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空竹运动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1
作者 刘俊杰 《体育世界》 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
空竹是中华优秀非遗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空竹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空竹运动的受众面狭窄,活动形式相对单... 空竹是中华优秀非遗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空竹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空竹运动的受众面狭窄,活动形式相对单一,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少有含金量的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且群众基础较弱。基于研究结果,文章对影响上海空竹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建议,针对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上海市体育局和非遗保护中心能够加大对空竹运动的支持力度,促进这项传统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同时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空竹 发展现状 推进策略
下载PDF
咖啡因对耐力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启阳 陈斌 +1 位作者 郭黎 曹银行 《体育科研》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咖啡因作为一种功能增进营养补剂,广泛应用于耐力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中。通过系统梳理探讨摄入咖啡因对耐力运动员计时赛、恒定负荷运动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3种类型运动表现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咖啡因对耐力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规律,... 咖啡因作为一种功能增进营养补剂,广泛应用于耐力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中。通过系统梳理探讨摄入咖啡因对耐力运动员计时赛、恒定负荷运动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3种类型运动表现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咖啡因对耐力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优化营养补剂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自行车、中长跑及赛艇等耐力运动员多以胶囊形式摄入低中高剂量咖啡因(3~9 mg/kg)来提高耐力运动表现,但对于不同类型运动表现的有效剂量及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另外,咖啡因与其他营养补剂混合摄入的效果以及咖啡因不同摄入方式、性别差异、基因组别、安慰剂效应等对其功能增进效果的影响是咖啡因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营养补剂 耐力性项目 计时赛 恒定负荷 递增负荷
下载PDF
数字体育学的构建基础、基本定位与体系设想 被引量:8
3
作者 钟亚平 吴彰忠 陈佩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数字体育学是数字技术学科与体育学科交叉融合而生成的新型学科形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体育学的设立必要性、构建基础、基本定位和框架体系。认为:数字体育学的...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数字体育学是数字技术学科与体育学科交叉融合而生成的新型学科形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体育学的设立必要性、构建基础、基本定位和框架体系。认为:数字体育学的设立是推动数字体育良性、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必然要求,已具备了坚实的政策、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数字体育学是数字技术学科与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其学科性质应属于侧重“使命导向”和“面向应用”的战略性技术研发类科学研究;数字体育学框架主要由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数字体育学 学科交叉 学科定位 知识体系
下载PDF
运动相关的心源性猝死的冠状动脉疾病病因分析
4
作者 孙亚琪 李荣先 +1 位作者 王伟 袁明远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定期规律的运动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中,剧烈的体力活动也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综述总结了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并重点... 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定期规律的运动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中,剧烈的体力活动也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综述总结了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并重点介绍了冠状动脉变异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疾病谱及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变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动 猝死 病因
下载PDF
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激活运动皮层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
5
作者 梁志强 王亚杰 +4 位作者 刘稳进 于经伦 亓朔 吕娇娇 刘宇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0,88,共11页
