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红外技术在左氧氟沙星合成中的缩哌机理及其异位杂质探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平 韩涛 夏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8-743,790,共7页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合成中的缩哌机理及进行异位杂质形成机理的探讨。方法利用原位红外技术,对左氟羧酸缩哌制成左氧氟沙星的重要步骤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最终捕捉到了中间过渡态的烯醇互变式的特征红外光谱,以及10号位Ar-F键受热消除...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合成中的缩哌机理及进行异位杂质形成机理的探讨。方法利用原位红外技术,对左氟羧酸缩哌制成左氧氟沙星的重要步骤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最终捕捉到了中间过渡态的烯醇互变式的特征红外光谱,以及10号位Ar-F键受热消除后1567cm^(-1)特征峰消失的整个过程,分析该特征峰的趋势可以准确的把握反应的进程。结论最终确定反应的机理为典型的"活化芳烃先加成/后消除的亲核取代反应",并根据有机反应机理中电子有效流动规则,推理出本工艺中N-甲基哌嗪不可能进攻9号位的氟,即不会形成类似EP8.0中氧氟沙星所产生的异位杂质D,这为工艺过程的优化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 左氧氟沙星 左氟羧酸 合成 机理
下载PDF
拉诺康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2
作者 刚丽霞 张道明 +2 位作者 张荣震 李达 盛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研究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拉诺康唑的合成工艺。方法以邻氯扁桃酸为原料,经酯化、卤代、还原和甲磺酰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D,4D与1-咪唑基乙腈、二硫化碳、氢氧化钾反应得到二钾盐化合物3,然后经环合、构型转化,并分离纯化和重结晶制得... 目的研究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拉诺康唑的合成工艺。方法以邻氯扁桃酸为原料,经酯化、卤代、还原和甲磺酰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D,4D与1-咪唑基乙腈、二硫化碳、氢氧化钾反应得到二钾盐化合物3,然后经环合、构型转化,并分离纯化和重结晶制得拉诺康唑。结果总收率为36.5%(以邻氯扁桃酸计),各步关键中间体及目标物结构经MS和1H-NMR确证。结论该合成工艺操作简便,原料廉价易得,三废较少,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诺康唑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合成工艺
原文传递
苯磺酸贝他斯汀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夏俊 虞正烨 王海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S)-(4-氯苯基)(吡啶-2-基)甲醇与三氯乙腈反应生成(S)-(4-氯苯基)(吡啶-2-基)甲基-2,2,2-三氯乙酰亚胺酯,随后与4-(4-羟基哌啶-1-基)丁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4-[4-[(S)-(4-氯苯基)(吡啶-2-基)甲氧基]哌啶-1-基]-丁酸乙酯,经水解得到... (S)-(4-氯苯基)(吡啶-2-基)甲醇与三氯乙腈反应生成(S)-(4-氯苯基)(吡啶-2-基)甲基-2,2,2-三氯乙酰亚胺酯,随后与4-(4-羟基哌啶-1-基)丁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4-[4-[(S)-(4-氯苯基)(吡啶-2-基)甲氧基]哌啶-1-基]-丁酸乙酯,经水解得到贝他斯汀,再与苯磺酸成盐,得到抗过敏药苯磺酸贝他斯汀,总收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他斯汀 抗过敏药 合成
原文传递
贝他斯汀合成路线图解 被引量:1
4
作者 夏俊 王海平 许关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3-945,共3页
贝他斯汀(bepotastine,1),化学名为4-[(S)-(4-氯苯基)-2-吡啶基甲氧基]-1-哌啶丁酸,是由日本田边(Tanabe Seiyaku)公司和日本宇部(Ube Industries)联合开发,其单苯磺酸盐于2000年首次在日本上市,2000年7月和2002年1月... 贝他斯汀(bepotastine,1),化学名为4-[(S)-(4-氯苯基)-2-吡啶基甲氧基]-1-哌啶丁酸,是由日本田边(Tanabe Seiyaku)公司和日本宇部(Ube Industries)联合开发,其单苯磺酸盐于2000年首次在日本上市,2000年7月和2002年1月先后被批准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湿疹、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耳鸣,商品名为Tal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路线图解 皮肤瘙痒症 过敏性鼻炎 苯磺酸盐 皮肤疾病 吡啶基 化学名 荨麻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