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春燕 吕蓓 +1 位作者 沈卫峰 陆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 (PCI)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 4 8例UAP患者 ,其中保守组 12 3例 ,接受阿司匹林、肝素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组 12 5例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 ,于入院后...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 (PCI)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 4 8例UAP患者 ,其中保守组 12 3例 ,接受阿司匹林、肝素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组 12 5例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 ,于入院后平均 4 .4d行PCI治疗 ,随访两组首次入院后 1年内终点事件 :死亡、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绞痛复发和再入院等。结果 介入组与保守组住院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0 .8%和 1.6 % ,P >0 .0 5 ) ,但介入组住院天数缩短 ,分别为 (10 .3± 5 .6 )d和 (14 .6± 10 .7)d ,(P <0 .0 .0 1) ;介入组较保守组 1年的AMI发生率 (分别为 2 .4 %和8.9% ,P <0 .0 3)、病死率 (分别为 1.6 %和 6 .5 % ,P <0 .0 5 )、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 (分别为 4 .0 %和 13.0 % ,P <0 .0 2 )、心绞痛复发率 (分别为 2 6 .4 %和 4 8.7% ,P <0 .0 0 1)、CABG率 (分别为 1.6 %和 10 .5 % ,P <0 .0 1)、再入院率 (分别为 2 4 .8%和 4 5 .5 % ,P <0 .0 1)均显著降低。 1年无发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的生存率 :介入组显著高于保守组 (分别为 96 .0 %和 86 .9% ,P <0 .0 2 )。亚组分析显示 ,PCI降低UAP患者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的人群主要是高危患者 ,如静息型心绞痛、TNT阳性、3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疗效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锦玉 胡春燕 +1 位作者 蒋庆渊 黄波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184-185,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冠心病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害最大,本研究旨在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较有效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经锁骨下静脉球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锦玉 胡春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6期660-660,共1页
关键词 左锁骨下静脉 球囊漂浮电极
下载PDF
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胡春燕 李锦玉 +7 位作者 蒋庆渊 黄波 庄晓华 陈为群 朱福 汪芳 张建军 金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8-439,共2页
右心室流出道接近房室水平,此处起搏可使心室激动顺序接近生理,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但这种起搏方式需要借助主动固定电极导线,且临床操作有一定难度。本研究探索应用主动固定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固定电极导线 起搏方式 临床应用 间隔部 心室激动顺序 血流动力学 临床操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胡春燕 吕蓓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AF AMI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蔡振荣 陆铭 王静恩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3Z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同期20例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做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再... 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同期20例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做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及出院后患者左室功能。结果介入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未见与手术有关并发症,1年内无死亡、无急性心梗、无接受冠脉搭桥术(CABG)者,其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1年内1例死亡、3例发生急性心梗、1例接受外科搭桥术。结论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PTCA支架 治疗
下载PDF
醋柳黄酮对高血压病靶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福 王美华 +6 位作者 胡春燕 卢振国 周士铿 王静恩 乔春萍 陆铭 龚敏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 观察醋柳黄酮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同期单盲对照方法 ,将 72例合格对象按随机分为醋柳黄酮组 (TFH)和卡托普利组 (CAP) ,共治疗 8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心超测量左心有关指标、观察肾功能有关指标及眼底变化... 目的 观察醋柳黄酮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同期单盲对照方法 ,将 72例合格对象按随机分为醋柳黄酮组 (TFH)和卡托普利组 (CAP) ,共治疗 8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心超测量左心有关指标、观察肾功能有关指标及眼底变化。结果  (1)TFH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 (P <0 0 1) ;(2 )TFH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LVMI(由 16 6 .4 6± 4 2 .73降至 116 .89± 2 9.6 7) (P <0 0 5 )并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P <0 0 5 ) ,其降低LVMI作用同降压幅度无相关性 ,其与SBP/DBP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2 6 5 ,0 2 97(P >0 0 5 ) ,其降低LVMI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作用同卡托普利相当。 (3)TFH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尿微量蛋白的排泄量 (尿 β2 -MG(4.6 8± 4 .4 1比 2 .1± 2 .11mg/L及晨尿白蛋白 30 6 8± 2 7.17比 16 .2 6± 12 .0 2 μg/ml)及血 β2 MG水平 (5 .6± 5 .75降至 2 .4 3± 2 .0 1mg/L ,P <0 0 1) ,其下降幅度同CAP相当 (P >0 0 5 )。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SBP、DBP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 ,与SBP下降幅度的r值分别为 - 0 32 1、- 0 34(P均 >0 0 5 ) ;与DBP下降幅度的r值分别为 - 0 2 11、- 0 390 (P均 >0 0 5 )。 (4)TFH对高血压病人眼底病变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柳黄酮 高血压 靶器官 治疗
下载PDF
醋柳黄酮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美华 朱福 +4 位作者 陆铭 卢振国 胡春燕 乔春萍 龚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探讨醋柳黄酮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9~ 2 0 0 1年在我院就诊或住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共 116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醋柳黄酮 (TFH)组 5 8例 ,卡托普利 (CAP)组 5 8例 ,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 目的 探讨醋柳黄酮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9~ 2 0 0 1年在我院就诊或住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共 116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醋柳黄酮 (TFH)组 5 8例 ,卡托普利 (CAP)组 5 8例 ,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2 4小时尿白蛋白、尿β2 -MG、血β2 -MG含量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SBP、DBP下降幅度间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醋柳黄酮有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及保护肾功能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柳黄酮 高血压 肾功能 影响
