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传森 方淳 +1 位作者 肖亚平 赵小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和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例颈静脉球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检查,随即行供血动脉栓塞,于栓塞术后72h内行手术切除。结果19例颈静脉球瘤患...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和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例颈静脉球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检查,随即行供血动脉栓塞,于栓塞术后72h内行手术切除。结果19例颈静脉球瘤患者均成功行脑血管造影,造影显示由颈外动脉供血。所有患者均栓塞成功,17例完全栓塞,2例大部分栓塞。外科手术中显示16例肿瘤切除时出血明显减少;3例出血较多。结论术前栓塞颈静脉球瘤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提供清晰手术视野,减少对毗邻重要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术前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脑桥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何育生 王星 +3 位作者 陈玉辉 孙跃喜 韩洪杰 黄冬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阐述脑桥梗死的临床-影像-解剖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神经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结果主要临床特征有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和肢瘫、眩晕、构音障碍、偏身麻木、饮水呛咳、眼球水平运动... 目的阐述脑桥梗死的临床-影像-解剖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神经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结果主要临床特征有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和肢瘫、眩晕、构音障碍、偏身麻木、饮水呛咳、眼球水平运动异常等。9例(13.04%)患者在发病早期呈现进展性过程;51例(73.91%) 梗死灶位于脑桥旁正中区域;59例(85.51%)患者病灶位于脑桥中上部水平;45例血管造影患者中,9人有椎-基底动脉狭窄。结论脑桥梗死多发生在脑桥中上部的旁正中区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狭窄、高血压性基底动脉穿通支闭塞所致。偏瘫、眩晕、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及眼球水平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典的脑桥综合征少见。少数患者在病程初期呈现进展过程,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神经影像 临床特征 椎-基底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初步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亮 马林 +5 位作者 谭华桥 方淳 封灏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6.7%)成功再通。术中发生末梢栓塞事件7例(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血管夹层1例,术后出现支架取栓相关脑出血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3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患者中1例症状恶化,1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3例获血管造影随访平均5.8个月,1例并发夹层再通失败患者病变段再闭塞,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余11例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再狭窄。14例获临床随访平均5.6个月,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除1例支架内狭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均无再发卒中及TIA,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示功能良好;2例再通失败患者90 d m RS评分示功能恶化。结论严格筛选患者基础上采取血管内开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是可行、安全的,近期内能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降低卒中再发率,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 亚急性/慢性血管闭塞 血管内再通术 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林 方淳 +4 位作者 封灏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谭华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 评估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1例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评估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1例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成功再通,1例不完全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2a级]。术中发生并发症8例:7例为末梢栓塞事件,其中症状性1例,无症状性6例,1例同时合并血管夹层;另1例为支架取栓相关的脑出血。术后除1例并发脑出血的患者失访之外,其他10例患者均获得3~12个月的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不完全再通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病变段血管再闭塞;9例成功再通的患者中,1例术后12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8例血管造影随访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再狭窄,且无再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再闭塞的患者术后90 d 的mRS评分为4分,其余9例为0~1分。 结论 对于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的患者,在严格筛选病例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技术安全可行,短期内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但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重建术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致命性颅内出血三例
5
作者 周育苗 郑超波 谭华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6-569,共4页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的预防,手术斤发颅内出血的慨率虽然较小,但病死率可高达75%。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颅内出血 术后并发 致命性 ARTERY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