目的:以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为目标脑区,在健康人群中探索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同时刺激多脑区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耐力运动,期间采用功能性... 目的:以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为目标脑区,在健康人群中探索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同时刺激多脑区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耐力运动,期间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系统监测目标皮层运动终止时的血流动力学表现,通过分析皮层激活与运动时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脑区。其后采用多焦点tDCS针对性刺激目标脑区,分析和比较刺激前后最后阶段运动表现和下肢肌肉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RMS),评估刺激干预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结果:1)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在运动终止时大面积激活,其中运动皮层FC1h、FC2h、C1h和C2h的激活与运动时间显著负相关。2)相比刺激前,运动中的心率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刺激显著提高运动的做功量和骑行转速。3)推进期,相比刺激前,股直肌、股四头肌内侧、股四头肌外侧和胫骨前肌的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二头肌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提拉期,相比刺激前,股二头肌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四头肌内侧的RMS在刺激后呈现高的激活水平,腓肠肌外侧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结论:多焦点tDCS特异性激活运动皮层提高了骑行耐力表现和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多焦点tDCS可能是增强耐力运动表现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 经颅直流电刺激 骑行 皮层激活 耐力运动表现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与蛋白质补充对运动员能量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李隆基 耿治中 +2 位作者 王金昊 曹忠荣 邱俊 《体育科研》 2024年第4期79-86,96,共9页
目的:探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结合乳清蛋白补充对运动员静息代谢,运动时和运动后代谢气体中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招募8名一线男性现代五项运动员,分别按照常规环境-对照组、常规环境-乳清蛋白组、高温高湿环境-对... 目的:探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结合乳清蛋白补充对运动员静息代谢,运动时和运动后代谢气体中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招募8名一线男性现代五项运动员,分别按照常规环境-对照组、常规环境-乳清蛋白组、高温高湿环境-对照组、高温高湿环境-乳清蛋白组的干预顺序进行实验。测试当天进行静息代谢测试和体成分测试,在进入特殊环境测试前30 min补充或不补充乳清蛋白,随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结束后采集恢复10 min代谢气体,次日清晨再进行静息代谢测试。结果:在不同环境下急性递增负荷运动结合乳清蛋白补充干预次日的静息代谢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补充组和对照组的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供能率均显著提高(P<0.05)。递增负荷运动中各阶段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4~8 km/h时补充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在峰值运动负荷时和运动后的1~9 min内存在环境主效应显著性差异(P<0.05)。各阶段脂肪氧化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4~8 km/h阶段中补充与对照组均升高,存在补充主效应显著性差异(P<0.05)。在运动中的13~16 km/h时存在环境主效应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规环境相比,高温高湿环境急性递增负荷运动结合运动前乳清蛋白补充对运动员次日静息代谢、整个运动过程的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和脂肪氧化率无影响。在较低运动强度下(4~8 km/h)补充乳清蛋白,可提高脂肪氧化率和降低碳水化合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蛋白质补充 能量代谢 运动员 现代五项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临床路径构建的经验启示与实现框架 被引量:1
7
作者 邢晓蕊 成玮 +8 位作者 田海丽 徐炳祥 颜红梅 刘诚 孙钦 王汝雯 万康 张译尹 王茹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3,共13页
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运动在带来显著健康效益的同时,也伴随有运动损伤、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风险。作为运动处方制定的第一步,运动前测试与评估可通过筛选出患有运动禁忌证、需要医疗许可或医务监督的患者,以减少运动不良事件... 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运动在带来显著健康效益的同时,也伴随有运动损伤、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风险。作为运动处方制定的第一步,运动前测试与评估可通过筛选出患有运动禁忌证、需要医疗许可或医务监督的患者,以减少运动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体系存在内容不完整、路径待规范等现实问题,构建规范操作体系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的安全性。参照临床路径构建方法,以卫生技术评估为目标导向,提出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临床路径构建的原则和内容。以建立操作流程为例,运用德尔菲法开展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临床路径构建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不良事件 运动前测试与评估 临床路径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学龄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畅爽 黄欢 +4 位作者 郭绍瑜 金志娟 张叶涵 孙晓姣 全明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2-586,共1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学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运动干预因其无副作用和操作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改善学龄儿童青少年ADHD各类损害。通过系统梳理ADHD不同层次...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学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运动干预因其无副作用和操作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改善学龄儿童青少年ADHD各类损害。通过系统梳理ADHD不同层次损害间的关系并综述运动干预的作用发现,ADHD由外至内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核心症状、执行功能障碍和脑功能障碍,且急性与长期运动对ADHD各损害均表现出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议将运动干预作为学龄儿童青少年ADHD治疗的必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儿童青少年 运动干预
