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的融合创新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为例
1
作者 刘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我国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德育在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据首要地位。设计学人才培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本文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 我国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德育在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据首要地位。设计学人才培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本文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目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为例,对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的融合特色与方法、路径、举措进行探索,为设计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设计学 专业课程 融合 路径 评价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茶产品包装艺术形态的传承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瞩 丁益秋 +2 位作者 杨雅茹 姚惠 康慧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52,共6页
目的建立当代茶产品包装艺术形态创新设计方法。方法基于茶包装及其艺术形态的要义,从清代及以前、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3个时间段,对传统手工艺、近代工业发展、创新与个性化设计等3个代表阶段的艺术形态沿革及其时代... 目的建立当代茶产品包装艺术形态创新设计方法。方法基于茶包装及其艺术形态的要义,从清代及以前、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3个时间段,对传统手工艺、近代工业发展、创新与个性化设计等3个代表阶段的艺术形态沿革及其时代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包装的形式、造型、尺度、图案的沿革,探索了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工业化水平的变化,设计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不断变迁,导致品牌文化凝炼升华的历史进程,提出茶产品艺术形态创新设计扬弃性传承的设计思想。结论得出形态传承设计中的批判性继承、传承创新中的主导与有序、艺术形态评价下的传承创新设计3个方法,通过包装设计进行实践验证,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品 包装艺术形态 传承设计 创新设计
下载PDF
AIGC赋能下电影数字化创新应用研究
3
作者 沈洁 刘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当下,随着算力与算法的突破性发展,以AIGC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张,也为电影行业带来无限可能性。AIGC文本生成、影像生成横向赋能电影全产业链,助推了电影数字创作范式的历史性转向。机器的效率与易用性使得艺术创作门槛降... 当下,随着算力与算法的突破性发展,以AIGC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张,也为电影行业带来无限可能性。AIGC文本生成、影像生成横向赋能电影全产业链,助推了电影数字创作范式的历史性转向。机器的效率与易用性使得艺术创作门槛降低,推动艺术创作平民化,引发关于AIGC深度伪造与非真实、权属规则空缺、自我中心主义文化扭曲的思考。关于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指向问题又一次引发思辨,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电影数字化 虚拟制片
下载PDF
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彭沁怡 刘芹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199-201,223,共4页
目的: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室内设计行业迎来了全新发展阶段。然而,这种发展还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如传统和当代、国家和区域、科学和文化、工业和艺术的冲突。明清时期,徽州建筑重视写意手法,而不是对实物过分摹写,赋予有限形... 目的: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室内设计行业迎来了全新发展阶段。然而,这种发展还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如传统和当代、国家和区域、科学和文化、工业和艺术的冲突。明清时期,徽州建筑重视写意手法,而不是对实物过分摹写,赋予有限形象无限寓意,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魅力,将徽派建筑中的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室内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值得探究和发掘。方法: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结合徽州文化博物馆这一建筑的室内设计实例,对徽派建筑文化的成因、徽派建筑中的代表性符号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特征展开具体分析。结果:文章对现代室内设计和徽州建筑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读,梳理徽州地区建筑营造的传统理念及由来,厘清徽派建筑与徽州地区传统社会文化、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结论: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流行的儒、道、风水文化与程朱理学思想是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徽派建筑中的象征性符号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的实用性功能,还具有针对宗教与伦理的隐喻性功能。将这些符号提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与转化,将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徽州建筑文化 室内设计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的中式汽车座舱CMF设计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郭霞 石小涛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201-203,206,共4页
