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1
作者 董鹤萍 黄伟杰 +4 位作者 华炯 戴明华 薛建武 杨中良 吴洪亮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FHR组65例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PFNA)组82例,分别采用生物型人工FH...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FHR组65例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PFNA)组82例,分别采用生物型人工FHR术与PFNA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HR组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总费用均长于或多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或短于PFNA组(均P <0. 05)。FHR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PFNA组,FHR组术后12个月功能独立评定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PFNA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均P <0. 05)。结论 FHR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确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住院费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老人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鹤萍 黄伟杰 +4 位作者 华炯 戴明华 薛建武 吴洪亮 杨中良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16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生物型FHR组患者68例...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16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生物型FHR组患者6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PFNA)组患者97例。FHR组患者根据术后1周复查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高Hb亚组(≥9 g·dL^(-1))和低Hb亚组(<9 g·dL^(-1))。比较FHR组和PFNA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对高Hb亚组和低Hb亚组的Hb量、红细胞压积(Hct)、院内感染、术后1个月和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HR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大于/长于PFNA组,而下床时间短于PFNA组,P<0.01。FHR组与PFNA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均占总失血量的60%以上。FHR组患者中低Hb亚组院内感染率高于高Hb亚组,低Hb亚组术后1周Hb和Hct水平、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FIM评分均低于高Hb亚组,P<0.01。结论: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快,但总失血量高于PFNA组患者,其中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60%以上。术后中重度贫血(<9 g·dL^(-1))患者院内感染率增高,影响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围术期定期监测Hb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股骨头置换术(FHR) 隐性失血量 院内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