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特征及三年随访
1
作者 张郦 张云飞 +5 位作者 刘占文 李婷 季海峰 刘丽 薛连学 陈兴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特征,并随访其变化。方法纳入56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8名健康儿童,应用事件相关脑电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进行PPI检测。患儿组于治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随访。结果基线时,在Cz点,患儿组比对照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0±13.02)ms vs.(86.02±11.10)ms,P<0.01],患儿组比对照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97.01±20.02)ms vs.(84.01±17.02)ms,P<0.01]、波幅增高[(47.01±21.00)μV vs.(39.00±12.01)μV,P<0.01],患儿组PPI比值低于对照组(43.02%±37.21%vs.66.00%±32.01%,P<0.01)。未发现患儿组PPI各指标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患儿组在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进行PPI检测,Cz点惊跳反射波幅、PPI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PPI存在异常,随访提示PPI变异可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属性标志,此初步结论有待于临床中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感觉门控 前脉冲抑制 生物学标记 随访 潜伏期 波幅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N_(400)缺陷形成及消退中BDNF介导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陈兴时 林小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病学领域研究突破极少,因此近年来学科交叉研究被寄予厚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2012)提出,NSFC将鼓励临床与基础结合,鼓励临床医生基于疾病现状提出科学问题,采...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病学领域研究突破极少,因此近年来学科交叉研究被寄予厚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2012)提出,NSFC将鼓励临床与基础结合,鼓励临床医生基于疾病现状提出科学问题,采用精神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可塑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BDNF N400 介导 消退 缺陷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伯坚 杨凌凯 +10 位作者 涂献珠 刘立滢 邓江南 金晓庄 朱晶晶 陈杰 王芳 林崇光 孔令光 陈兴时 马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9例有幻听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rTMS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的基础... 目的:探讨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9例有幻听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rTMS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rTMS真刺激和伪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in、每周5次,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以治疗后幻听症状评分减分≥2为有效;治疗后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后rTMS组的PANSS总分、幻听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幻听症状的有效率(72.7%)显著高于对照组(35.1%)(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双背侧前额叶低频rTMS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病情缓解及对症幻听症状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幻听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的失匹性负波和Quisi脑电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占文 张郦 +5 位作者 田金昌 张敏敏 苏杰 胡学谦 陈兴时 杜向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失匹性负波(MMN)及睡眠脑电(Quisi)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脑电生理仪对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60例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MMN和Quisi检测。正常健康人组(NC)36名...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失匹性负波(MMN)及睡眠脑电(Quisi)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脑电生理仪对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60例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MMN和Quisi检测。正常健康人组(NC)36名作为对照。结果:60例SFD中,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睡眠、呼吸、消化、五官及心血管症状。与NC组相比,治疗前SFD患者MMN潜伏期延迟,波幅下降(P<0.05或P<0.01)。P300也见同一趋势变化,与此同时Quisi睡眠显示异常(P<0.05或P<0.01),SFD组治疗6周后,MMN和P300若干主成分指标恢复(P<0.05)。夜间Quisi显示睡眠效率[治疗前(85±7%),治疗后(90±4%),P<0.05]提高,觉醒时间和S1减少,S2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结论:Quisi便捷是其临床转化的价值,与MMN联合应用更有助于反映SFD患者的睡眠和认知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术 QUISI 失匹性负波
下载PDF
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杰 张郦 +5 位作者 张敏敏 胡学谦 刘占文 陈兴时 叶敏捷 于梅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1-64,F0003,共5页
睡眠占了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生命所需。多导睡眠图监测被认为是诊断多种睡眠障碍的金标准。本文对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现状、分类、快速监测新方法 Quisi,婴儿、儿童、青少年及成人部分睡眠障碍的脑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特征,及诊断治疗做了... 睡眠占了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生命所需。多导睡眠图监测被认为是诊断多种睡眠障碍的金标准。本文对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现状、分类、快速监测新方法 Quisi,婴儿、儿童、青少年及成人部分睡眠障碍的脑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特征,及诊断治疗做了介绍。认为Quisi技术将多导睡眠图技术简化和延申,判断睡眠障碍多了一个手段,针刺结合中药疗法是治疗失眠的有机统一,效果更佳,具有临床转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电生理学 多道睡眠描记术 诊断 中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及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亮 周荣山 +7 位作者 林益强 徐明曦 米云龙 沈锦波 唐立华 周颖 龚丹佳 陈兴时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_(300)在2型糖尿病(2DM)及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DM诊断标准以及CCMD-3制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收集到2DM患者30例(2DM组)和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2D/DM组)以及健康...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_(300)在2型糖尿病(2DM)及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DM诊断标准以及CCMD-3制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收集到2DM患者30例(2DM组)和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2D/DM组)以及健康对照患者30例(NC组)。使用中国仪器以及"视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视觉P_(300)检测。