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1,共5页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具有明显散居族裔特征、同时又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现象。本文简约讨论了散居族裔批评的起源、主要理论框架和批评方法,探讨将此批评方法用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可能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族裔批评 美国华裔文学 文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下载PDF
从惠特莉到道格拉斯看美国黑人奴隶文学中的自我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育平 杨金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8,共7页
美国黑人文学中,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惠特莉和道格拉斯是不同时期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都蕴涵了对独立人格身份的追求与探索。不同的是,惠特莉试图借黑人身份和白人文化的融合建立自己的独立身份,而道格拉斯则强... 美国黑人文学中,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惠特莉和道格拉斯是不同时期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都蕴涵了对独立人格身份的追求与探索。不同的是,惠特莉试图借黑人身份和白人文化的融合建立自己的独立身份,而道格拉斯则强调自己作为黑人的异质性身份,以此来获取自由和独立。从惠特莉到道格拉斯,黑人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莉 道格拉斯 美国黑人奴隶文学 自我建构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从皈依到寻找传统——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轨迹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琼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4年第4期41-46,共6页
本文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从皈依居住国文化到寻找传统的发展轨迹 ,力图揭示出一些特定的原因 ,并展开思考。这一段发展轨迹的产生 ,在意识形态上符合美国主流文化中文化身份寻求的后现代热点 ,也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地位的提高 ,话语力量的... 本文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从皈依居住国文化到寻找传统的发展轨迹 ,力图揭示出一些特定的原因 ,并展开思考。这一段发展轨迹的产生 ,在意识形态上符合美国主流文化中文化身份寻求的后现代热点 ,也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地位的提高 ,话语力量的相应提高 ,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生命力的旺盛等原因。文章提出了文化对话的必要性与文本的蒸馏性 ,并分析了文化交流上的创造性误读 ,希冀从华裔文学研究引发出一些对文化交流的洞见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皈依 传统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选释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泰 王文晖 隋长虹 《蒲松龄研究》 200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鲁中南地区方言写成的重要白话作品,方俗俚语俯拾即是,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语料,具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方言俗语,对其作了简要的解释。
关键词 聊斋俚曲 鲁中南 方言 俗语
下载PDF
英汉词语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基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英汉用词对比显示,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时,英语在选词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化倾向,而汉语似乎不在乎词语的简单重复。除了文化思维习惯,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要求、构词方式、篇章连贯以及指称词语的可及性方面的不同,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 英汉用词对比显示,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时,英语在选词上表现出强烈的变化倾向,而汉语似乎不在乎词语的简单重复。除了文化思维习惯,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要求、构词方式、篇章连贯以及指称词语的可及性方面的不同,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用词变化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试论文字与语言学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褚孝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比较各个文明传统中语言学的起源,可以看到文字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语言的关系。文字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语言客体化的过程,是一个在元语言的层次上表现语言的过程。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社会里第一次出现了纯为语言的专门技术,出现... 比较各个文明传统中语言学的起源,可以看到文字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语言的关系。文字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语言客体化的过程,是一个在元语言的层次上表现语言的过程。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社会里第一次出现了纯为语言的专门技术,出现了专门处理语言的职业,出现了以语言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语言也因此而从人的一种自然拥有的能力变为一个需要解决的知识问题。语言学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元语言 语言分析
下载PDF
现实与想象的距离——读任璧莲新作《爱妾》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琼 《华文文学》 2006年第3期53-57,共5页
文章分析了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2004年出版的作品《爱妾》,从作家创作的理想意图与作品呈现、小说中理想的实现与未实现、乌托邦与现实生存状况之间的几种距离,着重探讨了该作在当代美国华裔作品大语境下的发展,以及作品与以往创作的关... 文章分析了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2004年出版的作品《爱妾》,从作家创作的理想意图与作品呈现、小说中理想的实现与未实现、乌托邦与现实生存状况之间的几种距离,着重探讨了该作在当代美国华裔作品大语境下的发展,以及作品与以往创作的关系乃至略有遗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任璧莲 《爱妾》
