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的基因组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永强 戚中田 +1 位作者 王升跃 董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通过对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基因组共102株序列的分析,研究其变异特征,探讨病毒基因组变异与其流行病学特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NCBI公共数据库中埃博拉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Mummer3.0软件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使用MEGA5... 目的通过对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基因组共102株序列的分析,研究其变异特征,探讨病毒基因组变异与其流行病学特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NCBI公共数据库中埃博拉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Mummer3.0软件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使用MEGA5软件进行蛋白进化分析;应用CPHmodels和PyMOL软件,根据蛋白同源性模拟蛋白的三维构型。结果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扎伊尔型)基因组中,共有606个位点发生变异,其中有49个变异位点是2014年毒株特有的、并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非同义突变。特别是NP蛋白第128位、GP蛋白第82位和L蛋白第1 951位氨基酸,不仅在2014年之前所有的扎伊尔型毒株中是保守不变的,而且在其余埃博拉病毒亚型之间也是高度保守的,但在2014年毒株中却发生了特异性的变异。结论埃博拉病毒2014年毒株基因组具有独特的变异特征,使得NP、GP和L蛋白发生变异,特别是GP蛋白第82位氨基酸由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将影响其所在的α螺旋的稳定性,这可能是2014年毒株致死能力减弱和传播能力增强的原因之一。基因组变异是否直接导致此次疫情中病毒流行病学特征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病毒基因组 变异(遗传学) 计算生物学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佳菁 袁箐 +2 位作者 韩峻松 王珂 徐祎春 《医学综述》 2018年第7期1266-1272,共7页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是体内极为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DNA合成和修复,维持细胞内正常甲基化和基因组稳定性。叶酸主要存在于食物中,人体无法依靠自身合成。叶酸摄入不足或代谢障碍均会引起叶酸缺乏,进而引起各种疾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是体内极为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DNA合成和修复,维持细胞内正常甲基化和基因组稳定性。叶酸主要存在于食物中,人体无法依靠自身合成。叶酸摄入不足或代谢障碍均会引起叶酸缺乏,进而引起各种疾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其中位于MTHFR上的rs1801131和rs1801133的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用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女性优生优育以及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不孕不育 肿瘤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下载PDF
16S rDNA特异性引物设计优化及其在淞江鲈体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鹏昊 罗武松 +6 位作者 何恩明 王焱磊 蔡枫 张亮 窦同海 王金秋 周雁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7,78,共10页
引物与模板的结合特异性是PCR反应成功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进行以16srDNA为目标序列的菌种鉴定或者各种检测应用中,对引物的特异性具有较普遍的要求.需扩增出完整的目标属,实现属内保守,同时避免有效扩增其他属的相应序列即实现... 引物与模板的结合特异性是PCR反应成功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进行以16srDNA为目标序列的菌种鉴定或者各种检测应用中,对引物的特异性具有较普遍的要求.需扩增出完整的目标属,实现属内保守,同时避免有效扩增其他属的相应序列即实现属间特异.对此,我们对引物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所有已知细菌16srDNA序列,针对特定目标属筛选特异和最高效的引物对,并在淞江鲈的体表菌群样品中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具有较好的属内保守性和特异性,而且引物在扩增中的效率也有一定的保证,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菌群的定量PC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物设计 特异性 菌群分析 淞江鲈
下载PDF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淞江鲈体表细菌的分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翌霞 罗武松 +2 位作者 秦志浩 王金秋 周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4,共8页
微生物引起的皮肤溃烂是淞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人工养殖过程中导致其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研究方法不依赖于分离培养,而采用DNA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中... 微生物引起的皮肤溃烂是淞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人工养殖过程中导致其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研究方法不依赖于分离培养,而采用DNA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中为了提高测序效率、区分不同样本,引入了“标签序列”(barcode)。本研究探索Illumina MiSeq平台双向测定淞江鲈表皮菌群样本16S rRNA基因的V1~V3区序列的可行性,并且考察barcode长度和测序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测序的拼接成功率达93%,可以成功识别V1~V3区。不同长度的barcode对序列分库有较大影响,建议采用12 bp以上长度的barcode。样本中有效序列的数目对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的划分影响很大,在测试的有效序列数范围内,OTU数随有效序列数线性增加。当测序量达到6 000~9 000时属及以上分类数曲线逐渐进入平台期,可覆盖样本中的大部分种属。结合测序和文献结果,可推测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可能与淞江鲈皮肤溃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江鲈 皮肤细菌 测序 分类 BARCODE
