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剂量分割分阶段伽玛刀治疗紧邻视路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张茜 魏立晨 +5 位作者 丁建 戴嘉中 陈晶晶 汤旭群 吴瀚峰 潘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剂量分割分阶段策略治疗紧邻视路结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3月—2020年9月上海伽玛医院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治疗紧邻视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为磁共振影像学诊断,1例为... 目的分析伽玛刀剂量分割分阶段策略治疗紧邻视路结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3月—2020年9月上海伽玛医院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治疗紧邻视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为磁共振影像学诊断,1例为经鼻蝶手术后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10例女性患者,年龄27~72岁,中位年龄40岁;肿瘤体积5.54~31.00 cm^(3),中位体积15.09 cm^(3);11例患者均完成两阶段伽玛刀治疗,2次伽玛刀间隔时间3~9个月(中位8个月);第一阶段伽玛刀处方周边剂量8~10 Gy(中位8.8 Gy),等剂量线40%~50%(中位45%);第二阶段处方周边剂量8~10 Gy(中位8.8 Gy),等剂量线40%~52%(中位46%)。结果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25~60个月(中位40个月);第二阶段伽玛刀治疗时肿瘤体积较第一阶段缩小20.3%~85.3%(中位64.2%);随访终点所有11例患者的肿瘤均得到控制(控制率100%),分阶段伽玛刀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70.6%~92.5%(中位83.0%);90.9%的患者(n=10)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随访中无辐射诱导的视路损伤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结论剂量分割分阶段伽玛刀是紧邻视路结构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有效安全合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剂量分割分阶段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放射外科治疗的新模式:2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策略探索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建波 王恩敏 +8 位作者 许云 潘力 王滨江 张南 吴瀚峰 汤旭群 于同刚 涂兰芳 陈晶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评估2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体积较大或靠近高危神经结构且存在手术禁忌的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伽玛医院接受分2阶段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39例患者的53处大型或靠近危... 目的评估2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体积较大或靠近高危神经结构且存在手术禁忌的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伽玛医院接受分2阶段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39例患者的53处大型或靠近危急神经结构的脑转移瘤。肿瘤治疗前的初始体积为(15.4±11.5)cm 3。为患者设计间隔较长[平均(13.1±9.3)d]的2个阶段的伽玛刀治疗方案。重点监测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比例以分析本治疗方案对于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除此之外观察患者治疗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改善情况、所有患者的整体生存、放射反应发生的情况等。结果100%患者顺利耐受2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到第2阶段治疗时,所有肿瘤体积缩小了平均24.8%±21.1%,第2阶段治疗完成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肿瘤体积分别平均缩小了68.3%±20.4%、74.6%±22.2%、70.4±23.7%和66.9±34.4%。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1.3%的病灶出现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1.5(9~24)个月。15.1%的患者出现放射反应,中位时间为9个月(6~10个月)。结论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可作为大型或者靠近高危结构脑转移瘤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放射外科 脑转移瘤 伽玛刀 2阶段
下载PDF
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5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8
3
作者 汤旭群 江华 +4 位作者 魏立晨 张南 戴嘉中 吴瀚峰 潘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共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病人纳入该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第2天给予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5 mg/kg,每2~3... 目的探讨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共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病人纳入该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第2天给予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5 mg/kg,每2~3周重复1次),贝伐珠单抗中位治疗周期数为4。伽玛刀和贝伐珠单抗同步治疗后随访7~18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结果近期随访显示:MRI T1WI增强序列上病灶较治疗前缩小29.51%~100%(中位数42.85%),T2WI序列上病灶水肿区域缩小69.03%~97.51%(中位数86.60%)。病人临床症状均改善,KPS评分提高20~40分(中位数30分)。