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瘤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建波 王滨江 +6 位作者 许云 潘力 王恩敏 张南 于同刚 陈晶晶 董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2-454,458,共4页
目的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19例患者接... 目的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19例患者接受体积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8~14 Gy,40%~50%的等剂量线。分阶段治疗的时间间隔为3~17个月,平均(9.1±3.1)个月。治疗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36.5±7.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两个阶段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5.27±19.13)%、(24.98±19.82)%、(30.49±17.64)%和(32.12±16.55)%。结论对于体积较大或邻近重要结构的脑膜瘤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案为存在开颅手术禁忌证的脑膜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伽玛刀 放射外科 分阶段放射外科
下载PDF
DWI在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丁建 戴嘉中 +4 位作者 曹文静 施惠东 江华 吴丽琼 于同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62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3±5.9岁。采用医科达公司Lek... 目的:观察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62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3±5.9岁。采用医科达公司Leksell伽玛刀,处方剂量为12~13Gy(中心剂量24~27Gy)。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采用Functool 9.4.05a软件计算肿瘤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值。结果:62个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听神经瘤病灶,30例(48.4%)肿瘤稳定,21例(33.9%)体积增大,11例(17.7%)体积缩小。其治疗前体积、ADC及e ADC值分别为5.052±2.995cm3、(1.374±0.681)×10^(-3)mm^2/s和0.289±0.063;而伽玛刀治疗后8个月分别为5.281±3.375cm3、(1.658±0.340)×10^(-3)mm^2/s和0.224±0.088。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体积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1.100,P=0.275),ADC值(t=-3.021,P=0.004)及e ADC值(t=5.502,P=0.000)的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中有一定价值,ADC及e ADC值可以早期提示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听神经瘤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随访研究
3
作者 陈晶晶 丁建 +5 位作者 魏立晨 张南 戴嘉中 汤旭群 吴瀚峰 潘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结果14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仅1例治疗后出现间歇性复视症状。随...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结果14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仅1例治疗后出现间歇性复视症状。随访15例,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63~128个月),血管瘤控制率100%;首次伽玛刀治疗后血管瘤体积较前缩小55.7%~94.5%,残留血管瘤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后体积进一步缩小。无辐射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长期控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窦 立体定位技术 放射外科手术 伽玛刀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Mask RCNN的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识别研究
4
作者 胡小洋 刘颖 +1 位作者 陈淑 董彬彬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6,共14页
为探讨采用T1WI增强图像,利用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掩膜区域神经网络(Mask RCNN)模型实现对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识别.本文回顾性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确诊的脑膜瘤116例和听神经瘤427例,经图像筛选后共采用脑膜瘤872张和听神经瘤2... 为探讨采用T1WI增强图像,利用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掩膜区域神经网络(Mask RCNN)模型实现对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识别.本文回顾性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确诊的脑膜瘤116例和听神经瘤427例,经图像筛选后共采用脑膜瘤872张和听神经瘤2467张.按近似7:1.5:1.5的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以Resnet50、Resnet101和VGG19为主干网络的Mask RCNN模型,以及融合卷积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模型Resnet101-CBAM和VGG19-CBAM对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进行检测和病灶分割.并使用均值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均值平均召回率(mean average recall,mAR)评价模型性能.测试集结果显示卷积注意力机制可以提升模型性能,VGG19-CBAM模型在5个模型中综合性能最高,在分类和病灶分割的mAP分别为0.932和0.930.这表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模型对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识别较为理想,可为诊断和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膜区域神经网络 卷积注意力模块 听神经瘤 脑膜瘤 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辅助诊断模型
5
作者 胡小洋 刘颖 +2 位作者 倪春霞 陈淑 董彬彬 《软件工程》 2023年第11期20-24,58,共6页
针对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在临床诊断中不易区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辅助诊断模型。首先,采集肿瘤的T1WI(T1 Weighted Imaging)增强图像和T2WI(T2 Weighted Imaging)图像,构建基于VGG-net改进的s-VGG网络对两组图像... 针对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在临床诊断中不易区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辅助诊断模型。首先,采集肿瘤的T1WI(T1 Weighted Imaging)增强图像和T2WI(T2 Weighted Imaging)图像,构建基于VGG-net改进的s-VGG网络对两组图像分别进行训练,得到s-VGG-T1和s-VGG-T2两个分类模型。其次,集合放射科与放疗科的临床诊断结果,建立深度学习辅助诊断模型,将分类模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加权平均得到诊断模型结果。相比单独的诊断结果,诊断模型对10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有所提升,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辅助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可降低误诊率,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辅助诊断 听神经瘤 脑膜瘤
