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1
作者 俞屹东 曹馨丹 +1 位作者 叶丹 蒋希冀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13-115,共3页
COVID-19的暴发促使规划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在响应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韧性。绿地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健康要素,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公共健康水平以及提供应急场所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虽然城市绿地建设的缘起与公共卫... COVID-19的暴发促使规划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在响应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韧性。绿地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健康要素,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公共健康水平以及提供应急场所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虽然城市绿地建设的缘起与公共卫生问题紧密相关,但近几十年关注重点已转向非传染疾病,对绿地防疫抗疫作用的研究关注不足。因此,文章聚焦城市绿地系统,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案例和文献,明晰了城市绿地具备“综合防疫”和“应急响应”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分析指出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应对疫情方面现存理念、布局和设施配置缺失等多层面问题。最后,综合提出相应规划策略:(1)强调防疫抗疫目标并加强与防灾规划的协同;(2)重视城市绿地布局的系统性,增加纳入防疫相关指标;(3)构建与15分钟生活圈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和防疫抗疫综合绿地功能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策略 综合防疫 应急响应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历史文化名城业态多样性与城市活力关联性研究——以建水古城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语遥 翟辉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2期30-39,共10页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城市空间形态、功能业态的多样性与城市活力的相关性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要维护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要发展旅游,如何平衡两者是个关键问...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城市空间形态、功能业态的多样性与城市活力的相关性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要维护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要发展旅游,如何平衡两者是个关键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研究对象,在古城与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的两大片区范围内,运用手机信令数据表征城市活力、POI数据分析商业业态特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业态布局与城市活力的关联性。通过研究发现:业态的多样性与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并非完全正相关,业态的品质才是决定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跳出古城发展更有活力的旅游新区是平衡古城保护发展矛盾、避免“活着的古城”被景区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活力 业态多样性 建水古城
下载PDF
随笔——城市公共安全感:社会心理视角下的安全城市规划浅谈 被引量:3
3
作者 夏慧怡 《中外建筑》 2020年第6期65-67,共3页
本文通过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感的研究,分析了人们在疫情发生的前期、中期不同阶段对于本次事件产生的不同社会心理状态(从群体忽视导致疫情第一次扩散,到心理恐慌导致人口外流导致继续传染,到失去信心盲目囤积食物等)导致... 本文通过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感的研究,分析了人们在疫情发生的前期、中期不同阶段对于本次事件产生的不同社会心理状态(从群体忽视导致疫情第一次扩散,到心理恐慌导致人口外流导致继续传染,到失去信心盲目囤积食物等)导致的行为对疫情发展的影响。阐述了社会心理对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规划角度应对(从预防到控制以及再构建的三个阶段。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社会治安的四个方面,用空间规划牵涉到卫生安全场所选址、物流、交通、紧急事件的空间转换等方面进行应对),从而构建从心理到物理空间的全面安全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感 防灾减灾 城市空间 社会心理
下载PDF
防灾韧性城市: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
4
作者 赫磊 解子昂 李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5,共8页
本文旨在明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领域中韧性城市的界定与概念内涵,基于前期对防灾韧性城市发展脉络的综述性研究,推演出逻辑自洽的防灾韧性城市(Disaster Resilient City)的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主要结论:防灾韧性城市的本质内... 本文旨在明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领域中韧性城市的界定与概念内涵,基于前期对防灾韧性城市发展脉络的综述性研究,推演出逻辑自洽的防灾韧性城市(Disaster Resilient City)的本质内涵、分形结构与特征向量。主要结论:防灾韧性城市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供给、动态演进的自适应过程、跨尺度多系统的关联协同;其分形结构统一于由“节点—边”联结的物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网络系统交织的高阶复杂城市网络结构;基于“结构—功能”模型推导出具有独立自由度的四维特征向量,即鲁棒性、冗余性、多样性和治理能力。研究有利于明确防灾韧性城市的概念,构建广泛共识与深入探讨的基础,形成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韧性城市的研究边界,推动综合防灾规划理论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韧性城市 物质环境系统 社会网络系统 复杂网络 综合防灾规划
