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语境与国际表达中的中国文化考问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圣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7,共6页
呼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待重塑中国在世界上的文明大国形象,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这就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传播中人的作用,探究所讲的故事能否直抵人心,更要掌握讲故事的方法。... 呼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待重塑中国在世界上的文明大国形象,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这就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传播中人的作用,探究所讲的故事能否直抵人心,更要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文化交流不是唯我独尊的单向传播,它需要尊重彼此的欣赏习惯,勾连彼此的情感意境,抵达彼此的心灵深处。中华民族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宝藏,今天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开掘好这些矿藏,重新激发文化经典的现代价值,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从中获得既熟悉又惊艳的接受体验,从而实现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效果。现代语境的演绎与国际化的表达已成为各国作品走向世界的一条基本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拆除横亘在我们与世界之间有形和无形的籓篱,让中华文化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中国文化长期"窝"在国内,而在外步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那么中国就无法在世界树立起应有的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人的传播力 故事的普适性 现代演绎 国际表达
下载PDF
艺术节是城市人对诗意生活的集体追求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圣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73,共7页
1715年,英国的格拉斯特、赫尔福德、华尔斯特共同举办三城音乐节(Three Choirs Festival),这是迄今为止发掘最早的公开亮出"艺术节"旗号的艺术节,今年恰好300周年。拥有300年发展史的"艺术节"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 1715年,英国的格拉斯特、赫尔福德、华尔斯特共同举办三城音乐节(Three Choirs Festival),这是迄今为止发掘最早的公开亮出"艺术节"旗号的艺术节,今年恰好300周年。拥有300年发展史的"艺术节"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内在机理上对艺术节进行条清缕析的解读:艺术节是一种狂欢;是一种休闲;是一种边缘;是一种创意;是一种包容;是一种华丽。艺术节的本质是现代都市人追求诗意生活的集体行为和城市典礼。凭借着举办城市生存扎根的艺术节,必定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写照与文化折射,是都市生活高品质的推广,勾勒出所在城市族群的独特形象。不断提高的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能力将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的积极推进而被不断释放,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一定会被唤醒并凸显出来,并催生艺术节这样相应的形式与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节 狂欢 休闲 创意
下载PDF
媒体人的“工匠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圣来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1-12,共2页
工匠精神要求将从事的工作不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在精雕细琢的工作中,在精益求精的追求中,体悟工作的乐趣,享受工作的快感。
关键词 构木为巢 钻燧 政府工作报告 价值判断 则都 职业荣誉感 产品检验 标杆性 传播力 奥普拉
下载PDF
她尾随着张爱玲款款走来
4
作者 陈圣来 《上海文化》 CSSCI 2020年第8期116-120,127,共6页
《惘然·张爱玲》是淳子关于张爱玲的第十二部作品。淳子对张爱玲的了解从为文到为人,从生活到爱情,从人生屐痕到文学旅程,可谓既统观全局又细致入微,既高屋建瓴又鞭辟入里。她的考据、检索、调查、阅读就大陆研究张爱玲来讲,恐怕... 《惘然·张爱玲》是淳子关于张爱玲的第十二部作品。淳子对张爱玲的了解从为文到为人,从生活到爱情,从人生屐痕到文学旅程,可谓既统观全局又细致入微,既高屋建瓴又鞭辟入里。她的考据、检索、调查、阅读就大陆研究张爱玲来讲,恐怕很少有人出其右。这本关于张爱玲的纪实文学,并不完全是常规意义的纪实文学,它有观点、有评述、有考据、有调研、有采访,它是淳子的一种独特文体,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她的表达不是枯燥乏味的高谈阔论,不是故作姿态的引经据典,而是亦论亦叙,借散文的笔调、借小说的技法,甚至借用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把叙述者和被叙者、把现实的场景和历史的闪回巧妙而不露斧痕地组合与叠加,赋予论文以文艺的灵动和女性的旖旎。她的文字自有一功,特色非常鲜明,哪怕你抹去作者的名字,一读文字便会觉得这是淳子的文笔:简洁、短促、跳跃性强,画面感浓。她很少写长句子,有时甚至惜墨如金,几个字就把韵味勾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子 张爱玲 田野调查 纪实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