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
1
作者 宋浩明 罗明 +1 位作者 梁四维 沈艺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3-133,共1页
目的比较伴有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HF患者AF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 目的比较伴有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HF患者AF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稳定型CHF患者67例,且均无合并下列情况:低血压,卧位收缩压<9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甲亢;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按是否伴发AP,将其分为2组:AF组32例,窦性心律组35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IL-6、CRP和AngⅡ水平,并且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静息时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F组和窦性心律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肌酐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F组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同时其AngⅡ水平也显著较窦性心律组高(P<0.01)。结论IL-6和CRP所代表的炎症因素很可能参与CHF患者AF的发生,并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AngⅡ所代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与CHF中AF关系密切,可能在CHF患者AF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尚需大规模研究以进一步发现炎症与RAAS引发和维持CHF患者AF的确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C反应蛋白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组 白细胞介素 血管紧张素Ⅱ 射血分数 炎症因素 心功能 RAAS
下载PDF
肺栓塞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浩明 王乐民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96-298,301,共4页
目前肺栓塞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未经治疗者其病死率高达25%~30%,而经充分治疗其病死率可下降至6%~8%。本文就当前肺栓塞的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栓塞 治疗 介入 病死率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基因mRNA显著性差异表达的意义
3
作者 王嫱 王乐民 +2 位作者 龚朱 郜恒骏 沈晓莹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肺栓塞(PTE)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差异。结果:PTE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者只占...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肺栓塞(PTE)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差异。结果:PTE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者只占所测基因的45.4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差异性提示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仅发挥少部分功能,支持了临床大规模试验所述的不提倡单独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基因MRNA 差异表达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 患者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水平 马文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3期3421-3423,共3页
卵圆孔未闭(PFO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房间隔发育异常所导致,健康人中20%~35%存在 PFO。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PFO 的存在与偏头痛(M A )、脑卒中、反常性栓塞、潜水减压病、斜卧‐低氧血症综合征、高海拔肺水肿等疾病... 卵圆孔未闭(PFO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房间隔发育异常所导致,健康人中20%~35%存在 PFO。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PFO 的存在与偏头痛(M A )、脑卒中、反常性栓塞、潜水减压病、斜卧‐低氧血症综合征、高海拔肺水肿等疾病的发生存在联系,因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本文主要针对PFO及相关性M A的相关研究进展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先兆偏头痛 病理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一平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变化,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更高,住院期间及30d、3个月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周勤 姚义安 +3 位作者 吴春锋 张妙连 邵春蕾 张艳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4期3364-3367,3372,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风险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共有206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将患者分为两组:24 h SBP<120 mm Hg组55例,24 h SBP≥120 mm Hg组151例。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0.91%,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6.410倍(95%CI 1.701~25.316,P<0.05)和4.593倍(95%CI 1.210~17.429,P<0.05)。结论24 h SBP<120 mm Hg的心力衰竭患者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24 h平均收缩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