下载PDF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对健康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系统综述
9
作者 王俊宇 杨永 +3 位作者 郭学军 葛嘉川 谢婷 庄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3-398,共6页
背景儿童的执行功能(EFs)对其未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运动是提高儿童EFs的经济有效方式。有研究显示,涉及较高认知参与度的运动即运动结合认知训练(ECT),对儿童EFs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但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目的... 背景儿童的执行功能(EFs)对其未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运动是提高儿童EFs的经济有效方式。有研究显示,涉及较高认知参与度的运动即运动结合认知训练(ECT),对儿童EFs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但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目的系统评价ECT对EFs的干预效果。设计系统综述。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Google Schola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7日。文献纳入标准:(1)RCT或NRCT;(2)研究对象为健康儿童;(3)试验组的干预措施为ECT,干预方案同时包含运动组件和至少1个明确的认知任务组件;(4)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除认知参与外的任何运动方式或传统体育课(PE);(5)运动干预的持续时间>6周;(6)结局指标至少包括1项EFs的相关评估;(7)文献语言为中文或英文。采用2010版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提取或计算每项结局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比[(后测-前测)/前测×100%]。通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果在所有纳入文献中的占比来评估该指标的整体效应大小,>2/3认为干预策略有显著性效果。主要结局指标EFs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比。结果纳入9篇英文文献,RCT 7篇,NRCT 2篇,研究对象均为学龄期儿童,研究场所为学校7篇,体育中心和课后托管中心各1篇。ECT组干预措施:2篇为战术策略相关体育游戏,7篇为根据信号和变化规则完成动作;4篇设有氧运动(AE)为对照组,8篇设PE为对照组;干预周期为6~40周,干预频率为每周1~10次,单次运动时间为10~150 min。PEDro量表评分:5分3篇,6分5篇,7分1篇。数据整合结果显示,经ECT干预后,EFs中的工作记忆(8/8篇)、抑制控制(7/8篇)和认知灵活性(4/5篇)均得以改善,改善程度分别为1.9%~33.9%、2.9%~15.1%和2.5%~20.3%。ECT组工作记忆的改善较PE组更显著,组间有效性为71.4%(5/7篇);ECT组认知灵活性的改善较AE组和PE组均更显著,组间有效性分别为100%(2/2篇)和75%(3/4篇);ECT组抑制控制的改善与AE组和PE组相比不显著。结论ECT对学龄期健康儿童的EFs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其对认知灵活性的改善优于AE和PE,对工作记忆的改善优于PE,对抑制控制的改善与AE和PE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 执行功能 儿童 干预 系统综述
下载PDF
长距离跑步着地模式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杨俊聪 黄睿 伍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59-5166,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长距离健身跑的热度持续上升,相关的科学问题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进展,其中长距离跑的着地模式在跑步技术层面上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研究热点。目的:借助CiteSpace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近10年来足着地模式为主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长距离健身跑的热度持续上升,相关的科学问题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进展,其中长距离跑的着地模式在跑步技术层面上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研究热点。目的:借助CiteSpace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近10年来足着地模式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明晰足着地模式的现状、热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足着地模式的主要研究热点进行进一步讨论。方法:以“Foot strike pattern,Rearfoot strike,non-Rearfoot strike,Forefoot strike,Midfoot strike”作为英文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检索,对纳入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896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Top 3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英国;Top 3机构依次为哈佛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Top 3作者依次为Davis Irene S,Hamill Joseph和傅维杰教授。②研究关键词以“裸足跑、跑者、损伤、足着地模式、运动学”出现频次较高,关键词聚类以“能量成本、负载率、足着地模式、危险因素、步态分析”研究至今仍持续火热。③详细分析上述数据后发现,近年来足着地模式整体研究热度保持稳定,热点主要集中于足着地模式的生物力学研究,此类研究趋势集中于不同着地模式(前足着地和后足着地)对于长距离跑者(裸足、穿鞋、距离、速度、损伤风险、跑步经济性和能量消耗等方面)的影响和适应性。④因此,目前研究提示,并无所谓“标准化最佳着地模式”,但可能存在“个性化最佳着地模式”,建议研究者未来要根据自己习惯方式、动作模式特征、运动水平以及任务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优的着地模式和跑步技术策略,切勿生搬硬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地模式 可视化 跑步距离 马拉松 步速 跑步经济性 损伤 疲劳 跑步鞋
下载PDF
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和心肺适能关系的成分数据分析
11
