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莎莎 吕叶辉 林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自1982年由Seeman首次提出后,DNA纳米结构的开发逐渐完善,其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作为3D DNA纳米结构材料的代表,四面体框架核酸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高稳定性及易制备性等优势,在... 自1982年由Seeman首次提出后,DNA纳米结构的开发逐渐完善,其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作为3D DNA纳米结构材料的代表,四面体框架核酸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高稳定性及易制备性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器、肿瘤治疗、抗原检测、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述了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相关概念,并从治疗应用的角度总结了四面体框架核酸在以下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1)生物载体与肿瘤给药,如构建新型自组装复合体改善游离药物药效、搭载小分子RNA减缓癌症进程、自组装复合体精准靶向治疗等。(2)调节炎症与免疫应答,如降低炎性因子、治疗炎症性疾病、预防糖尿病、作为免疫调节剂等。(3)促进组织再生,如促进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通过血管新生促进创面修复等。该综述对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生物载体 肿瘤 炎症 免疫应答 组织再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郁凯琳 朱宇杰 +4 位作者 吕叶辉 奚盈盈 陆怡颖 杨明真 童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与发生、血脑屏障的发育与稳定、信号转导以及CSF的产生与循环密切相关。AQPs还与脑水肿、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原发性颅内高压及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已经发现较多种类的AQPs存在,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AQP1、AQP4及AQP9三个水通道蛋白上。对于AQPs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并提供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AQP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为相关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表达分布 调节机制 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蚕丝蛋白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以及负载不同药物的释放研究
3
作者 杜青莲 王芳 +2 位作者 范静静 张星愿 朱亦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65-0072,共8页
根据温敏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下溶胶-凝胶转变行为,能使其在给药前以溶液形式储存,给药后可在病灶迅速形成凝胶,达到局部释药的作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泊洛沙姆P407/丝素蛋白(P407/SF)复合水凝胶,测定相变时间和相变温度,得到P407和SF... 根据温敏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下溶胶-凝胶转变行为,能使其在给药前以溶液形式储存,给药后可在病灶迅速形成凝胶,达到局部释药的作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泊洛沙姆P407/丝素蛋白(P407/SF)复合水凝胶,测定相变时间和相变温度,得到P407和SF的最佳比例。通过负载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LFX)、氯霉素(GM)、普拉洛芬(MSDS)研究复合水凝胶的包封率、载药率和药物的体外缓释曲线。P407与SF的最佳比例为19:2,在34℃下25s形成凝胶。负载LFX的复合水凝胶包封率随着SF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负载GM和MSDS的复合水凝胶载药率随着S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三种药物在36h内缓慢释放,其释放曲线都属于Fick 扩散。眼用复合水凝胶可以通过控制P407和SF的比例达到缓释的作用,三种药物中普拉洛芬相较于其他两种药物的复合水凝胶表现出更好的包封率、载药率和释放曲线。眼用温敏型复合水凝胶具有提高药物药效、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率的作用,为眼用温敏复合水凝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泊洛沙姆 水凝胶 普拉洛芬 药物缓释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4
作者 吕叶辉 王沛若 +1 位作者 吴学平 李志宏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人体解剖学作为临床医学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其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具有显著的形态学科特点,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难度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 人体解剖学作为临床医学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其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具有显著的形态学科特点,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难度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中被给予厚望,也有一些研究表明PBL有助于帮助医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基础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的转化[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临床实践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教学法 META分析 形态学科 知识框架 传统的教学模式
下载PDF
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实践“五育并举”的尝试
5
