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口腔内科学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詹娴 梁景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熟悉牙齿髓腔和根管系统的解剖特征是保证完善根管治疗术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牙齿解剖形态的研究,尤其是根管形态学研究。经重建后的立体图像,可从各角度观察并进行多种测量、分析,从而... 熟悉牙齿髓腔和根管系统的解剖特征是保证完善根管治疗术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牙齿解剖形态的研究,尤其是根管形态学研究。经重建后的立体图像,可从各角度观察并进行多种测量、分析,从而帮助我们了解根管系统的解剖特征和变异,这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口腔内科学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牙体牙髓病学 根管解剖 牙周病学 显微CT
下载PDF
沉默LASP1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3种抗肿瘤药物IC_(50)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祺 王旭 +1 位作者 余优成 魏魁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评价LASP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周期的影响,并对3种抗肿瘤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分析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的关系。RT-PCR和Western免疫印... 目的:评价LASP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周期的影响,并对3种抗肿瘤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分析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的关系。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LASP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的mRNA和蛋白表达。慢病毒构建LASP1沉默的HN30稳转细胞株,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裸鼠口腔鳞癌肺部转移瘤。CCK-8法分析3种药物顺铂、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在细胞中的IC_50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P1与头颈部肿瘤生存率、预后密切相关。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系HN30增殖、克隆形成、转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周期G2/M期过渡。沉默LASP1后,裸鼠肺部转移瘤显著减少,多西他赛IC_50显著下调,而顺铂和阿帕替尼IC_50无显著变化。结论:LASP1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平板克隆、转移和侵袭,细胞周期G2/M期过渡,促进裸鼠体内肺转移瘤形成和多西他赛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LASP1 细胞转移和侵袭 转移瘤 多西他赛
下载PDF
黄金分割律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吾琛 郑元俐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黄金分割律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发现,近年来,0.618这一黄金比例被广泛用于口腔医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就黄金分割律的数学内涵及其在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黄金分割 口腔修复 牙科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大河 周晌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1-76,共6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的主要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过程复杂,癌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咀嚼槟榔与OSF恶性进展、低氧与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和表观...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的主要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过程复杂,癌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咀嚼槟榔与OSF恶性进展、低氧与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对OSF癌变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鳞癌 癌变
下载PDF
间隙管理在儿童口腔科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仲文婕(综述) 汪俊(审校)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8年第2期89-91,共3页
在儿童口腔科中,乳牙列与混合牙列期的间隙丧失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间隙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其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保持早失牙间隙以阻止牙弓长度遭到破坏,从而避免或者至少降低日后进行复杂正畸治疗甚至外科干预的可能性... 在儿童口腔科中,乳牙列与混合牙列期的间隙丧失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间隙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其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保持早失牙间隙以阻止牙弓长度遭到破坏,从而避免或者至少降低日后进行复杂正畸治疗甚至外科干预的可能性。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儿童口腔科间隙管理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并就间隙管理研究现状与趋势作出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管理 被动性咬合诱导 儿童口腔科
下载PDF
Straumann种植系统7年临床应用回顾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志勇 黄伟 +3 位作者 赖红昌 吴轶群 王凤 王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价Straumann种植体7年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种植科先后为2449例患者植入实心螺纹型穿龈Straumann种植体5532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岁(16~87岁)。平均骨愈... 目的:评价Straumann种植体7年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种植科先后为2449例患者植入实心螺纹型穿龈Straumann种植体5532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岁(16~87岁)。平均骨愈合期为5.39个月(1.75~23.75个月)。其中局部义齿修复2640例,覆盖义齿修复52例,全颌固定义齿修复18例。患者于修复完成后6个月复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种植体脱落91颗,其中59颗在愈合期内,留存率达98.36%。结论:使用Straumann种植系统修复牙列缺失和缺损,长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Straumann种植系统 留存率
