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比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进 汪正平 +2 位作者 颜涛 彭中美 李士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四个切口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损伤前组(A组)在麻醉后切皮前用3ml 0.25%布比卡因分别对四个切口(分别为剑突下、右腋前线肋缘下、右锁骨...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四个切口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损伤前组(A组)在麻醉后切皮前用3ml 0.25%布比卡因分别对四个切口(分别为剑突下、右腋前线肋缘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以及脐孔)进行全层浸润,总共12 ml;损伤后组(B组)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之前进行全层浸润;对照组(C组)不予局麻药。术后采用VAS分别记录四个切口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均不用镇痛药。结果对于剑突下切口,B组的静态VAS在术后8 h内显著小于C组(P<0.05),B组的动态VAS在术后24 h内显著小于C组(P<0.05)。术后24 h内,三组患者其他三个切口的静态和动态VAS均小于1,且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或术后患者清醒前用0.25%布比卡因局部浸润可以显著减轻剑突下切口术后疼痛,而另外三个切口因基本无痛,可以不行局部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局部浸润 布比卡因 镇痛
下载PDF
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华 黄小静 +2 位作者 裘毅敏 颜涛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比较吸入七氟烷、异氟烷及经靶控输注泵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行经腹子宫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evo组)、异氟烷组(Iso组)及丙泊酚组(Prop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在静脉诱导插管后,行间歇... 目的比较吸入七氟烷、异氟烷及经靶控输注泵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行经腹子宫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evo组)、异氟烷组(Iso组)及丙泊酚组(Prop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在静脉诱导插管后,行间歇指令正压通气模式(IPPV)机械通气,术中分别吸入七氟烷、异氟烷或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记录3组患者术后1、2、4、8和24 h芬太尼的累积消耗量,以及静息、咳嗽情况下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评分)。结果术后1、2、4、8和24 h,3组患者的芬太尼累积消耗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 h,Prop组静息及咳嗽时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evo组和Iso组(P值均<0.05);术后2 h,Prop组的静息及咳嗽时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Iso组(P值均<0.05),但与Sevo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4、8、24 h,3组间静息及咳嗽时的N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不同,七氟烷、异氟烷麻醉的术后疼痛较丙泊酚麻醉更为显著;异氟烷麻醉的术后疼痛的持续时间更长,且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异氟烷 丙泊酚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切口浸润硫酸镁复合布比卡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龚寅 张俊杰 +1 位作者 黄小静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目的观察切口浸润硫酸镁复合布比卡因对缓解术后疼痛及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影响,同时比较复合不同剂量硫酸镁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 目的观察切口浸润硫酸镁复合布比卡因对缓解术后疼痛及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影响,同时比较复合不同剂量硫酸镁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术毕缝合切口时,于切口浸润硫酸镁与布比卡因的混合液。对照组(B组)予0.75%布比卡因5mL+0.9%氯化钠溶液至20mL,小剂量硫酸镁组(BM150组)子0.75%布比卡因5mL+硫酸镁150mg+0.9%氯化钠溶液至20mL,大剂量硫酸镁组(BM750组)予0.75%布比卡因5mL+硫酸镁750mg+0.9%氯化钠溶液至20mL。记录术后1、2、4、6、8、12、24、48h患者静息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24h内累积芬太尼用量。结果术后1、2、4h,BM150组和BM750组静息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值分别〈0.05、0.01),BM750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M150组(P值分别〈O.05、0.01);术后6h,BM750组和BM150组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1);术后8h,BM750组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1、2h,BM150组和BM750组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O.01),BM750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M150组(P值均〈O.01);术后4、6、8h,BM150组和BM750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值分别〈O.05、0.01)。BM750组和BM150组的术后累积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B组(P值均〈0.01),BM750组又显著少于BM150组(P〈O.01)。结论切口浸润硫酸镁复合布比卡因可缓解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术后疼痛,可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且其镇痛效应随硫酸镁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切口浸润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裘毅敏 唐亮 +4 位作者 汪正平 王兆民 周雅春 黄丽娜 李士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4-918,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及单纯全身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开胸手术平卧位、侧卧位、单肺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手术切...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及单纯全身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开胸手术平卧位、侧卧位、单肺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在第4、5肋间,胸腔引流管在第7、8肋间。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组Ⅰ)、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组Ⅱ)及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组(组Ⅲ),每组20例。分别于入手术室静息状态(T0)、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1)、侧卧位后(T2)、硬脊膜外腔加药后或胸椎旁阻滞后5min(T3)、开胸单肺通气后20min(T4)及术毕气管拔管前(T5)5个时间点,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采用Vigileo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和每搏量变异度(SVV)。3组患者均于术毕缝皮时开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术后2、24、48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0~2h、2~24h、24~48h的PCIA泵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血流动力学:3组在T1、T2时间点的SVV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0%。与T0时间点比较,组Ⅰ、组Ⅱ在各时间点及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MAP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在T1、T2时间点,组Ⅱ在T1~T5时间点,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CO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及组Ⅱ在T4时间点的CVP显著升高(P值均<0.05)。