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章杨 陈力 +3 位作者 顾奕 顾斌贤 李明华 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5例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类...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5例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类(MRRC)评估动脉瘤即刻治疗和随访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25例共25枚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女22例,破裂出血2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充分栓塞15例(MRRCⅠ级7例,Ⅱ级8例),不全栓塞10例(Ⅲa级6例,Ⅲb级4例)。DSA随访平均(20.7±20.6)(3~73)个月,除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外,复发4例,其中2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治疗;随访终点显示MRRC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b级4例。临床随访平均(40.1±30.5)(3~117)个月,患者预后均良好(mRS评分0分23例,1分1例)。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很多情况下需要支架辅助,且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血管发生学与PTA后血管壁细胞来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利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Phenotypic conversion process of cells in blood vessels occurred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which is similar to “recall” of angiogenesis. This article is an attempt in reviewing the major the... Phenotypic conversion process of cells in blood vessels occurred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which is similar to “recall” of angiogenesis. This article is an attempt in reviewing the major themes and more recent findings dealing with the phenotypic conversion and cellular source in three layers of arterial wall after PTA in the ad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壁细胞增殖 细胞来源 PTA 发生学 血管成形 细胞外基质 修复过程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组织细胞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利 程永德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1-336,共6页
近年来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报道渐多,由冠脉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过渡到专用颅内覆膜支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颅内动脉疾病主要为巨大、宽颈或微小脑动脉瘤、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椎基底动脉... 近年来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报道渐多,由冠脉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过渡到专用颅内覆膜支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颅内动脉疾病主要为巨大、宽颈或微小脑动脉瘤、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椎基底动脉梭形或夹层动脉瘤和海绵窦动静脉瘘等。这类颅内动脉的病变是目前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材料和技术难以解决的。覆膜支架使用后可直接、有效封堵动脉瘤颈和瘘口,使梭形动脉瘤及载瘤血管再塑形。但也会产生脑神经功能缺失、穿支或母体血管闭塞。本文对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病变的国内、外应用和研究动态,所治疗的疾病部位和类型、治疗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颅内动脉 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