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6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飞 李世亭 +5 位作者 潘庆刚 刘宁涛 海舰 沈峰 刘忠 管宇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5-43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NGF) 高血压脑出血 保守治疗 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细胞毒性作用 神经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1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后Na^+-K^+-ATP酶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庆刚 陈志刚 朱诚 《铁道医学》 200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损伤的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脑组织的含水量和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40只大鼠分为 3组 :(1)颅脑损伤组 ;(2 )神经节苷脂治疗组 ;(3)生理盐水组 ,利用颅脑液压损伤模型 (flu id percussioninju...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损伤的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脑组织的含水量和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40只大鼠分为 3组 :(1)颅脑损伤组 ;(2 )神经节苷脂治疗组 ;(3)生理盐水组 ,利用颅脑液压损伤模型 (flu id percussioninjurymodel)对大鼠造成急性实验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结果 在颅脑液压损伤后 ,损伤组动物出现MAP降低 ,脑组织含水量增加 ,损伤侧脑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下降 ;而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动物平均动脉压升高 ,脑组织内含水量降低 ,Na+ K+ ATP酶活性增加 ;生理盐水组与颅脑损伤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颅脑损伤后早期给予GM1治疗确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液压损伤模型 神经节苷脂 脑水肿 NA^+-K^+-ATP酶 GM1
下载PDF
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宁涛 潘庆刚 +3 位作者 李世亭 王飞 管宇航 王旭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同济医院1992年 10月~ 2 0 0 3年 12月诊治 9例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人中 1例行保守治疗 ,8例行手术治疗 ,术后除 1例病人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外 ...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同济医院1992年 10月~ 2 0 0 3年 12月诊治 9例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病人中 1例行保守治疗 ,8例行手术治疗 ,术后除 1例病人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外 ,其他均恢复良好 ,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头颅CT和MRI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血吸虫病 头颅CT检查 MRI检查 颅内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心远 李世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动眼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 头颅外伤 颅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心远 李世亭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动眼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 神经断端原位吻合 神经移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内巨大或大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三种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永东 李明华 +7 位作者 方淳 顾斌贤 程英升 王永利 赵俊功 高不郎 王珏 李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07-712,共6页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后复发,行覆膜支架治疗。随访9~83个月,平均(41.1±25.3)个月。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动脉瘤完全闭塞(100%),大部闭塞(95%~99%)和部分闭塞(<95%)。随访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不变、血栓形成和再开放。结果所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1例,大部闭塞7例,部分闭塞2例,其中1例部分闭塞患者术后7 d再出血死亡。19例健在患者最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大部闭塞3例,部分闭塞1例。19例中,10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例改善。结论动脉瘤腔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低且再通率高;可脱卸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但牺牲载瘤动脉,有潜在或短暂的脑缺血事件发生;覆膜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巨大动脉瘤 载瘤动脉闭塞 可脱卸弹簧圈 覆膜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缪中荣 李宝民 +1 位作者 陈左权 赵宝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58-366,共9页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十分成熟的技术,具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2003年Wholey等发表的全球颈动脉支架文献回顾结果显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8.9%,手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十分成熟的技术,具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2003年Wholey等发表的全球颈动脉支架文献回顾结果显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8.9%,手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小卒中2.1%,大卒中1.2%,与手术相关死亡率0.6%;手术后第1、2、3年的再狭窄率为2.7%、2.6%和2.4%;手术后第1、2、3年的脑卒中再发作率为1.2%、1.3%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后 文献回顾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兔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鸿祺 吴少帅 +5 位作者 李永忠 滕梁红 张智萍 郭德玉 卢德宏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41-546,共6页