下载PDF
槲皮素及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促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维 章茂顺 +2 位作者 王家良 符宗胤 朱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49-752,共4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细胞计数和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以及槲皮素... 目的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细胞计数和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以及槲皮素、异鼠李素和酚妥拉明对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槲皮素有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作用,而异鼠李素作用较弱.在所观察1~20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均在200 μmol/L浓度发挥了最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去甲肾上腺素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的作用, 而这些促进作用能被酚妥拉明所阻滞.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作用, 且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作用的抑制明显强于酚妥拉明. 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是细胞毒性低的天然黄酮类物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尤其是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DNA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3H-胸腺嘧啶掺入法 槲皮素 异鼠李素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计数法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福 朱旭婷 +4 位作者 胡珺 胡春燕 黄波 唐志红 蒋庆渊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EH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给予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60例服用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2组用药剂量均30~60 mg,qd×8 wk。治疗前后行... 目的评价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EH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给予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60例服用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2组用药剂量均30~60 mg,qd×8 wk。治疗前后行人工血压测定、24 h动态血压测定(ABPM)、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检验、测ECG并计算其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结果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97%,显效率为78%和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前、服药8 wk后的24 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SBP、DBP明显下降,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国产组SBP和DBP的谷峰比值分别为71.2%和69.2%,而进口组分别为72.5%和68.2%。国产组SBP和DBP的平滑指数分别为4.06和2.31,而进口组分别为4.13和2.42。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11.7%,撤药率分别为1.7%和3.3%(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EH疗效、安全性相仿,而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控释片 高血压病 药物评价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波 冯义柏 +5 位作者 朱福 王毅 胡春燕 蒋庆渊 李锦玉 陆铭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幼年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和粉防己碱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粉防己碱组同时静注粉防己碱5mg.kg-1.d-1。观察各组实验前、喂养6和12 wk...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幼年兔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和粉防己碱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粉防己碱组同时静注粉防己碱5mg.kg-1.d-1。观察各组实验前、喂养6和12 wk时的体重和血脂的变化,及12 wk结束时主动脉壁和心肌小动脉的变化。结果各组相同时间的体重、对照组实验前、喂养6和12 wk后的血脂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12 wk TG、TC、LDL、HDL分别为(1.97±0.83)、(19.22±3.10)(、17.50±2.64)(、0.25±0.09)mmol.L-1,与对照组[分别为(0.86±0.93)、(0.82±0.16)、(1.77±1.78)、(0.40±0.14)mmol.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粉防己碱组[分别为(2.35±0.28)、(20.39±2.94)、(18.52±1.80)、(0.25±0.11)mmol.L-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 wk末,对照组主动脉内膜光滑,表面无纤维斑块形成,模型组动脉壁内膜表面有较多大小不同呈黄色粥样的纤维斑块形成,粉防己碱组内膜表面有奶油色或乳白色变化,但无凸出于表面的纤维斑块。结论粉防己碱不能降血脂,但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蛋白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粉防己碱
下载PDF
两种非洛地平药物经济学分析及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庆渊 胡春燕 +2 位作者 黄波 李志强 李锦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0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非洛地平药物经济学及两种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国产非洛地平(5mg/次,1次/d)和进口非洛地平(5mg/次,1次/d),每2周随访1次,记录血压情况。结果:1年...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非洛地平药物经济学及两种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国产非洛地平(5mg/次,1次/d)和进口非洛地平(5mg/次,1次/d),每2周随访1次,记录血压情况。结果:1年后,国产非洛地平组治疗费用为540元,进口非洛地平组费用为1404元,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3.4%和72.5%,均能明显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结论: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及对左室逆转作用无差异(P>0.05),国产非洛地平的价/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非洛地平 药物经济学 左室肥厚
下载PDF
醋柳黄酮对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乔春萍 朱福 +4 位作者 卢振国 胡春燕 王美华 陆铭 龚敏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醋柳黄酮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醋柳黄酮片10mg tid po)和对照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目的:观察醋柳黄酮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醋柳黄酮片10mg tid po)和对照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apoA)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醋柳黄酮对TC、TG、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6%、56%,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醋柳黄酮能有效地降低TC、TG、LDL-C,升高HD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醋柳黄酮 疗效 血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人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欣 马晶 徐岩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离体情况下对人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剂,加或不加辛伐他汀,分组培养。