下载PDF
MRS在星形细胞肿瘤术后放疗中的价值:Cho/Cr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于同刚 吴丽琼 +7 位作者 戴嘉中 潘力 盛晓芳 汪洋 施惠东 曹文静 钱慧君 姚旭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肿瘤术后、分次放疗后急性期及早期迟发反应期MRS上Cho/Cr随剂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共18例,年龄9~67岁(平均46±14岁),采用GE signa VH/i 3.0T成像系统进行检查,MRS采用多体素PRESS序列。均为术后患者(...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肿瘤术后、分次放疗后急性期及早期迟发反应期MRS上Cho/Cr随剂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共18例,年龄9~67岁(平均46±14岁),采用GE signa VH/i 3.0T成像系统进行检查,MRS采用多体素PRESS序列。均为术后患者(全切或部分切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3级)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2级)6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1级)1例。测量两个体素:≥60Gy区(肿瘤床区)和〈40Gy区(对侧正常区)。一般先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然后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靶区总处方剂量为60~68Gy。结果:≥60Gy区的Cho/Cr在放疗至60%总剂量时已经开始降低,并且呈进行性降低(从治疗前的2.521降到治疗后1个月的1.810)。而〈40Gy区则先轻度升高,随后降至原来的水平。结论:MRS的Cho/Cr可以对星形细胞肿瘤术后、放疗后急性期和早期迟发反应期的代谢物改变进行检测,有利于对肿瘤治疗后的早期反应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放射治疗
下载PDF
星形细胞肿瘤术后瘤床区域的MRS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同刚 钱慧君 +6 位作者 吴丽琼 戴嘉中 潘力 盛晓芳 汪洋 施惠东 曹文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肿瘤术后瘤床区域的MRS改变。方法 :本研究包括手术组和对照组。均采用GE Signa VH/i 3.0T成像系统进行检查,MRS采用多体素PRESS序列。手术组共18例,年龄9~67岁(平均46±14岁)。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7...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肿瘤术后瘤床区域的MRS改变。方法 :本研究包括手术组和对照组。均采用GE Signa VH/i 3.0T成像系统进行检查,MRS采用多体素PRESS序列。手术组共18例,年龄9~67岁(平均46±14岁)。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3级)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2级)6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1级)1例。MRS测量两个体素:肿瘤床区和对侧正常区。对照组包括18例健康志愿者,体素位置选择在右半卵圆中心区。结果 :星形细胞肿瘤术后肿瘤床区的MRS表现为NAA/Cr降低,Cho/Cr、Cho/NAA、Lip0.9/Cr及Lip1.3/Cr升高;而对侧正常区只出现NAA/Cr的降低。结论 :MRS可以对星形细胞肿瘤术后的代谢物改变进行检测,有利于今后对肿瘤治疗后的反应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应用DWI指导胶质瘤放疗靶区勾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倪春霞 汪洋 +3 位作者 于同刚 周菊英 盛晓芳 孟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WHO III级)和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IV级)预后差别大,但放疗靶区的设定未进一步细分,本研究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肿瘤及周围区域进行研究,探讨两者术后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方法:对我院... 目的: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WHO III级)和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IV级)预后差别大,但放疗靶区的设定未进一步细分,本研究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肿瘤及周围区域进行研究,探讨两者术后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入组,放疗前行DWI检查,测量肿瘤区、近瘤周区、中瘤周区、远瘤周区及瘤周区外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共76例患者入组,其中24例AA,52例GBM。AA的ADC值在近瘤周区最大;GBM的ADC值在中瘤周区最大。在肿瘤区、中瘤周区和远瘤周区,AA和GBM的ADC值(包括最小值和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在瘤周区外,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DWI及ADC值有助于指导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弥散加权成像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脑结构网络增龄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干 姚旭峰 +1 位作者 于同刚 黄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研究大脑结构网络增龄性变化。方法分别构建30例青年人和30例老年人的脑结构网络。运用图论分析方法,计算脑结构网络的全局以及局部网络拓扑参数,定量分析年龄对大脑网络全局特...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研究大脑结构网络增龄性变化。方法分别构建30例青年人和30例老年人的脑结构网络。运用图论分析方法,计算脑结构网络的全局以及局部网络拓扑参数,定量分析年龄对大脑网络全局特性及局部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人脑结构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脑网络全局特征参数与年龄具有强相关性(P<0.05),平均节点度、局部效率以及全局效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呈上升趋势。脑网络局部特性与大脑全局特性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其中右侧楔前叶、左侧颞中回、双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双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梭状回、左侧舌回、左侧距状裂等脑区存在显著老化现象。结论大脑网络信息传输效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整体机能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在局部脑区有着不同的老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结构网络 图论分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斜坡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
10