随访截止时,死亡2例,疾病进展1例,肿瘤控制良好2例,且未出现放射相关并发症和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方案作为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挽救性治疗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结直肠癌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贝伐珠单抗 脑水肿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冰 陈衔城 +4 位作者 吴劲松 潘力 戴嘉中 王滨江 张卫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72例上海伽玛刀医院于1994~1995年应用γ-刀治疗的AVM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疗适应证,周边剂量等。结果本组AVM直径<3cm45例,3~6cm27例...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72例上海伽玛刀医院于1994~1995年应用γ-刀治疗的AVM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疗适应证,周边剂量等。结果本组AVM直径<3cm45例,3~6cm27例;平均周边剂量20.6Gy。其中51例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随访,AVM完全闭塞率为56.9%;体积<10ml,周边剂量大于20Gy组完全闭塞率较高。头痛、癫痫的缓解率达81.8%。6例于γ-刀治疗后发生自发性脑出血。γ-刀治疗后的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体积、治疗周边剂量、随访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的一种较安全、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体积<10ml,位于功能区或部位深在的AVM是适合γ-刀治疗的病例,周边剂量以20~25Gy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 完全闭塞率 并发症 AVM 影响因素 周边剂量 治疗适应证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辐射诱导老年人脑膜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瀚峰 潘力 +5 位作者 戴嘉中 张南 王滨江 董亚非 于同刚 沈雯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比较其与散发型脑膜瘤的差异。方法1例76岁女性病人,46岁时因ACTH腺瘤行全脑放射治疗,病程中先后出现甲状腺癌、淋巴瘤和颅内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分别位于右侧颅后窝、右额凸面、鞍结节。...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比较其与散发型脑膜瘤的差异。方法1例76岁女性病人,46岁时因ACTH腺瘤行全脑放射治疗,病程中先后出现甲状腺癌、淋巴瘤和颅内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分别位于右侧颅后窝、右额凸面、鞍结节。并对右侧颅后窝脑膜瘤行伽玛刀治疗。结果随访6年,右侧颅后窝处脑膜瘤控制良好。右额凸面、鞍结节肿瘤体积明显增大,且出现新病灶。结论辐射诱导脑膜瘤多表现为高级别、多发、易复发的特点。高精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控制病灶,同时避免额外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放射外科手术 肿瘤 辐射性 垂体肿瘤 甲状腺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下载PDF
第十二届国际Leksell伽玛刀年会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恩敏 潘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对第十二届国际Leksell伽玛刀年会交流的论文进行综述,介绍伽玛刀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瘤、三叉神经鞘瘤、转移瘤、三叉神经痛、黑色素瘤、青光眼和黄斑变性等方面的经验和最新进展。
关键词 伽玛刀 脑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畸形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南 潘力 +3 位作者 戴嘉中 王滨江 王恩敏 蔡佩武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 20.6Gy(9~25.2Gy)。30%...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 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到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①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②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③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④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来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放射外科 伽玛刀
下载PDF
伽玛刀照射猫脑组织后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恩敏 周良辅 +2 位作者 潘力 凌诒萍 施卫东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伽玛刀引起正常脑组织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12只家猫,分成6组,5个实验组分别给予30Gy,40Gy,50Gy,100Gy和160Gy的剂量照射猫脑皮层。照射后48小时观察其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6... 目的:研究伽玛刀引起正常脑组织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12只家猫,分成6组,5个实验组分别给予30Gy,40Gy,50Gy,100Gy和160Gy的剂量照射猫脑皮层。照射后48小时观察其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60Gy组,神经元全部或部分空泡化;毛细血管内皮受损,管周形成大的空泡。100Gy组,神经元胞核有空泡化,核膜完整,部分胞浆消失。50Gy组,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40Gy组,小神经元染色质凝聚,线粒体和内质网有空化。30Gy组,只见部分内质网扩张。结论:高剂量(160Gy,100Gy)可直接引起神经细胞核和细胞器损伤,低剂量主要引起细胞器和微血管损伤。细胞核比胞浆内膜性结构对射线有较高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超微结构 放射生物学 脑组织
下载PDF
第11届国际Leksell伽玛刀年会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南 潘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放射外科 伽玛刀 年会 听神经瘤 脑血管畸形 垂体瘤 脑膜瘤 胶质瘤