孵育24h、48h和72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以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以实时逆转录聚...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离体情况下对人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剂,加或不加辛伐他汀,分组培养。孵育24h、48h和72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以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以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检测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基因表达水平,放免法测定上清液TNF-α、IL-6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内核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辛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5、CD69的表达(P<0.05);②辛伐他汀对人T淋巴细胞表达分泌TNF-α、IL-6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③辛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内NF-κB的转位入核(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人T淋巴细胞活性,可能是其抗动脉硬化,治疗心衰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类 NF-ΚB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波 黄文涛 +1 位作者 朱福 冯义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954-957,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心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危险因子 身体健康 人民群众 高血压 患病率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胡春燕 何奔 +5 位作者 孙宝贵 朱福 温沁竹 张建军 张国兵 周国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64例中,有172支靶血管置入支架,59例患者的63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3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间短、脂蛋白(Lp)(a)浓度高、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重、参照血管直径和支架直径小、靶血管病变长度长(P值均<0.05)。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再狭窄率显著高于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与再狭窄呈负相关(OR值分别=0.70、0.26);而术后残余狭窄、病变血管长度与再狭窄呈正相关(OR值分别=1.19、1.4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内。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重、小血管病变、长病变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尽量减少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残余狭窄是减少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再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T淋巴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晶 胡春燕 +2 位作者 蒋庆渊 黄波 蔡振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224-3226,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T淋巴细胞的抗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进行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T细胞核因子-kappaB(...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T淋巴细胞的抗炎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进行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T细胞核因子-kappaB(NF-κB)移位情况。结果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IL-2表达(P<0.05),抑制NF-κB移位入核(P<0.05),且10μmol/L辛伐他汀在作用24h时作用最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可对T淋巴细胞有抗炎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转位入核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核因子-KAPPAB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凌佳 朱彦琪 金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了解Treg细胞与AC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入选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所有入...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了解Treg细胞与AC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入选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所有入选受试对象外周血血液样本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的结果来定义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比较各组的Treg细胞表达百分比,同时比较心梗后12、48、72h Treg细胞表达百分比变化。常规检测血常规、血脂。结果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心绞痛组(3.20%±0.92%)比对照组(3.76%±1.18%)]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后12h(2.12%±0.89%)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的百分比也明显下降(P<0.001);心梗后12 h(2.12%±0.89%)、48 h(3.0%±0.89%)、72 h(3.57%±0.92%)的Treg细胞百分比逐渐递增。心梗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后72h Treg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梗组常规检测血常规中白细胞[(10.34±2.48)×109/L]、中性粒细胞(0.80±0.06)较正常值显著异常升高,且中性粒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7,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reg细胞数量减少,且与炎症反应呈负性相关,故可推测Treg细胞是ACS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新进展
19
作者 凌佳 金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B04期28-30,共3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有相关的免疫机制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那么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挥怎样...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能够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有相关的免疫机制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那么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挥怎样的作用,其机制如何,现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抑制
下载PDF
血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金安华 蔡振荣 王志华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4Z期16-17,共2页
目的 以鱼油降脂丸为对照,观察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血脂康0.6g,1日2次,口服,8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鱼油降脂丸1.0g,1日3次,口服,8周为一个疗程,观... 目的 以鱼油降脂丸为对照,观察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血脂康0.6g,1日2次,口服,8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鱼油降脂丸1.0g,1日3次,口服,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 血脂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鱼油降脂丸,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血脂康是治疗高脂血症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胶囊 鱼油降脂丸 高脂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