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镁骨粘合剂粘接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子征 张键 +4 位作者 陈统一 李立均 刘昌胜 郭瀚 陈中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镁骨粘合剂(magnesiumphosphatecement,MPC)粘接固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体外及体内两部分。体外部分取54对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1cm2骨折断面,随机分为6组,每组9对。分别用MPC粘接,在室温25℃和37℃、100%湿度... 目的探讨磷酸镁骨粘合剂(magnesiumphosphatecement,MPC)粘接固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体外及体内两部分。体外部分取54对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1cm2骨折断面,随机分为6组,每组9对。分别用MPC粘接,在室温25℃和37℃、100%湿度两种不同条件下粘合固化30min,2、24h,行抗拉强度测试。体内部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制备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随机选取一侧为实验侧,采用MPC粘接;另一侧为对照侧,采用L形钢板内固定,术后均不作外固定。于术后3d,3、6和9周行X线片、周围血电解质、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外部分猪股骨头粘接体于两种不同条件下固化相同时间后其平均抗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部分X线片可见实验侧和对照侧骨折均于术后9周愈合,MPC随骨折愈合而逐渐被吸收。术后不同时间点周围血钙、镁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浓度术后6周出现一过性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术后3d,实验侧和对照侧均可见骨折块复位良好;3周,实验侧骨折处有部分MPC残留,对照侧可见部分骨折线;6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对照侧周围瘢痕组织和骨痂出现过度增生;9周,实验侧骨折处塑形良好,对照侧可见钢板遗留痕迹。组织学观察实验侧术后3d,MPC与骨间界面清晰;3周,MPC开始降解,骨小梁长入其中;6周骨折愈合,仅少量MPC未吸收;9周MPC骨折愈合良好,MPC全部吸收。结论MPC的粘接强度高、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离子浓度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粘合剂,可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骨粘合剂 骨折粘接 内固定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上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闵捷 郭雅娣 +1 位作者 吴子征 廖晓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上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56例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治疗的病例资料。清创修复后经VSD覆盖、持续引流2~7 d,...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上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56例上肢严重软组织损伤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治疗的病例资料。清创修复后经VSD覆盖、持续引流2~7 d,平均4.5 d。结果 56例通过VSD辅助治疗,感染创面得到了彻底控制,其中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延期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均成活;皮肤撕脱伤清创反取皮植皮的病例,除1例部分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余植皮全部成活;液压油高压灌注伤的病例,大量毒性、油血混合性液体被及时引流出来。随访3~13个月,平均5个月。创面愈合时间:11~45 d,平均19 d。结论 VSD可以保护开放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时引流出毒性液体及感染坏死性物质,在上肢软组织损伤治疗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软组织损伤 上肢
下载PDF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诊治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子征 王秋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83-88,共6页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少见的关节内损伤,此类损伤往往较X线表现要复杂,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CT检查和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Dubberley分型充分考虑了肱骨远端后方骨质的完整性和骨折累及滑车的范围,对于手术采取何种手术入路和内固...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少见的关节内损伤,此类损伤往往较X线表现要复杂,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CT检查和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Dubberley分型充分考虑了肱骨远端后方骨质的完整性和骨折累及滑车的范围,对于手术采取何种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及术后治疗效果的预测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分型系统。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可造成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多采用手术治疗。其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很多,但尚无统一意见。对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一般采用Kocher入路,各种手术入路对治疗结果影响不大,术者应根据骨折实际情况和手术经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一般采用Herbert钉进行内固定,抗滑钢板、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等也有应用。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主要为关节僵硬。该文就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闵捷 郭雅娣 +6 位作者 廖晓辉 吴子征 李峻 朱诚 王平 王伟 张前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男14具,女6具.解剖测量旋前方肌桡尺侧的长度、远近端的宽度,以及旋前方肌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距离、远近端骨性隧道...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男14具,女6具.解剖测量旋前方肌桡尺侧的长度、远近端的宽度,以及旋前方肌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距离、远近端骨性隧道的宽度、远端与腕横纹的距离.进一步了解旋前方肌的解剖特点.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保留旋前方肌、T型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10例;年龄为28 ~ 65岁,平均52.7岁;骨折AO分型:23-A型8例,23-B型5例,23-C1型5例.末次随访时应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 结果 旋前方肌为一近直角梯形的扁肌,血供丰富,其桡、尺侧长度平均分别为4.60、4.46 cm,远、近端宽度平均分别为4.41、4.48 cm.旋前方肌远端与腕横纹的距离平均为3.61 cm,远、近端骨性隧道宽度平均分别为3.08、1.91 cm.1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5个月(6~36个月)随访.18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3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评分为95 ~100分,平均97.7分;18例患者均为优.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横形骨折线位于旋前方肌的远端1/4 ~ 1/2之间,旋前方肌骨性隧道较宽.对于AO分型为23-A型、23-B型及23-C1型的骨折,采用保留旋前方肌远端置入钢板固定的术式是可行的,术后患者恢复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学 旋前方肌
原文传递
单一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7
5
作者 郭雅娣 闵捷 +1 位作者 李峻 王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单一T型解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阔斜T型3.5mm LCP或插入式斜T型2...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入路单一T型解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阔斜T型3.5mm LCP或插入式斜T型2.7mm/2.4mm万向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掌侧入路固定治疗。按AO分型:A2型18例,A3型14例;132型2,4例,B3型26例;C1型25例,C2型20例,C3型11例。结果108例患者获得3~36个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30例失访。X线片示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按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82例,良2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掌侧入路、单一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在临床上适用于绝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掌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