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源 赵桂年 +4 位作者 黄晶 范佳红 唐燕平 李云霞 赵玫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1537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和评估,收集一般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1537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和评估,收集一般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等)、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海马MRI影像学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测试。根据MCI临床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MCI组和非MCI组,比较两组调查对象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C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537名调查对象中,MCI患者226例(14.70%),非MCI者1311例(85.30%)。226例MCI患者中,单认知域遗忘型138例,多认知域遗忘型33例,单认知域非遗忘型11例,多认知域非遗忘型7例。MCI组中男性、糖尿病、高脂血症、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患者占比高于非MCI组(均P<0.05),海马萎缩程度高于非MCI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和海马萎缩程度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14例MCI患者随访至2023年2月,其中20例(9.35%)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4例(1.87%)诊断为路易体痴呆。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4.70%,有痴呆家族史、有脑血管病史和海马萎缩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郁凯琳 朱宇杰 +4 位作者 吕叶辉 奚盈盈 陆怡颖 杨明真 童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与发生、血脑屏障的发育与稳定、信号转导以及CSF的产生与循环密切相关。AQPs还与脑水肿、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原发性颅内高压及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已经发现较多种类的AQPs存在,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AQP1、AQP4及AQP9三个水通道蛋白上。对于AQPs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并提供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AQP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为相关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表达分布 调节机制 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从业的差异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峥 徐晓云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第3期323-325,共3页
从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的视角,阐述了区域性医疗中心临床工作与规范化培训的差异,包括身份及环境的差异,以及由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思考,以期更好地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个人职业成长、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等。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从业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能量与微量营养素分析对阿尔茨海默病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关联的研究
4
作者 颜靖文 罗峥 +5 位作者 张燕 张蔚 陆瑞峰 郭锦荣 蒋思佳 顾耘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从蛋白质能量和微量营养素水平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AD患者100例,另选取同期非A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DR评分,将AD组分为轻... 目的:从蛋白质能量和微量营养素水平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AD患者100例,另选取同期非A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CDR评分,将AD组分为轻度AD组(34例),中度AD组(32例),重度AD组(34例)。观察各组患者蛋白质能量以及微量营养素水平,分析影响AD进展的相关营养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的BMI、MNA-SF、ALB、HGB、FA、25-(OH)D3、TC、TG显著降低,MMA、HCY显著升高(P均<0.05)。MNA-SF、HGB、FA从轻度AD组到中度AD组到重度AD组呈降低趋势,MMA呈升高趋势(P均<0.05)。重度AD组的BMI、ALB偏低,轻度AD组HCY偏低、25-(OH)D3偏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A-SF、FA与AD发展程度相关(P均<0.05)。结论:AD患者的总体营养状况较差,并随AD严重程度增加其蛋白质能量以及微量营养素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 蛋白质能量 微量营养素
下载PDF
上海市某社区2010~2016年脑血管病相关死亡及减寿率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廖献琴 罗峥 钱梦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脑血管病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方法根据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 目的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脑血管病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方法根据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脑血管病相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因脑血管病死亡321例,占同期总死亡的19.03%,占同期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52.37%,粗死亡率为131.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77/10万。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波动态势(APC=1.95%,-1.65;Z=0.74,0.66;P>0.05),女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4.97,Z=2.76,P<0.05)。男性脑血管病相关死亡率低于女性(U=5.59,P<0.01)。该社区2010~2016年期间脑血管病PYLL为363.48人年,PYLL率为1.49‰,AYLL为1.13年/人。PYLL率及AYLL无明显趋势(APC=-13.81,-15.43;Z=-1.03,-1.16;P>0.05)。结论当地脑血管病死亡率呈波动态势,女性粗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是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009-2019年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人口构成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廖献琴 王维 +4 位作者 罗峥 徐洁 赵玫 徐晓云 李小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等指标对居民全死因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人口构成因素和非人口构成因素对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结果2009—2019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居民死亡2751人,粗死亡率为714.37/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66.45/10万。总人口中国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95%CI)=-1.71%(-3.01%,-0.40%),P=0.03],粗死亡率呈显著上升态势[AAPC(95%CI)=2.42%(0.74%,4.12%),P=0.01];男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95%CI)=3.24%(1.31%,5.20%),P=0.004],女性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95%CI)=-2.77%(-4.77%,-0.72%),P=0.01]。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2019年死亡率增加值中人口构成因素贡献151.08/10万,贡献率为73.78%,高于2009—2013年的相应数据(37.55/10万,61.58%)。结论当地居民死亡率的上升主要与老龄化有关,关注社区老年人健康需要,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死因 死亡率 人口构成因素 差异分析 趋势分析
下载PDF
