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自噬与肿瘤 被引量:28
1
作者 杜海磊 邱伟华 杨卫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04,共4页
Autophagy is a vacuolar process of cytoplasmic degradation by lysosome which ubiquitously occurring in all eukaryotic cells. The researches of autophagy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ast model... Autophagy is a vacuolar process of cytoplasmic degradation by lysosome which ubiquitously occurring in all eukaryotic cells. The researches of autophagy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ast model and genetic technology. 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determination of autophagy,its relationship with apoptosis and its role in the tumor treatment 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autopha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作用 细胞凋亡 溶酶体 肿瘤 信号转导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与胆固醇结石病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强 韩天权 蒋兆彦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8期3-6,共4页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由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化合成。胆汁酸具有调节胆固醇饱和度和排除机体过多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结石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胆汁酸代谢与胆固醇结石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胆汁酸 胆固醇结石病 肝脏
下载PDF
荟萃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
3
作者 蔡强 吴健 +1 位作者 蔡劬 蒋兆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卡培他滨(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Pub Med、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中含CAP,对照组不含CAP的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CT),...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卡培他滨(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Pub Med、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中含CAP,对照组不含CAP的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分别检索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0软件对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3/4级毒副反应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入选6篇RCT,共1 269例,其中CAP治疗组669例,对照组60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了OS(HR=0.84,95%CI:0.74~0.95,P=0.006)、PFS(HR=0.83,95%CI:0.74~0.93,P=0.001)和ORR(OR=1.51,95%CI:1.08~2.12,P=0.02)。在毒副反应方面,除了手足综合征在治疗组中相对发生率较高(P=0.001),其他3/4级毒副反应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亚组分析中,治疗组为CAP联合吉西他滨(GEM),对照组为GEM单药治疗,共入选3篇RCT,共935例,分为CAP-GEM组468例,GEM单药组467例。与GEM单药化疗相比,CAP-GEM显著提高OS(HR=0.85,95%CI:0.74~0.98,P=0.03)、PFS(HR=0.80,95%CI:0.71~0.91,P=0.000 9)、ORR(OR=1.53,95%CI:1.04~2.24,P=0.03)。CAP-GEM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增高,其余3/4级毒副反应较GEM单药均无明显增高。结论:CAP单独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进展期胰腺癌OS,改善了PFS和O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卡培他滨 化疗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靶向保罗样激酶的小干扰RNA体内外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兰斌 刘炳亚 +5 位作者 陈雪华 瞿颖 张晓青 蔡劬 戴起宝 朱正纲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敲除保罗样激酶(plk)1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plk1基因作为胃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MKN45细胞plk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及蛋白... 目的观察敲除保罗样激酶(plk)1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plk1基因作为胃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MKN45细胞plk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lk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MKN45细胞增殖速度的变化。裸鼠皮下移植plk1小干扰RNA(siRNA)处理的MKN45细胞,观察其成瘤性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瘤标本的plk1蛋白质的变化。结果MKN45细胞经plk1siRNA作用后,plk1mRNA及蛋白质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均明显降低,更多的MKN45细胞聚集于G2/M期附近(P<0·05);经plk1siRNA作用的MKN45细胞在48及72h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速度亦明显缓于对照组(P<0·05);在裸鼠体内成瘤性明显减低(P<0·05);但各组体内成瘤标本的plk1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靶向plk1的siRNA可以抑制胃癌MKN45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速度,plk1有可能成为新的胃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NA 细胞周期 保罗样激酶 裸鼠 细胞生长
原文传递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原发性胃癌的遗传学变异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亚青 朱正纲 +3 位作者 刘炳亚 陈雪华 尹浩然 王学浩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学变异情况。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23例原发性胃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原发性胃癌患者平均每例肿瘤染色体臂变化数为7.52,扩增数要明显多于丢失数(5.38:2.14)。DNA拷贝...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学变异情况。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23例原发性胃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原发性胃癌患者平均每例肿瘤染色体臂变化数为7.52,扩增数要明显多于丢失数(5.38:2.14)。DNA拷贝数扩增常见于8q(9/21,42.9%)、20q(9/21,42.9%)、17q(8/21,38.1%)、3q(7/21,33.3%)、7q(7/21,33.3%)、11q(6/21,28.6%)、13q(6/21,28.6%)、1q(5/21,23.8%)、20p(5/21,23.8%);DNA拷贝数缺失常见于17p(7/21,33.3%)、18q(6/21,28.6%)、5q(5/21,23.8%)、80(5/21,23.8%)、9p(5/21,23.8%)。结论原发性胃癌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由此引起相应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比较基因组杂交 癌基因 基因 肿瘤抑制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胃癌中细胞凋亡易感基因扩增的研究
6
作者 朱亚青 朱正纲 +2 位作者 刘炳亚 陈雪华 尹浩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7例胃癌中CAS基因DNA拷贝数.结果 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771比0.437,P<0.05) CAS扩增率为2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7例胃癌中CAS基因DNA拷贝数.结果 原发性胃癌中CAS基因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771比0.437,P<0.05) CAS扩增率为29.7%(11/37).淋巴结转移者CAS基因扩增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5.0%比11.8%,P<0.05).结论 CAS基因可促进胃癌的形成,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易感基因 基因扩增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促进胃癌淋巴管生长 被引量:4
7
作者 倪效 燕敏 +6 位作者 严超 刘炳亚 陈雪华 瞿颖 计俊 俞焙秦 朱正纲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胃癌淋巴管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胃癌旁正常组织中扩增人VEGF-D全长cDNA,经T-A克隆酶切鉴定及测序得到完整的序列后,亚克隆并构建pEGFP/VEGF-D真核表达...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胃癌淋巴管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胃癌旁正常组织中扩增人VEGF-D全长cDNA,经T-A克隆酶切鉴定及测序得到完整的序列后,亚克隆并构建pEGFP/VEGF-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低表达VEGF-D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体外G418抗生素筛选得到高表达VEGF-D的肿瘤细胞克隆,用这种高表达VEGF-D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盐受体(LYVE-1)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淋巴管密度和形态。结果对照组和转染pEGFP/VEGF-D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1.13±0.40)g和(2.24±0.82)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分别为2.89±1.32和5.74±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边肿瘤组织存在扩张的功能性淋巴管。结论VEGF-D在胃癌中可能通过主动促进淋巴管生长来促进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胃肿瘤 淋巴管转移 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