结果:⑴2DM组与D/DM组变化表现为同一趋势,即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⑵2DM组、D/DM组及NC组在靶潜伏期P_z脑区N_2和P_3,靶波幅P_3及非靶波幅P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⑶与NC组比较,D/DM组视觉P_(300)靶潜伏期N_2和P_3延迟(P<0.01),靶波幅P_3降低(P<0.01)。与NC组比较,2DM组也见相同结果。⑷在非靶刺激中,与NC组比较,D/DM组和2DM组波幅均下降。D/DM组与2DM组比较,前者波幅又低于后者(P<0.01)。结论:D/DM组比2DM组视觉P_(300)变化更大,视觉P_(300)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抑郁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孔令光 张伟 +5 位作者 徐大利 谢海龙 陈兴时 林治光 张明岛 吴荣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4-308,共5页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5例,给予帕利哌酮(6~12 mg·d^(-1))和利培酮(3~6 mg·d^(-...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5例,给予帕利哌酮(6~12 mg·d^(-1))和利培酮(3~6 mg·d^(-1))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潜伏期及波幅,并分析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各有3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均有回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匹配条件下的N400潜伏期缩短、波幅回升(P<0.01);非匹配条件下帕利哌酮组N400潜伏期缩短(P<0.05),而利培酮组N400波幅增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帕利哌酮组PANSS减分率与血清BDNF升高值存在正相关(r=0.417,P<0.05),利培酮组未发现两者间存在相关(r=0.103,P=0.516)。结论帕利哌酮及利培酮均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N400潜伏期与波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哌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失匹配负波和视觉P300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绍昌 张惠芳 +3 位作者 吴荣琴 徐璐 陈兴时 彭滔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中失匹配负波(MMN)和视觉P300的影响。方法:68例PSD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rTMS组和单用药组各34例,另选择38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单用药组服用文拉法辛...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中失匹配负波(MMN)和视觉P300的影响。方法:68例PSD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rTMS组和单用药组各34例,另选择38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单用药组服用文拉法辛治疗,150 mg/d缓释顿服;rTMS组合并高频rTMS治疗6周。治疗前后给予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ERPs中MMN、视觉P300指标检测;ER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38名)比较。结果:治疗后两患者组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且rTMS组治疗第3、6周后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单用药组(P均<0.01)。治疗前两患者组额区MMN及枕区P2、P3潜伏期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波幅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及单用药组比较,治疗后rTMS组额区MMN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P均<0.05);枕区P2、P3潜伏期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升高(P均<0.05);单用药组治疗前后MMN、视觉P300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可以提高PSD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失匹配负波 视觉P300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土文珍 林小东 +4 位作者 陈策 陈兴时 林治光 张明岛 吴荣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对事件相关脑电位P300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5Hz组、10Hz组和15Hz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对应的5Hz、10Hz和15Hz的rTM...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对事件相关脑电位P300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5Hz组、10Hz组和15Hz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对应的5Hz、10Hz和15Hz的rTMS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5周(即25次)。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治疗后)采用P300进行检测,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10Hz组患者的SAN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其余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Hz组患者P300的波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得出患者的年龄和病程进入最终的方程,而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药物治疗剂量被剔除出回归方程,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rTMS治疗后阴性症状的改善幅度越小。结论与5Hz和15Hz的rTMS治疗相比,10Hz的rTMS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阴性症状
原文传递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脑事件相关电位康复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绍昌 张惠芳 +3 位作者 陈兴时 陈冲 劳成明 彭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用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将入选的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另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用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将入选的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另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Venlafaxine)药物治疗,150 mg/d缓释顿服,治疗6周;观察组在给予文拉法辛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rTMS治疗,共治疗6周30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第17版(HAMD-17)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视觉P300检测方法评定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失配性负波(MMN)、视觉P300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健康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MMN中的中央点(Cz)和头皮额点(Fz)的潜伏期均明显延迟,波幅明显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z脑区波幅升高潜伏期前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枕区(Oz)视觉P300的P2、P3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健康组,波幅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靶潜伏期P2、靶潜伏期P3、靶波幅P3分别为(180.2±22.2)ms、(329.3±39.1)ms、(6.1±2.2)μV,分别与组内治疗前[(190.1±25.2)ms、(355.1±44.2)ms、(2.9±1.5)μ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视觉P3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疗效,MMN和视觉P300可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视觉P30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