作者 刘佳佳 周傥 +1 位作者 李易燕 全明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目的: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的关系,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体育大学校友健康队列研究”。共纳入1039名大学生[男生517人,女生522... 目的: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的关系,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体育大学校友健康队列研究”。共纳入1039名大学生[男生517人,女生522人,平均年龄(21.46±0.9)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轻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及自主报告的方式采集睡眠数据。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代谢测试以评估CRF,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评估受试者的身体成分。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24 h活动行为与CRF的关系,并以成分等时替代模型探究各项活动行为时间相互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情况。结果:1)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24 h活动行为与CRF有显著关联。相对其他活动行为,MVPA和CRF成正相关,SB与CRF成负相关,未发现睡眠和LPA与CRF的关联。2)亚组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体脂率组和非体育生组与上述结果一致;低体脂率组和体育生组未发现各分量与CRF相关。3)在等时替代结果中,MVPA等时替代其他活动行为,CRF增加的幅度要远小于其他活动行为等时替代MVPA时CRF下降时的幅度。结论:MVPA和SB行为是影响大学生CRF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简单地控制SB行为,更应鼓励将更多SB行为转成MVPA行为,尤其是高体脂率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体力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心肺适能 成分数据分析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运动功能障碍脑功能网络特征及运动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宗文浩 李可峰 +6 位作者 刘青 苏焕振 葛金花 陈世美 程静静 梁岐 董贵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4-675,共12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早发性神经发育障碍,在缺乏神经影像学指标和可靠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行为学进行诊断。研究证实,ASD患者感觉运动障碍先于社交沟通缺陷、重复刻板行为和限制兴趣等核心症状出现,这可能与ASD患者婴幼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早发性神经发育障碍,在缺乏神经影像学指标和可靠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行为学进行诊断。研究证实,ASD患者感觉运动障碍先于社交沟通缺陷、重复刻板行为和限制兴趣等核心症状出现,这可能与ASD患者婴幼儿期大脑运动功能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改变有关,具体表现为运动功能相关大脑区域非典型激活、不同大脑区域之间协同受阻以及基于图论的复杂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异常。运动干预被证明是促进AS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的有效手段,且有研究将非侵入性脑调控技术与运动联合干预取得了更为显著的康复效果,但这背后的脑网络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回顾ASD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运动干预的相关文献,聚焦大脑运动功能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改变,结合网络神经科学方法对AS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功能网络异常改变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从大脑发育过程中脑网络可塑性角度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模式(单纯运动干预与运动联合干预)改善AS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潜在脑神经机制,以期为ASD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策略制订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干预 脑功能网络 脑神经机制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技术的我国跳台滑雪男子运动员的稳定飞行姿态差异研究
13
作者 于经伦 廖章文 +1 位作者 魏书涛 张胜年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2-830,共9页
探讨中国运动员同世界顶级水平运动员在稳定飞行姿态上的技术差异与不足.研究记录8名中国运动员、8名日本运动员以及10名欧洲运动员的成绩及相关运动学参数,视频解析获得稳定飞行人/板姿态角度参数.建立具备项目特征的人/板系统精细化模... 探讨中国运动员同世界顶级水平运动员在稳定飞行姿态上的技术差异与不足.研究记录8名中国运动员、8名日本运动员以及10名欧洲运动员的成绩及相关运动学参数,视频解析获得稳定飞行人/板姿态角度参数.建立具备项目特征的人/板系统精细化模型,应用CFD仿真技术对比稳定飞行人/板系统的气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早期形成稳定飞行姿态及后期维持稳定飞行姿态的速度明显慢于欧洲、日本运动员,以至于在跳跃距离上表现出较大的水平差距(P<0.01);中国运动员稳定飞行时髋角度较小,偏小范围为4~8°;踝角度较大,偏大范围为7°~11°,身体姿态不够舒展;身体与雪板之间的角度较大,身体姿态不够前倾;中国运动员在稳定飞行时后方的回流涡强度较大,流线较为紊乱且密集,获得的总升力较小,特别是身体升力,而总阻力较大,以至于升阻比较小,整体气动特性效果较差.研究发现中国运动员成绩上的较大差距主要是由不合理的飞行姿态造成的,这种人/板姿态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稳定飞行时的气动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北京冬奥会 跳台滑雪 CFD仿真 稳定飞行姿态 技术差异
下载PDF
运动防治癌症的作用机制--从整合生理学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视角的探讨
14
作者 魏兴益 石月 +2 位作者 石慧 李斐 陈佩杰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8,共11页
