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皮肤红斑和黏膜糜烂为首发表现的铅中毒 被引量:3
1
作者 许人超 潘萌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536,共2页
报告1例表现为皮肤红斑、黏膜糜烂的铅中毒。患者男,61岁。反复躯干红斑7个月,口腔黏膜糜烂2个月。曾误诊为"皮肌炎、副肿瘤性天疱疮",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查血铅升高,经依地酸钙钠驱铅治疗后治愈。
关键词 铅中毒 黏膜糜烂 误诊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3
2
作者 范斌 徐蓉 +4 位作者 李欣 李峰 施若非 迮侃 李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9-772,775,共5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6水平;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ROR_γ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6水平;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ROR_γ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法测定STAT3和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 mRNA和ROR_γtmRNA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银屑病患者皮损STAT3和ROR_γt阳性率及蛋白含量和STAT3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R_γt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在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和ROR_γt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的产生,这可能是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H17细胞 STAT3 ROR_γt
下载PDF
凉血和活血中药对银屑病患者不同时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范斌 李斌 +3 位作者 沈健雄 章云 汤红 王婕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从凉血和活血中药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期和静止期血清中细胞因子影响,探讨中医“血分论治”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静止期)白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6细胞因子变化,以及凉血和活血... 目的从凉血和活血中药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期和静止期血清中细胞因子影响,探讨中医“血分论治”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静止期)白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6细胞因子变化,以及凉血和活血中药对其干预作用。结果发现治疗前进行期(血热证)与静止期(血瘀证)之间,在细胞因子中存在差异。治疗后清热凉血方能降低IL-2、IFN-γ水平。益气活血方能降低IL-4、IL-6水平。结论中医“血分论治”通过对IL-2、IFN-γ、IL-4、IL-6细胞因子影响,从而起到调节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血分论治 免疫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许人超 朱海琴 +1 位作者 潘萌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Treg)细胞在天疱疮发病中的免疫介导机制。方法:采用FACS检测51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即CD3^+CD4^+T细胞)IL-17A表达,以及CD4^+CD25hiFoxp3^+Treg细胞水平,并与26例正常对照比较...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Treg)细胞在天疱疮发病中的免疫介导机制。方法:采用FACS检测51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即CD3^+CD4^+T细胞)IL-17A表达,以及CD4^+CD25hiFoxp3^+Treg细胞水平,并与26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桥粒芯糖蛋白(Dsg)1、Dsg3抗体滴度、亚型,分析其与Th17和Treg细胞相关性。结果: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并且急性期升高更为明显,急性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且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值分别为<0.001和=0.015),同时急性期患者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P=0.024);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32,P<0.001)。急性期患者抗Dsg1和Dsg3抗体滴度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并且急性期患者抗体亚型IgG4/IgG1比值显著升高。Dsg1和Dsg3抗体滴度水平及抗体亚型与Th17和Treg细胞比例无相关性。结论: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失平衡,参与天疱疮致病。急性期患者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其中IgG4亚型是主要的致病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抗Dsg1抗体 抗Dsg3抗体
下载PDF
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玺 徐格致 +2 位作者 焦秦 施若菲 李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了解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对29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采用裂隙灯、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眼部A型超声、B型超声、UBM和角膜地形图进行眼部检查。结果29例(58眼)患者中过敏性结膜炎8眼(13.8%),角膜结膜炎6眼(... 目的了解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对29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采用裂隙灯、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眼部A型超声、B型超声、UBM和角膜地形图进行眼部检查。结果29例(58眼)患者中过敏性结膜炎8眼(13.8%),角膜结膜炎6眼(10.3%),白内障6眼(10.3%),视网膜裂孔3眼(5.2%),视网膜脱离3眼(5.2%),圆锥角膜1眼(1.7%)。眼表疾病经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或缓解;而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会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结论异位性皮炎可并发多种眼部并发症,早期常规眼科检查很有必要,特别对于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检查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性皮炎 过敏性结膜炎 角膜结膜炎 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琳 郑捷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关键词 沙利度胺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临床适应证 妊娠呕吐 镇静药物 致畸作用 药理机制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后发生寻常性银屑病 被引量:2
7
作者 元慧杰 许人超 +3 位作者 董娟 朱海琴 郑捷 潘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3-674,共2页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银屑病。患者男,74岁。因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2个月就诊,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治疗后皮疹均消退。患者在2年半后出现双下肢红斑鳞屑伴瘙痒,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寻常...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银屑病。患者男,74岁。因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2个月就诊,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治疗后皮疹均消退。患者在2年半后出现双下肢红斑鳞屑伴瘙痒,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寻常性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银屑病 寻常性
