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超声造影评价狗肝微波凝固坏死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年安 王文平 +3 位作者 季正标 李超伦 黄备建 丁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评估活体狗肝微波凝固坏死范围的价值。方法取杂种狗9只,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凝固肝组织12处,在不同时间后予常规灰阶超声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及取大体病理标本测量凝固灶大小,计算体积(分别为V1、V2和V3)。...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评估活体狗肝微波凝固坏死范围的价值。方法取杂种狗9只,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凝固肝组织12处,在不同时间后予常规灰阶超声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及取大体病理标本测量凝固灶大小,计算体积(分别为V1、V2和V3)。结果(1)V2与V3相关性好(r=0.93,P<0.01),V1与V3的相关性(r=0.61,P<0.05)较V2与V3明显为差;(2)即时(30~60min)超声造影因凝固灶内尚存有水蒸气,其效果稍差;3~7d造影,凝固灶周边有环状增强,病理示炎性包裹所致;15d后超声造影能够较好的反映凝固灶的大小。结论常规灰阶超声不能真实显示微波凝固坏死灶的大小,而实时超声造影能较准确地反映,故可做为临床肝癌微波治疗后的疗效判断的有效手段;微波治疗15d后行超声造影其清晰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SonoVue造影剂 微波凝固
下载PDF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与螺旋CT对肝癌非手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丁红 工藤正俊 +2 位作者 远田弘一 王文平 徐智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85-787,共3页
目的 评价比较超声造影双向脉冲谐频成像和螺旋CT在判断肝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经多种非手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 72例共 82个肿瘤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 ,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 目的 评价比较超声造影双向脉冲谐频成像和螺旋CT在判断肝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经多种非手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 72例共 82个肿瘤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 ,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和间歇成像可分别显示肝肿瘤的血管影像和血流灌注情况。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增强者 5 4.9% (4 5 /82 ) ,负性增强者 45 .1% (3 7/82 ) ;螺旋CT显示不完全治愈者 5 3 .7% (4 4 /82 ) ,完全治愈者 40 .2 % (3 3 /82 ) ,其余 6.1% (5 /82 )因碘油沉积而不能明确判断。结论 与螺旋CT相比 ,超声造影揭示治疗后的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 ;由于超声声像图较少受碘油沉积的影响以及其影像可直接引导进一步的穿刺局部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治疗 超声造影 谐频成像 肝肿瘤 螺旋CT 疗效
下载PDF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平 丁红 +3 位作者 齐青 毛枫 张韵华 徐智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 探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初步表现和作用。方法 选择 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和动态观察。造影剂选用Levovist,浓度为 40 0mg/ml,以团注形式经肘部浅静脉注入。结果  6例病人证... 目的 探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初步表现和作用。方法 选择 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和动态观察。造影剂选用Levovist,浓度为 40 0mg/ml,以团注形式经肘部浅静脉注入。结果  6例病人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例 ,肝血管瘤 2例 (3个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1例 ,肝脏炎性假瘤 1例。除肝脏炎性假瘤外 ,其余病灶经造影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早期呈不均匀强化 ,消失较快 ;肝血管瘤增强速度较慢 ,呈周边强化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亦早期增强 ,但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对提高肝肿瘤的诊断有其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灰阶 造影剂 肝肿瘤 诊断
下载PDF
Levovist超声造影对提高肝癌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平 齐青 +5 位作者 季正标 樊嘉 毛枫 干育红 黄备建 徐智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79-880,共2页