缺乏体力活动及其引发的肥胖、营养过剩、慢性炎症及代谢紊乱是癌症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在癌症预防、辅助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与其在降低循环中营养物质可用性、减轻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代谢及... 缺乏体力活动及其引发的肥胖、营养过剩、慢性炎症及代谢紊乱是癌症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在癌症预防、辅助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与其在降低循环中营养物质可用性、减轻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代谢及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功效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上调了机体的“调定点”以更好地应对内、外环境挑战。回归携瘤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抑制癌细胞生长最直接的效应机制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动员、增殖活性提高、效应功能增强及免疫细胞亚型转换。然而,仅有少部分研究揭示了运动中“运动因子”在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桥梁作用。未来,亟待更多基础研究深入探究运动效应的“本源性”作用机理,以开拓癌症免疫治疗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癌症 肿瘤 免疫 代谢 炎症
下载PDF
运动/体力活动与肥胖前瞻性队列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5
作者 王茹 邢晓蕊 +2 位作者 于凤至 姬丽丽 王汝雯 《体育科研》 2024年第5期1-9,20,共10页
肥胖是威胁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一种慢性病,与体力活动(PA)不足密切相关。运动是国际公认肥胖防控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尚缺乏基于国人证据的肥胖管理运动指南和标准化运动方案。作为探索疾病病因和评价预防效果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肥胖是威胁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一种慢性病,与体力活动(PA)不足密切相关。运动是国际公认肥胖防控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尚缺乏基于国人证据的肥胖管理运动指南和标准化运动方案。作为探索疾病病因和评价预防效果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是制定卫生政策和开展临床实践的基础性支撑平台。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探讨运动/PA与肥胖发生发展前瞻性关系的高质量队列研究,发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是该领域队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随后聚焦国际经典队列,从研究对象选择与招募、数据资料收集、随访监测设计等方面出发,梳理总结建设经验,最后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建议下一步开展涵盖全国不同区域、覆盖全生命周期、拥有多维指标体系、长期随访的大型人群运动队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体力活动 肥胖 队列
下载PDF
运动康复训练调节线粒体损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影响
16
作者 李抗夏 王颖祺 +3 位作者 陈采陶 宋艳霞 吴卫兵 李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402-410,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作为CO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力和肌耐力下降、肌纤维类型改变、骨骼肌质量降低。线粒体损伤是引起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线粒体不仅为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作为CO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力和肌耐力下降、肌纤维类型改变、骨骼肌质量降低。线粒体损伤是引起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线粒体不仅为骨骼肌提供能量,同时也参与活性氧(ROS)产生、自噬和蛋白质周转,对维持骨骼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阐述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改变、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损伤作用机制以及运动康复训练对COPD骨骼肌线粒体损伤的潜在影响,旨在进一步明确线粒体和骨骼肌功能间的关系,为优化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参考。其中,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改变主要包括线粒体呼吸链受损、线粒体自噬激增和线粒体生物发生减少3个方面;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损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增加骨骼肌降解、减少骨骼肌生成和干扰骨骼肌分化;运动康复训练对COPD骨骼肌线粒体损伤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运动康复训练可修复COPD患者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调控COPD患者骨骼肌线粒体自噬和促进COPD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下一步研究仍需探讨线粒体对维持骨骼肌正常功能结构的关键作用、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原理以及运动康复训练调节线粒体损伤改善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运动康复训练干预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骼肌功能障碍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运动康复训练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运动学分析
17
作者 范帅 张玲 蔡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4-1138,1145,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特征。方法纳入15例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和15例健康受试者,运用便携式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负... 目的定量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在体胫股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特征。方法纳入15例ACLR术后关节粘连患者和15例健康受试者,运用便携式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负重屈膝和非负重屈膝时胫股相对于股骨的运动轨迹,获取胫股关节6自由度的运动学数据。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负重屈膝30°、45°、60°和7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减少(P<0.001);负重屈膝30°和4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外翻角度较健康人明显减小(P<0.05)。非负重屈膝75°时,膝关节粘连患者患侧胫骨内移距离较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结论关节粘连限制了胫骨相对于股骨的旋转和内外移,对于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后移动影响不大。因此,临床上应该利用各种治疗手段松解股骨内外侧沟的粘连和外侧副韧带挛缩,解决旋转和内外移动受限的问题,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粘连 运动捕捉 胫股关节 运动学