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式风格在市场上越发受到关注。在国家层面上,作为文化象征的中式风格被唤起,其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被重新审视;在企业层面上,大量中国企业要想打造国际品牌,进行文化创新、形象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能忽视... 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式风格在市场上越发受到关注。在国家层面上,作为文化象征的中式风格被唤起,其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被重新审视;在企业层面上,大量中国企业要想打造国际品牌,进行文化创新、形象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能忽视品牌背后文化力量的支撑。文章基于感性工学相关理论,旨在实现中式汽车座舱CMF设计优化,为今后的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借鉴。方法:收集、筛选中式汽车座舱CMF研究样本及感性意象词,通过感性意象尺度图的绘制和分析,得出研究样本与感性意象词汇之间的关系,指导方案设计;结合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主客观评价,对中式汽车座舱CMF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确保中式汽车座舱CMF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结果:将感性工学相关理论运用到中式汽车座舱CMF设计实践中,有利于指导并优化中式汽车座舱CMF的设计思路。结论:进行中式汽车座舱CMF设计,将理性的感性工学和感性的CMF设计相结合,不断优化和调整中式汽车座舱的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有助于引发中国用户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舱设计 CMF设计 中式风格 感性工学 问卷评估
下载PDF
上海里弄过街楼非正规营造与通道空间研究
6
作者 吴文治 陆佳顺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106,共16页
近代上海里弄的底层通道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诞生了“通道房屋”这种十分普遍的非正规营造方式,“通道居民”便以此为家为业。通道居民改变了里弄通道原初的交通功能,赋予了其多样化的空间利用方式和复杂的日常生活性。本文从微观视... 近代上海里弄的底层通道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诞生了“通道房屋”这种十分普遍的非正规营造方式,“通道居民”便以此为家为业。通道居民改变了里弄通道原初的交通功能,赋予了其多样化的空间利用方式和复杂的日常生活性。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综合近代文献档案检索和实地遗存考察的研究方法,以上海中心城区6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研对象,统计绘制里弄过街楼的分布地图,指出里弄过街楼对于底层通道的利用方式具有区域差异性,这是由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阶层分化和生活惯习导致的。该文以里弄过街楼底层通道空间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流动和固定的摊贩、居住的合理性与非法性、空间的公共与私密以及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里弄过街楼底层通道空间,是在混乱中生成的新秩序。近代上海人口数激增造成的房荒是里弄过街楼通道房屋产生的大背景,通道居民是上海里弄日常生活文化和市井文化最生动的写照和集中反映,这里也孕育着上海的市井文化与城市基因。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里弄历经多轮旧改,数量急剧减少,上海正在逐步丧失这种带有历史印记的自组织空间与原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弄过街楼 通道空间 通道居民 通道房屋 非正规营造
下载PDF
基于上海美专的上海院校设计教育与城市软实力提升研究(1927—1937)
7
作者 陶猛 李光安 《艺术科技》 2022年第8期209-212,共4页
为探究1927—1937年上海院校设计教育对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其具有的社会意义,文章从上海美专入手,以城市软实力的表现层为出发点,运用PEST分析法,围绕政治策略(P)、经济环境(E)、社会文化(S)、科学技术(T)四个维度进行探究,分析1927... 为探究1927—1937年上海院校设计教育对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其具有的社会意义,文章从上海美专入手,以城市软实力的表现层为出发点,运用PEST分析法,围绕政治策略(P)、经济环境(E)、社会文化(S)、科学技术(T)四个维度进行探究,分析1927—1937年上海院校设计教育与城市软实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此时期上海院校设计教育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上海美专 设计教育 城市软实力 PEST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校园广场空间设计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陆佳顺 赵斌 吴文治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1期56-66,共11页
探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校园广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儿童成长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儿童提供和谐友好的成长环境。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遵循图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认知概念,从空间和色彩认知维度对现有儿童公共空间进... 探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校园广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儿童成长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儿童提供和谐友好的成长环境。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遵循图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认知概念,从空间和色彩认知维度对现有儿童公共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儿童空间应具备环境舒适性、意识私密性、空间探索性等属性特征,而色彩乏味、材质粗糙、功能单一为当前儿童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理论整体结合上述空间属性需求引入校园广场空间设计,从形态认知、色彩认知、功能认知三个层面入手,围绕儿童的行为自发性、社会趋向性、思维多变性进行设计研究,体现了儿童空间构建的多元化需求及学科交叉性,有效改善了儿童成长环境,能够为儿童成长空间的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知发展 校园广场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 儿童成长空间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过街楼空间原理的上海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设计研究
9
作者 宋凯璇 吴文治 《艺术科技》 2022年第9期45-47,共3页
