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组织损伤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陈璐 谢青 《肝脏》 2011年第5期408-411,共4页
人类感染病毒后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结局.在宿主免疫功能健全的情况下,大部分感染都能被有效控制,但在控制病毒感染的同时可对组织产生轻微损伤,少数人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会产生严重的组织病理损伤。然而,当病毒感染后,若宿主免疫反应... 人类感染病毒后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结局.在宿主免疫功能健全的情况下,大部分感染都能被有效控制,但在控制病毒感染的同时可对组织产生轻微损伤,少数人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会产生严重的组织病理损伤。然而,当病毒感染后,若宿主免疫反应低下,则难以将病毒完全清除,虽然造成较小的组织损伤,但导致了病毒在人体内的慢性感染。如在我国有较高发病率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造成患者的慢性感染,然而迄今还未能完全阐明病毒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感染的确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 组织损伤 影响因素 免疫反应低下 慢性感染 宿主免疫 功能健全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50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龚启明 肖家诚 周霞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6-198,共3页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代偿性肝硬化逆转的可能性。治疗组50例,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片;对照组30例,大黄庶虫虫丸,口服,每日三次,每次6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代偿性肝硬化逆转的可能性。治疗组50例,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片;对照组30例,大黄庶虫虫丸,口服,每日三次,每次6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B超、部分患者肝活检。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明显降低HA、LN、PⅢP、PⅣP,降低ALT、AST、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A/G比例,能明显升高WBC、RBC、PLT,且对乏力、肝区疼痛、脾肿大等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肝活检光镜下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作用,电镜下可见肝星状细胞减少、细胞器不活跃,周围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可使代偿性肝硬化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抗纤维化治疗 代偿性肝硬化 逆转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艳华 谢青 《肝脏》 2008年第1期81-82,共2页
慢性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不断深入,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除了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 慢性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不断深入,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除了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靶向治疗药物 异性 抗病毒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Α 慢性肝病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曹庚 项晓刚 +3 位作者 刘柯慧 曹竹君 谢青 王晖 《肝脏》 2016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予以集落刺激因子对症治疗,5年长期随访并观察... 目的探讨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予以集落刺激因子对症治疗,5年长期随访并观察其转归。评估疗效、复发率,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Stiffness值),比较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的临床事件(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癌或者死亡)发生。结果54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了PR治疗,获得SVR的患者有35例。15例患者在第1次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9例、8例、2例、1例患者分别在第2、3、4、5次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仅有1例患者在获得SVR6周后出现复发。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的肝硬度值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SVR组治疗后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结束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发现,SVR组患者的肝硬度值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并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NSVR组患者的肝硬度值没有改善。在平均为60个月的随访中,NSVR组新增3例肝癌患者,SVR组则无人发生。两组临床事件发生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水:P=0.0168,RR=0.2353(95%CI 0.039~1.422),HCC:P=0.0391,RR=0.0000]。结论对于基因1型慢性丙肝代偿期肝硬化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能有效抑制病毒,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既往治疗失败患者,多次治疗及延长疗程能提高SVR率。获得SVR后的复发率低,能减少肝癌等临床事件的发生,缓解肝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肝硬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 长期随访
下载PDF
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 被引量:47
5
作者 苗社 杨婉娜 +26 位作者 董晓琴 张占卿 谢仕斌 张大志 张绪清 成军 张国 赵巍峰 谢青 刘映霞 马安林 李军 尚佳 白浪 曹立华 邹志强 李家斌 吕福东 刘晖 王志津 张明香 陈黎明 梁伟锋 高慧 庄辉 赵鸿 王贵强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对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Test及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hi-squared检验方法分析;Spearman分级检验法分析双变量相关性。结果治疗78周后肝纤维化改善率为36.53%(80/219)、进展率为23.29%(51/219)。肝纤维化改善与基线纤维化程度和治疗方法相关(P<0.05)。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且基线肝纤维化评分(F)≥3的患者中,肝纤维改善率(54.74%,52/95)显著高于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3.33%,16/48),P=0.016;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进展比例(13.68%,13/95)在数值上低于单独治疗组(18.75%,9/48),P=0.466。在基线F<3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改善和稳定的患者比例(68.08%,32/47)高于单独治疗组(51.72%,15/29)。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并有提高肝纤维化稳定率和降低进展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 肝纤维化 改善
原文传递
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妮娜 林兰意 +3 位作者 郭斯敏 赵钢德 汤伟亮 谢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学标志物和HBVDNA,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2、24、36、48周分别检测外周血pDC数量和功能及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FN γ水平.对数据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 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LR9平均荧光强度、pDC数量及INF α分泌能力在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应答组在12周时TLR9平均荧光强度恢复(66.25±13.10),无应答组仍处于低水平(51.4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5);12周时应答组pDC数量恢复(5.24±1.61),无应答组为(3.7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5);12周时应答组IFN α分泌能力明显升高(459.94±200.27)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37.18± 12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治疗24周时,应答组血清IFN γ水平明显升高[(67.81±16.64)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3.73± 15.9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P< 0.05);TNFα水平为[(268.94±64.32)pg/ml],也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06.45±78.2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结论 pDC在PEG-IFNα-2a治疗诱发的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DC数量和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机体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类 浆样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9