DTI及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涛 杨涛 +4 位作者 程敬亮 刘康永 顾静华 张春艳 张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5期635-641,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PD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DT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原发性早期PD患者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PD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DT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原发性早期PD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13例。测量两组间脑黑质的FA值、ADC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结果:两组间双侧黑质的FA值比较,PD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黑质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组黑质致密带大小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黑质的FA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与SWI具有协同作用,可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扩散张量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早期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涛 张春艳 +5 位作者 程敬亮 刘康永 范晓军 王伟 张叶 刘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期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18例、正常志愿者18例,同时行头部MRI平扫及DTI检查,观察两组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黑质、壳核及苍白球的FA值、ADC值。结果:两组间双侧丘脑、尾...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期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PD患者18例、正常志愿者18例,同时行头部MRI平扫及DTI检查,观察两组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黑质、壳核及苍白球的FA值、ADC值。结果:两组间双侧丘脑、尾状核头及黑质的FA值比较,早期PD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壳核及苍白球的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尾状核头及黑质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可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控LC3/mTOR自噬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史楠 张燕 +5 位作者 李晋峰 金磊 张蔚 赵梅珍 罗峥 赵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2期3363-3366,共4页
目的探讨LC3/mTOR自噬通路调控黄芪甲苷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RAPA)组、3-MA组、黄芪甲苷(AST)组。采用灌胃方法... 目的探讨LC3/mTOR自噬通路调控黄芪甲苷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RAPA)组、3-MA组、黄芪甲苷(AST)组。采用灌胃方法在造模前分别灌注雷帕霉素,3-MA和黄芪甲苷。按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计算梗死灶体积和HE染色观察脑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TOR、LC3、Beclin-1、ATG5、SQSTM1/p62和Caspase-3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APA组、3-MA组、AST组Longa评分显著降低,梗死面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治疗后,大鼠Longa评分最低,梗死面积(%)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组mTOR、p62和Caspase-3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LC3和Beclin-1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有效治疗和缓解大鼠MCAO,LC3/mTOR自噬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通路 LC3/mTOR 黄芪甲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远程康复软件平台下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居家康复中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文欣 许方蕾 刘薇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研究远程康复软件平台下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居家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本康复治疗中的运... 目的研究远程康复软件平台下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居家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本康复治疗中的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远程护理平台下镜像疗法干预。分别比较干预后两组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MMT分级4级、5级人数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自理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远程康复软件平台下镜像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居家康复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远程康复软件平台 镜像疗法 康复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家科 邓敏 +5 位作者 杨涛 孔许强 刘康永 蔡思鹏 王涛 姆妮热·亚力昆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5期623-629,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早期PD患者作为PD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I常规序列及DKI检查,所有DKI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后,收集各定量参数图,三项参数...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黑质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早期PD患者作为PD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I常规序列及DKI检查,所有DKI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后,收集各定量参数图,三项参数分别是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率(MD),分别测量黑质的各项参数值,对各项参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DKI各参数值对早期PD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PD组黑质F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D组黑质MD值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PD组黑质MK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OC曲线显示黑质FA值、MD值及MK值诊断早期PD的AUC分别为0.716、0.613和0.820,黑质MK值诊断早期PD患者具有一定准确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FA值和MD值。结论:DKI可用于分析早期PD患者黑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中MK值可以更好地反映早期PD患者黑质细微结构的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早期帕金森病 黑质
下载PDF
10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死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峥 张蔚 +4 位作者 赵梅珍 王靖 赵玫 刘建华 徐晓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住院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及分布规律,为提高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10年期间本院死亡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10例纳入研究,收集整理其死亡资料后进行回顾性分层分析。结果在1010例... 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住院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及分布规律,为提高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10年期间本院死亡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10例纳入研究,收集整理其死亡资料后进行回顾性分层分析。结果在1010例死亡案例中,其根本死因为缺血性脑卒中376例(37.23%)、出血性脑卒中325例(32.18%)、未分类脑卒中53例(5.25%)、脑卒中后遗症256例(25.35%)。首位直接死因以原发脑血管疾病(50.79%),肺部疾病(33.17%)和循环系统疾病(7.62%)为主。脑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APC=5.94%,P<0.01)。