组Ⅲ在T3、T4时间点的MAP值显著低于组Ⅰ及组Ⅱ(P值均<0.05);SVV值显著低于组Ⅱ(P值均<0.05),与组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在T4时间点的SVV值显著高于组Ⅰ及组Ⅲ(P值均<0.05)。3组间同一时间点CO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镇痛评分:组Ⅱ、组Ⅲ在术后2、24、48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5),组Ⅲ在术后24h的静息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组Ⅱ(P<0.05)。组Ⅲ在术后0~2h、24~48h的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组Ⅰ、组Ⅱ(P值均<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联合术后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最好。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引起的循环波动表现为SVV升高,不伴MAP下降;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循环的抑制表现为MAP下降,不伴SVV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阻滞 开胸手术 血流动力学 每搏量变异度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不同镇痛药抑制人工流产扩张宫颈时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8
5
作者 吴进 黄小静 +3 位作者 汪正平 刘华 顾桂兰 李士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测定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诱导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联合芬太尼加氯胺酮抑制扩张宫颈时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F组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1μg/kg),其中年龄≤25岁为F1组,26~35岁为F2组... 目的测定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诱导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联合芬太尼加氯胺酮抑制扩张宫颈时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F组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1μg/kg),其中年龄≤25岁为F1组,26~35岁为F2组;KF组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1μg/kg)加氯胺酮(0.3mg/kg),其中年龄≤25岁为KF1组,26~35岁为KF2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F组和KF组丙泊酚的初始诱导剂量分别为1.8和1.2mg/kg,入选样本从扩张宫颈时有体动的上一例患者开始计算,其后各患者丙泊酚的诱导剂量根据上1例患者扩张宫颈时有无体动进行调整,变化间隔为0.2mg/kg。计算各组丙泊酚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诱导时,F1、F2、KF1和KF2组丙泊酚抑制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D50分别为2.0、1.5、1.1和0.9mg/kg,95%CI间分别为1.6~2.5、1.1~1.9、0.7~1.8和0.7~1.3mg/kg。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诱导时,小剂量氯胺酮0.3mg/kg可以减少扩张宫颈时抑制患者体动所需丙泊酚的ED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氯胺酮 无痛人流 半数有效剂量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显著改善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小静 汪正平 +2 位作者 沙欢欢 刘华 李士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781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3组:A组,264例,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5mg/kg;B组,276例,芬太尼1.0μg/kg+氯胺酮0.2m...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781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3组:A组,264例,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5mg/kg;B组,276例,芬太尼1.0μg/kg+氯胺酮0.2mg/kg+丙泊酚1.5mg/kg;C组,241例,芬太尼1.0μg/kg+氯胺酮0.3mg/kg+丙泊酚1.5mg/kg。术中出现体动时,追加丙泊酚20~40mg/次。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最低脉搏氧分压(SpO2)值,丙泊酚总消耗量、清醒情况、术中麻醉效果、术后6h镇痛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的MAP、HR以及术中最低SpO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丙泊酚总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最多[(131.59±30.12)mg],B组最少[(89.13±29.72)mg]。B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最高(93.48%),术后恶心(6.88%)、呕吐(2.17%)的发生率最低(P值均<0.05);B、C组术后均未发生疼痛,而A组疼痛发生率也较低,仅为1.14%。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术中麻醉的效果良好,术后镇痛效果佳,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芬太尼 丙泊酚 人工流产术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进 黄小静 +3 位作者 汪正平 刘华 顾桂兰 李士通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 术后恶心呕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硬膜外腔不同给药方式对罗哌卡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小静 汪正平 +2 位作者 朱慧 裘毅敏 李士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腹部手术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4例,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单次给药(12mL);B组24例,予盐酸罗哌卡因单次给药(12mL);C组30例,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分两次给药...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腹部手术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4例,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单次给药(12mL);B组24例,予盐酸罗哌卡因单次给药(12mL);C组30例,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分两次给药(6mL+6mL);D组30例,予盐酸罗哌卡因分两次给药(6mL+6mL)。各组用药均不含肾上腺素。观察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硬脊膜外腔阻滞范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记录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给药后4组患者的HR均无明显变化,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患者SpO2均>97%。注射药物后10min,4组的MAP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值均<0.05);注射药物后20min,C、D组的MAP均显著高于A、B组(P值均<0.05)。A、B两组的痛觉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C、D两组(P值均<0.01),4组间的麻醉持续时间、阻滞范围、运动阻滞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的硬脊膜外腔阻滞效能与盐酸罗哌卡因相仿,单次给药的起效时间较分两次给药短,有利于加快麻醉的速度,单次给药可能比分次给药更安全,但寒战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罗哌卡因 阻滞效果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进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7-549,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局部麻醉药 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中各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的比较
10
