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莎莎 吕叶辉 林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自1982年由Seeman首次提出后,DNA纳米结构的开发逐渐完善,其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作为3D DNA纳米结构材料的代表,四面体框架核酸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高稳定性及易制备性等优势,在... 自1982年由Seeman首次提出后,DNA纳米结构的开发逐渐完善,其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作为3D DNA纳米结构材料的代表,四面体框架核酸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高稳定性及易制备性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器、肿瘤治疗、抗原检测、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述了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相关概念,并从治疗应用的角度总结了四面体框架核酸在以下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1)生物载体与肿瘤给药,如构建新型自组装复合体改善游离药物药效、搭载小分子RNA减缓癌症进程、自组装复合体精准靶向治疗等。(2)调节炎症与免疫应答,如降低炎性因子、治疗炎症性疾病、预防糖尿病、作为免疫调节剂等。(3)促进组织再生,如促进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通过血管新生促进创面修复等。该综述对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生物载体 肿瘤 炎症 免疫应答 组织再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万华俊 刘昌海 +1 位作者 王占朝 王立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开放复位、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的20例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开放复位、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的20例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17例,Ⅴ型3例;X线均示骨折块移位明显。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7.4±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3±10.6)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0±1.8)d。本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9±2.1)个月。术后6月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28.5±4.4)分升至(89.8±4.4)分,UCLA肩关节评分由术前(11.5±5.6)分升至(31.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肩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为100%。1例Ⅴ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无症状肩锁关节半脱位,随访12个月未见进一步脱位;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肩关节僵硬,经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后至术后12个月完全恢复。结论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可实现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锁定钢板 缝线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业成 张巍 +1 位作者 刘守正 丁建忠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8期21-32,共12页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PELD...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建库至2022年4月发表的,PELD与UBE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观察治疗后,PELD组与UBE组的主要疗效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各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术后椎管横截面积和血清肌酸激酶],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篇前瞻性研究和5篇回顾性研究,分为UBE组(166例)和PELD组(1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LD组较UBE组手术时间短(MD=29.89,95%CI:14.07~45.71,P=0.000),术中出血量较UBE组少(MD=64.43,95%CI:33.07~95.79,P=0.000),术后3 d腰痛VAS(MD=0.72,95%CI:0.47~0.98,P=0.000)、术后30 d腰痛VAS(MD=0.27,95%CI:0.18~0.36,P=0.000)和术后30 d腿痛VAS[MD=0.29,95%CI:0.20~0.38,P=0.000]均较UBE组低。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MD=1.70,95%CI:-1.33~4.74,P=0.270)、术后并发症(RR=1.08,95%CI:0.38~3.07,P=0.890)、术后6个月内ODI(MD=-0.43,95%CI:-0.88~0.01,P=0.050)、术后优良率(RR=0.99,95%CI:0.89~1.09,P=0.800)、术后椎管横截面积(MD=24.55,95%CI:-4.59~53.70,P=0.100)和术后2 d血清肌酸激酶(MD=115.65,95%CI:-101.15~332.45,P=0.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BE与PELD术后均能有效缓解腰腿痛,但PELD较UBE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在术后早期腰腿痛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33水平和骨转换标志物表达水平与骨折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殷乐 张豪杰 +1 位作者 张平超 凌中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和骨转换标志物表达水平与骨折风险的关联性。方法招募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277例因跌倒发生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PMO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和骨转换标志物表达水平与骨折风险的关联性。方法招募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277例因跌倒发生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PMO患者作为骨折组,另外纳入同期无骨折记录的老年女性PMO患者作为对照组(250例)。比较两组血清IL-33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血清IL-33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MO女性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33水平预测PMO女性发生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1型胶原蛋白C末端肽(CTX-1)、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骨钙素(OC)、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B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组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 s=0.158,P=0.009),与血清CTX-1(r s=-0.233,P<0.001)、OC(r s=-0.357,P<0.001)、PTH(r s=-0.326,P<0.001)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血清IL-33(OR=0.125)和BMD(OR=0.554)是抑制PMO女性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具有预测PMO女性发生骨折风险的应用价值(P<0.05),最佳截断值为6.57 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0%和91.30%。结论PMO女性人群血清IL-33和骨转移标志物水平与骨折风险具有关联性,对其水平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风险患者予以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老年 骨折 白细胞介素-33 骨转移标志物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静 张巍 李业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420例老年(年龄≥65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47例)与非输血组(273例)。采用多...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420例老年(年龄≥65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47例)与非输血组(27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4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输血者占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女性、低体质量指数(BMI)、术前低水平血红蛋白、不稳定性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股骨转子下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引流量多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女性、术前BMI较低、合并贫血、ASA分级≥3级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风险较高,同时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也会对患者围术期输血产生影响,临床应尽量规避这些输血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患者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输血 围术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波 谢晶晶 宋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05-309,共5页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高能量损伤后。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使得该病治疗难度较大。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内固定、关节镜辅助固定、外固...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高能量损伤后。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使得该病治疗难度较大。