下载PDF
寻常型天疱疮并发黏膜型类天疱疮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牧迟 潘萌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2-325,共4页
报告1例寻常型天疱疮并发黏膜型类天疱疮。患者男,22岁。因多发黏膜糜烂、皮肤水疱半年而就诊。该例独特之处除其发病年龄较小之外,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两种大疱性疾病更是罕见。该例患者除具有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外,免疫荧光和... 报告1例寻常型天疱疮并发黏膜型类天疱疮。患者男,22岁。因多发黏膜糜烂、皮肤水疱半年而就诊。该例独特之处除其发病年龄较小之外,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两种大疱性疾病更是罕见。该例患者除具有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外,免疫荧光和血清学检查均提示两种疾病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寻常性 类天疱疮 黏膜型
下载PDF
SLE患者GATA-3、MBD2对IL-4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海红 褚国弟 +3 位作者 黄峥烨 徐金华 施若非 施伟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分析SLE患者GATA-3、MBD2与IL-4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ATA-3和MBD2对IL-v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GATA-3、MBD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分析SLE患者GATA-3、MBD2与IL-4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ATA-3和MBD2对IL-v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GATA-3、MBD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4、GATA-3和MBD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37,3.55,9.68,P均<0.05);IL-4与GATA-3、IL-4与MBD2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0.97,P均<0.05)。结论SLE患者中IL-4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MBD2对IL-4基因阻遏作用降低,及大量GATA-3对IL-4基因的过度激活共同作用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IL-4 GATA-3 MBD2
下载PDF
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磊 冯信忠 《上海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558-560,共3页
目的评价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选用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局部外用,1次/周,最多治疗3次;对照组选用派特灵溶液,1次/d,连续3d,休息4d为一疗程,最多3个疗程。两组1个月时观察疗效,3个月时观察复发... 目的评价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选用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局部外用,1次/周,最多治疗3次;对照组选用派特灵溶液,1次/d,连续3d,休息4d为一疗程,最多3个疗程。两组1个月时观察疗效,3个月时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11%、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治愈率为81.58%、复发率为15.79%。两组在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次数、疼痛、黏膜水肿、糜烂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在治疗尖锐湿疣方面疗效好、安全、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硝酸溶液思可得 派特灵 尖锐湿疣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11
作者 蔡煦 张建盛 +7 位作者 张奇 施若非 陈小燕 张凤如 吕蓓 王心宁 徐仲卿 沈卫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坏疽性脓皮病 溃疡性疾病 病因不明 免疫系统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ⅢC型:白癜风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重症肌无力
12
作者 许人超 潘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1-482,共2页
报告1例白癜风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重症肌无力,确诊为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ⅢC型。患者男,48岁。全身皮肤色素减退16年;食量增多、体重下降、怕热多汗14年;左上眼睑下垂、复视2个月;经甲巯咪唑、溴吡斯的明及泼尼松治疗后症状好转。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 白癜风 甲状腺功能亢进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恶性雀斑样痣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13
作者 孙玮玮 赵肖庆 +1 位作者 张黎 笪倩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1-73,共3页
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LM),又称Hutchinson黑素性雀斑,于1890年由Hutchinson首次报道。恶性雀斑样痣最常见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的皮肤。由于恶性雀斑样痣发病率较低,国内报导仅10余例[1-2],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收集4例恶性雀斑样痣... 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LM),又称Hutchinson黑素性雀斑,于1890年由Hutchinson首次报道。恶性雀斑样痣最常见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的皮肤。由于恶性雀斑样痣发病率较低,国内报导仅10余例[1-2],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收集4例恶性雀斑样痣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充分了解以上内容,并了解治疗、预后等,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5⁃01—2020⁃1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确诊的4例恶性雀斑样痣病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1~70岁,中位年龄65岁;其中3例位于面部,1例位于手背;肿瘤均为边界不清的褐色及黑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粗糙,直径0.8~2.0 cm(图1);病程2~7年,其中一例为激光治疗后复发(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雀斑样痣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琴 施伟民 +3 位作者 黄懿 王上上 施若非 徐金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DNMT)活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离SLE患者及正常人群PBMC,抽提核蛋白,采用DNM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PBMC中的DNMT活性。对SLE患者的DNMT催化活性与系统性红...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DNMT)活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离SLE患者及正常人群PBMC,抽提核蛋白,采用DNM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PBMC中的DNMT活性。对SLE患者的DNMT催化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PBMC的DNM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SLE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PBMC的DNMT活性明显下降,DNMT活性下降可能与SLE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谷盈 施若非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40-742,共3页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EBA)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大疱病,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的红斑、水疱及糜烂为特点。循环抗体作用于位于真、表皮交界处的Ⅶ型胶原。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获得性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通过IL-7及IL-7R活化γδT细胞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娜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5-647,共3页
