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SR-PCR体系鉴别樟芝单核体交配型
1
作者 李晓晖 盖舒萍 +5 位作者 汪雯翰 琚建伟 张守兵 丁保安 李燕 贾薇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单核体的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31个樟芝单核体,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获得的单核体为樟芝。以单核体S2、S10、S14、S27的DNA为模板,对14条I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得到4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P7、P9、P21、P25用于交配型鉴定。单核体S9和S25为同一交配型,两者与S2为不同交配型,通过镜检进一步验证S9、S25可以与S2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该方法可明显缩短樟芝单核体交配型的鉴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单核体 交配型 ISSR ITS
下载PDF
不同光质照射对白玉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贞贞 陈静 +5 位作者 董浩然 于海龙 姜宁 李正鹏 余昌霞 施军杰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探明不同光照条件对工厂栽培白玉菇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将搔菌后的白玉菇栽培瓶分别置于红光、蓝光、绿光、红蓝光、红绿光、绿蓝光、红绿蓝光、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白玉菇为对照,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白玉菇的... 为探明不同光照条件对工厂栽培白玉菇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将搔菌后的白玉菇栽培瓶分别置于红光、蓝光、绿光、红蓝光、红绿光、绿蓝光、红绿蓝光、黑暗环境进行培养,以工厂生产的白玉菇为对照,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白玉菇的产量、农艺性状、质构品质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光照条件下白玉菇子实体的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蓝光、红绿蓝光处理白玉菇产量较高(分别为196.53g和188.22g),红光处理产量最低(168.08g);红蓝光和红绿蓝光处理子实体的商品性状和口感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绿蓝光、红蓝光和蓝光处理白玉菇子实体品质的综合得分较高,黑暗环境处理品质得分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工厂化栽培白玉菇光质条件提供参考,对进一步提高白玉菇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光质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香菇子实体中高β-葡聚糖含量多糖提取物制备及体外免疫活性
3
作者 贾薇 余燕贞 +5 位作者 刘红丽 刘艳芳 张美彦 李巧珍 张劲松 汪雯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通过比较不同菌株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中β-葡聚糖含量,筛选出高β-葡聚糖含量的香菇沪香F2子实体。以沪香F2子实体为材料,利用不同工艺制备多糖提取物LF1(0.9%NaCl提取)、LF2(0.9%NaCl提取后,沉淀用80℃水提取)、LF3(0.9%NaC... 通过比较不同菌株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中β-葡聚糖含量,筛选出高β-葡聚糖含量的香菇沪香F2子实体。以沪香F2子实体为材料,利用不同工艺制备多糖提取物LF1(0.9%NaCl提取)、LF2(0.9%NaCl提取后,沉淀用80℃水提取)、LF3(0.9%NaCl提取后,沉淀用80℃水提取,沉淀再用5%NaOH提取)、WE(100℃水提取)和AE(100℃水提取后,沉淀用5%NaOH提取),并测定其β-葡聚糖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阴离子色谱分析多糖提取物的重均和数均分子量及单糖组成,并测定其体外激活Dectin-1受体活性。结果表明:LF3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为68.26%,且其激活Dectin-1受体的活性也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制备高β-葡聚糖含量,且免疫活性高的香菇多糖提取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Β-葡聚糖 提取工艺 结构 活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及单核体的特性
4
作者 周峰 杨焕玲 +5 位作者 赵妍 姜淑霞 陈明杰 李正鹏 查磊 李玉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倒...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倒置黑暗恒温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锁状联合情况,筛选获得大球盖菇单核体。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再生率均较高,‘土肥’品种再生率最高,达1.37%,‘高邮’品种再生率次之为1.13%,‘大T’品种的再生率最低为0.90%;单核化率‘大T’品种高达85.2%,‘土肥’的单核化率次之为66.0%,‘高邮’的单核化率最低为59.8%。对不同大球盖菇品种的单核体表观形态特性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利用大球盖菇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新品种提供单核体,可丰富食用菌原生质体单核体资源,为研究遗传及育种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单核化 单核体
下载PDF
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文 陈万超 +3 位作者 杨焱 张劲松 冯杰 于海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相对风味活度值(R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对香菇子实体风味的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明确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并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进行风味评价。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的6个生长阶段中,共检测出1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电子鼻系统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香菇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甲基二硫、3-甲基丁醛、E-2-壬烯醛和2,4-癸二烯醛是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对香菇子实体风味贡献较大。PCA分析发现,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1-辛烯-3-醇、3-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丁醛、1-庚烯-3-酮、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和2-十一酮10种挥发性成分为香菇的特征性风味成分;成熟期、未开伞生长阶段采收的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优,菌盖完全开伞后,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差。本研究结果为香菇栽培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对风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风味评价
下载PDF
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查磊 仝宗军 +2 位作者 黄建春 李正鹏 郭倩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生产常用液体菌种的基础配方作为基准配方,对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碳源、氮源、p H进行了优化,并进行培养时间的确定,根据优化的结果选择黄豆粉2g、玉米粉2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L作为最终配方,且培养时间选... 以生产常用液体菌种的基础配方作为基准配方,对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碳源、氮源、p H进行了优化,并进行培养时间的确定,根据优化的结果选择黄豆粉2g、玉米粉2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L作为最终配方,且培养时间选择为12天,对所筛选到的配方进行发酵罐实验,最终发酵罐发酵6 L液体菌种,可生产湿重菌丝480 g,且菌球大小均匀,菌球密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玉米粉 基础配方 黄豆粉 发酵罐 湿重 培养基配方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菌糠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阳经慧 李正鹏 +2 位作者 周峰 杜双田 鲍大鹏 《食药用菌》 201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菌糠按不同比例加入新鲜培养料中,以提高菌糠利用率,降低杏鲍菇生产成本。菌糠以10%、20%、30%、40%、50%五种比例分别替代杏鲍菇培养料中的碳源组分、氮源组分和全料作为配方的15个处理,以杏鲍菇原配方作为对照,... 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菌糠按不同比例加入新鲜培养料中,以提高菌糠利用率,降低杏鲍菇生产成本。菌糠以10%、20%、30%、40%、50%五种比例分别替代杏鲍菇培养料中的碳源组分、氮源组分和全料作为配方的15个处理,以杏鲍菇原配方作为对照,进行出菇试验。通过考察杏鲍菇产量、菇型以及成本核算,比较15种配方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以20%菌糠的比例替代碳源组分的配方为最佳;其中氮源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糠 再利用 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