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博物馆文物库房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黄福康
-
机构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B12期192-203,共12页
-
文摘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的心脏。考虑到对文物长久保存的要求,博物馆库房的标准包括选址、设计、布局和设备。选址要严格按照《风险等级》规定实施,且环境安全、卫生。库房建设应定为一级风险标准,并能一级抗震,提用文物方便和安全。位置宜选在大楼的中间3楼或4楼,并设管道层和双走廊。一级品库房面积为60-120m^2,2-3级为120-200m^2为宜;净高度>3m;活载荷>4kN/m^2;一般控制温度12-18℃,湿度55%-65%;净化库房入口处设有走道式风淋。
-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库房建设
科学管理
标准
-
Keywords
Antique conservation, Performance of antique storeroom, Structure of antique store- room, Science management, Design standards
-
分类号
TU242.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博物馆藏品分类之初探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陈菁
-
机构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2014年第3期52-59,共8页
-
文摘
依据分类的定义,对现行博物馆的藏品分类方法进行分析,阐述现在的博物馆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借鉴生物学、文献分类学及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宋伯胤的"四部四项分类法",论述在博物馆内实行阶元系统分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类质和类素进行分层分类,这样的方法既能兼顾藏品的多样性特征,又能避免分类标准的前后不统一的问题,还能在有新门类出现时只要做局部增加改动而无损整个分类结构。明确提出确定一个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利于稳定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
-
关键词
藏品分类
分类学
分类结构
分类体系
-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古墨保存自然老化问题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吴来明
徐方圆
解玉林
张雷
钟毅
戴卓斌
-
机构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为探讨研究博物馆古墨保存方法、损坏机理和修复技术,做好古墨保存工作,尽可能延长古墨的保存寿命,走访调查了6家传统制墨企业及其技术人员,基本了解了我国传统制墨业的传承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了墨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保存方法。调查结果摸清了古墨发生严重粉碎性酥解的主要原因是受潮和干燥不当,收集了多种修复墨表面所产生的“墨霜”、细小裂纹和断裂墨的常用工艺,揭示了古墨保存质量与制墨材料、加工工艺、保存环境、日常养护等的关系,明确指出良好保存古墨的关键在于控制保存环境和做好日常养护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古墨保存综合性科学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
关键词
墨
老化
保存环境
材料
工艺
调查
-
Keywords
Chinese ink stick
Aging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Material
Technique
Investigation
-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浅谈竹刻艺术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徐孝穆
-
机构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
-
出处
《东南文化》
1987年第1期68-70,共3页
-
文摘
竹材的应用,从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织纹美观的竹编器,说明早在五千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战国时代,开始用竹子作为简册,后来广泛应用竹材,制作各种实用品,湖北江陵的战国墓中还出土了圆雕竹刻,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了雕隶体字的笔管。 当人们在生产劳动的客观实践中,获得了改造自然物质的能力,从而产生了美的意识。为了美的享受,发挥了多种技法,利用竹材做实用艺术品。南朝齐高祖赐隐士明僧绍做竹根如意;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管,上刻“从军竹”图,刻画出人,马,亭台,远水等等,尚刻有两句诗:“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宋代有位叫詹成,把竹子做成鸟笼。并在笼子的竹板上,刻了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具备,其细若镂,而且玲珑生动。
-
关键词
竹刻
笔筒
实用品
竹材
嘉定
实用艺术品
浮雕
竹根
明僧绍
刀法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