目的 探讨Levovist超声造影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 12例肝内实质占位病例。患者均经肘静脉一次注射浓度为 40 0mg/ml、总量为 6~ 7ml的Levovist,平均注射时间为 12 0s。超声仪选用美国Acuson 12 8XP/ 10彩色... 目的 探讨Levovist超声造影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 12例肝内实质占位病例。患者均经肘静脉一次注射浓度为 40 0mg/ml、总量为 6~ 7ml的Levovist,平均注射时间为 12 0s。超声仪选用美国Acuson 12 8XP/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MHz,造影前后各种参数均保持一致。结果  12例患者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7例 ,肝血管瘤 2例 ,肝脏炎性假瘤 2例 ,肝血管瘤合并炎性假瘤 1例 ,共有病灶 13个。所有病例造影前彩色多普勒均未能显示彩色血流信号 ,造影后 11个病灶均见彩色血流信号 (I~IV级 ) ,其中肝癌组血流增强程度(II~IV级 )明显强于肝良性病变组 (0~I级 ) ;多普勒均测及动脉血流信号 ,肝癌组的阻力指数 (平均 0 .83)明显高于肝良性病变组 (平均 0 .5 5 )。同时 ,超声造影使本组的诊断符合率从造影前的 2 3 % (3/ 13)提高到 10 0 % (13/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超声造影 肝癌 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在探索穿支皮瓣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陆林国 徐智章 +2 位作者 刘吉斌 徐秋华 燕山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与主干的关系以及穿支在皮瓣内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 31例(97%)穿支皮瓣血管经CEUS能更清晰地显示和定位,26例(81%)获得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术中证实超声所见,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 CEUS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显示和定位穿支血管,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维超声能直观地为临床手术提供穿支血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胸背动脉穿支 胸外侧动脉穿支 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下载PDF
高回声肾错构瘤的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备建 李超伦 +3 位作者 徐本华 陆清 李丛 王文平 《上海医学影像》 2009年第4期283-284,29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高回声肾错构瘤中的表现。方法对24例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回声肾错构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肾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高回声肾错构瘤中的表现。方法对24例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回声肾错构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肾占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24个肿块最大直径范围1.7cm~28.0cm,实质回声团块23个,实质为主的囊实性回声1个;12个肿块发现较丰富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10个显示周边或内部少量血流信号,2例未见血流信号;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18/24)。超声造影时24个肿块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4.42±4.06)s,达峰时间为(21.63±5.01)s,开始消退时间(31.29±6.80)s。皮质期21个病灶呈缓慢向心增强,3个同步增强;达峰值呈高增强7个,等增强8个,低增强9个,其中20例均匀增强;实质期同步消退7个,缓慢消退11个,快速消退6个。皮质期缓慢向心增强和达峰值均匀增强共有特征的诊断符合率为83.3%(20/24)。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高回声肾错构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肾错构瘤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肝移植术后腹腔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备建 丁红 +4 位作者 夏罕生 张晖 毛枫 俞清 王文平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3期171-172,1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0例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置管引流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并发症的资料。结果40例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均一次成功,包括肝内胆汁瘤置管3例,经皮肝内胆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0例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置管引流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并发症的资料。结果40例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均一次成功,包括肝内胆汁瘤置管3例,经皮肝内胆管置管3例,胆漏置管12例,膈下积液置管引流9例,腹腔积液置管引流13例。其中13例为导管堵塞或分隔性积液而重新置管。置管后分别引流出胆汁、脓液或积液,引流后症状有不同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 原位肝移植 并发症 原位肝移植术 超声引导下 置管引流 后腹腔 SELDINGER法 肝内胆汁瘤 膈下积液
下载PDF
Levovist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
8
作者 丁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1010-1011,共2页
关键词 LEVOVIST 超声造影 应用 肝脏疾病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频成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
9