下载PDF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热点、趋势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与系统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俞屹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405,共12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的利用与保护做出的综合性安排,相关研究能够为合理建构国土空间制度框架和科学开展规划实践提供重要支持.基于CNKI数据库,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开展知识图谱分析,并对重要研究内容开...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的利用与保护做出的综合性安排,相关研究能够为合理建构国土空间制度框架和科学开展规划实践提供重要支持.基于CNKI数据库,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开展知识图谱分析,并对重要研究内容开展系统综述后发现: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特征明显,但合作网络和多学科融合程度仍待提升;研究内容已比较丰富,但在案例分析深度、理论完善与丰富、规划子系统内容细化以及实践经验总结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未来研究有必要在拓展国外先进案例分析的维度和深度、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并积极开展实践评价、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赋能等方面持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知识图谱 系统综述 热点与趋势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基于“淀村共生”的环村生态缓冲区治理优化研究--以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为例
6
作者 刘来玉 吴承照 刘晓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文章聚焦当前自然保护地与属地乡村“共生治理”的关键问题,基于对缓冲区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思辨和演绎,提出了环村生态缓冲区的空间概念。通过对“干扰—保护”的断裂点分析识别出环村生态缓冲区的空间范围,依托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保护... 文章聚焦当前自然保护地与属地乡村“共生治理”的关键问题,基于对缓冲区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思辨和演绎,提出了环村生态缓冲区的空间概念。通过对“干扰—保护”的断裂点分析识别出环村生态缓冲区的空间范围,依托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保护需求特征构建“双维度、六要素”的分析评价模型,借助聚类分析法实现对缓冲区的特征分类,最终形成了环村生态缓冲治理优化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的“共生治理”提供一定的补充思考和方法探索。进一步以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鸟类栖息地保护和芦苇生长衰退是白洋淀“共生治理”的关键要素,研究显示白洋淀淀村“共生治理”的基本单元多涉及若干乡村聚落的连片村域空间。最后提出“淀村共生”的分类引导策略和管控治理措施,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及生态整治提供了优化方向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区理论 环村生态缓冲区 评价模型 淀村共生 白洋淀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保禄 简单 +1 位作者 沈丹凤 禹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8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袭给城市经济、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人们恐慌健康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如何提高城市防疫水平。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采取分级分类的防控政策,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对城市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袭给城市经济、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人们恐慌健康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如何提高城市防疫水平。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采取分级分类的防控政策,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对城市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人"最基本的就业与生活需求,探讨城市规划如何通过常态化、前瞻性的措施来提高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能力。文章提出区域、城市与社区不同层面的规划建议,如区域产业协作、设施"平灾"结合、规划留白空间、建设社区生活圈等,以期为未来城市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人的需求 城市规划 公共卫生安全 城市安全
下载PDF
断面规划思想在小城镇风貌规划控制中的应用——以洱源县右所镇为例
8
作者 胡天蕾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3期99-106,共8页
断面规划思想是基于生态理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和连贯的城乡发展模式。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为例,将该思想应用于小城镇风貌规划中,将小城镇的村庄和城镇视作连续统一的整体,根据不同风貌特征确定出不同的断面特征,并针对不同... 断面规划思想是基于生态理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和连贯的城乡发展模式。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为例,将该思想应用于小城镇风貌规划中,将小城镇的村庄和城镇视作连续统一的整体,根据不同风貌特征确定出不同的断面特征,并针对不同断面形式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小城镇集自然、农田、村庄、镇区等要素为一体,更接近于生态学中的生态聚落,将断面规划引入到风貌规划控制中,为小城镇风貌规划控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同时可为小城镇风貌规划控制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断面规划 城镇风貌 右所镇
