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计算模拟技术建立头孢呋辛酯片体内、外相关性溶出度评价方法
1
作者 彭洁 洪建文 +6 位作者 肖慧 郭英豪 李佩 罗嘉琳 李何杏 丁子珊 陈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32,共8页
目的利用计算模拟技术,探索建立前体药物头孢呋辛酯片的体内外相关性预测模型,用于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估。方法参考文献中头孢呋辛酯片口服给药后的PK数据,结合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数据,利用GastroPlus TM软件搭建头孢呋辛酯片药代动力... 目的利用计算模拟技术,探索建立前体药物头孢呋辛酯片的体内外相关性预测模型,用于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估。方法参考文献中头孢呋辛酯片口服给药后的PK数据,结合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数据,利用GastroPlus TM软件搭建头孢呋辛酯片药代动力学模型;结合原研制剂在不同溶出条件、4种溶出介质(pH1.2盐酸溶液、pH4.0醋酸盐缓冲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和水)中的体外溶出行为,筛选适宜的溶出条件;将在不同溶出介质中得到的溶出曲线作为体内释放曲线,预测头孢呋辛酯片在体内PK参数并与参比制剂的临床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头孢呋辛酯片体内外相关的溶出度方法。结果成功建立了头孢呋辛酯片体内外相关的溶出度方法:桨法,转速为55 r/min,以pH4.0醋酸盐缓冲液900 mL为溶出介质。结论所建立的头孢呋辛酯片药代动力学预测模型,可用于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虚拟评估,为该药物的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模拟技术 头孢呋辛酯片 溶出曲线 体内外相关性模型 仿制药
下载PDF
基于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模拟技术的法罗培南钠片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广桢 赵海云 +4 位作者 于明艳 牛冲 陈涛 凌霄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法罗培南钠片的有效性。方法利用溶出度技术考察国产法罗培南钠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并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同时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体内外相关性模型,将体外溶出曲线导入模型获得体内药时曲线数据,模拟其... 目的评价国产法罗培南钠片的有效性。方法利用溶出度技术考察国产法罗培南钠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并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同时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体内外相关性模型,将体外溶出曲线导入模型获得体内药时曲线数据,模拟其在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溶出度实验结果显示仿制药和参比制剂体外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不相似或部分相似,但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其体内的药时曲线与参比制剂基本一致。结论国产法罗培南钠片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均为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罗培南钠片 计算机模拟 溶出度 体内外相关性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基于化合物结构预测人体ADME/PK性质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燕 陈涛 +4 位作者 王钰玺 任洪灿 高婕 吴卓璟 王晨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7期776-786,共11页
目的:整合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预测化合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性质参数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PK)曲线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具有体外实测理化、生物... 目的:整合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预测化合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性质参数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PK)曲线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具有体外实测理化、生物药剂学性质和临床观测PK性质的14个化合物作为模型药物。采用ADMET Predictor软件的QSPR模型预测各个化合物的理化与生物药剂学参数,将上述预测的参数加载到GastroPlus软件的PBPK模型中预测各个化合物经口服给药后在人体的PK曲线以及主要PK参数。对比预测与实测ADME/PK参数间的差异,以评估所用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QSPR模型预测的理化与生物药剂学性质参数与观测值间的绝对值较为接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大部分参数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超过0.7);14个化合物中,有6个化合物(43%)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预测值落在观测值的2倍误差范围内,9个化合物(64%)的C_(max)落在观测值的3倍误差范围内;有7个化合物(50%)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预测值落在观测值的2倍误差范围内,8个化合物(57%)的AUC落在观测值的3倍误差范围内。结论:联合QSPR和PBPK模型可用于评估化合物的ADME性质并进一步预测人体PK特征。经过当前工作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PR模型 PBPK模型 ADME/PK性质 效能评价 新药研发
下载PDF
奥美拉唑杂质毒性预测及细胞毒性研究
4
