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HDCS组动脉管腔丢失及内膜平均厚度明显小于蛋白涂层支架组、肝素微球涂层支架组和裸支架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HDCS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小型猪外周动脉管腔丢失及减轻支架内血管内膜增生,可以预防支架内管腔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支架 药物涂层 地塞米松 肝素 管腔丢失 内膜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