随着全球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更新,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设计成为城市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影响力的核心策略。过街楼空间原理是研究、总结传统建筑类型过街楼的空间特征的一种创新性设计思维方法,在上海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设计中一直被... 随着全球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更新,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设计成为城市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影响力的核心策略。过街楼空间原理是研究、总结传统建筑类型过街楼的空间特征的一种创新性设计思维方法,在上海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设计中一直被广泛运用,有利于增强工业建筑遗产空间、格局的多样性与建筑形式的连续性、整体性、识别性。文章通过总结上海工业建筑遗产过街楼的空间类型,探究过街楼空间原理在上海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设计中可践行的关联性建构方式与组织方法,旨在为今后的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设计提供新路径,唤醒人们对城市工业历史文化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街楼空间原理 工业建筑遗产 改造设计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功能化设计研究
10
作者 周洪涛 高坦昊 《工业工程设计》 2021年第3期57-64,83,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公共艺术出现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在城市微更新的浪潮下出现了独特的范式,即在功能引导下进入城市的微观生活,从楼道到街道,从社区到园区,居民、政府和设计师开辟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公共艺术的植...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公共艺术出现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在城市微更新的浪潮下出现了独特的范式,即在功能引导下进入城市的微观生活,从楼道到街道,从社区到园区,居民、政府和设计师开辟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公共艺术的植入策略。从城镇化建设进程与在地居民接受度层面分析了国外城市公共艺术偏重“艺术性”与国内城市微更新公共艺术偏重“功能性”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城市微更新大背景下中国特色公共艺术的植入策略,即把握“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微妙平衡;发掘城市畸零地块的潜力;增进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运用短耗时且极易于理解的交互手段;与新兴技术和工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总结了城市公共艺术功能化设计给社会和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艺术 功能化设计 社会创新
下载PDF
上海市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咏梅 关娟娟 于晓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共6页
以实地调研和线上调研并行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开展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被调研高校中有36%设有废旧服装回收装置;被调研居民小区和社会经常性捐助点中有50%配有固定废旧服装回收装置。居民关于废旧服装再利用的... 以实地调研和线上调研并行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开展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被调研高校中有36%设有废旧服装回收装置;被调研居民小区和社会经常性捐助点中有50%配有固定废旧服装回收装置。居民关于废旧服装再利用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但因回收机构和设施建设的匮乏,以及相关宣传力度较弱,居民及时处理废旧服装的行动力远低于回收再利用的认知意识。文章在总结国外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现状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加快废旧服装回收方式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加强再利用产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服装 回收再利用 实地调研 问卷调研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广告设计的现代化嬗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艳 林亚红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77,共3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广告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转型期。民国时期的上海广告已经形成现代广告的样式,具备现代广告的设计要素。上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先锋之地,在现代化嬗变的同时仍固守内在的文化追求,在广告设计方面走... 民国时期是中国广告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转型期。民国时期的上海广告已经形成现代广告的样式,具备现代广告的设计要素。上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先锋之地,在现代化嬗变的同时仍固守内在的文化追求,在广告设计方面走出了一条特有的路径,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具体体现为:现代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诉求相融合,广告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并重,并善于从受众文化心理出发创造新的广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上海广告 现代化 嬗变
下载PDF
针织裙装智能全成形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建萍 陆文沁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提高全成形针织服装的研发生产效率,采用岛精MACH2—153XS4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以及SDS—ONEAPEX3系统中的KnitPaint模块,以全成形针织裙装为例,从压缩花样、Package基本花样以及展开花样等方面对裙装的智能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着重对... 为了提高全成形针织服装的研发生产效率,采用岛精MACH2—153XS4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以及SDS—ONEAPEX3系统中的KnitPaint模块,以全成形针织裙装为例,从压缩花样、Package基本花样以及展开花样等方面对裙装的智能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着重对Package基本花样的设计方法进行讨论,详细探讨裙装起底、大身编织、叠针及前后浪深等关键部位的基本花样设计方法。对比全成形裙装和普通裙装的缝制效率,结果表明,裙装款式越复杂,普通裙装需缝合套口的裙片数量越多,全成形智能制造的优势越明显。该研究为全成形产品的创新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成形 针织服装 针织裙装 智能化 工艺设计 花样设计 智能制造
下载PDF
基于创意包装设计的瓶装茶饮料创新营销策略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红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149,共1页