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内固定、关节镜辅助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球囊扩张成型术、关节融合术等,但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该文就近年来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宗南 李业成 张巍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活动度、DASH上肢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活动度、DASH上肢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55~70(64.6±3.2)min,术中出血量25~40(34.7±5.3)ml,骨折愈合时间3~8(4.8±2.6)个月。术后4例出现桡神经浅支损伤,经治疗后皮肤感觉恢复正常,无肌腱损伤、腕管综合征、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25°~70°、背伸50°~90°、桡偏15°~30°、尺偏20°~35°,前臂旋前80°~90°、旋后50°~90°;DASH上肢功能评分0~9(6.5±2.4)分,其中优38例,良2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PVP联合关节突封闭治疗Ⅱ型Kummell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守正 李业成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38-44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联合关节突封闭治疗Ⅱ型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2例Ⅱ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行PVP术(PVP组,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联合关节突封闭治疗Ⅱ型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2例Ⅱ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行PVP术(PVP组,20例)和PVP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PVP+封闭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1周、 1月、 3月、 6月及12月VAS评分和ODI、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及关节突关节炎Weishaupt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8.4±3.6)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封闭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月和3月VAS评分及ODI均低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6月和12月两组VAS评分和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V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及长期残留腰背部疼痛各1例,PVP+封闭组发生骨水泥渗漏及相邻椎体骨折各1例。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末次随访关节突关节炎Weishaupt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关节突封闭治疗Ⅱ型Kummell病临床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术后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 关节突封闭
下载PDF
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疗效分析
9
作者 林涧 吴立志 +4 位作者 余云兰 张天浩 王之江 王杨 熊育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6-945,共10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进行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收治的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手部...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进行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1年12月,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收治的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手部组织块离断的部位、解剖层次、损伤原因、损伤程度、离断组织面积、再植条件(如可供吻合的血管), 据此进行改良分型(分为Ⅰ~Ⅳ型), 并设计手术方案。急诊对离断复合组织块进行清创后, 固定离断的骨性和肌性组织, 在高倍显微镜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和神经, 动、静脉的比例为1∶1~1∶2, 如无法找到足够的动、静脉, 可以采取动静脉短路形成动脉静脉化皮瓣或静脉动脉化皮瓣, 或者只吻合动脉形成动脉皮瓣, 或者只吻合静脉形成静脉皮瓣, 通血后缝合皮肤组织。术后给予患者专科治疗, 并指导其康复锻炼。术后对手部伤口愈合情况、皮肤色泽、质地、肿胀程度、感觉、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功能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由1位主任医师和1位主治医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手部功能和外形进行综合评价, 80~100分为优, 60~79分为良, 40~59分为可, <40分为差。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94块离断组织, 其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16~65岁, 平均36.4岁;Ⅰ型组织块18例(50块), Ⅱ型组织块15例(40块), Ⅲ型组织块2例(4块)。35例中有1例拇指指腹离断组织因局部挫伤致术后边缘(0.3 cm×0.5 cm)坏死, 1例示指中、末节侧方离断组织因局部撕脱伤致术后边缘(0.3 cm×0.8 cm)坏死, 均经换药后创面愈合, 其余患者手部复合组织离断再植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5个月, 平均18.5个月, 手部伤口完全愈合, 再植组织块皮肤色泽、弹性、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 手部无明显肿胀、萎缩畸形, 感觉功能恢复均为S2~S3级, 瘢痕较小, 活动自如, 无明显关节疼痛。患者自我评价:满意31例, 一般4例;手部功能和外形综合评价:优23例, 良9例, 可3例, 优良率约为91.4%(32/35)。结论单手多块复合组织离断再植虽然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血管吻合技术要求高, 但手术一旦成功, 手部功能和外形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患者满意度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复合组织块 离断 分型 再植术
原文传递
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参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灵璟 吕叶辉 林涧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4-599,共6页
近年来,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ncRNA)已被证明在创面修复的多个阶段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以将ncRNA运输到不同的靶细胞或组织中,并调节靶基因以及下游分子的表达。而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的提出则提示RNA可通过竞争共同... 近年来,外泌体携带的非编码RNA(ncRNA)已被证明在创面修复的多个阶段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以将ncRNA运输到不同的靶细胞或组织中,并调节靶基因以及下游分子的表达。而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的提出则提示RNA可通过竞争共同的应答元件搭建更为精细和复杂的基因调控网。因此,该综述聚焦外泌体携带的长链ncRNA和环状RNA,并讨论它们分别作为ceRNA在创面修复的炎症、细胞增殖与组织重塑等阶段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同时归纳了外泌体携带的ncRNA作为无细胞疗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皮肤 外泌体 RNA 长链非编码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网络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尧尧 李业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9-07—2022-07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按照手术疗效分为两组,其中满意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3分)136例,...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9-07—2022-07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按照手术疗效分为两组,其中满意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3分)136例,不满意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3分)1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2年。150例术后残留腰背痛14例,残留腰背痛发生率为9.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满意组与不满意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术前腰背肌筋膜损伤情况、术前有无椎体内裂隙征、有无合并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及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椎体前缘压缩矫正度数、脊柱后凸角矫正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低、腰背肌筋膜损伤、合并椎体内裂隙征、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水泥弥散不满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差是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与术前骨密度低、腰背肌筋膜损伤、合并椎体内裂隙征、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水泥弥散不满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 残留腰背痛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涧 张天浩 +4 位作者 吕叶辉 王之江 王杨 熊育宵 余云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284-1293,共10页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患有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将其基...