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电视,不可“糊弄”你的眼睛
1
作者 樊莹 《大众医学》 2006年第7期47-47,共1页
电视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是如果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极易产生视疲劳.会出现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眼睛有灼热感、视力不稳定.甚至头昏、恶心、呕吐、肢体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这即是医学上所说的“视频终端综合征”.... 电视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是如果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极易产生视疲劳.会出现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眼睛有灼热感、视力不稳定.甚至头昏、恶心、呕吐、肢体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这即是医学上所说的“视频终端综合征”.又称VDT症候群。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看电视.眼部肌肉调节痉挛.眼睛调节能力下降.调节速度迟缓.同时会大量消耗眼睛视网膜细胞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尤其是彩色电视.可使视力暂时减遣.造成视力疲劳,儿童可引发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干涩 看电视 血液循环不畅 视力疲劳 调节能力 视网膜细胞 电视屏幕 娱乐活动 视频终端 彩色电视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不宜剧烈运动
2
作者 邱庆华 《家庭用药》 2007年第3期21-21,共1页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大于-6.00 D的一类屈光不正。其患病率在我国约为1.5%,占近视眼的5%,男女发病率大体相似。高度近视其特点为眼轴进行性延长,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球后段扩张,伴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严重影响视功能,故又称...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大于-6.00 D的一类屈光不正。其患病率在我国约为1.5%,占近视眼的5%,男女发病率大体相似。高度近视其特点为眼轴进行性延长,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球后段扩张,伴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严重影响视功能,故又称病理性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剧烈运动 视网膜脉络膜 病理性近视 屈光不正 近视度数 退行性变 屈光度
原文传递
如何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
作者 宫媛媛 《家庭用药》 2008年第5期7-7,共1页
黄斑是眼底视网膜上最重要的结构。如果出现病变,就会明显影响视力,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尤其是中心出现暗点或者视物变形、变色,阅读困难这些症状时(见图1、2、3所示),就要警惕可能会有黄斑病变的发生,需要及时到医院眼科就诊。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力下降 黄斑病变 眼底视网膜 视物变形 阅读困难
原文传递
人工泪液,点点滴滴讲规矩
4
作者 方丽珍 《大众医学》 2006年第9期74-75,共2页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特别是电脑一族、开车一族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常常抱怨自己的眼睛干涩不适,而不得不长期依靠人工泪液来滋润眼睛。的确,正确使用人工泪液可以确保眼部湿润,减轻眼部疲劳,防治干眼症的发生。然而,不...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特别是电脑一族、开车一族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常常抱怨自己的眼睛干涩不适,而不得不长期依靠人工泪液来滋润眼睛。的确,正确使用人工泪液可以确保眼部湿润,减轻眼部疲劳,防治干眼症的发生。然而,不正确地使用人工泪液不仅不能防止干眼症的发生,还可能引发眼科疾病,甚至导致失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泪液 点滴 眼睛干涩 眼部疲劳 眼科疾病 干眼症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查眼底:可见全身血管硬化的信号
5
作者 俞素勤 《家庭用药》 2008年第4期10-11,共2页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医生看来,眼睛更是健康的窗口。因为很多疾病会在眼底有所表现,它是人体惟一能够直接看到血管的地方,通过这扇窗,医生可以洞悉您是否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贫血、肾病、风湿病等多种...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医生看来,眼睛更是健康的窗口。因为很多疾病会在眼底有所表现,它是人体惟一能够直接看到血管的地方,通过这扇窗,医生可以洞悉您是否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贫血、肾病、风湿病等多种全身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血管硬化 眼底 动脉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风湿病
原文传递
早产儿吸氧可能致盲
6
作者 陈志义 邱庆华 《家庭用药》 2008年第8期35-35,共1页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眼睛是何等的重要。相信每位初为人父人母者,看着自己怀中可爱宝宝的那双清澈而又明亮的大眼睛时。那种欣喜、爱怜情不自禁的就会流露出来。“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是一句人人...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眼睛是何等的重要。相信每位初为人父人母者,看着自己怀中可爱宝宝的那双清澈而又明亮的大眼睛时。那种欣喜、爱怜情不自禁的就会流露出来。“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是一句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尤其是那些不幸身患眼病的人们更是能够体会其中涵义。那么,对可爱宝宝的双眼。父母们准备好好保护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致盲 吸氧 眼睛 爱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