以瓶装茶饮料为例,分析了我国茶饮料包装设计一般特征与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创意包装设计的瓶装茶饮料创新营销策略:基于个性化可识别设计的精准营销、基于视觉认知平衡的心理营销、基于特殊容器形态设计的差异化营销、基于... 以瓶装茶饮料为例,分析了我国茶饮料包装设计一般特征与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创意包装设计的瓶装茶饮料创新营销策略:基于个性化可识别设计的精准营销、基于视觉认知平衡的心理营销、基于特殊容器形态设计的差异化营销、基于延展性信息设计的公益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茶饮料 创意包装设计 创新营销
下载PDF
基于场景交互理论的智能道路清扫车安全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瞩 丁栋 +1 位作者 姜乾喆 刘昊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19,共10页
目的通过“场景交互理论”分析智能道路清扫车作业安全问题,以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安全警示方式创新设计。方法基于场景交互理论内涵,将城市智能清扫语境下的交互场景细分为内部智能场景和外部现实场景;依据现实场景中道路使用者与智... 目的通过“场景交互理论”分析智能道路清扫车作业安全问题,以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安全警示方式创新设计。方法基于场景交互理论内涵,将城市智能清扫语境下的交互场景细分为内部智能场景和外部现实场景;依据现实场景中道路使用者与智能道路清扫车交互关系的特殊性,构建以作业安全设计为目标的场景交互五要素,对主流作业安全警示方式进行分析得出创新方向;基于投影技术进行作业安全警示方式的框架构建和模块的结构设计,完成了作业安全警示图案的尺寸设计、位置设计及图案内容设计的方法构建。结果利用Lumion对设计方案进行了3D模拟,验证了其合理性。结论基于场景交互五要素设计的投影作业安全警示图案可为道路使用者营造更为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交互理论 智能道路清扫车 作业安全设计 投影警示图案
下载PDF
视觉心理思维下的包装造型设计创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红艳 潘梦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1期166-167,共2页
本文结合视觉联想、视觉信赖、视觉通感等视觉心理机制,探讨了移植嫁接式包装、半开放式包装、互动式包装等造型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
关键词 视觉心理 包装造型 设计创新
下载PDF
基于技术创新的包装广告设计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艳 潘梦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2期166-166,共1页
本文结合增强现实、近场通信、传感及综合技术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包装广告的设计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包装广告
下载PDF
振兴传统技艺与设计学专业建设融合创新发展思考——以传统建筑彩画技艺为例
18
作者 刘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5-77,共3页
振兴传统技艺需要创新,高校设计学专业的产教融合是很好的方式。高校师生的设计技能、营销推广能力等对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播和传统技艺的创新和衍生设计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设计学专业建设也可以利用传统技艺的师资、项目、校外实习基地... 振兴传统技艺需要创新,高校设计学专业的产教融合是很好的方式。高校师生的设计技能、营销推广能力等对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播和传统技艺的创新和衍生设计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设计学专业建设也可以利用传统技艺的师资、项目、校外实习基地资源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为学生提供设计项目实践和实习机会,丰富了设计人才培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彩画技艺 非遗进高校 融合发展 创新
下载PDF
凹凸式服装造型设计方法原理剖析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婷 李晓英 +1 位作者 沈津竹 王建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凹凸式服装造型设计是近年服装立体造型设计中一种较为主流的设计方法。为明晰其设计原理,以省道转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凹凸式服装的造型分类和设计方法,并以“矩形”和“S曲线”凹凸式服装造型为例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凹凸式服装造型... 凹凸式服装造型设计是近年服装立体造型设计中一种较为主流的设计方法。为明晰其设计原理,以省道转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凹凸式服装的造型分类和设计方法,并以“矩形”和“S曲线”凹凸式服装造型为例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凹凸式服装造型可分为装饰型、功能型和综合型3类。分割线是设计不同凹凸式服装造型的有效途径,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分割线的不同组合以及分割线与省道、褶裥之间的合理配伍等方式。此外,凹凸式服装造型对工艺的要求较高,尤其体现在对服装细节的处理上,所设计的2款凹凸式服装造型兼顾了造型与工艺的需求,可为服装造型创新设计和样板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 省道 分割线 立体造型 服装结构
下载PDF
服装裁片自动抓取技术及其布局方法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建萍 沈津竹 +2 位作者 姚晓凤 朱妍西 张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4,共8页
为促进服装裁片自动化运输的发展,推动服装加工端完成产业升级,即“机器代人”,实现服装智能制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服装裁片智能抓取技术及其布局方法的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空压吸附式抓取,静电式抓取,针刺式抓取,机械手抓取和软体手... 为促进服装裁片自动化运输的发展,推动服装加工端完成产业升级,即“机器代人”,实现服装智能制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服装裁片智能抓取技术及其布局方法的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空压吸附式抓取,静电式抓取,针刺式抓取,机械手抓取和软体手指抓取的原理和特点,阐述了各抓取方式所适用的面料范围,将其在面料表面的布局方式总结为3类:盲式布局抓取、单点布局抓取和多点协同抓取。研究认为软体手指抓取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服装裁片智能抓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提高抓取准确率,提高抓取头的重复定位精度,研发便捷、高效、经济的布局方式,以及研发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抓取方式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抓取 面料抓取 布局规划 软体手指 服装智能制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