作者 李堃 胡茜 +3 位作者 张颖 王卓群 汪慧菁 杨智昉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4期56-58,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机能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及工作手段和表现形式,提出“五育并举”是机能学实验这门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工作抓手。“五育并举”是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机能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及工作手段和表现形式,提出“五育并举”是机能学实验这门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工作抓手。“五育并举”是时代的要求,机能学实验教学以“五育并举”为目标,以实验实践为主体,通过培养合格医学生德、智、体、美、劳相关基本素质,助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课程思政 机能学实验
下载PDF
生物材料在心脏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学平 吕叶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39-546,共8页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虽然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药物等治疗手段恢复血供,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难以挽救梗死区丢失的心肌细胞,而成年哺乳动物心脏自身修复能力有限是造...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虽然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药物等治疗手段恢复血供,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难以挽救梗死区丢失的心肌细胞,而成年哺乳动物心脏自身修复能力有限是造成心肌纤维化,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已有的治疗手段难以逆转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进程。细胞移植有望成为促进梗死修复与再生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由于缺血缺氧微环境导致移植后有限的干细胞存活和保留,结果不是很理想。而脱细胞生物材料以促进血管生成和减轻纤维化显示了临床前治疗潜力。该综述概述了各种脱细胞生物材料及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心外膜修复及心肌内注射促进心脏再生、改善心脏功能的利与弊,为将来利用脱细胞生物材料结合优化的药物促进心肌再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脱细胞生物材料 心脏手术 心肌再生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左侧斜方肌副肌束伴锁骨上神经来源变异
7
作者 于瀚博 史城燃 +1 位作者 徐弈 李志宏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成年男性,身高174.0 cm,解剖过程中发现左侧斜方肌副肌束伴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和外侧支来源和走行变异,报道如下。左侧斜方肌前缘距锁骨上缘2.8 cm处向前下发出斜方肌副肌束,肌束全长7.2 cm,其后部为肌腹,肌腹后端宽1.1 cm,前部以肌腱为主... 成年男性,身高174.0 cm,解剖过程中发现左侧斜方肌副肌束伴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和外侧支来源和走行变异,报道如下。左侧斜方肌前缘距锁骨上缘2.8 cm处向前下发出斜方肌副肌束,肌束全长7.2 cm,其后部为肌腹,肌腹后端宽1.1 cm,前部以肌腱为主,经肩胛舌骨肌下腹浅面,止于锁骨的内、中1/3处上面后缘,肌腱末端宽0.2 cm,止点距离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3.3 cm。该副肌束与斜方肌前缘及锁骨上缘形成一近似三角形的锁骨孔,其三边长分别为:肌束边7.2 cm,锁骨边5.7 cm,斜方肌边2.8 cm。锁骨孔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成上、下2个三角区,上三角内有锁骨上神经中支和颈外静脉穿过,下三角深部在锁骨后方有肩胛上动脉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锁骨上缘 颈外静脉 肌束 锁骨头 外侧缘 外侧支 肌腹
下载PDF
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赵久红 吕叶辉 雷翊涵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3-442,共10页
目的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建库至2023年12月26日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与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的英文文献,统计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并分析变化... 目的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建库至2023年12月26日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与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的英文文献,统计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并分析变化趋势。根据前述年度发文量再次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该领域发文增长迅速转折年份的前5年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统计发文总量并计算年度发文增长率,并根据年度发文量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第2次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来源期刊、引用文献及关键词情况,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第1次检索共获取3992篇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文献,其中2015—2023年,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均增加迅速。第2次检索时限设置为201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该时段共发文3206篇,平均年度发文增长率为13.30%,根据该阶段的发文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可达500篇。第2次检索文献发表在717种期刊上,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占总发文量的18.75%(601/3206)]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创伤、分子、中药药理及干细胞,主要出版国家为英国、美国等,影响因子>5的期刊有7本,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区Q1区或Q2区的期刊有6本。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906个节点及9大聚类(Q=0.64,S=0.82)。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在2006—2015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2基质金属蛋白酶和#3转化生长因子β1,在2016—2023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7植物提取。