天然免疫中的γδT细胞在抗感染免疫和白细胞介素(IL)-17相关的炎症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IL-7可以特异性地扩增人和小鼠产生IL-17的γδT细胞,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GC)可以诱导组织上调IL-7的表达,体外实验证实GC可以上调T、B细胞表面... 天然免疫中的γδT细胞在抗感染免疫和白细胞介素(IL)-17相关的炎症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IL-7可以特异性地扩增人和小鼠产生IL-17的γδT细胞,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GC)可以诱导组织上调IL-7的表达,体外实验证实GC可以上调T、B细胞表面的IL-7受体(IL-7R)。GC被广泛应用于IL-17相关的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GC通过IL-7及IL-7R活化γδT细胞,导致应用GC治疗IL-17相关的炎症性疾病时出现反复和迁延不愈。该文对GC通过IL-7及IL-7R调节γδT细胞,从而影响GC在IL-17相关的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天然免疫 ΓΔT细胞 IL-7
下载PDF
三种抗真菌药物对糖尿病大鼠TLRs和Th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向谦 郑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糖尿病大鼠Toll样受体(TLRs)和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鼠糖尿病模型,喂食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4周后,流式细胞术对糖尿病大鼠脾脏T细胞TLR2、TLR4、IFN-γ和IL-4... 目的: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糖尿病大鼠Toll样受体(TLRs)和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鼠糖尿病模型,喂食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4周后,流式细胞术对糖尿病大鼠脾脏T细胞TLR2、TLR4、IFN-γ和IL-4水平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TLR4在脾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TLR2与TLR4的表达水平;伊曲康唑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Th1型免疫应答。结论:3种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激发宿主对真菌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对真菌的抵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抗真菌药 TLRS TH
下载PDF
天然免疫性自身免疫病:炎症性皮肤病的新学说?
18
作者 郑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共3页
按照既往认识,自身免疫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的范畴,在患者外周血或器官、组织内必须存在源于自身的特异性的抗原和与之识别的特异性抗体或以细胞毒性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根据抗原一抗体和受累器官/细胞是否具有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又... 按照既往认识,自身免疫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的范畴,在患者外周血或器官、组织内必须存在源于自身的特异性的抗原和与之识别的特异性抗体或以细胞毒性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根据抗原一抗体和受累器官/细胞是否具有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又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器官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炎症性皮肤病 天然免疫性 特异性抗体 器官特异性 细胞毒性T细胞 学说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科学护足,知“足”才能常乐
19
作者 倪晓青 潘萌 《健康世界》 2023年第7期10-12,共3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承载着身体的压力,还整日为鞋袜所栓楷,因而足部皮肤问题发生率非常高,也极易被忽视。加之足部皮肤病种类繁多、发病隐匿,往往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苦不堪言。其实,很多足部皮肤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承载着身体的压力,还整日为鞋袜所栓楷,因而足部皮肤问题发生率非常高,也极易被忽视。加之足部皮肤病种类繁多、发病隐匿,往往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苦不堪言。其实,很多足部皮肤病可以通过科学的自我护理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皮肤 自我护理 千里之行 问题发生率 迁延不愈 鞋袜 易被忽视 预防和治疗
原文传递
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鲁智勇 沈小雁 +2 位作者 薛峰 李卫平 郑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29-43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细小病毒B19(PVB19)特异性抗体,观察B19 IgM阳性与SLE病情及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探讨PVB19感染与SLE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用德国IBL Hamburg公司PVB19-VP2-IgM、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细小病毒B19(PVB19)特异性抗体,观察B19 IgM阳性与SLE病情及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探讨PVB19感染与SLE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用德国IBL Hamburg公司PVB19-VP2-IgM、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51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PVB19的特异性抗体。结果51例SLE患者中B19 IgM抗体阳性11例(22%)。而正常对照组都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B19 IgM阳性/阴性对SLE患者分组后发现,B19 IgM阳性组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19 IgM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相比,除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例B19 IgM阳性的SLE患者随访2年发现,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SLE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自身抗体水平[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无显著性改变(P>0.05),ALT或AST均恢复正常。结论PVB19感染在诱发SLE活动中起作用,但与SLE预后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小病毒B19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