下载PDF
第十五届国际Leksell伽玛刀年会纪要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民 徐德生 +1 位作者 刘阿力 潘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Leksell伽玛刀 年会 国际 学术论文 功能性疾病 专题讲座 恶性肿瘤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恩敏 周良辅 +7 位作者 潘力 王滨江 王晨 袁士毅 徐伟民 张斌 蔡佩武 戴嘉中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报告应用γ-刀治疗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的胶质瘤。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平均38岁(7~74)岁。肿瘤最大直径11.3~69.8 mm,平均35mm。最大中心照射剂量22~55Gy,平均32Gy。肿瘤周边剂量11~20Gy,平均15Gy... 本文报告应用γ-刀治疗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的胶质瘤。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平均38岁(7~74)岁。肿瘤最大直径11.3~69.8 mm,平均35mm。最大中心照射剂量22~55Gy,平均32Gy。肿瘤周边剂量11~20Gy,平均15Gy.照射的等中心点数1~15个,平均7个。随访40例,随访率83.3%,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死亡16例,3例症状好转,9例病情无加重。40例的存活时间;2~22个月,平均10.9个月。肿瘤直径小治疗效果好,而肿瘤直径大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伽玛刀 治疗 照射剂量
下载PDF
DWI在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12
作者 丁建 戴嘉中 +4 位作者 曹文静 施惠东 江华 吴丽琼 于同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62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3±5.9岁。采用医科达公司Lek... 目的:观察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62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3±5.9岁。采用医科达公司Leksell伽玛刀,处方剂量为12~13Gy(中心剂量24~27Gy)。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采用Functool 9.4.05a软件计算肿瘤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值。结果:62个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听神经瘤病灶,30例(48.4%)肿瘤稳定,21例(33.9%)体积增大,11例(17.7%)体积缩小。其治疗前体积、ADC及e ADC值分别为5.052±2.995cm3、(1.374±0.681)×10^(-3)mm^2/s和0.289±0.063;而伽玛刀治疗后8个月分别为5.281±3.375cm3、(1.658±0.340)×10^(-3)mm^2/s和0.224±0.088。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体积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1.100,P=0.275),ADC值(t=-3.021,P=0.004)及e ADC值(t=5.502,P=0.000)的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中有一定价值,ADC及e ADC值可以早期提示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听神经瘤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下载PDF
伽玛刀剂量计划系统照射容积和靶区容积的相关性比较
13
作者 袁士毅 潘力 张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伽玛刀治疗计划中照射容积和靶区容积的差异比较 ,进行剂量计划的优选 ,以准确设定照射范围 ,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方法 将 86 0例病人的靶区容积、照射容积及靶区 (照射 )容积直方图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中位数百... 目的 通过对伽玛刀治疗计划中照射容积和靶区容积的差异比较 ,进行剂量计划的优选 ,以准确设定照射范围 ,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方法 将 86 0例病人的靶区容积、照射容积及靶区 (照射 )容积直方图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中位数百分比合格率最高为脑膜瘤 ,其次为垂体瘤 ,听神经瘤和AVM ,最低为淋巴瘤。结论 进一步缩小靶区容积和照射容积差异 ,对提高伽玛刀剂量计划设计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照射容积 脑肿瘤 伽玛刀剂量计划系统 靶区容积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计划剂量均匀性研究
14
作者 汤旭群 潘力 +1 位作者 颜美蓉 吴瀚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的影响因素,以及HI更简便的替代计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前庭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计划,298例病人采用经典单次治疗,3例采用连续低分割治疗。根据国...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的影响因素,以及HI更简便的替代计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前庭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计划,298例病人采用经典单次治疗,3例采用连续低分割治疗。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83标准,计算计划的HI,并评估可能影响HI的因素。计算靶区的剂量变异系数(d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Dcv),评估其作为HI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治疗计划的平均HI为0.60±0.08。单因素分析发现除周边剂量外,所有计划参数与HI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线、覆盖率、选择性、梯度指数和靶区体积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均P<0.05)。Dcv可很好拟合HI。结论HI与治疗计划多个参数关系密切。