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格管理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璐 董梦青 +1 位作者 吴迪 葛智儒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严格管理静息心率与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住院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严格控制心率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5例),所有病例均予以心衰指南导向性治疗[1]。试验组通过调整... 目的比较严格管理静息心率与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住院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严格控制心率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5例),所有病例均予以心衰指南导向性治疗[1]。试验组通过调整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严格控制静息心率达目标心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血浆NT-pro 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经过严格控制心率后在LVEF、LVEDD、NYHA、血浆NT-pro BNP、6MW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心衰患者静息心率的严格控制,可改善其心功能情况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控制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美托洛尔缓释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姗姗 邱建平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6期356-358,共3页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直观显示心脏立体结构和功能的新技术,成为近年超声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该技术可对房室腔容积及其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精确测量,为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评估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宇 魏盟 +2 位作者 顾水明 邱建平 陆纪德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等的影响。方法将112例AMI急诊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等的影响。方法将112例AMI急诊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mg组(20mg组)和普伐他汀40mg组(40mg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炎性因子、MMP-2)、6min步行试验(6-MWT)。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测。结果与20mg组比较,40mg组治疗后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40mg组TNF-α、IL-6、MMP-2治疗后下降水平差值更大(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MMP-2改变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益,且这种有益性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不同部位右室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华 张瑜 邱建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25例)或右室间隔部起搏组(23例)。随访术后的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临床的NYHA心功能分级...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25例)或右室间隔部起搏组(23例)。随访术后的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临床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24个月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及NYHA分级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但右室心尖部起搏组与术前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增大趋势,射血分数显著减低,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产生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射血分数 心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摘要)
5
作者 邱建平 张崇德 +4 位作者 姚富贞 陆纪德 吕晓炯 张耀珍 窦桂珍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76-77,共2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 ,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2 0 0 2年7月 3 1日对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1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男 2 0例 ,女 4例。年龄 48-81岁 (65± 8)。 14例...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 ,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2 0 0 2年7月 3 1日对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1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男 2 0例 ,女 4例。年龄 48-81岁 (65± 8)。 14例直接行冠脉腔内成行术 (PTCA)和支架术 ,7例系静脉溶栓失败后行PTCA和支架术 ,3例冠脉造影发现不适合行PTCA和支架术而行冠脉内溶栓。 2 4例中有 1例心肺复苏后及 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左前降支 (LAD) 15例 ,旋支 (LCX) 2例 ,右冠脉 7例。TIMI血流 0级 17例 ,1级 7例。结果 :2 4例中 2 1例PTCA后植入支架 2 3枚 ,TIMI血流均达到 3级 ,其中有 2例支架植入时TIMI血流 2级经冠脉内注射异搏定 2 0 0微克及尿激酶(UK) 2 5万单位后达到 3级。发病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为 2 -13小时 (5 .2± 1.2 )。有 1例用球囊扩张后发现有很多血拴不宜植入支架 ,有 1例进导引导丝时发现血栓向近端增长不宜继续PTCA及支架术 ,有 1例冠脉造影发现LAD起始 10 0 %堵塞与左主干之间无断端也不宜行PTCA和支架术 ,上述 3例均改为冠脉溶栓 ,7天后再造影相关血管均已再通。住院期间 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均死亡 ,1例死于PTCA和支架术后无再流 ,推测为远端血栓堵塞 ,1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心梗择期PCI术后并发症2例
6