目的建立脊髓静脉高压的兔模型,用于脊髓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22只,分为实验组18只,正常对照组4只。对实验组兔行左侧肾动静脉的端-侧吻合,构建动静脉瘘。结扎左侧肾动静脉的肾门端,在左、右肾静脉之间结扎下腔静... 目的建立脊髓静脉高压的兔模型,用于脊髓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22只,分为实验组18只,正常对照组4只。对实验组兔行左侧肾动静脉的端-侧吻合,构建动静脉瘘。结扎左侧肾动静脉的肾门端,在左、右肾静脉之间结扎下腔静脉的近心端,在降结肠静脉以近结扎下腔静脉的远心端,使左侧肾动脉的血流经动静脉瘘口进入下腔静脉,再经腰静脉返流到椎旁静脉丛,继而逆流入硬脊膜内的脊髓冠状静脉丛,造成脊髓静脉高压环境。术后1、3、7、14d及以后每周评价兔的双侧后肢运动、感觉功能(共计5周)。实验组术后分为早(≤3d)、中(4d至3周)、晚(>3周)3期,从存活的每期兔中随机抽取2只,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造影,了解瘘口通畅及血流情况;行磁共振扫描,观察脊髓的影像学改变;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脊髓组织结构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只麻醉,不实施手术,抽取2只行MRI和病理检查,作为与模型组对照的基准。结果实验组18只兔中,死亡5只,存活13只。与术前相比,术后实验组兔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有所下降,术前兔的运动功能评分为4.0±0.0,术后分别为:第3天3.1±0.5,第2周2.6±0.5,第4周2.9±0.8;术前感觉功能评分为0.0±0.0,术后分别为:第3天4.9±1.7,第2周6.3±1.6,第4周5.4±2.6。造影显示实验组抽取的6只兔中,早期2只兔瘘口均通畅;中期1只瘘口存在,1只部分闭塞;晚期2只瘘口均闭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RI显示,瘘口通畅的实验组兔,胸腰段脊髓异常信号,病理检查显示,脊髓实质淤血,但水肿及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但模型的长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模型 动物 静脉高压
下载PDF
7.5%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颅高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管宇航 沈峰 +1 位作者 潘庆刚 刘宁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与20%甘露醇相对比,研究7.5%高渗盐水治疗颅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名进行了侧脑室引流手术的伴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随机给予20%甘露醇或7.5%高渗盐水进行降颅压治疗,对基础颅内压、药后30分钟、1小时、3小时的颅内压进行测... 目的与20%甘露醇相对比,研究7.5%高渗盐水治疗颅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名进行了侧脑室引流手术的伴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随机给予20%甘露醇或7.5%高渗盐水进行降颅压治疗,对基础颅内压、药后30分钟、1小时、3小时的颅内压进行测定,并统计出院时患者GCS评分。结果输注7.5%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两者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7.5%高渗盐水对血清电介质影响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7.5%高渗盐水脱水效果肯定,降颅压作用持续时间长,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高压 高渗盐水 甘露醇 治疗
下载PDF
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世亭 潘庆刚 +1 位作者 刘忠 汤如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1期44-44,共1页
目的 研究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2001年间收治的20例矢状窦脑膜瘤,按矢状窦腔堵塞程度分为三组:未堵塞组(A)、部分堵塞组(B)、完全堵塞组(C)。在三组中邻近硬脑膜被肿瘤侵犯分别为4例、3例、2例... 目的 研究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2001年间收治的20例矢状窦脑膜瘤,按矢状窦腔堵塞程度分为三组:未堵塞组(A)、部分堵塞组(B)、完全堵塞组(C)。在三组中邻近硬脑膜被肿瘤侵犯分别为4例、3例、2例。结果 B组与C组中各有1例恶性脑膜瘤。A组均获得Simpson Ⅱ级切除。B组中Simpson Ⅱ级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C组中Simp-son Ⅰ级、Simpson Ⅱ级及次全切除各1例。A组、B组、C组中复发病例分别为2(15%)、3(75%)、2(67%)。结论 肿瘤与矢状窦侧壁粘连、肿瘤侵犯矢状窦腔、肿瘤与邻近硬脑膜粘连以及肿瘤的病理特性是影响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脑膜瘤 复发 手术疗法 脑膜瘤 病理 硬脑膜粘连
下载PDF
急性不稳定型硬膜外血肿治疗体会(附20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宇航 李世亭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4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硬膜外血肿 血肿量 颅内压 CT检查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旭辉 李世亭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1期35-35,共1页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CSDH ,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及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对所有病人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 ,CSDH临床症状不典型 ,积极治疗治愈率达 10 0 ...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CSDH ,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及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对所有病人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 ,CSDH临床症状不典型 ,积极治疗治愈率达 10 0 %。结论 钻孔引流术 (BHID)是目前治疗CDSH的首选方法 ,应尽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术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影像学检查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巨腺瘤(附34例报告)
13
作者 王戌元 刘宁涛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报告34例直径≥4cm的垂体巨腺瘤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 总结垂体巨腺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近全切除28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结论 作者体会对垂体巨脉瘤而... 目的 报告34例直径≥4cm的垂体巨腺瘤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 总结垂体巨腺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近全切除28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结论 作者体会对垂体巨脉瘤而言,经蝶窦显微手术不但比经颅手术安全,而且切除范围也比经颅手术彻底,对视觉功能的改善更优于经颅手术。鞍底的修复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巨腺瘤 垂体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临床表现 手术适应症