下载PDF
应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舌侧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被引量:12
7
作者 戈旌 杨驰 +3 位作者 郑家伟 何冬梅 钱文涛 胡颖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在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中的截骨设计和手术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颗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其截骨设计为1条矢状向和2条横向的截骨线,以去除面和舌侧的骨板...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在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中的截骨设计和手术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颗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其截骨设计为1条矢状向和2条横向的截骨线,以去除面和舌侧的骨板。记录手术成功率、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牙均顺利拔除,平均用时13.92 min(6~24 min)。9例(40.9%)为整体去骨拔除,6例(27.3%)为分块去骨拔除,4例(18.2%)为牙-骨连体拔除,3例(13.6%)为去骨分牙拔除。22例(100%)创口均一期愈合。2例(9.09%)出现暂时性舌神经功能障碍,1例(4.55%)出现暂时性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后,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舌侧位 超声骨刀 舌侧去骨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妍 陈福国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77-378,共2页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心理健康、职业决策等方面都起到相当的作用。自80年代以来,国外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当多,其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本...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心理健康、职业决策等方面都起到相当的作用。自80年代以来,国外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当多,其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本文将就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家
下载PDF
以Bio-oss胶原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健 黄远亮 +1 位作者 刘阿贵 蒋欣泉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研究以Bio-oss胶原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4只小型猪设立自身对照,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进行I型胶原、骨钙素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将培养的第3代细... 目的研究以Bio-oss胶原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4只小型猪设立自身对照,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进行I型胶原、骨钙素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同Bio-oss胶原构建BMSCs/Bio-oss胶原复合物,构建小型猪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影像学、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及组织学检测初步评价其促成骨作用。结果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细胞生长附着于材料网孔内表面;8周时成骨组织学观察可见BMSCs/Bio-oss胶原复合物植入组成骨量大于Bio-oss胶原植入组,能谱分析显示,2组Ca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16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2组成骨量已无明显差别,能谱分析显示,2组Ca2+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BMSCs/Bio-oss胶原复合物修复小型猪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相对于植入Bio-oss胶原能够缩短种植体发生骨结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种植体 Bio-oss胶原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伟 张志勇 +2 位作者 吴轶群 王凤 王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1月,使用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40例,其中3例行双侧手术。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4岁(28~66岁)。共植入84颗种植... 目的:探讨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1月,使用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40例,其中3例行双侧手术。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4岁(28~66岁)。共植入84颗种植体。采用埋入式愈合方式。种植体平均愈合11.8个月(8~19个月)后行永久修复。随访期为62.3个月(47~84个月)。结果:植入的84颗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松动脱落,留存率达100%。4侧上颌窦黏膜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穿破,但未发生上颌窦炎等并发症。随访期X线片显示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平均值为(0.63±0.33)mm。结论: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技术安全可行,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区种植修复难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提升术 上颌窦 骨移植
下载PDF
