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璐滢 刘强 陈以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MTS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中5例为女性,发病年龄34~80岁,平均49.1岁,多为体检发现。镜检示,肿瘤黏液性基质中... 目的探讨肾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MTS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中5例为女性,发病年龄34~80岁,平均49.1岁,多为体检发现。镜检示,肿瘤黏液性基质中大部分为嗜酸性胞质的立方形细胞,呈紧密排列的小管状或乳头状结构,部分为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可见成簇的泡沫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7例CK、CK7、CK19、vimentin和AMACR均(+),6例CK8和34βE12(+),5例CD15、4例CHG和3例RCC(+)。结论MTSCC是低度恶性的肾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丹慧 刘强 方建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5-1169,共5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ncocyt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7例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14岁...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ncocyt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7例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14岁(年龄范围42~75岁),男女比为3∶4。肿瘤多由于偶然体检发现,临床症状不明显。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可呈囊实性。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为3.89 cm。肿瘤细胞表现为胞质嗜酸性的分支乳头状或齿槽结构,局部呈实性结构。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细胞核朝向腔面分布,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一般不明显,但核仁明显不能排除该疾病。肿瘤乳头轴心有时可见泡沫细胞聚集,可见出血。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AX8(5/6)、AMACR(5/7)、CK(5/7)、CK8(3/6)、CK7(2/6)、vimentin(3/7)、E-cadherin(2/7)均呈阳性;CD117、CK34βE12、GATA3、CAIX均呈阴性,局灶腔缘可有弱阳性。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亚型复杂多样,OPRCC亚型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胞质嗜酸细胞性,细胞呈单层排列,细胞核朝向腔面分布,核圆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PAX8、CK8、CK7、vimentin、AMACR、E-cadherin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和BCL-6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常玉清 方建晨 +4 位作者 冯蔚鹰 陈海仁 丁祺 冯砺锦 葛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和基因易位情况,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05例DLBCL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中位年龄60岁,C-MYC/BCL-2双表达44.4%(91/205)。按照Hans分型分类,GCB型占37.1%,non-GCB占62.9%;C-MYC、BCL-2和BCL-6基因易位阳性率分别为9.3%、8.8%、30.1%。C-MYC与BCL-2基因异位在双表达组较高,与Hans分型、性别、年龄等无关;BLC-6基因易位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重打击淋巴瘤2例,三重打击淋巴瘤3例,占2.44%(5/205)。171例患者获得随访,34例失访,随访8~107个月,死亡48例,病死率为28.1%;患者生存时间与Hans分型及年龄有关,而C-MYC与BCL-2双表达组与双重打击及三重打击组总预后比普通组差。结论C-MYC/BCL-2双表达对基因易位有提示作用,明确诊断可依靠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C-MYC、BCL-2及BCL-6基因易位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 基因异常 C-MYC BCL-2 BCL-6
下载PDF
瘤内注射紫杉醇PLGA微球对人喉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明 周梁 +1 位作者 殷晓璐 姚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评估紫杉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aclitaxe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TAX-PLGA]微球行瘤内直接注射对裸鼠Hep-2喉鳞癌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荷Hep-2喉鳞癌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对模型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各实... 目的:评估紫杉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aclitaxe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TAX-PLGA]微球行瘤内直接注射对裸鼠Hep-2喉鳞癌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荷Hep-2喉鳞癌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对模型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各实验组肿瘤体积和质量的改变,计算抑瘤率和肿瘤体积三倍增时间(tripling time,T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用药21d后,与0.9%氯化钠溶液瘤内注射(intratumoral injec-tion,i.t.)组相比,TAX治疗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TT均明显延长(P<0.01);低剂量TAX-PLGA微球i.t.组的TT明显大于TAX针剂i.t.组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组(P<0.05);高剂量TAX-PLGA微球i.t.组的TT明显大于其他TAX治疗各组(P<0.01)。TAX针剂i.p.组、TAX针剂i.t.组、低剂量和高剂量TAX-PLGA微球i.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99%、39.37%、47.83%和59.90%,PLGA空白微球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实验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TAX治疗各组的MVD计数、bFGF和VEGF表达较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TAX-PLGA微球i.t.给药对bFGF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具有更强的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结论: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多聚物缓释系统药物对喉鳞癌的治疗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紫杉醇 生物聚合物 注射 病灶内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IL-32、MMP-2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早宇 张惠箴 +1 位作者 刘强 王兆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析白细胞介素-32(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内的检测价值。