下载PDF
链激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
14
作者 王戌元 管宇航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5期384-384,共1页
目的 报告15例应用链激酶脑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方法 文章介绍了注射的时间、方法、剂量,患者脑室血肿消除的过程,并结合文献探讨链激酶治疗的机理。结果 15例中14例均满意恢复。仅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 应用链激酶脑室... 目的 报告15例应用链激酶脑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方法 文章介绍了注射的时间、方法、剂量,患者脑室血肿消除的过程,并结合文献探讨链激酶治疗的机理。结果 15例中14例均满意恢复。仅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 应用链激酶脑室内注射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脑室出血 链激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新进展
15
作者 管宇航 潘庆刚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4期322-324,共3页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腺瘤 诊断
下载PDF
Wnt-1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飞 黄强 +1 位作者 兰青 李世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研究Wnt-1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用1μmol/L的维甲酸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诱导7d后,做NSE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于ATRA诱导前、诱导3d和诱导7d,提... 目的研究Wnt-1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用1μmol/L的维甲酸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诱导7d后,做NSE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于ATRA诱导前、诱导3d和诱导7d,提取细胞的总RNA。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Wn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P<0.01)。Wnt-1基因在维甲酸诱导后明显上调(P<0.001)。结论Wnt-1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Wnt-1基因与神经元的分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诱导 基因 人胚胎 神经干细胞分化 全反式维甲酸 表达 分化过程 结论 比例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缺血损伤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旭辉 李世亭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4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损伤 生物学功能 受体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海舰 李世亭 +2 位作者 林琦 潘庆刚 丁美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亡的时程变化。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模型不灌注组(n=5)、模型再灌注组动物按正常灌注压恢复后不同时间点分组(0h,n=5;12h,n=5;24h,n=5;72h,n=5)。模型组动物行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同时结扎左侧横窦引流静脉... 亡的时程变化。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模型不灌注组(n=5)、模型再灌注组动物按正常灌注压恢复后不同时间点分组(0h,n=5;12h,n=5;24h,n=5;72h,n=5)。模型组动物行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同时结扎左侧横窦引流静脉和双侧颈外动脉。术后3个月,阻断颈部动静脉分流造成模型组动物脑组织再灌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动物右侧大脑中动脉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模型不灌注组动物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动物再灌注即刻(0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再灌注12h神经细胞凋亡率开始明显增加,24h达高峰,72h降低。电镜证实神经细胞凋亡的存在。结论在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恢复正常灌注压可导致继发性神经细胞损害,可能与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凋亡 慢性脑低灌注 再灌注 正常 脑组织 对照组 灌注压 结论 恢复过程 高峰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管宇航(综述) 潘庆刚(校审)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3期291-293,共3页
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日益提高,严重的颅脑损伤极大威胁国民健康水平。急性颅脑损伤后7d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为颅内压(ICP)增高,控制ICP是急性颅脑损伤处理的重要前提。ICP监测可迅速及准确地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力情况,... 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日益提高,严重的颅脑损伤极大威胁国民健康水平。急性颅脑损伤后7d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为颅内压(ICP)增高,控制ICP是急性颅脑损伤处理的重要前提。ICP监测可迅速及准确地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力情况,有效反应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变化,现已广泛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ICP监测技术主要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两大类,无创性ICP监测具有低感染率等一系列优势,有创性ICP监测虽有感染、出血等风险,但由于其能直观反映ICP变化,故目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ICP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具有协助诊断、为治疗提供量化依据以及判断预后等重要作用。对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地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急性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