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病人规范化疼痛治疗的原则 被引量:6
1
作者 娄强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疼痛治疗 老年病人 规范化 神经病理性疼痛 全球人口老龄化 老年患者 免疫力低下 骨关节疾病 老年群体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腰背痛的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冬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3期146-146,159,共2页
关键词 60岁以上老年人 慢性腰背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治疗 老龄人口 慢性疼痛 生活水平 高发人群 疼痛病
下载PDF
神经阻滞疗法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用于老年病人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周瑾 杜冬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3期163-164,176,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疗法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慢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骨密度的影响,评价这种复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慢性腰腿痛病人120例,其中骨质疏松4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成神经阻滞+抗骨质疏松(NB+AO,n=22)组和抗骨质疏松组(AO,n=1...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疗法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慢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骨密度的影响,评价这种复合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慢性腰腿痛病人120例,其中骨质疏松4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成神经阻滞+抗骨质疏松(NB+AO,n=22)组和抗骨质疏松组(AO,n=18).其余80例患者只采用神经阻滞疗法(NB)组.治疗后6~9个月、9~12个月随访患者的骨密度.结果绝大部分NB组和NB+AO组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单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A0组疼痛缓解不明显;NB+AO组的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未见下降(P>0.05).结论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患有骨质疏松的慢性腰腿痛患者时,辅助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使这些患者的骨密度不进一步下降,保证镇痛疗效的同时,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神经传导阻滞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施海峰 张昕 +4 位作者 吕莹莹 浦少锋 徐永明 周瑾 杜冬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6-330,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0~70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为(44±1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硬脊膜外腔阻滞组)和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组(颈神经根阻滞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30min,以及治疗后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两组中治疗次数≥2次的患者例数。观察两组注射造影剂后颈神经根和颈椎硬脊膜外腔的显影情况,并实时监测造影剂血管内注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8周仍需服用药物缓解疼痛的患者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后30min,以及治疗后2、4、8周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1)。两组间治疗前1d和治疗后30min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硬脊膜外腔阻滞组治疗后2、4、8周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颈神经根阻滞组同时间(P值均<0.01)。硬脊膜外腔阻滞组治疗次数≥2次和8周后仍需服用药物缓解疼痛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少于颈神经根阻滞组(P值均<0.01)。两组注射造影剂后神经根均显影良好;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硬脊膜外腔显影较好23例、显影失败7例,颈神经根阻滞组无1例硬脊膜外腔显影;两组均未发生造影剂血管内注射情况。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全脊髓麻醉、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安全、有效,其中经颈椎椎间孔行硬脊膜外腔阻滞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椎间孔 硬脊膜外腔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定量感觉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局限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顾沈晔 杜冬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一种对感觉进行定量判断的心理物理学技术,通过测定引起某种特定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对感觉障碍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就定量感觉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局限性作一综述。1常用方法,QST通常采用极限法和水平法。...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一种对感觉进行定量判断的心理物理学技术,通过测定引起某种特定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对感觉障碍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就定量感觉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局限性作一综述。1常用方法,QST通常采用极限法和水平法。在极限法中刺激的强度逐渐递增或者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检查 临床应用 刺激强度 心理物理学 定量判断 感觉障碍 常用方法 水平法
下载PDF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倪雪珺 杜冬萍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由于其难治性,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成为众多临床学者和患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是药理学上研究最广泛的两种药物,它们代表了现今治...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由于其难治性,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成为众多临床学者和患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是药理学上研究最广泛的两种药物,它们代表了现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随着新一代的抗抑郁药和第二代抗癫痫药的研发,使得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了新的契机。本文就此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抗癫痫药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 机制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颈源性头痛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吕莹莹(综述) 杜冬萍(审校)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85-289,共5页
近年来,颈源性头痛发病率不断升高,难以彻底治愈的头痛使患者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会丧失较多的身体物理功能,故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特别是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手术... 近年来,颈源性头痛发病率不断升高,难以彻底治愈的头痛使患者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会丧失较多的身体物理功能,故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特别是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都有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最近几年在颈源性头痛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疼痛 头痛 诊断 药物治疗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天下第一痛”怎么治
8
作者 杜冬萍 《家庭用药》 2006年第9期9-9,共1页
神经痛是指沿着周围神经走行或其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并放射至该神经支配范围,从而导致疼痛。病因不明者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神经痛,有明确病因者称之为继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区域疼痛 病因不明 神经痛 神经支配 综合征 原发性 症状性 继发性
原文传递
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如何治
9
作者 杜冬萍 《家庭用药》 2007年第3期25-25,共1页
肋间神经痛主要为一个或几个肋间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于肋间神... 肋间神经痛主要为一个或几个肋间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于肋间神经穿出椎间孔后在背部.胸侧壁.前胸穿出处尤为显著。有些病人可发现各种原发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另外.带状疱疹病毒性神经炎引起的肋间神经痛是指疱疹病毒侵犯皮肤及背根神经节,在其神经支配区的皮肤上产生成群的水疱和丘疹.而以水疱为多见.按肋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同时伴有一个或几个邻近肋间神经分布区的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肋间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呼吸动作 肋骨边缘 感觉过敏 原发病变 疱疹病毒 疹病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