下载PDF
剖析语块的激进构式语法进路
8
作者 熊学亮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5期3-8,共6页
在对语块分析研究时把构式作为起始点,从整体到部分先切入语义结构部分,考虑语义成分之间的组构关系,通过象征连接进入句法形式结构来给句法成分和句法关系进行定位,这是激进构式语法的基本思路,用来点击式地分析英语习语一例和汉语简... 在对语块分析研究时把构式作为起始点,从整体到部分先切入语义结构部分,考虑语义成分之间的组构关系,通过象征连接进入句法形式结构来给句法成分和句法关系进行定位,这是激进构式语法的基本思路,用来点击式地分析英语习语一例和汉语简单动结式的原型,似乎比传统的语言学方法更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与部分 语义组构 象征连接 语块 激进构式语法
下载PDF
谈谈语言学理论的解释力
9
作者 褚孝泉 《怀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3-117,共5页
语言学理论的创立与语言学家为自己确立的理论目的密切相关,自从乔姆斯基把解释的充分性作为语言学理论的目的以来,理论的解释力成了语言学家们衡量理论的标准。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解释以及解释的对象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尚... 语言学理论的创立与语言学家为自己确立的理论目的密切相关,自从乔姆斯基把解释的充分性作为语言学理论的目的以来,理论的解释力成了语言学家们衡量理论的标准。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解释以及解释的对象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尚未有共识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不同的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理论 解释力 回答 乔姆斯基 语言学家 意义 目的 衡量 问题 充分性
下载PDF
《语言测试》述评
10
作者 范劲松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2年第4期62-64,共3页
《语言测试》一书收录在“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论丛(第一辑)”中,作者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世界著名的语言测试专家Charles Alderson。Alderson教授从事语言测试研究三十多年,出版过多本语言测试著作,发表了多篇具有广... 《语言测试》一书收录在“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论丛(第一辑)”中,作者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世界著名的语言测试专家Charles Alderson。Alderson教授从事语言测试研究三十多年,出版过多本语言测试著作,发表了多篇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过语言测试研究项目(详见本书第1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测试 述评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家 学术论文 卡斯特 世界 教授
下载PDF
论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局限
11
作者 梅琼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从文化分类学的角度.可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为不同的文化范型.因此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会产生上述的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象...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掩匿”的二元性倾向.从文化分类学的角度.可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为不同的文化范型.因此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会产生上述的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象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掩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解释的真正原因.正确的古代楚辞文化阐释思维路向应是:阐释者放弃与阐释对象相异的文化立场.返回到诞生楚辞诗风的楚地域文化的视角.并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逐一揭示阐释对象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文化 阐释 二元性倾向 文化范域 地域文化
全文增补中
闻一多:文学人类学的探索向度──以他的《诗经》《楚辞》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梅琼林 《民族艺术》 1999年第1期77-83,共7页
闻一多在《诗经》、《楚辞》乃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突破了千百年来的陈旧思维范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原因在于他别具一格的人类学崭新视野。他是中国最早以人类学方法研究古典文学并形成了成功的系统经验的现代学者之一,... 闻一多在《诗经》、《楚辞》乃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突破了千百年来的陈旧思维范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原因在于他别具一格的人类学崭新视野。他是中国最早以人类学方法研究古典文学并形成了成功的系统经验的现代学者之一,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文学人类学 探索
原文传递
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 被引量:85
13
作者 熊学亮 刘东虹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本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式 ,探讨了英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法隐喻若干方面的个体发展状况 ,认为只有当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水平趋于一致时 ,其母语的隐喻思维才能激活 ,并在目的语中比较有效地表达出来。本文还... 本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式 ,探讨了英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法隐喻若干方面的个体发展状况 ,认为只有当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水平趋于一致时 ,其母语的隐喻思维才能激活 ,并在目的语中比较有效地表达出来。本文还对母语和目的语语型差异的代表实例作了认知语用学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隐喻思维 认知语用学
