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LL基因重排阳性的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青 张娜 +5 位作者 邵静波 李红 陈凯 杜成坎 王真 蒋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3-909,共7页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 rearrangement,MLL-r)阳性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MLL rearrangement,MLL-r)阳性的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MLL-r AL患儿45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L-r。Kaplan-Meier法评估患儿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对性别、年龄、白细胞数等影响生存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L患儿MLL-r的检出率为7.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MLL-r的检出率分别为5.4%和1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患儿的年龄(>1岁和≤1岁)和初发时白细胞数(≥50×10^(9)/L和<50×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和P=0.021)。MLL-r ALL患儿的免疫分型以早期前体B-ALL为主,占79.2%;MLL-r AML患儿以M5为主,占77.8%。MLL伙伴基因分析,ALL患儿MLL/AF4占59.2%(16/27),其中小于1岁的患儿占68.7%(11/16),与非MLL/AF4组小于1岁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AML患儿以MLL/AF9为主,占33.3%。42例患儿可进行疗效分析,完全缓解率为97.6%(41/42),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2~138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24.5个月,3年EFS和OS率分别为(41.8±9.4)%和(60.9±9.3)%。MLL-r ALL患儿中位EFS和OS时间分别为21.5个月和28个月,3年EFS和OS率分别为(44.3±11.7)%和(58.2±12.1)%。MLL-r AML患儿中位EFS和OS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23个月,2年EFS和OS率分别为(36.5±15.8)%和(64.7±14.5)%。ALL患儿复发8例,中位复发时间20个月(2~36个月);AML患儿复发7例,中位复发时间16个月(5~38个月);二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8.4%和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单因素分析显示,MLL-r ALL患儿年龄>1岁与≤1岁组、白细胞数≥50×10^(9)/L与<50×10^(9)/L组、血小板数>30×10^(9)/L与≤30×10^(9)/L组EF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24和0.027。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的白细胞数为影响MLL-r ALL患儿EFS的独立预后因素(RR=6.113,95%CI 0.017~1.050,P=0.013)结论·AML患儿MLL-r的发生率比ALL患儿高。MLL-r ALL患儿免疫分型以早期前体B-ALL为主,MLL-r AML患儿多见于M5型。MLL-r阳性儿童白血病患者化学治疗的缓解率尚可,但复发率高。发病时的白细胞数≥50×10^(9)/L是MLL-r ALL患儿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 儿童 预后分析
下载PDF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数、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黎琳琳 胡韶华 +1 位作者 尹小琴 李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5-1411,共7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目的·分析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6例ICPP女童及46例同龄正常未发育女童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ICP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女童的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及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body mass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BMI SDS);检测所有女童的血清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的浓度,检测ICPP组女童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基础值和峰值,以及雌二醇(estradiol,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对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analogues,GnRHa)治疗的女童随访3个月,比较完成随访的48例ICPP女童治疗前后血清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的浓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ICPP组女童的BMI、BMI SDS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种不饱和游离脂肪酸与BMI均无相关性(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ICPP组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P=0.001)、n-6二十二碳五烯酸(n-6 docosapentenoic acid,n-6DPA;P=0.000)、n-3二十二碳五烯酸(n-3 docosapentenoic acid,n-3DPA;P=0.00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P=0.010)、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P=0.003)、总n-6多不饱和游离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PUFA;P=0.049)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油酸(oleic acid,C18:1n-9;P=0.036)、巨头鲸鱼酸(gondoic acid,C20:1n-9;P=0.030)、亚油酸(linoleic acid,LA;P=0.020)、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P=0.010)、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P=0.009)及总n-6PUFA (P=0.041)水平,与LH峰值呈正相关;EPA (P=0.049)、DHA (P=0.046)水平与LH基础值呈负相关;EPA (P=0.020,P=0.002)、n-3DPA (P=0.003,P=0.001)、DHA (P=0.007,P=0.028)、总n-3PUFA (P=0.012,P=0.011)水平与FSH、E2基础值呈负相关;总n-6PUFA/总n-3PUFA比值与FSH基础值呈正相关(P=0.002);FSH峰值、SHBG、IGF-1水平与各种游离脂肪酸均无相关性(均P>0.05)。(4)经3个月GnRHa治疗后,ICPP女童C16:1 (P=0.001)、C18:1 (P=0.001)、C20:1 (P=0.001)、LA (P=0.013)、GLA (P=0.013)、ALA (P=0.03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AA (P=0.001)、EPA (P=0.000)、DHA (P=0.02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ICPP女童普遍存在超重或肥胖,但各种不饱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与BMI均无相关性;性发育及GnRHa治疗可影响ICPP女童体内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多种不饱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与性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血清不饱和游离脂肪酸谱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