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头针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汪军 裴建 +7 位作者 崔晓 孙克兴 傅勤慧 邢春燕 姜超 周翠侠 陈宇杰 颜铭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8-924,共7页
目的:评价基于脑功能定位的个性化头针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头针组、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个性化头针组选取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为基本头针刺激区,并根... 目的:评价基于脑功能定位的个性化头针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头针组、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个性化头针组选取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为基本头针刺激区,并根据伴随功能障碍情况,伴肌张力高者配运动前区,伴不随意运动配运用区、颞三针,伴运动协调性差配运用区,伴认知障碍配额五针,伴感觉障碍配感觉区,患者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和枕下旁线为头针刺激区,同样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均周一至周五每天治疗1次,周六、日休息,共治疗4周(20次),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与随访时,3组患者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4周后、随访时3组患者组间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其中,治疗4周时和随访时,个性化头针组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P<0.05,P<0.01);治疗4周时和随访时,传统头针组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头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个性化头针 传统头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汪军 裴建 +6 位作者 崔晓 孙克兴 倪欢欢 周翠侠 吴佶 黄美 季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3-989,共7页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为Ⅲ~Ⅴ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每组35例。互动...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为Ⅲ~Ⅴ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每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且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但头针治疗与康复训练分开实施,上午进行康复训练,下午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U-FMA积分、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后U-FMA积分改善优于传统头针组(P〈0.05),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患者治疗2个月后WMFT积分、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传统头针组改善明显(P〈0.05,P〈0.01);但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患者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的改善与传统头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时间越长,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越明显;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与传统头针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互动式头针 头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