高龋及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善奋 马瑞 +1 位作者 姜云涛 梁景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选取本实验室从10例高龋儿童和10例无龋儿童(3 ̄5岁)牙菌斑内分离、鉴定所得的60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来自高龋儿童(d... 目的:探讨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选取本实验室从10例高龋儿童和10例无龋儿童(3 ̄5岁)牙菌斑内分离、鉴定所得的60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来自高龋儿童(dmfs≥6)的39株和无龋儿童(dmfs=0)的21株变链菌在含糖培养基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之间牙菌斑内变链菌分离株的玻壁粘附能力。结果:在含1%蔗糖的培养基中,高龋组变链菌分离株对玻壁的粘附比平均值为(55.49+26.16)%,无龋组变形链球菌分离株对玻壁的粘附比平均值为(27.01+18.39)%,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含蔗糖环境中,分离自高龋儿童牙菌斑的变链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高于来自无龋儿童的变链菌分离株,提示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粘附能力与其致龋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蔗糖依赖性粘附 龋病 儿童
下载PDF
根管重塑对薄弱根管抗折性能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花菲 翁雨来 余姗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根管重塑对薄弱根管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成人离体牙30例作为样本,分为三组:实验组A、B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实验组A、B组制备成喇叭口状根管,其中实验组B以复合树脂材料对薄弱根管进行重塑,三组样本分别铸造桩核冠修复,在... 目的探讨根管重塑对薄弱根管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成人离体牙30例作为样本,分为三组:实验组A、B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实验组A、B组制备成喇叭口状根管,其中实验组B以复合树脂材料对薄弱根管进行重塑,三组样本分别铸造桩核冠修复,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沿与牙长轴135°方向静态加载,至牙体折裂,记录此时样本所承受的最大负荷,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结果用复合树脂加强薄弱根管后修复组抗折裂强度与薄弱根管直接修复组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薄弱根管直接桩核冠修复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复合树脂材料对薄弱根管进行根管重塑后修复,可提高其抗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弱根管 桩核冠 抗折性能 复合树脂 根管重塑
下载PDF
4种超声骨刀去骨法在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戈旌 杨驰 +2 位作者 何冬梅 郑凌艳 胡颖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进行4种去骨拔牙法在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纳入标准将55例患者的74颗牙定为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以X线平片和锥形束CT(CBCT)为依据,按不同的阻生牙情况,设计4种超...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进行4种去骨拔牙法在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纳入标准将55例患者的74颗牙定为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以X线平片和锥形束CT(CBCT)为依据,按不同的阻生牙情况,设计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除方法:术式1为整体去骨拔除,术式2为分块去骨拔除,术式3为去骨分牙拔除,术式4为牙骨一并拔除。记录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阻生牙均顺利拔除,4种去骨拔除术中,术式1为38颗牙(51.4%),术式2为18颗牙(24.3%),术式3为12颗牙(16.2%),术式4为6颗牙(8.1%)。平均用时为15 min(8-26 min)。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仅2例(2.7%)出现术后局部感染,予以引流、抗感染治疗,1周内痊愈。结论:本研究创立的4种超声骨刀去骨拔牙方法能顺利拔除所有类型的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用时较短,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高难度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牙拔除术
下载PDF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浩 唐友盛 王旭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benign symmetric lipomatosis,BSL)又称Madelung,’s病、Launois-Bensaude病、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肥颈综合征等,最早由Brodie于1846年报道,1888年Madelung作了详尽的描述,1898年Launo和Bensaude进一步描述了该...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benign symmetric lipomatosis,BSL)又称Madelung,’s病、Launois-Bensaude病、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肥颈综合征等,最早由Brodie于1846年报道,1888年Madelung作了详尽的描述,1898年Launo和Bensaude进一步描述了该病,并把该病定义为多发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良性疾病。近来我科收治1例该病患者,现介绍其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病 外科切除 吸脂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倩雯 郑元俐 黄慧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6-118,91,共4页
通过对钛及其合金种植体的表面进行生化改性,以提高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促进骨整合的发生,使种植体得到早期稳定和长期的临床效果,这是近年来钛及其合金种植体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点在于介绍... 通过对钛及其合金种植体的表面进行生化改性,以提高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促进骨整合的发生,使种植体得到早期稳定和长期的临床效果,这是近年来钛及其合金种植体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点在于介绍各种生物活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生化改性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 釉原蛋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戈旌 杨驰 +1 位作者 郑家伟 汪湧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出现远中骨缺损是一个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法自行修复。本文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做一综述。牙周治疗和单纯的生物膜覆盖,其骨再生效果不明显。骨移植物包括...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出现远中骨缺损是一个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法自行修复。本文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做一综述。牙周治疗和单纯的生物膜覆盖,其骨再生效果不明显。骨移植物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组织工程骨,用于远中骨缺损的修复目前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完全骨再生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远中骨缺损 骨修复