作者 丁红 工藤正俊 +1 位作者 王文平 徐智章 《上海医学影像》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在反向脉冲谐频成像超声造影时的表现。方法 使用反向脉冲谐频成像技术和微泡型超声造影剂,对52例58个原发性肝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癌内血流信号的增强表现。结果 反向脉冲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可实时动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在反向脉冲谐频成像超声造影时的表现。方法 使用反向脉冲谐频成像技术和微泡型超声造影剂,对52例58个原发性肝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癌内血流信号的增强表现。结果 反向脉冲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可实时动态地显示肝癌内增生扭曲的肿瘤血管,间歇成像可显示肝癌的血流灌注情况。谐频成像超声造影显示大部分的肝癌结节为富血供肿瘤,未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的肝癌为少血供型肿瘤。谐频成像声像图无明显的运动伪差,成像质量高。结论 反向脉冲谐频成像造影可清晰地显示肝癌内的血流信号,其提供的肿瘤血管影像和血流灌注信息,可为肝癌的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谐频成像 原发性肝癌 超声诊断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新型内冷微波天线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年安 王文平 +2 位作者 季正标 黄备建 李超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内冷天线与非内冷天线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新型内冷天线对43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将术中与术后的并发症、1月后消融灶的残癌率、1年内消融灶的原位复发率及1年后肝内肝细胞癌总... 目的比较新型内冷天线与非内冷天线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新型内冷天线对43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将术中与术后的并发症、1月后消融灶的残癌率、1年内消融灶的原位复发率及1年后肝内肝细胞癌总的复发率等指标与以往应用非内冷微波天线消融治疗的1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内冷天线比较,新型内冷天线治疗患者疼痛发生率从90.9%下降到38.5%,无拔针困难和皮肤烫伤并发症,术后出血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检查表明,新型内冷天线的微波消融灶较非内冷天线者球体性好,R值更接近1(P<0.01);新型内冷天线治疗后1月的残癌率(1.9%)及1年内消融部位的原位复发率(5.8%)显著较非内冷天线者(分别为13.6%和22.7%)减低(P<0.05),而两组术后一年期肝内肝细胞癌总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与非内冷天线治疗比,新型内冷天线能有效降低肝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原位复发率,更适合肝癌的微波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波消融 微波天线 治疗
下载PDF
多普勒阻力指数在小肝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燕 王文平 +3 位作者 丁红 黄备建 毛枫 徐智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普勒阻力指数 (RI)在小肝癌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 2 97例共 3 0 4个肿块直径 <3 0mm的肝脏实质占位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脉冲多普勒 (PD)频谱分析。其中原发性肝恶性肿瘤 2 18例 ,转移性肝恶性肿瘤 16... 目的 探讨多普勒阻力指数 (RI)在小肝癌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 2 97例共 3 0 4个肿块直径 <3 0mm的肝脏实质占位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脉冲多普勒 (PD)频谱分析。其中原发性肝恶性肿瘤 2 18例 ,转移性肝恶性肿瘤 16例 ,肝血管瘤 19例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17例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炎性假瘤 8例、肝硬化结节 9例 ,肝结核 3例 ,其他良性病变 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的动脉血流检出率高于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动脉血流检出率为 88.2 % ,良性病变者为 5 8.2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经多普勒频谱分析 ,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阻力指数 (RI)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原发性恶性肝肿瘤的RI值为 0 .77± 0 .12 ,转移性恶性肝肿瘤的RI值为 0 .71± 0 .0 7,良性病变RI平均值在 0 .6以下 ;良、恶性占位的血流阻力不同与病变的病理组织结构有关。结论 如果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有动脉血流 ,且RI≥ 0 .6作为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标准 ,则敏感性为 96.2 % ,特异性为 88.1% ,准确性为 94.2 %。因此 ,RI有助于小肝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 ,有其临床实用价值。一旦肿瘤内部或周边测及动脉血流 ,且RI≥ 0 .6,则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如测及静脉血流 ,或测及动脉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阻力指数 小肝癌 定性诊断
下载PDF