方法:63例BA患儿和41例先天性胆道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析白细胞介素-32(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内的检测价值。方法:63例BA患儿和41例先天性胆道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IL-32 mRNA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BA患儿不同程度肝纤维化间的MMP-2表达;分析BA患儿肝组织内IL-32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的IL-32mRNA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A患儿肝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且呈显著正相关性(r=0.512,P=0.04)。BA患儿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IL-32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2及MMP-2在BA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32与BA患儿肝功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MMP-2与BA纤维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白介素-3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肝功能
下载PDF
隐睾下降术中活检发现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沙艳伟 徐则乔 +3 位作者 平萍 陈慧兴 朱建善 李铮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8-279,共2页
患者,男,30岁。因左侧阴囊空虚30年入院,未婚、未育。检查:左下腹股沟管内扪及大小约3.5cm×3.0cm×2.0cm包块,质硬、有压痛、活动度可;左侧阴囊空虚,未扪及左睾丸及附睾。右侧睾丸体积约15ml,质地可、未触及压痛及... 患者,男,30岁。因左侧阴囊空虚30年入院,未婚、未育。检查:左下腹股沟管内扪及大小约3.5cm×3.0cm×2.0cm包块,质硬、有压痛、活动度可;左侧阴囊空虚,未扪及左睾丸及附睾。右侧睾丸体积约15ml,质地可、未触及压痛及结节。辅助检查:(1)B超:左侧腹股沟近阴茎根部见睾丸附睾图像伴有钙化(排除占位可能),左侧阴囊未扫及睾丸图像。(2)精液常规:精液量2.5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精原细胞瘤 睾丸活检 生殖保险
下载PDF
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吉炜 蔡兴韫 +8 位作者 王早宇 蔡文 钱宏阳 陈勇辉 张进 陈海戈 曹明 薛蔚 黄翼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28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中位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8例,腰背痛11例,腹部包块1例。2... 目的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28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中位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8例,腰背痛11例,腹部包块1例。28例均行CT或MRI检查,发现肾盂或肾占位26例,肾内大量积液2例。2例行PET-CT检查,发现骨转移1例。术前诊断为肾盂肿瘤13例,肾肿瘤13例,肾脓肿2例。合并肾结石或肾盂结石19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13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12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脓肾切除术2例。术中发现肿大淋巴结9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平均直径8.5 cm;高分化9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8例;pT2期1例,pT3期15例,p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9例;合并肾静脉癌栓5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共同特征为CK5(+),34βE12(+),p63(+),CK20(-),GATA3(-)。术后12例行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15例死亡,均死于肿瘤进展。结论肾盂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与长期肾结石、尿路积水、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诊断基于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K5、34βE12和p63(+)有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本病确诊时常处于进展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复发和转移风险高,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肾盂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上尿路腺癌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兴韫 黄吉炜 +9 位作者 汪月明 王早宇 蔡文 钱宏阳 陈勇辉 张进 陈海戈 曹明 黄翼然 薛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尿路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上尿路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5例,肉眼血尿4例。术前行泌尿系B超检查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尿路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5例上尿路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5例,肉眼血尿4例。术前行泌尿系B超检查5例,CT检查5例,膀胱镜检查4例。术前诊断为输尿管肿瘤2例,肾盂肿瘤1例,肾肿瘤1例,肾结石1例。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发现肾盂肿瘤后二期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结果病理检查肿瘤平均直径4.4 cm,pT3期4例,pT4期1例;淋巴结转移2例。病理分型:管状腺癌2例,管状+乳头状混合腺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共同特征为CDX2(+),p63(-),GATA(-),β-catenin(-)。术后行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例。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2例因肿瘤进展于术后1年内死亡;3例生存,其中1例术后7个月盆腔转移,2例无病生存。结论原发性上尿路腺癌发病率极低,多与慢性结石和炎症刺激有关。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后病理检查为确诊依据,组织学表现为单一腺性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特征为CDX2、CK20(+)和β-catenin(-),不表达或仅部分表达GATA3、p63、CK7。手术为治疗首选,预后与病理亚型相关,总体预后较差,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肾盂 输尿管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