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治疗联合颈椎牵引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杨强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77-0080,共4页
探究为颈椎病患者实施手法治疗和颈椎牵引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参与研究的300例颈椎病患者到本院就诊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n=150)增加手法治疗。对比两种治... 探究为颈椎病患者实施手法治疗和颈椎牵引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参与研究的300例颈椎病患者到本院就诊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n=150)增加手法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结果 组间NDI评分、NPAD评分和VAS评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的降幅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肌力学指标发生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为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实施颈椎牵引的同时增加手法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和疼痛等症状严重程度,促进患者颈椎健康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牵引 手法治疗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提高某二级医院科研课题申报率和立项率的研究
2
作者 杨中良 王亚婷 +5 位作者 徐意涵 李铁军 陶燕平 马晓燕 杨秀云 刘卫东 《现代医院管理》 2018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提高某二级医院科研课题申报率和立项率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对科研工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某二级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为六西格玛组,与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对科研工作常规管理(基...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提高某二级医院科研课题申报率和立项率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对科研工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某二级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为六西格玛组,与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对科研工作常规管理(基线组)进行比较,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对于提高医院课题申报率和立项率的作用。结果两组在医务人员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可比性。六西格玛组课题申报率和立项率(6. 7%和2. 8%)均显著高于基线组(3. 9%和1. 4%),P值分别为0. 017和0. 049,而课题申报率和立项率Sigma值分别为0. 198 4和-0. 405 6,均高于基线组的-0. 257 0和-0. 708 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可显著提高二级医院科研课题申报率和课题立项率,这为二级医院科研管理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管理 二级医院 科研课题 课题立项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3
作者 董鹤萍 黄伟杰 +4 位作者 华炯 戴明华 薛建武 杨中良 吴洪亮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FHR组65例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PFNA)组82例,分别采用生物型人工FH...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FHR组65例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PFNA)组82例,分别采用生物型人工FHR术与PFNA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HR组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总费用均长于或多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或短于PFNA组(均P <0. 05)。FHR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PFNA组,FHR组术后12个月功能独立评定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PFNA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均P <0. 05)。结论 FHR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确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住院费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老人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鹤萍 黄伟杰 +4 位作者 华炯 戴明华 薛建武 吴洪亮 杨中良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16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生物型FHR组患者68例...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16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生物型FHR组患者6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PFNA)组患者97例。FHR组患者根据术后1周复查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高Hb亚组(≥9 g·dL^(-1))和低Hb亚组(<9 g·dL^(-1))。比较FHR组和PFNA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对高Hb亚组和低Hb亚组的Hb量、红细胞压积(Hct)、院内感染、术后1个月和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HR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大于/长于PFNA组,而下床时间短于PFNA组,P<0.01。FHR组与PFNA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均占总失血量的60%以上。FHR组患者中低Hb亚组院内感染率高于高Hb亚组,低Hb亚组术后1周Hb和Hct水平、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FIM评分均低于高Hb亚组,P<0.01。结论: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快,但总失血量高于PFNA组患者,其中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60%以上。术后中重度贫血(<9 g·dL^(-1))患者院内感染率增高,影响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围术期定期监测Hb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股骨头置换术(FHR) 隐性失血量 院内感染
下载PDF