其中,2021—2023年期间,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聚类#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和#7植物提取的共现关系最为密切。对被引值、中介中心值及Sigma值排前5位的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分析显示,巨噬细胞及炎症调控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成纤维细胞对创面修复的影响以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是主要研究方向。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636个节点,7个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2细胞迁移、#3创面修复、#4外泌体、#5负压伤口治疗及#6糖尿病足溃疡(Q=0.59,S=0.80)。第2次检索文献在2016—2023年主要聚集于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和#4外泌体,在2015年前主要聚集于聚类#2细胞迁移和#3创面修复。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110个突现关键词(以下简称突现词),突现强度排前10位的突现词依次为小鼠、基因表达、皮肤损伤、上皮细胞、信号通路、生物材料、外泌体、分子对接、水凝胶、巨噬细胞极化,其开始年和结束年的时限均不同。其中2021—2023年的高强度突现词为水凝胶(属于聚类#0抗菌)、外泌体(属于聚类#1间充质干细胞)、分子对接(属于聚类#0抗菌)、巨噬细胞极化(属于聚类#0抗菌)。结论未来,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的发展仍会处于稳步阶段;该领域研究热点已经从生长因子及创面修复生理过渡到了抗菌及干细胞方向;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可能为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筛查促创面修复的药物并研究其深层机制、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以及水凝胶通过抗菌功效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时空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热点演化 未来趋势 可视化分析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参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灵璟 吕叶辉 林涧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4-599,共6页
近年来,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ncRNA)已被证明在创面修复的多个阶段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以将ncRNA运输到不同的靶细胞或组织中,并调节靶基因以及下游分子的表达。而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的提出则提示RNA可通过竞争共同... 近年来,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ncRNA)已被证明在创面修复的多个阶段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以将ncRNA运输到不同的靶细胞或组织中,并调节靶基因以及下游分子的表达。而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的提出则提示RNA可通过竞争共同的应答元件搭建更为精细和复杂的基因调控网。因此,该综述聚焦外泌体携带的长链ncRNA和环状RNA,并讨论它们分别作为ceRNA在创面修复的炎症、细胞增殖与组织重塑等阶段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同时归纳了外泌体携带的ncRNA作为无细胞疗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皮肤 外泌体 RNA 长链非编码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网络
原文传递
环状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农与乐 吕叶辉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7-490,共4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关于环状RNA(circRNA)作用机制的研究显示,circRNA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细胞,如内皮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也参与了慢性创面愈合过程。该文在简述circRNA...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关于环状RNA(circRNA)作用机制的研究显示,circRNA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细胞,如内皮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也参与了慢性创面愈合过程。该文在简述circRNA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聚焦circ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不同阶段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机制,也归纳了circRNA在糖尿病末梢血管粥样硬化进程中的潜在作用,旨在深入探究circ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伤口愈合 环状RNA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抗菌肽LL37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优化和评价
11
作者 王芳 厉祯 +1 位作者 淦新悦 沈敏华 《中南药学》 2023年第9期2335-2341,共7页
目的制备搭载抗菌肽LL37的固体脂质纳米粒(LL37-SLNs),对配方进行优化、表征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的方法制备17个批次的LL37-SLNs,以硬脂酸、软磷脂和表面活性剂Myrj52作为自变量,平均粒径和包封率作为因变量,通过Box-... 目的制备搭载抗菌肽LL37的固体脂质纳米粒(LL37-SLNs),对配方进行优化、表征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的方法制备17个批次的LL37-SLNs,以硬脂酸、软磷脂和表面活性剂Myrj52作为自变量,平均粒径和包封率作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配方,并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通过Design Expert 12.0软件对回归方程分析得到最佳配方为硬脂酸300 mg、软磷脂150 mg、Myrj52250 mg。对优化后的LL37-SLNs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显示载药量为(2.92±0.06)%,包封率为(86.87±0.26)%,平均粒径为(221.7±1.3)nm,Zeta电位为(-30.4±0.2)mV,多分散指数为(0.233±0.012)。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外观规则,粒径均一。LL37-SLNs的体外释药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缓释能力,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显示出持久的抗菌特性,且在-20℃可稳定储存60 d。结论LL37-SLNs配方合理,颗粒分布均一、稳定,包封率佳,体外释放和抗菌活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LL37 固体脂质纳米粒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衰弱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雨辰 汪慧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470-1474,共5页