男女性死亡数在死亡时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根本死因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本死因中,男性死于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的分布多于女性,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少于女性;在首位直接死因中,男性死于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布多于女性,而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分布少于女性。结论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本死亡原因的分布均存在性别差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针对不同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中高致死率的疾病,加强防控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根本死因 直接死因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瑞 李晋峰 +4 位作者 史楠 张燕 刘源 罗铮 赵玫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20-522,共3页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近年来不断有贫血导致脑梗死的个案报道,但大部分是关于缺铁性贫血导致,迄今国内少有关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导致的急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近年来不断有贫血导致脑梗死的个案报道,但大部分是关于缺铁性贫血导致,迄今国内少有关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导致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报道,本院神经内科诊断了1例患者,通过对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明确诊断,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伴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得临床治愈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个案报道 核苷酸代谢 神经内科 维生素B12缺乏 缺铁性贫血 临床治愈 脱氧核苷酸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0
14
作者 孙亚蒙 张燕 +6 位作者 莫云 张婷 史楠 李晋峰 金磊 刘康永 孙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3期241-249,共9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手术前后局部脑血流多普勒检测,神经行为学测试和脑梗死面积评估等方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脑中动脉闭塞100 min后立即予Ipost C干预...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手术前后局部脑血流多普勒检测,神经行为学测试和脑梗死面积评估等方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脑中动脉闭塞100 min后立即予Ipost C干预。使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和转棒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测量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ax、细胞色素C),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和TUNEL评估缺血周边皮质的凋亡。结果相对于脑缺血再灌注,Ipost C能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受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同时,Ipost C能减少线粒体的Bax转位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轻线粒体损伤及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凋亡。结论 Ipost C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可能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凋亡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我国75岁及以上居民高收缩压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及趋势分析
15
作者 罗峥 张蔚 +5 位作者 徐晓云 史楠 张燕 赵梅珍 刘康永 李小攀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7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收缩压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1990—2019年我国7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收缩压所致脑卒中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进行分... 目的分析我国7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收缩压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1990—2019年我国7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收缩压所致脑卒中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9年,我国75岁及以上居民因高收缩压导致的脑卒中死亡数自221019人上升至552179人,但粗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从806.84/10^(5)和10694.21/10^(5)下降至611.01/10^(5)和7967.83/10^(5)。趋势分析发现,我国75岁及以上居民因高收缩压导致的脑卒中粗死亡率逐年下降0.86%,男性逐年下降0.36%,女性逐年下降1.38%(Z=-6.72、-3.08、-9.43,P<0.01);DALY率逐年下降0.88%,男性DALY率逐年下降0.45%,女性DALY率逐年下降1.33%(Z=-7.16、-3.88、-9.91,P<0.01);75岁以上老年人因高血压所致脑卒中粗死亡率和DALY率均高于65~75(不包含75)岁老年人,且DALY率降速较低(分别为-0.88%和-1.24%)。我国75岁及以上居民因高收缩压导致的脑卒中DALY率高于高、中、低社会人口指数(SDI)国家或地区,逐年下降百分比低于高SDI国家或地区,但高于中、低SDI国家或地区(中国:-0.88%,高SDI国家或地区:-3.57%,中等SDI国家或地区:-0.69%,低SDI国家或地区:-0.67%)。结论我国75岁以上老年人因高收缩压导致的脑卒中疾病负担重且降速慢,应深入开展高龄险人群精准健康管理研究,以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收缩压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生命年 粗死亡率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峥 徐洁 +2 位作者 廖献琴 李小攀 邓阳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CVDs)死亡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疾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率。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中CCVDs相关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CVDs)死亡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疾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率。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中CCVDs相关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CCVDs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CCVDs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率。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因CCVDs死亡857例,粗死亡率为245.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8.91/10万;其中因脑血管病死亡460例,粗死亡率为131.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84/10万;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338例,粗死亡率为96.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18/10万。2009—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3.55,Z=2.32,P=0.049),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08,Z=0.06,P=0.952);脑血管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均P>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2018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分别为48.66/10万和63.10%,均高于2009—2013年CCVDs死亡率人口因素增加值和贡献率的15.48/10万和39.08%。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居民2009—2018年CCVDs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CCVDs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CCVDs) 死亡趋势 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
原文传递