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患有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将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调整到手术安全范围内;及时采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创面进行换药等规范处理。根据下肢创面缺损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以及感染程度、感染时间、周围皮肤损伤程度,选择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减张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截肢(趾)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继续对老年共病进行防控和护理管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按照皮瓣肿胀4级(Ⅰ~Ⅳ度依次加重)评判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早期(3~12周)和后期(13~52周)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末次随访时,参考下肢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优、良、可、差),以及满意度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65~93岁,平均71.4岁;老年共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痛风、老年痴呆、老年神经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谵妄、抑郁等;创面持续时间为6个月至15年;创面深及肌层或骨质,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22.0 cm×10.5 cm。8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药敏试验结果:敏感72例,中介10例,完全耐药3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生素使用原则进行临床用药;对于耐药的3例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等增强免疫力的治疗,同时对局部创面用0.45%~0.55%的碘伏进行换药。85例中,65例采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减张缝合修复10例,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9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1例,穿支蒂皮瓣修复20例,截肢(趾)15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5个月。创面一期愈合57例;延迟愈合21例,给予换药或手术修复后创面愈合;创面不愈7例,给予截肢(趾)等手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评价:早期Ⅰ度18例,Ⅱ度47例,Ⅲ度15例,Ⅳ度5例;后期Ⅰ度62例,Ⅱ度18例,Ⅲ度5例。疗效综合评价:优23例,良45例,可16例,差1例,优良比例占80%;满意度评价:满意78例,一般7例,满意比例占91.8%。结论全科型诊疗思维和多学科协助模式是治疗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重要策略,通过抗生素及换药控制感染,采用修复重建外科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提高创面治愈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下肢 糖尿病创面 老年人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劲松 李业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UBE组(n=20)和FD组(n=20)。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量及住院费用。结果本组40例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6.8±4.3)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FD组术后1天、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ODI明显小于UB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ODI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BE组比较,FD组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量更明显、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残留长期腰背部疼痛1例,两组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UBE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视野开阔、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显著提高术后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椎间盘移位 单侧双通道内镜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类型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巍 李业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类型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1-04—2022-01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通过CT及X线片检查明确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椎体静脉渗...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类型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1-04—2022-01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通过CT及X线片检查明确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椎体静脉渗漏(B型组)、皮质骨渗漏(C型组)、椎间静脉渗漏(S型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50例中椎体静脉渗漏(B型组)6例,皮质骨渗漏(C型组)28例,椎间静脉渗漏(S型组)16例。3组间骨水泥渗漏后10 min、术后1 h、术后3 h、术后24 h的PT、APTT、INR、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骨水泥渗漏后10 min、术后1 h、术后3 h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组骨水泥渗漏后10 min、术后1 h、术后3 h时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各组骨水泥渗漏后10 min、术后1 h、术后3 h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恢复至正常参考值。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若发现骨水泥渗漏应立即停止注入骨水泥,此时如果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不佳应及时调整穿刺方向,若骨水泥渗漏类型为皮质骨渗漏则更应该重视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对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应予以规范抗凝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时一般术后24 h可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椎体静脉渗漏 皮质骨渗漏 椎间静脉渗漏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许莫氏结节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王宗南 李业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1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许莫氏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1-03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0例症状性许莫氏结节,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ODI指...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许莫氏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1-03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0例症状性许莫氏结节,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记录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末次随访时许莫氏结节在MRI上的Modic分型。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术中注入骨水泥3~6 mL,平均4.5 mL;手术时间26~35 min,平均28.5 min。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术后5个月相邻椎体骨折1例。末次随访时MRI表现为ModicⅡ型或ModicⅢ型改变,但许莫氏结节的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症状性许莫氏结节方面可取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许莫氏结节 腰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终板
原文传递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尺背侧骨块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刘守正 江红艳 +2 位作者 戴晨 吴波亮 李业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尺背侧骨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尺背侧骨块治疗的4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市记录术前...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尺背侧骨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尺背侧骨块治疗的4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市记录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手术并发症,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1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为11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3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尺背侧骨块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粉碎性远端骨折可避免肌腱损伤,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超声 掌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