彩超分析肱动脉血流预测上肢近端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红 王文平 丁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 分析通过肱动脉段流速曲线变化推断上肢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30例受检者 6 0条上肢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 2 9条上肢动脉近端存在显著狭窄。超声分别以肱动脉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值(PSV)、收缩期加速度值 (... 目的 分析通过肱动脉段流速曲线变化推断上肢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30例受检者 6 0条上肢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 2 9条上肢动脉近端存在显著狭窄。超声分别以肱动脉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值(PSV)、收缩期加速度值 (AC)、肱动脉段流速曲线形态异常为标准预测上肢动脉近端病变。结果 以肱动脉段AC值≤ 4m/s2 为标准 ,预测上肢动脉近端显著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3% ,10 0 % ,97%。以肱动脉段单峰流速曲线出现来预测上肢动脉近端显著狭窄 ,敏感性为 79% ,但特异性达到 10 0 %。结论 分析肱动脉段流速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 ,可推断上肢动脉近端的显著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流速曲线 闭塞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载PDF
新型内冷微波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年安 王文平 +3 位作者 季正标 黄备建 李超伦 徐智章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内冷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分别用新型内冷天线和无内冷技术的螺纹形天线凝固活体狗肝组织,比较二者凝固坏死灶形态、范围、并发症情况和天线的抗粘耐用性能等;再进一步在临床上比较两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结果... 目的评价新型内冷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分别用新型内冷天线和无内冷技术的螺纹形天线凝固活体狗肝组织,比较二者凝固坏死灶形态、范围、并发症情况和天线的抗粘耐用性能等;再进一步在临床上比较两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结果动物实验表明,新型内冷天线凝固灶中心炭化较轻,短轴径(SD)更大(P<0.01),长轴径(LD)相对较小(P<0.01),形态更接近球形,即R值(SD/LD)更接近1.0(P<0.01);凝固时针杆无发热,不会引起皮肤烫伤,更好地保护了正常肝组织;无拔针困难,天线更耐用。临床应用表明,新型内冷天线术中并发症明显较少,术后原位复发率也较低。结论新型内冷天线有着更好的性能,更符合临床肝癌经皮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冷 经皮微波治疗 肝肿瘤 微波天线 凝固治疗 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 肝癌 正常肝组织 术中并发症
下载PDF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佳颖 张晖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spleen,PLS)一般指原发于脾脏或脾门淋巴结的淋巴瘤。在恶性淋巴瘤中仅占1%,但在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仍占首位。Ahmann等收集脾脏淋巴瘤5100例,原发仅49例。
关键词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 影像学诊断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 脾脏淋巴瘤 淋巴结
下载PDF
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室壁的运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管琰 杨磊 +1 位作者 陈勇军 潘翠珍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CK技术评估心肌梗塞患者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CK技术)对14例心肌梗患者的室壁运动及11例正常对照组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心肌梗塞患者的CK图像显示,... 目的评价CK技术评估心肌梗塞患者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CK技术)对14例心肌梗患者的室壁运动及11例正常对照组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心肌梗塞患者的CK图像显示,梗死部位的室壁收缩与舒张时心内膜彩阶位移缩小,彩阶层次消失;正常组左室的CK图像显示,室壁各节段厚度均匀,连续完整,分步对称的彩色环。结论CK技术是评价心肌梗塞患者室壁运动异常的一种准确、敏感的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室壁运动 心肌梗死 彩阶
下载PDF
彩超对多发性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红 王文平 丁红 《上海医学影像》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超声特点及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超声检查了16例TA患者32支锁骨下动脉。灰阶超声观察病变分布情况,测量病变处管壁厚度。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分析受... 目的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超声特点及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超声检查了16例TA患者32支锁骨下动脉。灰阶超声观察病变分布情况,测量病变处管壁厚度。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分析受累锁骨下动脉血流信号变化,观察椎动脉是否反流。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锁骨下动脉受累(16/16,100%)。大部分患者为双侧锁骨下动脉发病(11/16,69%)。病变处管壁常表现为长节段、弥漫性增厚。TA累及的锁骨下动脉主要出现狭窄闭塞性变化(44/47,94%),3支锁骨下动脉近段扩张(3/47,6%)。3支椎动脉血流反向,提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 彩超可清楚发现TA锁骨下动脉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对TA该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锁骨下动脉病变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TA 超声表现
