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伴有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HF患者AF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目的比较伴有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HF患者AF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稳定型CHF患者67例,且均无合并下列情况:低血压,卧位收缩压<9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甲亢;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按是否伴发AP,将其分为2组:AF组32例,窦性心律组35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IL-6、CRP和AngⅡ水平,并且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静息时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F组和窦性心律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肌酐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F组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同时其AngⅡ水平也显著较窦性心律组高(P<0.01)。结论IL-6和CRP所代表的炎症因素很可能参与CHF患者AF的发生,并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AngⅡ所代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与CHF中AF关系密切,可能在CHF患者AF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尚需大规模研究以进一步发现炎症与RAAS引发和维持CHF患者AF的确切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风险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共有206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将患者分为两组:24 h SBP<120 mm Hg组55例,24 h SBP≥120 mm Hg组151例。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0.91%,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6.410倍(95%CI 1.701~25.316,P<0.05)和4.593倍(95%CI 1.210~17.429,P<0.05)。结论24 h SBP<120 mm Hg的心力衰竭患者与预后不良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伴有心房颤动(AF)和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CHF患者AF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稳定型CHF患者67例,且均无合并下列情况:低血压,卧位收缩压<9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甲亢;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按是否伴发AP,将其分为2组:AF组32例,窦性心律组35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IL-6、CRP和AngⅡ水平,并且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静息时左室射血分数。结果AF组和窦性心律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肌酐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F组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同时其AngⅡ水平也显著较窦性心律组高(P<0.01)。结论IL-6和CRP所代表的炎症因素很可能参与CHF患者AF的发生,并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AngⅡ所代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与CHF中AF关系密切,可能在CHF患者AF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尚需大规模研究以进一步发现炎症与RAAS引发和维持CHF患者AF的确切机制。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风险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共有206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将患者分为两组:24 h SBP<120 mm Hg组55例,24 h SBP≥120 mm Hg组151例。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0.91%,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6.410倍(95%CI 1.701~25.316,P<0.05)和4.593倍(95%CI 1.210~17.429,P<0.05)。结论24 h SBP<120 mm Hg的心力衰竭患者与预后不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