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房下皱襞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疾病 被引量:3
1
作者 施勇 詹华 韩宝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69-371,共3页
在不违背肿瘤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乳腺形体美,是医患双方的目标。乳腺良性疾病一般行乳晕旁单切口处理,但对于位于乳腺下半部分且远离乳头乳晕的乳腺边缘肿块,或者巨大的纤维腺瘤,可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
关键词 乳腺良性疾病 乳房下皱襞切口 乳头乳晕 治疗原则 保留乳腺 医患双方 切口处理 纤维腺瘤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一站式”服务模式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裴艳 金玉翡 +7 位作者 秦嫣雯 聂丽静 董晓晶 张男 陈乐英 吴蓓雯 袁长蓉 方琼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患者对"一站式"服务模式的评价,分析其服务需求,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其身心康复。方法选取我中心乳腺外科医生5名、乳腺专科护士5名,以及在我中心接受诊疗的乳腺癌患者18例、家属9... 目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患者对"一站式"服务模式的评价,分析其服务需求,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其身心康复。方法选取我中心乳腺外科医生5名、乳腺专科护士5名,以及在我中心接受诊疗的乳腺癌患者18例、家属9例,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全程录音记录,随后将声音资料整理录入后运用现象学的方法编码分析。结果据访谈结果提炼出对于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体验包括: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规范、便捷,体现了护理的连续性和医护的合作性;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有待加强、健康教育有待深入、延伸护理有待完善。结论"一站式"服务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诊疗需求,但在制度流程、服务细节等方面仍有待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一站式”服务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含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琴 陈小松 +2 位作者 杨兴霞 曹博 朱娟英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比较含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并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方案辅助化... 目的比较含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并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方案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资料,按含紫杉类药物的不同,分为紫杉醇组和多西他赛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25例,123例(28.94%)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302例(71.06%)接受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3.7个月。紫杉醇组和多西他赛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7%和90.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4.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早期TNBC患者,含紫杉醇与含多西他赛方案在辅助化疗效果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辅助化疗 紫杉类药物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插管鞘技术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幼程 张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63-164,共2页
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是通过导丝先置入微血管鞘,再置入导管的方法,用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技术。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血管穿刺的疑难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于B超引导下采用MST技术经外周静... 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是通过导丝先置入微血管鞘,再置入导管的方法,用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技术。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血管穿刺的疑难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于B超引导下采用MST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乳腺癌患者 超声引导 插管 中心静脉导管 应用 外周静脉置入 置入导管
下载PDF
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吕世旭 黄关立 +2 位作者 黄欧 林包容 杨凯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先清扫腋窝淋巴结再行乳腺切除的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与84例传统改良根治术作比较,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评价两者的疗效。结果:改良根治术与逆行改良根治术两组病人平均手... 目的:评价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先清扫腋窝淋巴结再行乳腺切除的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与84例传统改良根治术作比较,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评价两者的疗效。结果:改良根治术与逆行改良根治术两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1.43min和120.6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9d和7.75d,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5.12d和5.00d,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5.49个和24.71个,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42.86%和46.25%。病人术后伤口引流量,第1天改良根治术组平均引流量为168mL(50~300mL),逆行改良根治术组平均引流量为144mL(50~250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而两组术后随访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逆行改良根治术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手术方法,符合肿瘤手术学原理,在不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安全且未增加近期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术前乳腺B超及MRI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准确性 被引量:25
6
作者 殷正昕 沈坤炜 +1 位作者 李亚芬 何建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比较术前乳腺B超和乳腺MRI检查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于上海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进行乳腺B超、MRI检查以及根治性手术的293例乳腺癌病例。结果293例乳腺癌患者中3例为双... 目的比较术前乳腺B超和乳腺MRI检查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于上海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进行乳腺B超、MRI检查以及根治性手术的293例乳腺癌病例。结果293例乳腺癌患者中3例为双侧乳腺癌,共296例腋窝。总体人群中,B超敏感性达60.0%,特异性达90.6%,阳性预测值80.2%,阴性预测值78.0%;MRI敏感性达50.5%,特异性达90.8%,阳性预测值77.9%,阴性预测值74.0%;两项检查联用敏感性70.6%,特异性97.2%。两项检查的四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亚组分析中两种检查的准确性及预测价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97.2%。结论术前B超及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及预测价值相当。联合使用乳腺B超及MRI检查特异性更高,两种检查均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考虑免去前哨淋巴结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空芯针活检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理低估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龙 陈小松 +7 位作者 吴佳毅 黄欧 粱跃 李亚芬 陈伟国 朱丽 何建蓉 沈坤炜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计算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理低估率。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信息,探讨低估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1359例接受乳腺空芯针活检(eor... 目的计算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理低估率。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信息,探讨低估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1359例接受乳腺空芯针活检(eoreneedlebiopsy,CNB)的患者,定义CNB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但切除病理活检为恶性的情况为病理低估。以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e回归分析预测病理低估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50例CNB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其总低估率为44%(22,50)。CNB诊断为不典型乳头状瘤(OR=15.164,95%CI=I.349~170.443)和乳腺MRI检查BI—RADS5类(OR=26.766,95%CI=2.409~297.440)为发生低估的预测因素。结论CNB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病理低估率较高,应考虑对这部分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术切除活检。特别是对CNB诊断为不典型乳头状瘤或乳腺MRI检查BI—RADS5类的患者,更应予以重视。乳腺MRI对乳腺空芯针活检的病理低估有一定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芯针活检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癌 病理低估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内分泌治疗联合mTOR抑制剂靶向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被引量:4
8
作者 宗瑜 沈坤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5-656,共2页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但原、继发耐药的出现限制了其疗效。近50%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对三苯氧胺原发耐药;而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初治有效的患者最终都不可避免出现耐药,导致疾病进展。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 MTOR抑制剂 阳性 靶向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 原发耐药
原文传递
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应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晨 沈坤炜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年第5期327-329,共3页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也称为新辅助全身性治疗(neo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NST)、初始全身性治疗(primary systemic therapy,PST)或术前治疗(preoperative therapy),是指在手术切除乳腺原发病灶之前所...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也称为新辅助全身性治疗(neo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NST)、初始全身性治疗(primary systemic therapy,PST)或术前治疗(preoperative therapy),是指在手术切除乳腺原发病灶之前所采用的全身性的药物治疗。随着术后辅助治疗中疗效的确认,继化疗药物后,目前内分泌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也应用于乳腺癌的NST。NST现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并给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成为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临床意义 systemic OPERATIVE 标准治疗方案 全身性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