作者 蔡佩武 郑毓才 沈天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斜坡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斜坡脊索瘤16例,7例作CT检查,11例作MRI检查。结果:CT扫描7例均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和钙化,MRI图像上11例显示骨质破坏,10例显示软组... 目的:分析斜坡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斜坡脊索瘤16例,7例作CT检查,11例作MRI检查。结果:CT扫描7例均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和钙化,MRI图像上11例显示骨质破坏,1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结论:CT和MRI是诊断斜坡脊索瘤有效的检查方法,斜坡脊索瘤必须与颅底骨软骨肉瘤、斜坡脑膜瘤和鼻咽部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脊索瘤 CT MRI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 颅内肿瘤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南 潘力 +3 位作者 戴嘉中 王滨江 王恩敏 蔡佩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 (γ刀 )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 ,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至 1995年间 ,γ刀治疗的 5 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边缘剂量平均为 2 0 .6Gy(9.0~ 2 5 .2Gy)。 30 %~ ...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 (γ刀 )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 ,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至 1995年间 ,γ刀治疗的 5 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边缘剂量平均为 2 0 .6Gy(9.0~ 2 5 .2Gy)。 30 %~ 80 %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进行脑坏死的鉴别。结果  5 3例随访 (4.38+1.40 )年 ,4例失访 ,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 19例见病灶缩小。 5例治疗后 4~ 39个月再次出血。 2 1例 (6 0 % )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 ,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 4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 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 4~ 2 5个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 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 ,经脱水、激素及尼莫通扩血管治疗 ,4~ 14个月后影像随访 ,脑水肿明显减轻好转。 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 2例治疗后 14、16个月行手术切除病灶。 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 边缘剂量 >16Gy时治疗后再出血比率明显减低。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海状血管瘤 放射治疗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恩敏 周良辅 +5 位作者 潘力 王滨江 王晨 徐伟民 蔡佩武 戴嘉中 《临床神经科学》 1996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用于脑动静脉畸形、小的良性脑肿瘤和帕金森病,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胶质瘤的作用评价不一。1993年10月~1994年12月底,我们应用伽玛刀治疗术后复发胶质瘤48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胶质瘤 伽玛刀 放射疗法 脑肿瘤 复发
原文传递
应用DWI和DTI技术评估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标准放化疗后早期进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春霞 汪洋 +7 位作者 盛晓芳 孟歌 陈淑 于同刚 丁建 江华 戴嘉中 潘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替莫唑胺(TMZ)标准放化疗后早期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我院收治GBM术后残留并行TMZ标准放化疗的患者在TMZ同步放化疗前后DWI和DTI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替莫唑胺(TMZ)标准放化疗后早期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我院收治GBM术后残留并行TMZ标准放化疗的患者在TMZ同步放化疗前后DWI和DTI的影像学表现,测量残留肿瘤ADC平均值、ADC最小值、FA平均值和FA最小值,计算放疗前后ADC值和FA值的变化率,记录肿瘤早期进展病例,初步评价各项参数预测GBM患者早期进展的临床价值。结果 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之间,42例患者入组,早期进展12例。所有病例在TMZ同步放化疗结束时ADC值均有升高,在早期进展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无早期进展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最小值在放化疗前后的变化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时的FA值比放疗前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值变化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Z同步放化疗前后的ADC值和ADC最小值变化率有助于判断GBM术后残留肿瘤接受TMZ标准放化疗后的早期进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扩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替莫唑胺
原文传递
颅脑转移瘤的CT和MRI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佩武 戴加中 施卫东 《临床神经科学》 1997年第1期17-20,共4页
134例颅脑转移瘤,CT增强薄层扫描88例,其中延迟扫描58例;薄层MRI 44例。114例(85%)有幕上转移,38例(28%)有幕下转移。73例(54%)多发,64例(46%)单发。增强MRI显示清晰和尚清晰者为42例(95%),增强后1~3min CT延迟扫描显示清晰和尚... 134例颅脑转移瘤,CT增强薄层扫描88例,其中延迟扫描58例;薄层MRI 44例。114例(85%)有幕上转移,38例(28%)有幕下转移。73例(54%)多发,64例(46%)单发。增强MRI显示清晰和尚清晰者为42例(95%),增强后1~3min CT延迟扫描显示清晰和尚清晰者为55例(95%),延迟3min以上显示清晰和尚清晰为95%。可见,增强CT延迟扫描和大剂量增强CT对颅脑转移瘤的检出效果与增强MRI是相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CT NMR 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DWI评价成胶质细胞瘤放化疗后患者生存情况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倪春霞 汪洋 +5 位作者 于同刚 周菊英 盛晓芳 孟歌 戴嘉中 潘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放化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GBM肉眼全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放化疗。术后放疗前进行DWI检查,测量近瘤周区、中...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放化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GBM肉眼全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放化疗。术后放疗前进行DWI检查,测量近瘤周区、中瘤周区和远瘤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分别按ADC平均值和ADC最小值的中位值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情况。结果:共83例患者入组,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99%和82%,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4%和66%。近瘤周区ADC平均值>0.979×10-3 mm2/s组的OS和PFS均长于ADC平均值≤0.979×10-3 mm2/s(P OS=0.019,P PFS=0.005);该区ADC最小值>0.894×10-3 mm2/s组的PFS长于ADC最小值≤0.894×10-3 mm2/s组(P=0.018)。在中瘤周区和远瘤周区,各组OS和PFS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WI对预测GBM患者的放化疗疗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预后 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