原文传递
雾化阿米卡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春辉 李虎 +3 位作者 尹雪 徐丹 唐建国 吴春荣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评估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共174例患者的资料。仅接受常... 目的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评估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共174例患者的资料。仅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计114例。除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外,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的患者作为雾化组,共计60例。使用倾向匹配得分法校正两组之间的不平衡基线参数。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患者的28 d临床治愈率和28 d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患者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天数。结果雾化组28 d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78.2%vs.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但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vs.17.0%,P=0.778)。雾化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13(1016)vs.16(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抗生素治疗时间也短于对照组[12(1015)vs.15(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雾化阿米卡星、恰当的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患者28 d的临床治愈率;而高体温,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脓毒症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率的独立因素。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作为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VAP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28 d的临床治愈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天数,但未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倾向匹配得分 雾化治疗 革兰阴性菌
原文传递
CpG寡核苷酸联合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细胞功能及核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向晓星 周霞秋 +2 位作者 谢青 俞红 周惠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含CpG寡核苷酸(CpG—ODN)联合重组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及其对核因子-κB和激活蛋白-1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重组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扩增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得到DC;以CpG—ODN和H... 目的研究含CpG寡核苷酸(CpG—ODN)联合重组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及其对核因子-κB和激活蛋白-1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重组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扩增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得到DC;以CpG—ODN和HBs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DC,评价其表型、功能和胞核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活性。结果CpG—ODN联合HBsAg明显提高CHB患者DC表面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白细胞介素-12分泌以及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尤其能提高CD1a的表达。上述免疫佐剂能增强DC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同时抑制激活蛋白-1活性。结论CpG—ODN与hTNF α一样能够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成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选择性激活或抑制DC胞内不同核因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树突细胞 寡核苷酸类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沉默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光明 李定国 +1 位作者 范建高 谢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干扰RNA(siRNA)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每3 d 1次,...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干扰RNA(siRNA)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每3 d 1次,连续6周(给药频率与时间,下同);CTGF 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CTGF siRNA ;对照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CCl4及经门静脉注射对照siRNA;正常对照组:经门静脉注射等渗盐水.用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评估大鼠肝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T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肝组织α-SMA阳性细胞数量.对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 模型组及对照siRNA组大鼠肝组织CTGF及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α-SMA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CTGF siRNA组CTGF及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下调95%±2%和86%±11%(F值分别为21.234和12.473,P值均<0.01);肝组织α-SMA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76%±9%(F=9.179,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siRNA沉默CTGF基因能显著减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减少活化HSC数量可能是其改善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RNA干扰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防治策略研究
10
作者 王贞贞 韩悦 张欣欣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乙型肝炎为全世界最常见且流行最广的传染病之一,而母婴传播又为其主要传播方式,这就使得母婴传播的防治在乙型肝炎的相关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几年来的研究,尤其是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的提出与实行,使得HBV母婴传播的防治发生了... 乙型肝炎为全世界最常见且流行最广的传染病之一,而母婴传播又为其主要传播方式,这就使得母婴传播的防治在乙型肝炎的相关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几年来的研究,尤其是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的提出与实行,使得HBV母婴传播的防治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HBV母婴传播的防治仍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妊娠晚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评价、治疗的最佳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母乳喂养与配方奶粉喂养是否会影响母婴传播的发生率等。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用来制定最终的防治决策。此文主要就HBV母婴传播的发生机制及如今比较热门的母婴传播防治的相关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母婴传播 机制 预防性免疫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