衰弱综合征是由机体储备能力和恢复机制的全面衰退引发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同时伴有抗应激能力的减弱[1]。在衰弱状态下,个体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干扰,且机体康复能力受损,导致衰弱的个体难以从疾病中恢复[2],尤其衰老机体进入衰弱... 衰弱综合征是由机体储备能力和恢复机制的全面衰退引发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同时伴有抗应激能力的减弱[1]。在衰弱状态下,个体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干扰,且机体康复能力受损,导致衰弱的个体难以从疾病中恢复[2],尤其衰老机体进入衰弱状态后抗风险能力急剧降低,可导致其死亡率明显升高[3]。该综合征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且与之相关的功能性衰退被视为一种可预防的病理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成年个体都会发生衰弱,高龄老年人群体中也存在未衰弱的个体[4]。可见,衰弱并非衰老的必然结果,其有独立于衰老的发生机制,但随着年龄增加,衰弱的发病率呈现递增状态,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达30.7%55.7%[5],且老年共病患者衰弱总体患病率高达39.7%[6],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因此老年衰弱已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问题[3]。因此对衰弱的发生机制及干预手段的研究,有助于预防衰老过程中发生衰弱,从而达到健康增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模型 衰弱评估 炎症机制
下载PDF
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涧 张天浩 +4 位作者 吕叶辉 王之江 王杨 熊育宵 余云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284-1293,共10页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患有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将其基...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患有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将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调整到手术安全范围内;及时采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创面进行换药等规范处理。根据下肢创面缺损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以及感染程度、感染时间、周围皮肤损伤程度,选择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减张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截肢(趾)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继续对老年共病进行防控和护理管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按照皮瓣肿胀4级(Ⅰ~Ⅳ度依次加重)评判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早期(3~12周)和后期(13~52周)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末次随访时,参考下肢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优、良、可、差),以及满意度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65~93岁,平均71.4岁;老年共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痛风、老年痴呆、老年神经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谵妄、抑郁等;创面持续时间为6个月至15年;创面深及肌层或骨质,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22.0 cm×10.5 cm。8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药敏试验结果:敏感72例,中介10例,完全耐药3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生素使用原则进行临床用药;对于耐药的3例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等增强免疫力的治疗,同时对局部创面用0.45%~0.55%的碘伏进行换药。85例中,65例采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减张缝合修复10例,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9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1例,穿支蒂皮瓣修复20例,截肢(趾)15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5个月。创面一期愈合57例;延迟愈合21例,给予换药或手术修复后创面愈合;创面不愈7例,给予截肢(趾)等手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评价:早期Ⅰ度18例,Ⅱ度47例,Ⅲ度15例,Ⅳ度5例;后期Ⅰ度62例,Ⅱ度18例,Ⅲ度5例。疗效综合评价:优23例,良45例,可16例,差1例,优良比例占80%;满意度评价:满意78例,一般7例,满意比例占91.8%。结论全科型诊疗思维和多学科协助模式是治疗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重要策略,通过抗生素及换药控制感染,采用修复重建外科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提高创面治愈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下肢 糖尿病创面 老年人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三种穿支蒂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林涧 吴立志 +3 位作者 王相 张天浩 王之江 郑和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929-938,共10页