作者 汪正平 黄小静 +2 位作者 李士通 颜涛 徐国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差值[P(a-et)CO2]的变化。方法104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后,无... 目的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差值[P(a-et)CO2]的变化。方法104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30、60 min,移植肝下腔静脉开放后5、3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同时记录PetCO2,计算P(a-et)CO2。结果与麻醉后相比,无肝前期、无肝期30和60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和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显著增快(P值均<0.01),pH值显著降低(P值均<0.01);无肝前期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1),无肝期30 min和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的MAP显著降低(P值均<0.01);无肝期30和60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和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aCO2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下腔静脉开放5、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etCO2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无肝期30、60 min及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的P(a-et)CO2显著增高(P值均<0.05)。结论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前期P(a-et)CO2维持稳定,无肝期P(a-et)CO2显著增大,移植肝下腔静脉开放后30 min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气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村笛 裘毅敏 +2 位作者 黄小静 朱慧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3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名,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依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mg...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3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名,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依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mg、氯胺酮30~40mg、丙泊酚1.0mg/kg、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吸入体积分数为0.010~0.015的七氟烷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适当给予产妇芬太尼、咪达唑仑和曲马多。3组均于胎儿娩出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1和5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1、2、3和5d时的神经行为评分(分别记录为NBNA1、2、3、5)。记录术后1和24h时产妇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分别记录为NRS1、24),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结果 3组间新生儿出生1和5min Apgar评分及NBNA1、2、3、5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的NRS1均<3分,全身麻醉组显著低于硬脊膜外腔阻滞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值均<0.01),3组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母婴是安全的,对产妇术后恢复也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全身麻醉 硬脊膜外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麻醉 喉罩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段怡 黄小静 +2 位作者 汪正平 张俊杰 李士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能否缓解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的疼痛及是否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400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1、F2、FK1和FK2共4组,每组100例。麻醉时,F1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F2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能否缓解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的疼痛及是否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400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1、F2、FK1和FK2共4组,每组100例。麻醉时,F1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F2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FK1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1 mg/kg,FK2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2 mg/kg,然后4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术中有体动时追加丙泊酚20 mg。记录4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清醒即刻和术后6 h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评分)及术后6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4组间年龄、体重、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后平均留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2、FK1、FK2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F1组(P值均<0.01),FK1、FK2组显著少于F2组(P值均<0.01),FK2组显著少于FK1组(P<0.01)。清醒即刻,4组间疼痛N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 h,F1组完全无痛(疼痛NRS评分为0分)率为73.2%,显著低于其余3组(P值分别<0.05、0.01)。FK1、FK2组术后6 h内恶心呕吐、呕吐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F1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诱导时辅以小剂量氯胺酮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但有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应注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 小剂量氯胺酮 术后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PDF
硫酸镁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朝辉 张俊杰 +3 位作者 黄小静 黄丽娜 李士通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抑制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5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C组为仅加RPMI 1640培养液的对照组,LPS组为在RPMI 1640培养液的基础...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抑制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5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C组为仅加RPMI 1640培养液的对照组,LPS组为在RPMI 1640培养液的基础上加500ng/mL LPS的诱导组,M1组为在LPS组基础上加1mmol/L硫酸镁的干预组,M5组为在LPS组的基础上加5mmol/L硫酸镁的干预组,M10组为在LPS组基础上加10mmol/L硫酸镁的干预组。孵育24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HMGB1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M1、M5、M10组的RAW264.7细胞活性分别为1.35±0.10、1.34±0.11、1.31±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PS、M1、M5、M10组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的含量分别为(82.80±9.15)、(81.26±8.47)、(56.69±6.21)、(50.71±6.62)ng/mL,均显著高于C组(C组为0,P值均<0.05);M5、M10组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的含量均显著低于LPS及M1组(P值分别<0.05或0.01)。LPS、M1、M5、M10组细胞中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35±0.161、1.416±0.124、0.873±0.093、0.774±0.067,均显著高于C组的0.195±0.020(P值均<0.05);M5、M10组细胞中HMGB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LPS及M1组(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硫酸镁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通过抑制与脓毒症致死性密切相关的关键炎性因子,可能对脓毒症患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下载PDF