原文传递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被引量:343
14
作者 朱永生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90,共8页
自从Halliday于1985年第一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以来,语言学界发表了大量论文,涉及语法隐喻的性质、类型、功能、体现形式、运作机制及其与意识形态、语言发展、语域和语类的关系。然而,现有的成果对名词化类型和功能的讨论还远... 自从Halliday于1985年第一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以来,语言学界发表了大量论文,涉及语法隐喻的性质、类型、功能、体现形式、运作机制及其与意识形态、语言发展、语域和语类的关系。然而,现有的成果对名词化类型和功能的讨论还远远不够,动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基本上被忽视。为了对语法隐喻进行更加全面的阐释,本文就以下四个彼此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1)语法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2)名词化的界定与类型;3)动词化的界定与类型;4)名词化隐喻功能与动词化隐喻功能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 动词化 语法隐喻
原文传递
增效构式与非增效构式--从Goldberg的两个定义说起 被引量:37
15
作者 熊学亮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328,共6页
词汇和结构都是跨语言描写层面的因素整合,近年来提出的构式(construction)概念既源于组构又超越组构。超越组构会导致独特的语义解释,因此构式语法的研究对象总是双宾、动补等开放型复合结构,因为在复合结构中动词和结构互动会产生&qu... 词汇和结构都是跨语言描写层面的因素整合,近年来提出的构式(construction)概念既源于组构又超越组构。超越组构会导致独特的语义解释,因此构式语法的研究对象总是双宾、动补等开放型复合结构,因为在复合结构中动词和结构互动会产生"乖戾"或"语义增效"。由于Goldberg的"形式与意义配对"构式定义涉及面太宽泛,本文通过分析上位图式与下位句式的系统联系,把构式分成"增效"和"非增效"两种。这种"从构式到句式"的分析模式,可以揭示"构式"在语法研究目的和对象方面的特点,有效地分析汉语"吃+NP"类语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复合结构 增效 句式
原文传递
注意在二语动名词搭配习得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范烨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7,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在习得二语动词搭配特征中注意的作用,以及这一作用是否受搭配模式的复杂程度和学生二语综合水平的影响。94名正在修大学英语二级或四级课程的学生被分配到以下某一实验小组中:1)阅读组(阅读包含目标动词的文章);2)背诵组(... 本文旨在研究在习得二语动词搭配特征中注意的作用,以及这一作用是否受搭配模式的复杂程度和学生二语综合水平的影响。94名正在修大学英语二级或四级课程的学生被分配到以下某一实验小组中:1)阅读组(阅读包含目标动词的文章);2)背诵组(阅读包含目标词的文章并背诵目标词组,即目标动词及其搭配名词的组合);3)规律组(阅读包含目标词的文章并学习其搭配规律);4)规律加反例组(阅读包含目标词的文章并学习其搭配规律和反例)。在连续三天的学习之后,受试接受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规律组以及规律加反例组对于目标词的搭配特征掌握最好,而阅读组的学习效果最差。另外,注意和搭配复杂度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注意的效果受学生综合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动名词 搭配 二语习得
原文传递
英汉隐喻词构成与比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蔡基刚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隐喻性词汇有两种,一种是引申而来,一种是新造,因此孤立的词可以成为隐喻。本文在对隐喻性词汇的定义和机制作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英汉12个语义场中434个单词的对比研究,证明:1)英语隐喻性词汇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高于汉语隐喻性词汇;2... 隐喻性词汇有两种,一种是引申而来,一种是新造,因此孤立的词可以成为隐喻。本文在对隐喻性词汇的定义和机制作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英汉12个语义场中434个单词的对比研究,证明:1)英语隐喻性词汇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高于汉语隐喻性词汇;2)英语隐喻性词汇引申出的平均比喻义项多于汉语;3)英语隐喻性词汇的透明度和理据性低于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词 构成 英汉对比
原文传递
创作内外的选择——戴维·洛奇之《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文章以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作品《治疗》为分析文本,阐述了作家如何在小说中利用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并从小说的情节、叙述视点、效果、主客体角度的选择,以及小说超越生存选择的意义等方面,对作家的创作和生活态度进行了深... 文章以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作品《治疗》为分析文本,阐述了作家如何在小说中利用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并从小说的情节、叙述视点、效果、主客体角度的选择,以及小说超越生存选择的意义等方面,对作家的创作和生活态度进行了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洛奇 《治疗》克尔凯郭尔 选择
原文传递
隐蔽的联袂演出--《包法利夫人》二线人物创作探微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俞霞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本文通过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文本细读,分析福楼拜在作品二线人物构思和写作上的创作艺术。指出通过人物身份的设计、人物对故事情节的作用、人物写作手法的选择等方面,福楼拜描绘出了"外省风俗"的众生相。小说中的二线... 本文通过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文本细读,分析福楼拜在作品二线人物构思和写作上的创作艺术。指出通过人物身份的设计、人物对故事情节的作用、人物写作手法的选择等方面,福楼拜描绘出了"外省风俗"的众生相。小说中的二线人物不是因情节设置需要而任意添加而成,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包法利夫妇无法挣脱的社会背景,并控制着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二线人物
原文传递
王国维与“三重证据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琼林 《民族艺术》 1998年第3期50-55,共6页
关键词 王国维 三重证据法 “二重证据法” 金石学 多重证据法 文化人类学 学术方法 新材料 学术史 郭沫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