目的探讨3种穿支蒂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修复重建中心收治的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区... 目的探讨3种穿支蒂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修复重建中心收治的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区缺损部位、形状、面积及供区穿支血管穿出点,在上臂中下段设计上臂内侧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臂近端设计肘下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或骨间后动脉穿支蒂V-Y推进皮瓣,转位修复肘关节周围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切取患肢较隐蔽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对供、受区进行随访观察,并在末次随访时从以下3个方面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1)由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2)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3)综合评价:参考下肢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评价标准进行评分,16~21分为优,11~15分为良,6~10分为可,0~5分为差,同时计算优良比例,即优、良例数之和/总例数×100%。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男31例,女20例;年龄16~87岁,平均56.1岁;缺损位于肘前区20例,肘后侧18例,肘关节内侧8例,肘关节外侧5例;清创后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16.0 cm×6.0 cm。51例患者中采用上臂内侧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1例,肘下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19例,前臂近端骨间后动脉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1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3.5 cm~18.0 cm×8.0 cm。术后46例皮瓣完全成活,5例皮瓣远端边缘不同程度坏死(≤1.5 cm×1.0 cm),其中上臂内侧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肘下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2例,前臂近端骨间后动脉穿支蒂V-Y推进皮瓣1例,均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皮瓣存活良好,外观不臃肿,色泽、弹性与正常皮肤接近,两点辨距觉为4~9 mm;患肢肘关节稳定、伸屈活动可,未见明显畸形,功能恢复优良;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瘢痕易接受。患者自我评价:39例满意,12例一般;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5例,良36例;综合评价:优17例,良30例,可4例,优良比例为92%(47/51)。结论3种穿支蒂皮瓣穿支血管较恒定,血供丰富,操作简单,用于修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上臂内侧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侧重于肘关节前侧和尺侧创面修复,肘下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侧重于肘关节前侧肘窝创面修复,前臂近端骨间后动脉穿支蒂V-Y推进皮瓣侧重于肘关节后侧和桡侧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肘关节 软组织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疗效分析
15
作者 林涧 吴立志 +4 位作者 余云兰 张天浩 王之江 王杨 熊育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36-945,共10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进行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收治的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手部...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进行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收治的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手部组织块离断的部位、解剖层次、损伤原因、损伤程度、离断组织面积、再植条件(如可供吻合的血管), 据此进行改良分型(分为Ⅰ~Ⅳ型), 并设计手术方案。急诊对离断复合组织块进行清创后, 固定离断的骨性和肌性组织, 在高倍显微镜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和神经, 动、静脉的比例为1∶1~1∶2, 如无法找到足够的动、静脉, 可以采取动静脉短路形成动脉静脉化皮瓣或静脉动脉化皮瓣, 或者只吻合动脉形成动脉皮瓣, 或者只吻合静脉形成静脉皮瓣, 通血后缝合皮肤组织。术后给予患者专科治疗, 并指导其康复锻炼。术后对手部伤口愈合情况、皮肤色泽、质地、肿胀程度、感觉、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功能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由1位主任医师和1位主治医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手部功能和外形进行综合评价, 80~100分为优, 60~79分为良, 40~59分为可, <40分为差。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94块离断组织, 其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16~65岁, 平均36.4岁;Ⅰ型组织块18例(50块), Ⅱ型组织块15例(40块), Ⅲ型组织块2例(4块)。35例中有1例拇指指腹离断组织因局部挫伤致术后边缘(0.3 cm×0.5 cm)坏死, 1例示指中、末节侧方离断组织因局部撕脱伤致术后边缘(0.3 cm×0.8 cm)坏死, 均经换药后创面愈合, 其余患者手部复合组织离断再植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5个月, 平均18.5个月, 手部伤口完全愈合, 再植组织块皮肤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 手部无明显肿胀、萎缩畸形, 感觉功能恢复均为S2~S3级, 瘢痕较小, 活动自如, 无明显关节疼痛。患者自我评价:满意31例, 一般4例;手部功能和外形综合评价:优23例, 良9例, 可3例, 优良率约为91.4%(32/35)。结论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虽然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血管吻合技术要求高, 但手术一旦成功, 手部功能和外形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患者满意度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复合组织块 离断 分型 再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