鞘内注射硫酸镁对吗啡诱导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妍君 张俊杰 +1 位作者 黄小静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反复鞘内注射吗啡会否引起痛觉过敏,以及硫酸镁能否缓解由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方法选用鞘内置管成功的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入0.9%氯化钠溶液组(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吗啡组(鞘内注射20μg)、吗啡... 目的观察大鼠反复鞘内注射吗啡会否引起痛觉过敏,以及硫酸镁能否缓解由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方法选用鞘内置管成功的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入0.9%氯化钠溶液组(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吗啡组(鞘内注射20μg)、吗啡+硫酸镁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及硫酸镁200μg)、硫酸镁组(鞘内注射硫酸镁200μg),每组6只。鞘内置管3d后,每天清晨经导管鞘内单次注射相应药物,连续5d。分别于每次给药前30min及末次给药后24h测定大鼠的50%缩足阈值。结果给药后第2~5天,吗啡组50%缩足阈值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吗啡+硫酸镁组亦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但显著高于吗啡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大鼠反复鞘内注射吗啡能引起痛觉过敏,同时加用硫酸镁能部分缓解由吗啡引起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痛觉过敏 硫酸镁
下载PDF
低镁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影响
15
作者 刘朝辉 张俊杰 +3 位作者 黄小静 江继宏 李士通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低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促进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4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4组分别为含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1组)、含0.1mmol/L硫... 目的探讨低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促进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4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4组分别为含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1组)、含0.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0.1组)、含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加500ng/mLLPS的刺激组(L1组)和含0.1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加500ng/mLLPS的刺激组(L0.1组)。孵育24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HMGB1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0.1组与C1组间HMGB1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1组和L0.1组HMGB1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0.1组和C1组(P值均<0.05),L0.1组又显著高于L1组(P值均<0.05)。结论低镁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可能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镁 硫酸镁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下载PDF
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镇痛药需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华 汪正平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近年来,氯胺酮作为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在临床应用较广,特别是小剂量氯胺酮,由于其具有镇痛作用,很少出现剂量相关性“分离麻醉”和精神症状及其对呼吸抑制小、循环轻度兴奋等优点,受到很多临床麻醉医师的青睐。本文旨在对近... 近年来,氯胺酮作为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在临床应用较广,特别是小剂量氯胺酮,由于其具有镇痛作用,很少出现剂量相关性“分离麻醉”和精神症状及其对呼吸抑制小、循环轻度兴奋等优点,受到很多临床麻醉医师的青睐。本文旨在对近年关于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镇痛药需求量的影响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氯胺酮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氯胺酮 超前镇痛 术后镇痛药剂量
原文传递
孕妇全麻诱导期安全无通气
17
作者 吴进(综述) 汪正平(审校)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6期365-366,371,共3页
虽然国内绝大多数的剖宫产手术是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的,但是在椎管内麻醉有禁忌或者胎儿窘迫的情况下,全身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不可避免。
关键词 孕妇 安全无通气 预给氧 全麻
原文传递
小儿全麻诱导期安全无通气
18
作者 吴进(综述) 汪正平(审校)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小儿不是缩小的成人。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氧储备少,而代谢率高。同时,小儿由于舌体大,头大,颈短,声门位置高,导致小儿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困难,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操作,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 小儿不是缩小的成人。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氧储备少,而代谢率高。同时,小儿由于舌体大,头大,颈短,声门位置高,导致小儿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困难,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操作,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无通气时血红蛋白去饱和的速度则更快。全麻诱导时通气困难和缺氧分别是小儿麻醉中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机制。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时的安全无通气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安全无通气 预给氧 全麻
原文传递
早诊早治,享受“无痛”生活
19
作者 张建海 《家庭用药》 2021年第9期6-7,共2页
尽管大家都很讨厌疼痛的感觉,但疼痛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身体主动给我们传递的危及健康的信号疼痛的出现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预警,进而引发机体躯体运动性反应和自主神经内脏性反应在内的保护性反应。当然,疼痛这种主观... 尽管大家都很讨厌疼痛的感觉,但疼痛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身体主动给我们传递的危及健康的信号疼痛的出现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预警,进而引发机体躯体运动性反应和自主神经内脏性反应在内的保护性反应。当然,疼痛这种主观感受同时带给我们极大的痛苦体验,长期严重的疼痛更会直接导致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因此,我们倡导--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疼痛总是难以完全避免。那疼痛到底是什么呢?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性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反应 器官系统功能 早诊早治 组织损伤 防御功能 自主神经 痛苦体验 主观感受
原文传递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在重症病人监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村笛 裘毅敏 汪正平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6期358-360,364,共4页
当机体发生失血时,外周血管阻力(SVR)相应增加,即使心输出量(CO)已显著下降,但平均动脉压(MAP)仍可维持正常。因此,在危重患者的监护中,实时监测CO对于明确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 心输出量 心排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