作者 刘荷英 刘波 +2 位作者 郑洋滨 陈涛 刘宁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9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通过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的毒性预测和细胞毒性试验研究,多方面评价奥美拉唑相关杂质的毒性。方法采用ADMET Predictor软件对奥美拉唑及其16个相关杂质(杂质A~P)进行心脏毒性、大鼠急性毒性、致癌性、肝脏不良反应和致... 目的通过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的毒性预测和细胞毒性试验研究,多方面评价奥美拉唑相关杂质的毒性。方法采用ADMET Predictor软件对奥美拉唑及其16个相关杂质(杂质A~P)进行心脏毒性、大鼠急性毒性、致癌性、肝脏不良反应和致突变性预测,并按打分规则计算出毒性风险系数,以评价各杂质毒性大小,再采用MTT法对奥美拉唑钠及7种杂质(杂质A~E、J、K)进行L-929细胞毒性试验研究。结果4个杂质的毒性风险系数高于奥美拉唑,杂质A有致突变性和肝脏毒性,杂质C有大、小鼠致癌性,杂质F、G有致突变性。杂质B的细胞毒性比奥美拉唑钠大。结论通过软件毒性预测结合细胞毒性试验可多方面快速评价奥美拉唑杂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杂质 毒性预测 细胞毒性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影响
5
作者 石笑弋 刘轶 +5 位作者 兰文 李昌亮 李琦 刘雁鸣 李帅 陈涛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预测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国产... 目的预测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在40 min内溶出量(Q)达85%以上(T85%=40 min),达峰浓度(C_(max))、曲线下面积(AUC_(0→∞))等主要药动学参数在偏差范围内;不同厂家胶囊的体外溶出差异未影响体内药动学特征。结论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呈快速溶出的特性,有利于其在体内迅速吸收,是发挥药效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左羟丙哌嗪胶囊 体外溶出 药动学
下载PDF
万古霉素健康人体生理药动学模型建立及其组织分布特征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海燕 陈涛 +5 位作者 张文鹏 谭莉 李正 刘文芳 林阳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应用"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美国青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美国青年人尿液排泄和中国青年人静滴给药后的药动学(PK)进行验证,进而预测其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毒性靶器官肾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 目的应用"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美国青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美国青年人尿液排泄和中国青年人静滴给药后的药动学(PK)进行验证,进而预测其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毒性靶器官肾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万古霉素"、"log P"、"p Ka"、"pharmacokinetics"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和Pub Med等数据库关于万古霉素理化常数及人体PK相关文献,采用Gastro PlusTM建立、优化并验证了万古霉素静滴给药的人体PBPK模型,通过药代参数倍数误差评价模型有效性。采用脏器构成模型结合药物特异性参数,应用透膜限速模型预测万古毒素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建立的美国青年人万古霉素PBPK模型中预测的药物浓度-时间(药-时)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良好(r2=0.914)。应用该模型成功预测美国青年人尿排泄曲线及中国青年人静滴万古霉素后药-时曲线,与实测吻合度良好(r2=0.936)。所建立的PBPK模型预测万古霉素在中国青年人各器官的处置特征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在肝和心等组织中浓度低于血浆浓度,但在肾和肾小管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其中在肾中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40~50倍。结论首次建立了基于PBPK的万古霉素人体PK模型,并预测了万古霉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机制及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万古霉素 组织分布 肾损伤
下载PDF
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戎欣玉 高倩 +2 位作者 陈涛 王耀飞 安培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06-612,共7页
以纳米晶体技术为基础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以期提高阿奇霉素的溶出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在此基础上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HPLC法测定含... 以纳米晶体技术为基础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以期提高阿奇霉素的溶出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在此基础上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HPLC法测定含量和有关物质。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留样试验,考察片剂的稳定性。自制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片剂项下要求,溶出度较上市片剂显著提高。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片剂对高温和强光较稳定,但对环境湿度较为敏感。加速试验及留样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片剂6个月内较为稳定,贮存时应置于密闭、干燥阴凉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物学 阿奇霉素 纳米晶体 片剂 溶出度 稳定性试验