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循环系统疾病相关死亡及减寿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峥 徐华 +1 位作者 赵玫 徐晓云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方法根据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 目的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方法根据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循环系统疾病相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613例,占同期总死亡的36.34%,居死因顺位首位,粗死亡率为250.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1.62/10万。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趋势(APC=5.81%,2.93;Z=2.951,1.820;P>0.05),中老年组(45~64岁)(呈明显上升趋势APC=10.06%,Z=2.629,P=0.046),女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8.81,Z=4.120,P=0.009)。男性循环系统疾病相关死亡率高于女性(U=-4.110,P<0.001)。该社区2010—2016年期间循环系统疾病PYLL为670.33人年,PYLL率为2.74‰,AYLL为1.03年/人。PYLL率及AYLL无明显趋势(APC=10.24,4.19;Z=1.161,0.249;P>0.05)。结论该社区中老年人及女性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疾病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远郊某社区居民过早死亡情况及趋势分析
18
作者 罗峥 廖献琴 +3 位作者 徐洁 徐晓云 李小攀 赵玫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过早死亡的情况及趋势。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8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居民减寿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Join-po...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过早死亡的情况及趋势。方法根据2009年至2018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居民减寿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的趋势。结果 2009年至2018年该社区居民合计死亡2437人,其中629人死亡年龄<70岁,占25.81%(629/2437);合计PYLL为8099.20人年,PYLL率为23.18‰,PYLL标化率为14.05‰,AYLL为3.32年/人。PYLL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95%可信区间)=-3.98(-7.29--0.54)%,P=0.03];AYLL呈逐年下降趋势[APC(95%可信区间)=-5.72(-9.44--1.84)%,P=0.01]。主要过早死亡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交通事故和循环系统疾病,PYLL率分别为11.27‰,2.76‰和2.07‰,主要AYLL损失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和恶性肿瘤,AYLL分别为13.37‰,12.7‰和5.03‰。结论当地居民过早死亡导致的减寿情况逐年降低,防止交通事故和自杀是控制过早死亡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复杂共病环境下心脑血管疾病共存住院患者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峰 张蔚 +4 位作者 史楠 徐晓云 张燕 赵梅珍 刘康永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4-908,共5页
目的分析住院且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差异,为心脑血管疾病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选择和临床诊疗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1年内就诊过的275例患者纳人研究,采用回顾性分层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住院且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差异,为心脑血管疾病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选择和临床诊疗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1年内就诊过的275例患者纳人研究,采用回顾性分层分析比较两科室就诊、住院及其转归情况。结果275例就诊患者在心内科诊疗时,主要诊断为循环系统疾病(100-199)253例(92.0%);在神内科诊疗时,主要诊断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100-I99)、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累及循环和呼吸系统、认知、知觉、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症状和体征(R00-R09、R40-R46),占69.8%(192例)、16.7%(46例)和13.1%(36例)。两科室其他诊断数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0.001),心内科5个以上其他诊断比例较高[153例(55.6%)比59例(21.5%)],神内科2~4个其他诊断比例较高(64.0%比36.4%);在心内科诊疗时,两组其他诊断个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P=0.03),神经内科首诊组1个其他诊断的比例较高,2个以上其他诊断比例较低;患者在两科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P=0.14),但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P=0.03)神内科未愈或死亡比例较低;在两次住院时间间隔180d(ײ=0.1,P=0.72)和90d(X²=1.8,P=0.18),两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患者的早防早诊早治仍需加强,多病联合诊疗可能是突破目前单病种诊疗模式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病共存 慢性病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65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共存病例诊治分析
20
作者 罗峥 张蔚 +6 位作者 徐晓云 史楠 张燕 赵梅珍 刘康永 赵玫 李小攀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07-213,共7页
目的分析1年内在上海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均住院诊疗过的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差异,为慢性病多病共存较普遍的老年患者诊疗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神经内科和... 目的分析1年内在上海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均住院诊疗过的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差异,为慢性病多病共存较普遍的老年患者诊疗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1年内住院诊疗过的65岁以上的6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科室就诊时的主次要诊断比例、科室间诊疗不同间隔天数和不同住院天数的构成比及其好转和治愈情况的差异。结果所有就诊患者在心内科诊疗时,前三位主要诊断分别为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合计占比91.98%(585/636);在神经内科诊疗时,前三位主要诊断分别为脑血管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累及认知、感觉、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症状和体征,合计占比90.41%(575/636)。神经内科其他诊断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于心内科其他诊断中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88.99%vs 36.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3.22,P<0.001)。患者在神经内科诊疗时均为共患病(2个或2个以上诊断),而心内科诊断数存在单一诊断(3.30%,2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3,P<0.001);在心内科诊疗时,心内科首诊组比神经内科首诊组未愈或死亡比例高(3.69%vs 0.96%),好转或治愈比例低(96.31%vs 9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23);在神经内科诊疗时,神经内科首诊组比心内科首诊组未愈或死亡比例高(8.04%vs 0),好转或治愈比例低(91.96%vs 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01)。在心内科和神经内科2次住院时间间隔>180且≤365 d组和间隔时间≤180 d组住院天数和转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间隔时间≤90 d组患者神经内科诊断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92.34%vs 8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20),间隔时间≤90 d组患者心内科诊断有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43.83%vs 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1,P=0.004)。结论复杂心脑血管共存病例在心内或神经内科诊疗仍有一定难度,推广联合诊疗的理念,积极完善相关制度,进行多学科会诊可能是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诊疗的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病共存 慢性病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多学科联合诊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