CD40作为脊柱结核靶向治疗靶标分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建 石仕元 +7 位作者 金卫东 耿广起 梁强 郭龙 孙宇航 袁虎成 尹虎权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2-838,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探讨CD40作为脊柱结核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分子的可行性。方法:将冷冻保存的正常人成骨细胞按照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探讨CD40作为脊柱结核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分子的可行性。方法:将冷冻保存的正常人成骨细胞按照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的说明进行复苏和培养,传代至3代冻存备用;之后选择Middlebrooke7H9液体培养基对荧光结核分枝杆菌(H37Ra-GFP)进行培养,培养至对数中期备用。把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是未被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B、C、D三组均为实验组,分别是被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00、1∶100、1∶10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诱导人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变化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经荧光结核分枝杆菌侵染后,观察发现各组细胞感染程度良好。A组实时定量PCR反应结果表现为人成骨细胞中存在CD40 mRNA的表达;A (1.0337±0.0715)、B (1.4083±0.1145)、C(1.7172±0.1294)、D(2.0378±0.1573)四组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F=74.005,P<0.05);B、C、D三组分别与A组相比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组B、C、D三组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均高于未侵染组A组;B、C、D三组,两两比较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从B组到D组成骨细胞中CD40mRNA的表达依次上调。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与上述m RNA表达上调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成骨细胞后可诱导成骨细胞中CD40 mRNA以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增多,并且感染复数越高,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越多。而CD40分子可与其所对应的核酸适体特异结合,这就为使用CD40分子作为靶标分子,对脊柱结核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CD40 靶标分子 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低剂量CT心血管造影对成人先心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白爱国 汪卫中 +2 位作者 顾丹 茹欢孟 滑炎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通过图像质量评价和诊断评价,探讨低剂量CT心脏大血管造影(CCTA)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的价值。方法 143位CCHD阳性患者和7位CCHD阴性患者采用MSCT进行低剂量CCTA检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成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以经... 目的通过图像质量评价和诊断评价,探讨低剂量CT心脏大血管造影(CCTA)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的价值。方法 143位CCHD阳性患者和7位CCHD阴性患者采用MSCT进行低剂量CCTA检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成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以经胸超声(TTE)为对照,进行诊断评价。结果平均有效剂量为(5.95±0.28)mSv。图像信噪比(SNR)为11.31±2.92。CTA和TTE诊断心内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90.4%,96.8%(P=0.152);诊断心外大血管连接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94.1%,80.4%(P=0.022);诊断心外大血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100%,68.7%(P=0.000)。结论低剂量心脏大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CCHD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低剂量
下载PDF
疼痛性副舟骨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爱国 朱学敏 +1 位作者 肖靖 邢泽竞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性副舟骨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影像及手术诊断为疼痛性副舟骨的影像检查资料,并与30例无症状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X线及CT表现为副舟骨-舟骨联合间隙增宽1例,联合面下小点状... 目的探讨疼痛性副舟骨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影像及手术诊断为疼痛性副舟骨的影像检查资料,并与30例无症状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X线及CT表现为副舟骨-舟骨联合间隙增宽1例,联合面下小点状低密度灶4例,9例联合面呈不规则锯齿状改变,6例副舟骨骨质硬化.2例副舟骨-舟骨联合周围软组织内小钙化灶.6例X线及CT未见明确异常征象,其余9例患者具有上述一个以上征象.MRI显示15例副舟骨-舟骨联合面两侧均有对称性斑片状骨水肿,其中4例副舟骨周围软组织水肿,5例伴有胫骨后肌腱病.30例阴性对照组无阳性发现.结论疼痛性副舟骨有比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症状能够准确地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疼痛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Lapidus术式结合Reverdin术式治疗重度外翻1例
8
作者 孙欣 赵国志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近年来,中老年患者足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尤以重度外翻治疗难度较大。近期,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联合Lapidus术式和Reverdin术式治疗女性重度外翻1例,短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3岁,农民。以“双侧趾向外侧偏斜10年,... 近年来,中老年患者足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尤以重度外翻治疗难度较大。近期,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联合Lapidus术式和Reverdin术式治疗女性重度外翻1例,短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53岁,农民。以“双侧趾向外侧偏斜10年,伴行走疼痛,肿胀2年,加重1年”入院。查体:双足第1趾向外明显偏斜,第1跖趾关节跖内侧突起,局部滑囊形成,明显红肿,压痛(+)。双足第1跖趾关节活动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左侧背伸15°←→0°←→20°跖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Lapidus手术 Reverdin手术 关节融合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和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华 顾常文 +2 位作者 曲严 潘开睿 薛建武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S0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不稳定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银川国龙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 目的探讨在老年不稳定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银川国龙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InterTAN髓内钉组(83例)和PFNA钉组(41例)。PFNA钉组将PFNA钉内固定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124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结果InterTAN髓内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5±12.3)min]明显长于PFNA钉组[(56.3±1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P=0.044)。InterTAN髓内钉组、PFNA钉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3.5±56.3)、(134.1±67.8)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4±0.7)、(3.5±0.5)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均可有效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促进老年患者身体恢复,预后效果极佳,其中InterTAN髓内钉在骨折疏松治疗过程中更具优势,PFNA钉因手术时间短可用于对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InterTAN髓内钉组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髋部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