Dcv可试用作为更简便计算HI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伽玛刀 剂量均匀性指数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嘉中 沈天真 +3 位作者 蔡佩武 潘力 张卫军 张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s)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材料和方法:收集1993年10月至1996中12月在本院作伽玛刀治疗的44例脑AVMs患者。23例采用CT检查,21例采用MRI检查。观察治疗后畸形血管巢(...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s)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材料和方法:收集1993年10月至1996中12月在本院作伽玛刀治疗的44例脑AVMs患者。23例采用CT检查,21例采用MRI检查。观察治疗后畸形血管巢(nidus)容积、密度和信号强度变化以及周围脑组织密度和信号强度变化。结果:显示了脑AVMs缩小和闭塞、放射性脑水肿、放射性脑坏死和放射后自发性脑出血的CT和MRI表现。结论: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本病治疗后正常转归和并发症的影像学改变,对评估疗效及指导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 疗效 CT NMR 成像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治疗的影像学检查与剂量设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嘉中 蔡佩武 +3 位作者 沈天真 王晨 徐伟民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为提高脑AVM伽玛刀治疗剂量设计精度,作者对如何正确选择和组合影像学检查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收集1993年10月至1994年11月在本院作伽玛刀治疗的40例脑AVM患者。治疗前,33例采用血管造影+CT定位... 目的:为提高脑AVM伽玛刀治疗剂量设计精度,作者对如何正确选择和组合影像学检查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收集1993年10月至1994年11月在本院作伽玛刀治疗的40例脑AVM患者。治疗前,33例采用血管造影+CT定位,7例采用血管造影+MRI定位。观察各例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形态、大小、影像学表现以及它与引流静脉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不同影像学检查作剂量设计在覆盖形态、覆盖体积和确定周边剂量方面的差别。结果:单独采用血管造影定位有21个不规则形病灶和9个长轴方向与X轴或Y轴平面倾斜的卵圆形病灶的覆盖体积过大,18个毗邻重要结构和头皮的病灶无法确定合适的周边剂量;而单独采用CT或MRI定位分别有25个和5个病灶因受引流静脉和正常脑组织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覆盖体积小于采用血管造影+CT或MRI定位者,但各例均能确定合适的周边剂量。结论:对在血管造影和CT或MRI上显示畸形血管团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且与引流静脉相互混杂在一起者应选择血管造影+CT或MRI定位,而对呈圆形、大小基本一致者则应视具体情况选择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 影像学检查 剂量设计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膜瘤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建波 王滨江 +6 位作者 许云 潘力 王恩敏 张南 于同刚 陈晶晶 董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2-454,458,共4页
目的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19例患者接... 目的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19例患者接受体积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8~14 Gy,40%~50%的等剂量线。分阶段治疗的时间间隔为3~17个月,平均(9.1±3.1)个月。治疗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36.5±7.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两个阶段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5.27±19.13)%、(24.98±19.82)%、(30.49±17.64)%和(32.12±16.55)%。结论对于体积较大或邻近重要结构的脑膜瘤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案为存在开颅手术禁忌证的脑膜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分阶段放射外科
下载PDF
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建波 吴瀚峰 +6 位作者 许云 潘力 王滨江 张南 汤旭群 陈晶晶 董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剂量
下载PDF
伽玛刀照射正常脑组织所致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恩敏 周良辅 +2 位作者 潘力 凌诒萍 施卫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1,61,共2页
材料与方法12只健康成年家猫,随机分成6组,每组2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使用瑞典产伽玛刀系统和4mm准直器。以左枕叶皮层为照射靶点,5个实验组分别给予30Gy、40Gy、50Gy、100Gy、和160Gy的放射剂量。... 材料与方法12只健康成年家猫,随机分成6组,每组2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使用瑞典产伽玛刀系统和4mm准直器。以左枕叶皮层为照射靶点,5个实验组分别给予30Gy、40Gy、50Gy、100Gy、和160Gy的放射剂量。照射后48小时左右,心脏灌注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照射 脑组织 超微结构 放射疗法
下载PDF
伽玛刀剂量计算系统中三维坐标立体矩阵、栅格大小的运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士毅 潘力 +1 位作者 王滨江 戴嘉中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5-56,共2页
伽玛刀剂量计算系统中三维坐标立体矩阵、栅格大小的运用袁士毅,潘力,王滨江,戴嘉中(上海伽玛刀医院神经外科200233,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脑病中心200040)在伽玛刀剂量设计过程中,栅格大小(gridsize),矩... 伽玛刀剂量计算系统中三维坐标立体矩阵、栅格大小的运用袁士毅,潘力,王滨江,戴嘉中(上海伽玛刀医院神经外科200233,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脑病中心200040)在伽玛刀剂量设计过程中,栅格大小(gridsize),矩阵中心(matrix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剂量 计算系统 立体矩阵 栅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