下载PDF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分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晖 丁红 +4 位作者 黄备建 王文平 纪元 曹佳颖 林森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26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肝淋巴瘤单发15例(57.7%),多发7例(26.9%),弥漫性4例(15.4%)。单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26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肝淋巴瘤单发15例(57.7%),多发7例(26.9%),弥漫性4例(15.4%)。单发及多发性病例的超声表现相似,86.4%(19/22)表现为低回声病灶;其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表型。弥漫性病例声像图表现为肝肿大,弥漫性回声不均匀,似“慢性肝病”或“脂肪肝”,未见明确占位病灶,其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细胞表型。结论根据超声表现,可将原发性肝淋巴瘤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弥漫型;其中,单发型与多发型的声像图以低回声占位为主,而弥漫型表现为肝肿大;该分型与病理免疫组化T、B淋巴细胞分型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肿瘤 淋巴瘤
原文传递
超声及微泡造影剂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颖 王文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超声技术 微泡造影剂 基因转染 荧光素酶活性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超声照射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错误术语来源与纠正建议
19
作者 徐智章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8期10-11,共2页
国内专业期刊及专业书籍上,坚持全部选用正确术语者较少;而某些错误术语的滥用则比比皆是。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在获得其表面与深层次的复杂因素、或者推断其可能性最大的解答后,应可进一步洞悉其真实原因。且应举一反三,从其原因分... 国内专业期刊及专业书籍上,坚持全部选用正确术语者较少;而某些错误术语的滥用则比比皆是。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在获得其表面与深层次的复杂因素、或者推断其可能性最大的解答后,应可进一步洞悉其真实原因。且应举一反三,从其原因分析其诱发过程,并建议其确切的根治方针。以下仅从多发的错误术语中,分析并推断其最大的可能原因及对纠错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期刊 复杂因素 诱发过程 原因分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可行性与疗效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学颖 汪菁峰 +6 位作者 秦胜梅 王蔚 柏瑾 陈海燕 梁义秀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n=18),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其中16例合并慢心室率有起搏适应证,2例合并快心室率、QRS时限>130 ms,行房室结消融。术前窄QRS时限<120 ms 8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心室内传导阻滞8例。所有研究对象符合CRT植入的Ⅰ类或Ⅱ类适应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在双心室起搏基础上,增加1根希浦系统起搏导线连接心房插孔,进行希浦系统单点起搏或融合双心室起搏,比较术前自身、双心室同步起搏及术后QRS时限,测试起搏参数(感知、阈值、阻抗)。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参数、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希浦系统单点起搏组13例(其中希氏束起搏6例),希浦系统起搏融合双心室起搏组5例(其中希氏束起搏3例),与常规双心室起搏相比,两组QRS时限均显著缩短[(116.7±14.2)ms对(156.7±11.1)ms,P<0.0001]及[(141.4±9.5)ms对(174.6±9.6)ms,P=0.01]。在起搏参数方面,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相比,阈值、感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阻抗来说,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4.1±104.7)Ω对(501.5±74.8)Ω,P=0.016],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8±49.2)Ω对(411.2±42.1)Ω,P=0.063]。随访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平均值及中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比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希浦系统单点起搏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平均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001),而希浦系统起搏融合双心室起搏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证实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的CRT适应证者,充分利用脉冲发生器原有的拟封堵的心房插孔植入希浦系统起搏导线,相比双心室起搏而言,希浦系统单点起搏或者融合双心室起搏QRS时限显著缩短。并且经6个月随访,希浦系统起搏参数可靠,患者临床心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均有改善,虽然超声心动图和LVEF改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仍能说明这一治疗策略临床可行且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人工 希氏-浦肯野系统 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