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顾建英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疾病预防 发病机制 治疗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创伤愈合中有关真皮组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申霄 亓发芝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正常的皮肤含有分化良好的表皮和真皮层,理想的愈合创面应具有完整的表皮层及真皮层组织。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质量要求的提高,真皮层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真皮为皮肤提供机械保护和外观特征,在创面愈合、生长、抵... 正常的皮肤含有分化良好的表皮和真皮层,理想的愈合创面应具有完整的表皮层及真皮层组织。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质量要求的提高,真皮层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真皮为皮肤提供机械保护和外观特征,在创面愈合、生长、抵抗细菌及防御外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组织 创伤愈合 皮层组织 愈合创面 愈合质量 外观特征 创面愈合 表皮层
下载PDF
硅酮凝胶喷雾剂II型治疗痤疮瘢痕 被引量:1
3
作者 亓发芝 顾建英 +1 位作者 施越冬 张晓亮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320-321,共2页
关键词 硅酮凝胶喷雾剂 治疗 痤疮 瘢痕
下载PDF
改良颧脂肪垫悬吊中下面部除皱术 被引量:7
4
作者 亓发芝 冯自豪 +2 位作者 张勇 顾建英 杨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改进中面部除皱的手术方法,对手术要点进行探讨。方法对于颈部松垂不明显、颌下脂肪堆积不严重者,切口限制在颞部和耳前部,不延伸到耳后;皮下分离后,将颧脂肪垫用不可吸收线缝合悬吊于颞深筋膜,颊部SMAS向后上方向提升,折... 目的 改进中面部除皱的手术方法,对手术要点进行探讨。方法对于颈部松垂不明显、颌下脂肪堆积不严重者,切口限制在颞部和耳前部,不延伸到耳后;皮下分离后,将颧脂肪垫用不可吸收线缝合悬吊于颞深筋膜,颊部SMAS向后上方向提升,折叠缝合,皮肤向上提升。结果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该方法进行中面部除皱137例,随访1—3年,手术效果满意。1例患者术后右侧面神经颊支损伤,1个月后自然恢复,1例右侧耳前皮下局部感染,清创后愈合。无皮下血肿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提升下垂的颧脂肪垫,重建中面部年轻凸出的曲线是中面部除皱的关键,术中将皮瓣向上提升可以有效减少手术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面部除皱 面部年轻化 颧脂肪垫 小切口
原文传递
Werner’s综合征伴右足跟慢性溃疡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施越冬 张学军 +1 位作者 吴坤南 亓发芝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Werner's综合征 足跟慢性溃疡 合并症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木村病一例
6
作者 王研 顾建英 +1 位作者 冯自豪 亓发芝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79,共2页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6岁,因发现左耳后肿块20年于2002年11月4日第一次入院,检查发现肿块约3cm×11cm,质韧、无压痛,与皮肤、基底粘连,活动度差,周围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分类计数大单核细胞9.5%,嗜酸性粒细胞1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6岁,因发现左耳后肿块20年于2002年11月4日第一次入院,检查发现肿块约3cm×11cm,质韧、无压痛,与皮肤、基底粘连,活动度差,周围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分类计数大单核细胞9.5%,嗜酸性粒细胞19%,嗜碱性粒细胞0.7%,余正常;B超显示左侧腮腺低回声区,考虑淋巴组织增生可能伴周围淋巴结重大,左侧耳后皮肤组织增厚;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胸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淋巴结肿大 木村病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组织增生 皮肤组织 第一次入院
原文传递
Cathelicidin LL-37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郁玲玲 顾建英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是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重要屏障之一。外伤会破坏皮肤组织的完整性致使病原体侵入,增加人体感染的概率,甚至加大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通常外伤皮肤邻近组织的再生、重建等可使创伤处自我修复。刨伤的修复... 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是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重要屏障之一。外伤会破坏皮肤组织的完整性致使病原体侵入,增加人体感染的概率,甚至加大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通常外伤皮肤邻近组织的再生、重建等可使创伤处自我修复。刨伤的修复过程是由一系列细胞和分子共同参与和调节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创伤修复,但若创伤处被感染则会延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LL-37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面部填充剂注射致皮肤坏死临床处理二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军 金蓉 +5 位作者 亓发芝 吴新民 杨军 刘颖 庞芸 姚离红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2期98-98,共1页
面部填充剂注射美容导致皮肤坏死随注射量增长而呈增长趋势,受到临床高度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注射面部填充剂致皮肤坏死的2例救治情况报道如下.病例例1,女,42岁.于2017年12月24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治疗.就诊前3d在某无证美... 面部填充剂注射美容导致皮肤坏死随注射量增长而呈增长趋势,受到临床高度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注射面部填充剂致皮肤坏死的2例救治情况报道如下.病例例1,女,42岁.于2017年12月24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治疗.就诊前3d在某无证美容院行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美容,注射当时患者诉上唇麻木,美容院未引起重视,未予任何处理;3 d后出现严重的皮肤损伤,经检查诊断为注射填充剂血管栓塞.由于患者入院时已是栓塞后第3天,属于栓塞中期,栓塞面积基本固定,组织水肿严重出现缺血缺氧,皮肤浅层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水肿 救治情况 鼻唇沟 面部填充 检查诊断 皮肤坏死 注射美容 临床处理
原文传递
CK15、CD29阳性细胞在不同类型皮肤的分布
9
作者 金玉春 亓发芝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记物CK15、CD29阳性细胞在人体不同类型皮肤的分布特点及干细胞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人体正常的头皮、包皮及躯体、脚掌的皮肤标本各6例,依次设为A、B、C、D四组。分别行石蜡切片后做H...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记物CK15、CD29阳性细胞在人体不同类型皮肤的分布特点及干细胞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人体正常的头皮、包皮及躯体、脚掌的皮肤标本各6例,依次设为A、B、C、D四组。分别行石蜡切片后做HE染色和CK15、CD29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统计CK15、CD29染色阳性细胞的PU值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K15、CD29阳性细胞的含量: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和包皮的表皮基底层含量最多,躯体皮肤的表皮基底层其次,脚掌的表皮基底层几乎没有:D组与A、B、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5、CD29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在头皮主要位于毛囊隆突部,在包皮和脚掌皮肤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在躯体皮肤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钉突部。结论CK15、CD29标记的皮肤干细胞在不同类型皮肤的分布和数量均明显不同。此分布特点可能为临床上治疗创面愈合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15 CD29 表皮 毛囊 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