下载PDF
层次化人体运动行为模型:从概念到应用
18
作者 宋晓娜 庄洁 钱振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9期263-265,共3页
人体运动行为的准确描述对运动训练、康复评估和人机交互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和变化多样性的存在,建立通用的模型一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揭示人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层次化人体运动行为模型... 人体运动行为的准确描述对运动训练、康复评估和人机交互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和变化多样性的存在,建立通用的模型一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揭示人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层次化人体运动行为模型(PAMS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姿态基、姿态、动作、运动和习惯等层次的渐进框架,精细描述人体运动行为的复杂特征。借助该模型,可深入分析神经肌肉控制、姿态调整和动作执行等机制,可指导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适应不同场景和问题的研究需求,同时推动学科间的交叉创新和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发展。综上所述,PAMS模型为揭示人体运动行为特征、提供运动训练和康复的实践指导、推动大健康领域进步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 动作模式 运动训练 康复评估 神经机制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单腿垂直跳跃高度对称性掩盖其异常下肢生物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鹏 左会武 +4 位作者 王玲 丁月 贾绍辉 寇现娟 郑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947,共9页
目的:探究单腿垂直跳跃高度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90%是否能够代表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运动员跳跃过程中正常的下肢生物力学。方法:根据单腿垂直跳跃高度对称性将4... 目的:探究单腿垂直跳跃高度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90%是否能够代表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运动员跳跃过程中正常的下肢生物力学。方法:根据单腿垂直跳跃高度对称性将46名ACLR术后运动员分为低对称组(跳跃高度LSI<90%,n=23)和高对称组(跳跃高度LSI>90%,n=23),同时选取24名健康运动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低对称组和高对称组以及对照组双腿垂直跳跃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果:(1)在起跳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对称组双侧均表现出更高的髋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低对称组术侧显示出更低的膝关节屈曲力矩(P=0.002)、膝关节功率(P=0.01)、踝关节功率(P=0.045)、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08)。(2)在起跳阶段,高对称组术侧与对照组的所有变量均无组间差异,但与健侧相比,仍表现出更低的膝关节屈曲力矩(P=0.001)、膝关节功率(P=0.002)、下肢总功率(P=0.001)、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46)。(3)在着陆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对称组双侧均显示出更高的髋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更低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低对称组术侧表现出更低的踝关节峰值背屈角度(P=0.018)、膝关节屈曲力矩(P=0.005)、膝关节功率(P=0.037)、踝关节功率(P=0.002)、下肢总功率(P=0.042)、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22)。(4)在着陆阶段,高对称组术侧和对照组的所有变量均无组间差异,但与健侧相比,仍显示出更低的膝关节屈曲力矩(P=0.002)、踝关节背屈力矩(P=0.003)、膝关节功率(P<0.001)、下肢总功率(P=0.001)、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23)。结论:尽管实现了单腿垂直跳跃高度LSI>90%,ACLR术后运动员在起跳和着陆阶段仍存在异常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这种异常在跳跃高度LSI<90%的ACLR术后运动员中表现更为明显,跳跃高度的对称性并不能代表ACLR术后运动员正常的下肢生物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单腿垂直跳跃 重返运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热环境下运动中降温策略对有氧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亦唯 耿雪 +2 位作者 黄鹏 瞿超艺 赵杰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8-918,共11页
近些年来,许多备受瞩目的国际体育赛事往往在热环境下举行,热环境已成为许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一。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导致体温过高、加速运动性疲劳发生并损害身体机能和有氧运动表现。许多研究证实,在运动中实施... 近些年来,许多备受瞩目的国际体育赛事往往在热环境下举行,热环境已成为许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一。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导致体温过高、加速运动性疲劳发生并损害身体机能和有氧运动表现。许多研究证实,在运动中实施降温策略能够缓解热应激并提高有氧运动表现。运动中降温(per-cooling)策略可分为内部降温、外部降温和混合降温。运动中实用的降温方法包括降温服、冰袋、降温项圈、喷雾风扇、冰毛巾、薄荷醇喷雾、冷液/冰浆/薄荷醇饮料摄入、薄荷醇漱口等。运动中降温策略提高有氧运动表现的可能机制包括缓解心血管系统压力、降低体温、增加蓄热能力、缓解中枢疲劳、改善热舒适度、热感觉和主观疲劳感觉等。目前,热环境下运动中最佳的降温策略未达成共识,不同的降温策略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建议运动员充分考虑运动环境、设备条件、专项特点和比赛规则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的降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降温策略 有氧运动表现 体温调节 热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