下载PDF
大脑边缘系统参与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雪慧 邹洪 +4 位作者 周伊人 冯晨晨 具紫勇 周嘉 王珂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9-344,F0003,共7页
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引起包括感觉分辨、情绪体验、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觉异常、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调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脑边缘系... 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引起包括感觉分辨、情绪体验、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觉异常、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调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参与了"痛觉-情绪-认知"的形成与表达。针刺对慢性疼痛具有多维度的全面调节作用,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也参与介导了针刺镇痛效应。但目前对这些脑区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多维度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认识还相当薄弱,尚待研究。本文就目前边缘系统参与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以及边缘系统在介导针刺镇痛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与慢性疼痛多个维度之间的机制研究,及其在介导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系统 针刺镇痛 慢性疼痛 综述
原文传递
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珂 曾亮 +4 位作者 周伊人 周映帆 赵冉 杨丽萍 侯文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0-48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其下游效应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性损...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其下游效应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性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每次30min,每日1次,共7d。检测各组大鼠左后足底机械痛阈(MWT),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海马HMGB 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第10天和第14天,电针组MWT显著升高(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MGB 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显著升高(P<0.001)。电针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HMGB 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1),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区HMGB 1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镇痛 慢性神经痛 海马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s:病理性疼痛中的新参与者
7
作者 王珂 徐祎春 +2 位作者 徐建俊 周嘉 赵国屏 《生命科学》 CSCD 2017年第8期740-744,共5页
病理性疼痛对常规的镇痛药物治疗反应不理想,同时目前的药物治疗有较大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临床应用。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病理性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寻找新的更有效和更特异的治疗手段。最近研究报道显示,长链非编码RNAs... 病理性疼痛对常规的镇痛药物治疗反应不理想,同时目前的药物治疗有较大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临床应用。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病理性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寻找新的更有效和更特异的治疗手段。最近研究报道显示,长链非编码RNAs(lnc RNA)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提示lnc RNA和病理性疼痛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目前lnc RNA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就lnc RNA在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疼痛 长链非编码RNA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Nodosin预处理移植肝对移植早期原位细胞因子格局的影响
8
作者 许琳 王震宇 +4 位作者 王颖 袁龙芳 朱虹颖 包文静 杜隽铭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20,共6页
为研究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预处理供肝后,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在大鼠移植肝中的变化。将24例Wiste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未处理对照组、Nodosin组、Copp组和Znpp组,分别在移植手术后第1和第4天切取肝脏组织,采用病... 为研究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预处理供肝后,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在大鼠移植肝中的变化。将24例Wiste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未处理对照组、Nodosin组、Copp组和Znpp组,分别在移植手术后第1和第4天切取肝脏组织,采用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比较不同组别肝脏病变,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供肝保留灌注Nodosin后,可以降低供肝组织内的细胞凋亡率、肝脏病理性损伤和坏死;移植原位肝脏中TNF-α和IFN-γ的表达在Nodosin处理中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IL-10表达增高,由肝细胞分泌的内皮素的含量也有下降。结果表明,Nodosin灌注预处理可以在移植早期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同时降低肝组织内皮素含量,提示Nodosin可能通过改变肝移植物周围免疫微环境,促进移植肝脏的存活和功能,从而提供原位肝移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