下载PDF
二步烧结牙科氧化锆陶瓷细胞毒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蕾 张富强 +2 位作者 高益鸣 靳喜海 高濂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对二步烧结牙科可切削牙科纳米氧化锆陶瓷细胞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择了2种体外试验即四氮唑盐比色法(MTT)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急性溶血试验。结果:二次烧结的氧化锆陶瓷的体外细胞毒性均为0级;溶血率分别为0.915%和1.177%,均... 目的:对二步烧结牙科可切削牙科纳米氧化锆陶瓷细胞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择了2种体外试验即四氮唑盐比色法(MTT)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急性溶血试验。结果:二次烧结的氧化锆陶瓷的体外细胞毒性均为0级;溶血率分别为0.915%和1.177%,均小于5%,无明显的溶血反应。结论:初步证实了二次烧结的氧化锆陶瓷具有人体应用的生物安全性基础,无细胞毒性,无溶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陶瓷 细胞毒性 溶血
下载PDF
儿童外伤全脱位牙的应急处理与再植后的替代性吸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俊 李成皓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全脱位牙的应急处理与牙再植后替代性吸收间的关系,并比较校内、外儿童外伤全脱位牙应急处理的差异。方法:19例牙外伤全脱位病人,共计21个全脱位患牙纳入本实验。记录外伤发生地点,并记录患牙应急处理的情况,如保存状...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全脱位牙的应急处理与牙再植后替代性吸收间的关系,并比较校内、外儿童外伤全脱位牙应急处理的差异。方法:19例牙外伤全脱位病人,共计21个全脱位患牙纳入本实验。记录外伤发生地点,并记录患牙应急处理的情况,如保存状态(是否进行即刻再植)、保存的方法、外伤就诊时间等,通过2年的定期随访,观察再植牙发生替代性吸收的情况。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结果:失访全脱位牙3个,未进行统计。在统计的18个患牙中,校外发生11个,校内发生7个。校内发生者湿保存42.86%(3/7),高于校外发生的27.27%(3/1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于校内者有42.86%(3/7)2h内就诊,高于校外发生的18.18%(2/11),二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2h内就诊的患牙产生替代性吸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2~24h及24h后就诊的患牙(P<0.05)。湿保存的再植牙替代性吸收的比例比干燥保存的低,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校老师相对比家长对全脱位牙的相关处理信息了解得更多,但二者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而患牙的保存和是否及时就诊均会影响再植牙替代性吸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脱位 牙再植 应急处理 替代性吸收
下载PDF
3种黏接剂的微渗漏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一波 张建中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290-292,共3页
目的采用冷热循环后染色的方法,比较贵金属、树脂两种不同嵌体材料使用树脂黏接剂、玻璃离子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3种不同黏接材料的微渗漏。方法在前磨牙上分别制作贵金属、树脂嵌体各30件;分别用3种不同黏接材料与相应牙体窝洞黏固。... 目的采用冷热循环后染色的方法,比较贵金属、树脂两种不同嵌体材料使用树脂黏接剂、玻璃离子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3种不同黏接材料的微渗漏。方法在前磨牙上分别制作贵金属、树脂嵌体各30件;分别用3种不同黏接材料与相应牙体窝洞黏固。将所有试件冷热循环后品红染色,沿嵌体长轴剖开,观测染料渗漏的情况。并测量修复体和牙体边缘的距离。结果各嵌体组都发生了明显的微渗漏。每组的染色都达到了窝洞底并且累及牙本质,龈缘的染色比面深,而树脂黏接剂相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和磷酸锌水门汀染色浅。结论3种黏接剂经过4000次冷热循环以后边缘都发生了渗漏。染色显示渗漏发生在龈缘的量比面的量大,而其与边缘的宽度未显示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循环 微渗漏 染色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区即刻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娄新田 沈国芳 +2 位作者 房兵 冯贻苗 吴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后在新骨区即刻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行为及牙移动规律。方法:选择4只牙列完整的Beagle犬,其中2只犬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牵引完成后,即刻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进入牵引成骨区;另外2只犬...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引成骨后在新骨区即刻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行为及牙移动规律。方法:选择4只牙列完整的Beagle犬,其中2只犬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牵引完成后,即刻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进入牵引成骨区;另外2只犬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后3个月,以30g力远中移动下颌第三前磨牙。实验中,每周加力1次拍摄X线片,并记录牙移动速率。牙移动8周后,观察实验牙及其牙周组织特点。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牙借助自制的持续加力装置移动进入牵引成骨区,实验牙未产生倾斜,牙无明显松动,牙根未见明显吸收。实验组牙移动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组组织学观察发现,牙槽骨和牙周膜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牵引成骨区的新生骨质中,牙可以快速而平稳地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牵引成骨 牙移动 骨改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