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单科性院校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健 陈晓峰 +4 位作者 刘明生 叶天放 张志洁 游林生 殷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9,44,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单科性院校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上海单科性院校毕业生择业时存在“乐观与茫然并存,求稳、务实、注重个人实际利益,专业对口就业观念出现分化”等价值取向...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单科性院校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上海单科性院校毕业生择业时存在“乐观与茫然并存,求稳、务实、注重个人实际利益,专业对口就业观念出现分化”等价值取向。提出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加强对毕业生择业形式、政策和择业观教育,切实做好大学生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单科性院校 毕业生 择业 价值取向 现状
下载PDF
我院与日本东海大学体育学部课程设置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郑闽生 王秉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大学体育 学生 专业选择 高等学校 思想品德 教学计划 体内 实际能力 知识
全文增补中
“碎片化”时代高校青年文化建设的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5
3
作者 梅朵 陈鸿 孙一可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28-33,95,共7页
当前“碎片化”时代下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包括知识爆炸式增长、社会思潮多元化、快餐文化风行、传播手段多样性等,其发展态势影响了青年主体与文化的群像特征,包括加剧了青年的圈层主体性、导致了青年文化碎片化、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组织及... 当前“碎片化”时代下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包括知识爆炸式增长、社会思潮多元化、快餐文化风行、传播手段多样性等,其发展态势影响了青年主体与文化的群像特征,包括加剧了青年的圈层主体性、导致了青年文化碎片化、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组织及活动载体。研究提出了高校青年文化建设在“碎片化”时代下转型与重构的五条路径:围绕“立德树人”,发挥共青团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加强“文化自信”,整合碎片化的信息与资源;深入基层,针对性渗透到青年文化的每个角落;创新整合及碎片重构,搭建大数据下的“智慧团建”;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示范性青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青年文化 高校共青团 重构整合
下载PDF
以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
4
作者 游林生 张盛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15期85-88,共4页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生动象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结合当今时代影响大学生成长的最活跃因子和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崭新特点.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开展青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生动象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结合当今时代影响大学生成长的最活跃因子和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崭新特点.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开展青年大学生励志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青年大学生 价值观 励志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风格解读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1
5
作者 霍圣录 刘佳瑜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5-78,共4页
放眼我国当前的互联网络,各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正不断与主流文化争夺着话语空间,但网络亚文化并不等同于网络中带有消极因素的非主流文化形态。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无论打压和收编都太过简单甚... 放眼我国当前的互联网络,各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正不断与主流文化争夺着话语空间,但网络亚文化并不等同于网络中带有消极因素的非主流文化形态。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无论打压和收编都太过简单甚至粗暴。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包容、平和的心态,将大学生从网络亚文化事件的狂欢中向主流价值取向引导,而不是放任或由于抵触导致其往网络负文化、负能量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亚文化 风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宣传格局的构建: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熊小健 董杨华 张华敏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6期92-95,共4页
媒体融合是社会媒介生态领域的一种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的话语体系、传播结构、管理体系、宣传载体、舆论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对传统的高校宣传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高校必须打破惯性思维,更... 媒体融合是社会媒介生态领域的一种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的话语体系、传播结构、管理体系、宣传载体、舆论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对传统的高校宣传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高校必须打破惯性思维,更新宣传理念,重建宣传格局,建立起全媒体协同、内外部整合、多方位联动的大宣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大宣传 理论创新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当代大学生微博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形象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霍圣录 陈莉莉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81,共5页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个体自我形象的建构提供了有别于现实生活的舞台。通过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微博中的网络形象特征以展现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为主,自我保护意识强,进行人际交往的出发点更为单纯,由此形成的...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个体自我形象的建构提供了有别于现实生活的舞台。通过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微博中的网络形象特征以展现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特征为主,自我保护意识强,进行人际交往的出发点更为单纯,由此形成的人际关系状态也可能更为轻松。基于大学生的微博自我形象建构.开展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用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现象,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互动,以良好的虚拟形象来完善现实自我;建立校园微博教育模式,加强主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微博 自我形象构建
原文传递
大学生政治认同特征的网络话语呈现——基于人人网关于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日志及评论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盛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互联网的普及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深度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认同的固有机制,增添了影响政治认同的新变量,突出地表现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以互联网应用为中介所形成的政治认知的媒介化、政治情感的宣泄化和政治... 互联网的普及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深度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认同的固有机制,增添了影响政治认同的新变量,突出地表现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以互联网应用为中介所形成的政治认知的媒介化、政治情感的宣泄化和政治行为的虚拟化。通过对人人网中关于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日志及评论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政治认知的主流呈现出以核心价值观为评价标准的特征,政治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以关怀和谐谑为主基调的特征,虚拟化的政治行为呈现出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善于从舆论热点事件中把握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及时做好网上和网下的引导工作,通过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来增强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 网络话语
原文传递
“80后”大学生思想变化与教育路径——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的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游林生 胡德平 +1 位作者 王丽娜 徐畅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9年第23期73-78,共6页
"8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也经历着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出现的后现代色彩的洗礼。经过对"80后"大学生的调查可见,目前这一代大学生虽处于"现代"的社会阶段,但他们身上已经深深烙上... "8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也经历着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出现的后现代色彩的洗礼。经过对"80后"大学生的调查可见,目前这一代大学生虽处于"现代"的社会阶段,但他们身上已经深深烙上了后现代主义的色彩与特征,具有十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从多元价值、放逐理想、张扬个性和虚拟生活等方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理想信念教育、德育统一标准和现实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挑战。因此,我们要充分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从价值取向、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生关系和实践策略等方面,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构建适应"80后"大学生"后现代主义"倾向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80后”辅导员职业素质提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华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2-95,共4页
"80后"辅导员由于人生阅历浅、工作经历短等原因,其职业素质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人生经验的匮乏致使其胜任大学生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往往力不从心;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同一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具有这一时代青年人所共... "80后"辅导员由于人生阅历浅、工作经历短等原因,其职业素质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人生经验的匮乏致使其胜任大学生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往往力不从心;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同一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具有这一时代青年人所共有的代际特征,与大学生相比,他们身上往往也存在着类似的不足与困惑;现实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当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存在偏差;等等。应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辅导员自身三个层面来探索适合"80后"辅导员职业素质提升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80后”辅导员 职业素质 职业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