下载PDF
我国特色村镇分类体系及管控内容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保禄 董乐 左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4-39,53,共7页
我国当前的特色村镇保护工作面临特色村镇类型复杂、缺乏管控标准、建设同质化等问题。建立有章可循的管控体系,是实现特色村镇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文章从特色村镇的自然地理、文化两大特色要素本质出发,对我国主要特色村... 我国当前的特色村镇保护工作面临特色村镇类型复杂、缺乏管控标准、建设同质化等问题。建立有章可循的管控体系,是实现特色村镇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文章从特色村镇的自然地理、文化两大特色要素本质出发,对我国主要特色村镇类型进行梳理,以自然地理类、文化特色类的单类型特色村镇管控为基础,进行多元复合叠加,最终将特色村镇划分为自然地理类、文化特色类、复合型特色村镇三大类,形成多个二级和三级管控指标,并针对性地提出各类特色村镇的管控建议,以期为深化与完善特色村镇规划管控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镇 类型划分 管控体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卡尔曼算法的短时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10
作者 林园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32-39,53,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行程时间短时预测的准确性,利用城市浮动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提出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KF)模型估计短时道路行程时间的方法。利...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行程时间短时预测的准确性,利用城市浮动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提出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KF)模型估计短时道路行程时间的方法。利用高斯滤波器对异常数据进行有效剔除,基于城市道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提出道路地图匹配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器预测匹配道路的行程时间,并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卡尔曼滤波的误差参数。实际算例表明:预测路段的行程时间误差均小于0.5 min,基于GA优化的KF算法能有效提高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根据预测行程时间对上海市外环路各个路段不同时间的拥堵情况进行预测识别,预测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城市道路运行状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 KF 行程时间估计 浮动车GPS数据
下载PDF
“县改区”型市辖区非城市化空间的管控探索——以玉林市福绵区为例
11
作者 陈诗飏 刘晓 +2 位作者 张梦 黎慧 吴子君 《《规划师》论丛》 2021年第1期88-95,共8页
市辖区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隐藏的关键层级,其不但是设区市发挥其对下辖各县统筹引领职能的核心承载,也是市与乡镇两级行政层级之间、总规与控规两级规划之间的连接层级。市辖区常规被认为是市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核心,然... 市辖区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隐藏的关键层级,其不但是设区市发挥其对下辖各县统筹引领职能的核心承载,也是市与乡镇两级行政层级之间、总规与控规两级规划之间的连接层级。市辖区常规被认为是市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核心,然而在全域全要素的规划原则下,其城市建成区外的非城市化空间的管控问题愈发重要。数据表明,全国经济实力前60位的城市中建成区的面积仅占市辖区总面积的10%,有大量的非城市化空间长期处于城市化的管理体系下,这种情况在以“县(市)改区”形式成立的市辖区内尤为突出。尽管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郊野单元的探索,但两地的实情(数据基础、管理水平等)并不具备代表性,在全国352个“县改区”型市辖区中也仅占很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回顾,梳理了“县改区”型市辖区的历史阶段;其次,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资源保护三个方面总结了“县改区”型市辖区空间管控的问题核心,并提出新的管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再次,本文尝试提出解决对策,以玉林市福绵区为例,提出以价值评估体系为基础,因地制宜构建郊野管控体系的方法;最后,对空间管控体系和机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县改区” 市辖区 非城市化空间 价值评估 管控体系
原文传递
全域全要素统筹背景下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建议——以衢州市常山县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俊宇 余美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8-1095,共18页
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开始推进的背景下,生态空间逐渐成为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生态格局的相关识别方法也更加注重全域化和对于全要素的统筹。本文以衢州市常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生态要素相互流通的最小成... 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开始推进的背景下,生态空间逐渐成为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生态格局的相关识别方法也更加注重全域化和对于全要素的统筹。本文以衢州市常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生态要素相互流通的最小成本路径,同时结合以空间密度分析确定生态格局的新方法,探索多要素协同前提下的生态空间识别与相应规划对策;在识别过程中综合考虑常山县自然空间、建设空间及相关规划等约束性因子,与建成环境及现行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现有生态格局的潜在问题提出未来要素优化与空间协同发展两方面的针对性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最小成本路径 空间协同优化 常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