作者 龚佩华 邱建平 顾红洁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PCI 急性心梗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择期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引流 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 心肌酶检查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其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姗姗 王璐 邱建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值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51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32例)、多支病变组(266例)和对照... 目的研究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值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51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32例)、多支病变组(266例)和对照组(112例),比较血清ApoB、ApoA1水平及ApoA1/ApoB值在各组中的变化,分析其血清水平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冠心病单支病变组血清ApoB(0.98±0.35g/L vs0.76±0.48g/L,P<0.05)和多支病变组血清ApoB(1.85±0.31g/L vs 0.67±0.48g/L,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oB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r=0.27,P<0.05)及狭窄程度(r=0.32,P<0.01)呈显著正相关性。②CHD组血清ApoA1和ApoA1/ApoB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血清ApoB水平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ApoA1水平和ApoA1/ApoB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值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下载PDF
PCI围术期应用大剂量他汀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鑫 邱建平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导致炎症、内皮损伤加重以及微栓子脱落等,使PCI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置入裸支架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9.1%;置入药物洗...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导致炎症、内皮损伤加重以及微栓子脱落等,使PCI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置入裸支架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9.1%;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30d内仍有3.9%发生MACE。研究表明,PCI围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PCI 他汀类药物 围术期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 主要心血管事件 大剂量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致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捷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4期356-35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半月于2005年11月4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史4年。否认服用他汀类药物史,否认有肌病史。人院查体:体瘦,Bp120/64mmHg(1mmHg=0.133Kpa),心率102次/分,心...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半月于2005年11月4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史4年。否认服用他汀类药物史,否认有肌病史。人院查体:体瘦,Bp120/64mmHg(1mmHg=0.133Kpa),心率102次/分,心律齐,无双下肢浮肿。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肌溶解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双心室起搏预防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宇 单其俊 +14 位作者 宿燕岗 严激 鲍中华 顾翔 邱建平 秦胜梅 徐建 苏浩 朱华 郭俊芳 陆敬平 邹建刚 陈明龙 许迪 曹克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 观察双心室(BIV)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过35%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华东6家医院就诊的118例高度AVB患... 目的 观察双心室(BIV)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过35%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华东6家医院就诊的118例高度AVB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双心室起搏1周后区组随机化1∶1程控左心室电极开闭分为BIV组和RVA组各57例,评价患者6和12个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LHF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内径(LVEDV和LVEDD)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指标.结果 114例患者成功植入CRT,BIV起搏1周时较术前NYHAⅢ级患者比例[25.44% (29/114)比9.65% (11/114)]、MLHF评分(17.1±13.6比26.9±21.6)、6MWD[(315.4±121.8)m比(291.8±102.9)m]和NT-proBNP[157.0(70.0,639.0)比444.7(144.0,1 546.0)]均明显改善(P均<0.05).BIV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6MWD[(332.7±117.5)m比(314.8±142.7) m]和LVEF[(60.7±7.9)%比(56.6±10.7)%]明显高于术后1周(P均<0.05),术后12个月LVEDV[(116.2±39.5)ml比(131.4±49.6) ml]和LVEDD[(50.2±5.6)mm比(52.5±6.8)mm]明显低于术后1周(P均<0.05).RVA组患者术后6个月6MWD[(342.4±109.9)m比(310.2±105.1)m]、NT-proBNP[349.5(191.8,884.3)ng/L比127.0(70.3,336.7)ng/L]高于术后1周(P均<0.05);BIV组与RVA组比较,LVEDV术后12个月比术后1周缩小值更大[(-16.68±24.30)ml比(9.09±29.30)ml,P<0.05].结论 对LVEF> 35%的高度AVB患者,CRT早期即可改善心功能;12个月时,BIV起搏改善心功能、缩小心脏容积等较RVA起搏更为明显,并可预防心功能恶化.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TRC-10000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起搏方式对人心房压力的影响
11
作者 杜荣增 邱建平 +5 位作者 廖德宁 张家友 朱华 葛智儒 汤永庆 窦桂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476,共2页
目的:32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分别进行高位右心房(HRA)部位快速右心房起搏(AP)、右心室心尖部(RVA)快速心室起搏(RVP)、HRA+RVA部位房室同时起搏(SAVPHRA+RVA)以及冠状窦远端(CSd)+RV... 目的:32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分别进行高位右心房(HRA)部位快速右心房起搏(AP)、右心室心尖部(RVA)快速心室起搏(RVP)、HRA+RVA部位房室同时起搏(SAVPHRA+RVA)以及冠状窦远端(CSd)+RVA部位房室同步起搏(SAVPCSd+RVA),起搏周长均为400ms,持续时间各5min。分别测量不同起搏方式起搏前后右心房压力。结果:与窦性节律(SR)时比较,AP对心房压力无明显影响[(9.1±4.4):(7.3±3.3)cmH2O,P>0.05];与SR及AP比较,RVP、SAVPHRA+RVA、SAVPCSd+RVA使心房压力升高[(13.5±4.2)、(12.7±4.5)、(14.7±3.8)cmH2O,P<0.01];RVP和SAV-PHRA+RVA、SAVPCSd+RVA等不同起搏方式升高心房压力作用基本相当(P>0.05)。结论:单纯RVP及SAVP均升高心房压力,作用相当,但单纯RVP使观察心房机械电反馈时结果更加客观,方法更简便,是替代SAVP研究心房机械电反馈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心房压力 机械电反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