下载PDF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健康人体复合生理药动学模型建立及组织分布特征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海燕 刘文芳 +4 位作者 谭莉 仇琪 周子杰 王钰玺 林阳 《中国医药》 2022年第5期745-748,共4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胺碘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EA)的复合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进而预测胺碘酮和DEA在健康人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和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胺碘酮和DEA的理化常数和药动学... 目的建立并验证胺碘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EA)的复合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进而预测胺碘酮和DEA在健康人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和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胺碘酮和DEA的理化常数和药动学性质的相关文献,运用GastroPlus;Version 9.8软件建立、优化并验证胺碘酮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的健康人体PBPK模型,通过药动学参数预测值和实测值倍数误差评价模型有效性。采用PBPK模型结合药物特异性参数,应用血流灌注限速模式预测胺碘酮及DEA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利用已发表的日本人群静脉滴注给药5 mg/kg剂量组数据进行PBPK建模,然后利用2.5 mg/kg剂量组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预测的药动学参数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基本均在0.5~2.0,说明模型可靠。用中国人群单次口服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预测的药动学参数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均在0.5~2.0,验证模型适合于中国人群。胺碘酮、DEA在肝、肺、心、肾、脂肪等组织中浓度均远高于血浆浓度,其中在脂肪中浓度升高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消除半衰期很长。结论通过建立并验证胺碘酮及DEA复合PBPK模型预测发现,胺碘酮、DEA在肝、肺、心、肾、脂肪中的浓度均远高于血浆浓度,且在脂肪组织中浓度升高滞后于其他组织,为进一步评估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药动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胺碘酮 去乙基胺碘酮 组织分布
下载PDF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生物相关性溶出方法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锦琳 李岩 +8 位作者 陈涛 周颖 宋芸峰 贾欢欢 袁耀佐 曹玲 张玫 王晨 许明哲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生物相关性溶出方法,为药品常规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根据前期研究所构建的兰索拉唑肠溶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结合体外溶出数据、肠溶胶囊的制剂处方以及体外溶出模型进一步开发生物相... 目的探索建立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生物相关性溶出方法,为药品常规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根据前期研究所构建的兰索拉唑肠溶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结合体外溶出数据、肠溶胶囊的制剂处方以及体外溶出模型进一步开发生物相关的溶出条件。结果推测可能的生物相关溶出方法:采用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篮法;设定仪器转速为150 r·min^(-)1;45 min之前采用pH 5.8的磷酸盐缓冲液;45~90 min调整溶出介质的p H,形成p H为7.5的缓冲液;90 min之后调整溶出介质的p H至10.0。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进一步验证和确认了该方法,表明模型推测的溶出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建立的生物相关溶出方法,真实反映仿制药的内在质量,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及一致性评价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手段,为科学监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肠溶胶囊 体内外相关性 溶出模型 生物相关性
下载PDF
以兰索拉唑肠溶胶囊为例探索模型引导的仿制药等效性替代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锦琳 李岩 +6 位作者 陈涛 周颖 宋芸峰 贾欢欢 袁耀佐 张玫 曹玲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体内外相关性与生物等效性的替代方法,为药物日常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通过分析兰索拉唑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过程,整合已有体外... 目的:本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体内外相关性与生物等效性的替代方法,为药物日常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通过分析兰索拉唑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过程,整合已有体外研究结果至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s,PBPK)中,搭建兰索拉唑的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模型,借助GastroPlus中的机制性口服吸收模型反推口服给药后在胃肠道内的释放与吸收曲线,进而构建兰索拉唑肠溶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模型,分析现有体外溶出条件是否是与生物体相关的溶出方法。最后再通过软件开展虚拟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的分析。结果:成功搭建了兰索拉唑口服给药的PK模型,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口服给药后兰索拉唑在体内的ADME过程,口服特点以及在体内的处置行为。目前法定的溶出方法与体内并非生物体相关,通过软件推测了可能生物体相关的溶出方法。同时虚拟评估了7家仿制药企业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情况。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体内外相关性与生物等效性的替代方法,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及一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手段,为科学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药代动力学模型 体内外相关性 虚拟生物等效性评估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